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昼夜与四季教案
展开昼夜与四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昼夜交替形成的根本原因;知道四季形成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发展表达和交流能力,能够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各种体验活动,认识到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共同完成探究过程中体会到相互协作的重要性;逐步培养创新意识,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
昼夜成因、四季成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知识回顾与深化:
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绕着什么在自转?自转周期多长?地轴是虚拟的,我们如何得知虚拟地轴在哪?地球绕地轴自转,自转周期24小时,地轴贯穿于南北两极点,地轴的北端一直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绕着什么在公转?公转的周期是多少时间呢?绕日公转,公转的周期为365.25日。
观察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地球上有昼夜之分?
本节课可以为你彻底揭晓答案哦。
二、讲授新课
打电话:(美国纽约)兰兰,早上好!(中国宁波)阿姨,晚上好!为什么她们说的时间不统一呢?
1.活动1昼夜的形成:
实验仪器:地球仪、手电筒。
操作:打开手电筒,远远照着地球仪,思考:
(1)手电筒代表什么?太阳。
(2)打开手电筒,是不是整个地球仪都被照亮呢?不是。
(3)那是多少被照亮了呢?一半。
(4)地球仪上哪边代表白天,哪一边代表黑夜?被照到的那面为白天,没被照到的那面是黑夜。
2.活动2动脑想想:
(1)假如地球本身会发光,我们会看到什么样的情景呢?
(2)假如地球本身是透明的,我们又会看到怎么样的情景呢?
用透明的白炽灯泡演示假如地球是透明的,假如地球是发光的。
思考:产生昼夜现象地球本身要具备什么条件?
结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1)地球本身不发光;2)地球本身不透明;3)太阳同一时间只能照到地球的一半。
3.活动3昼夜交替的成因:
实验仪器:地球仪、手电筒、小纸人。
(1)打开手电筒,并固定不动(为什么固定手电筒不动?)
手电筒相当于太阳,视运动不明显。
既然太阳不动,为什么在地球上的人每天都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呢?
(2)地球自己在转动。
昼夜交替的根本原因:地球自转。
4.活动4看图:
展示春夏秋冬四幅图:造成这个原因是什么?
5.活动5手电筒照光:
直射、斜射。
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在相同条件下,直射时地面得到的光和热多(温度就会升高的多)。
请猜一猜:
为什么在地球上会形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呢?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与杆影的夹角。太阳高度又称太阳高度角。
6.讲授太阳高度:
想一想:太阳高度越小,竿影越长还是越短?
竿影变化规律:
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_______,获得的热量越______。
思考: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在我国(北半球温带)的同一地理位置一年中出现四个不同的季节呢?
7.讲授四季的形成: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之间有66.5°的夹角。(黄赤夹角23.5°)
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太阳高度适中,白昼和黑夜等长,北半球气温不高不低。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北极出现了极昼现象,北半球气温高。
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太阳高度适中,白昼和黑夜等长,北半球气温不高不低。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北半球气温低。
三、练习
1.产生太阳高度角随季节而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和地轴与黄道面之间存在交角。
2.产生昼夜交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地球的自转。
3.小张的家乡刚好在北回归线上,他的家乡一年可以观察到(A)
A.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B.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C:每天都有太阳直射现象;
D: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4.为使北半球的底层住户能在全年见到阳光,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哪一天的楼影来计算(B)
A.春分日;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作业布置】
南半球的四季和北半球的四季一样吗?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昼夜与四季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昼夜与四季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昼夜的形成,四季的形成,二十四节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上册走近科学4.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教案: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走近科学4.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什么是科学探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什么是科学探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