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整式的运算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展开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整式的运算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计算正确的是,下列运算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京改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整式的运算章节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数左手手指,1为大拇指,数到第2011时对应的手指是( )
A.无名指 B.食指 C.中指 D.大拇指
2、下列关于整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单项式的系数是-1 B.单项式的次数是3
C.多项式是二次三项式 D.单项式与ba是同类项
3、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中,若开始输入x的值为2,则第2022次输出的结果是( )
A.-6 B.-3 C.-8 D.-2
4、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观察下面的图形和算式:
解答下列问题:请用上面得到的规律计算:21+23+25+27…+101=( )
A. B. C. 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项式的次数是3,系数是
B.多项式的各项分别是,,5
C.是一元一次方程
D.单项式与能合并
6、对于任意实数m,n,如果满足,那么称这一对数m,n为“完美数对”,记为(m,n).若(a,b)是“完美数对”,则3(3a+b)-(a+b-2)的值为 ( )
A.﹣2 B.0 C.2 D.3
7、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8、已知动点A在数轴上从原点开始运动,第一次向左移动1厘米,第二次向右移动2厘米,第三次向左移动3厘米,第四次向右移动4厘米,……,移动第2022次到达点B,则点B在点A点的( )
A.左侧1010厘米 B.右侧1010厘米
C.左侧1011厘米 D.右侧1011厘米
9、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10、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1,十位上的数是x,如果把1与x对调,新两位数与原两位数的和不可能是( )
A.66 B.99 C.110 D.121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单项式的系数是_______.
2、观察下面一列数,按某种规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1,,,,____,_____,则第n个数为_____.
3、有若干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现将其中4个如图1摆放,构造出一个正方形,其中阴影部分面积为34;其中5个如图2摆放,构造出一个长方形,其中阴影部分面积为100(各个小长方形之间不重叠不留空),则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为______.
4、如图,在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术》一书中,介绍了展开式的系数规律,称为“杨辉三角”.如第5行的5个数是1,4,10,4,1,恰好对应着展开式中的各项系数.利用上述规律计算:______.
5、观察下面一列数,1,2,﹣3,﹣4,5,6,﹣7,﹣8,9,10,﹣11,﹣12,…则这列数的第2013个数是______.
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在数学习题课中,同学们为了求的值,进行了如下探索:
(1)某同学设计如图1所示的几何图形,将一个面积为1的长方形纸片对折.
(I)求图1中部分④的面积;
(II)请你利用图形求的值;
(III)受此启发,请求出的值;
(2)请你利用备用图,再设计一个能求与的值的几何图形.
2、(1)在数学中,完全平方公式是比较熟悉的,例如.若,,则______;
(2)如图1,线段AB上有一点C,以AC、CB为直角边在上方分别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CE和CBF,已知,,的面积为6,设,,求与的面积之和;
(3)如图2,两个正方形ABCD和EFGH重叠放置,两条边的交点分别为M、N.AB的延长线与FG交于点Q,CB的延长线与EF交于点P,已知,,阴影部分的两个正方形EPBM和BQGN的面积之和为60,则正方形ABCD和EFGH的重叠部分的长方形BMHN的面积为______.
3、2020年12月8日,中尼两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测定高度为8848.86米.今有某登山队5名队员在一次登山活动中,以二号高地为基地,开始向海拔距二号高地500米的顶峰冲刺,设他们向上走为正,行程单位:记录如下:,,,,,,,.
(1)他们最终有没有登上顶峰?如果没有,那么他们离顶峰还差多少米?
(2)登山时,5名队员在登山全程中都使用了氧气瓶,且每人向下行走每米要消耗氧气升,向上行走每米还要多消耗0.01升,求他们共消耗了氧气多少升?(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4、先化简后求值:,其中,.
5、计算:
(1)
(2)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分析】
根据题意可得::第一次是五个数,以后每一次都是四个数,所以先减去1,可得每两个循环是“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从而得到2011是从2开始的第2011﹣1=2010个数,可得2011是第503个循环组的第2个数,即可求解.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第一次是五个数,以后每一次都是四个数,所以先减去1,可得每两个循环是“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
∵2011是从2开始的第2011﹣1=2010个数,
∴2010÷8=251…2,
∴2011是第252个循环组的第2个数,
∴第2011与3的位置相同,即中指的位置.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字类规律题,明确题意,准确得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2、C
【分析】
根据单项式系数和次数的定义,多项式的定义,同类项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
解:A、单项式的系数是-1,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单项式的次数是3,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多项式是三次二项式,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单项式与ba是同类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单项式的次数、系数的定义,多项式的定义,同类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知相关定义:表示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几个单项式的和的形式叫做多项式,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同类项的定义:如果两个单项式所含的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那么这两个单项式就叫做同类项.
3、B
【分析】
先分别求出第1-8次输出的结果,再归纳类推出一般规律,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第1次输出的结果为;
第2次输出的结果为;
第3次输出的结果为;
第4次输出的结果为;
第5次输出的结果为;
第6次输出的结果为;
第7次输出的结果为;
第8次输出的结果为,
…,
由此可知,从第2次开始,输出的结果是以−4,−2,−1,−6,−3,−8循环往复的,
因为,
所以第2022次输出的结果与第6次输出的结果相同,即为−3,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程序流程图与代数式求值,正确归纳类推出一般规律是解题关键.
4、B
【分析】
由题意根据图形和算式的变化发现规律,进而根据得到的规律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解:观察以下算式:
1=1=12
1+3=4=22
1+3+5=9=32
1+3+5+7=16=42
1+3+5+7+9=25=52
发现规律:
1+3+5+7+9+…+19=100=102.
∴1+3+5+7+9+…+19+21+23+25+27+…+101=512
∴21+23+25+27+…+101=512-102=2501.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和算式的变化寻找规律,并运用规律.
5、C
【分析】
根据单项式的次数和系数的定义、多项式的项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同类项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
【详解】
A. 单项式的次数是4,系数是,故该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 多项式的各项分别是、、-5,故该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 是一元一次方程,正确,符合题意;
D. 单项式和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该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单项式的次数和系数、多项式的项、一元一次方程和同类项.正确掌握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C
【分析】
先根据“完美数对”的定义,从而可得,再去括号,计算整式的加减,然后将整体代入即可得.
【详解】
解:由题意得:,即,
则,
,
,
,
,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整式加减中的化简求值,掌握理解“完美数对”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7、C
【分析】
由合并同类项可判断A,由积的乘方运算可判断B,C,由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可判断D,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A不符合题意;
故B不符合题意;
,运算正确,故C符合题意;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合并同类项,积的乘方运算,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掌握以上基础运算是解本题的关键.
8、D
【分析】
由动点A在数轴上从原点开始运动,第一次向左移动1厘米,第二次向右移动2厘米,则此时对应的数为: 第三次向左移动3厘米,第四次向右移动4厘米,则此时对应的数为: 归纳可得所以每两次移动的结果是往右移动了1个单位长度,结合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动点A在数轴上从原点开始运动,第一次向左移动1厘米,第二次向右移动2厘米,
则此时对应的数为:
第三次向左移动3厘米,第四次向右移动4厘米,
则此时对应的数为:
所以每两次移动的结果是往右移动了1个单位长度,
所以移动第2022次到达点B,则对应的数为:
所以点B在点A点的右侧1011厘米处.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数字的规律探究,有理数的加减运算,除法运算,掌握“从具体到一般的探究方法,再总结规律运用规律”是解本题的关键.
9、B
【分析】
根据同底数幂的乘除法,积的乘方,幂的乘方的计算法则求解即可.
【详解】
解:A、,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B、,计算正确,符合题意;
C、,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D、,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除法,积的乘方,幂的乘方,熟知相关计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10、D
【分析】
先分别用代数式表示出原两位数和新两位数,然后根据整式的加减计算法则求出新两位数与原两位数的和,由此求解即可.
【详解】
解:∵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1,十位上的数是x,
∴这个两位数为,
∴把1与x对调后的新两位数为,
∴,
∴新两位数与原两位数的和一定是11的倍数,
∵原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x,
∴(的正整数)
∴,
∴新两位数与原两位数的和不可能是121,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整式加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计算法则.
二、填空题
1、
【分析】
单项式的系数指的是单项式中的数字因式,观察所给单项式,进而得出系数.
【详解】
解:中为数字因式
即为单项式的系数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察了单项式的系数.解题的关键在于区分单项式中的数字因式与字母因式.
2、
【分析】
根据数据的规律可知,分子的规律是连续的奇数即2n﹣1,分母是12,22,32,42,52,…n2,所以第5个数是,第6个数是第n个数为.
【详解】
解:通过数据的规律可知,分子的规律是连续的奇数即2n﹣1,分母是12,22,32,42,52,…n2,第n个数为,那么第5项为:=,第6项的个数为:=.
故答案是:,,
【点睛】
主要考查了学生通过特例分析从而归纳总结出一般结论的能力.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用一个统一的式子表示出变化规律是此类题目中的难点.
3、8
【分析】
设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由图1可得,(a+b)2-4ab=34,由图2可得,(2a+b)(a+2b)-5ab=100,再利用整体思想进行变形求解即可.
【详解】
解:设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
由图1可得,(a+b)2-4ab=34, 即a2+b2=2ab+34①,
由图2可得,(2a+b)(a+2b)-5ab=100, 即a2+b2=50②,
由①②得,2ab+34=50, 所以ab=8,
即长方形的面积为8,
故答案为:8.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完全平方公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熟练的应用整式的乘法运算解决问题是解本题的关键.
4、
【分析】
根据杨辉三角得到第5行的5项系数是1,4,10,4,1,将变形为,即可得到,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
解:由题意得
=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根据杨辉三角系数的特点进行计算,理解杨辉三角中各项系数的特点,并将原式进行正确变形是解题关键.
5、2013
【分析】
由题意得出这组数字的绝对值等于序数,若以四个数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前两个数为正数,后两个数为负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可知,这组数字的绝对值等于序数,若以四个数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前两个数为正数,后两个数为负数,
据此第2013个数的绝对值是2013,
∵2013÷4=503…1,
∴第2013个数为正数,
则第2013个数为2013,
故答案为:2013.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字的变化规律,根据已知数的规律得出这组数字的绝对值等于序数,若以四个数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前两个数为正数,后两个数为负数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1)(I);(II);(III);(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ⅰ)根据题目中的图形和题意,计算出部分④的面积即可;(ⅱ)根据图形,可以所求式子的值即可;(ⅲ)根据(2)中的结果,直接写出所求式子的值即可;
(2)将长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然后继续分割两个小一点的全等三角形,依次继续分割即可即可解答(答案不唯一).
【详解】
解:(1)(ⅰ)由题意可得,部分④的面积是;
(ⅱ)由题意可得:;
(ⅲ)根据(2)中的结果,可推到出:=;
(2)可设计如图所示:
(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字的变化规律、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等知识点,明确题意并灵活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13;(2);(3)22.
【解析】
【分析】
(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变形得出即可;
(2)设,,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ACE和CBF,得出AC=EC=a,BC=CF=b,根据,得出,,利用公式变形得出即可;
(3)设BM=m,BN=n,根据S矩形BNHM=mn,S正方形EPBM+S正方形BQGN=m2+n2=60,根据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BC,列等式m+7=n+3,得出n-m=4,根据公式变形得出即可.
【详解】
解:(1),
故答案为:13;
(2)设,,
∵等腰直角三角形ACE和CBF,
∴AC=EC=a,BC=CF=b,
∵,
∴,
∵S△ACF=,
∴,
S△ACE+S△CBF=,
∵,
∴S△ACE+S△CBF=;
(3)设BM=m,BN=n,
∵S矩形BNHM=mn,S正方形EPBM+S正方形BQGN=m2+n2=60,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BC,
∴m+7=n+3,
∴n-m=4,
∵,
∴,
∴S矩形BNHM=mn=22.
故答案为:22.
【点睛】
本题考查完全平方公式变形应用,掌握公式变形应用的方法,数形结合,识别出题者意图是解题的突破口.
3、(1)他们最终没有登上顶峰,他们离顶峰还差100米;(2)升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将它们相加,然后观察结果和500的大小,再作差即可;
(2)根据题意,可以计算出5名队员共消耗的氧气.
【详解】
解:(1)
(米,
(米,
答:他们最终没有登上顶峰,他们离顶峰还差100米;
(2)
升,
即他们共消耗了氧气升.
【点睛】
本题考查列代数式、正数和负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列出相应的式子.
4、,10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先根据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化简,进而,代入原式即可求值.
【详解】
解:
当,时,原式.
【点睛】
本题考查整式的加减,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5、(1);(2)
【解析】
【详解】
(1)
(2)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整式的加减运算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六章 整式的运算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如果a﹣4b=0,那么多项式2,用“※”定义一种新运算,下列各式运算的结果可以表示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第六章 整式的运算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用“※”定义一种新运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整式的运算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运算正确的是,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计算的结果是,下列计算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