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练35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含解析
展开专练35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一、单项选择题
1.过渡态理论认为:化学反应不是通过反应物分子的简单碰撞完成的。在反应物分子生成产物分子的过程中,首先生成一种高能量的活化配合物,高能量的活化配合物再进一步转化为产物分子。按照过渡态理论,NO2(g)+CO(g)===CO2(g)+NO(g)的反应历程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步活化配合物之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B.活化配合物的能量越高,第一步的反应速率越快
C.第一步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D.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第二步反应
2.[2021·浙江1月]取50mL过氧化氢水溶液,在少量I-存在下分解:2H2O2===2H2O+O2↑。在一定温度下,测得O2的放出量,转换成H2O2浓度(c)如下表:
t/min | 0 | 20 | 40 | 60 | 80 |
c/(mol·L-1) | 0.80 | 0.40 | 0.20 | 0.10 | 0.050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20min时,测得O2体积为224mL(标准状况)
B.20~40min,消耗H2O2的平均速率为0.010mol·L-1·min-1
C.第30min时的瞬时速率小于第50min时的瞬时速率
D.H2O2分解酶或Fe2O3代替I-也可以催化H2O2分解
3.1,3丁二烯与HBr发生加成反应分两步:第一步H+进攻1,3丁二烯生成碳正离子();第二步Br-进攻碳正离子完成1,2加成或1,4加成。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在0℃和40℃时,1,2加成产物与1,4加成产物的比例分别为70:30和15:8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2加成产物比1,4加成产物稳定
B.与0℃相比,40℃时l,3丁二烯的转化率增大
C.从0℃升至40℃,1,2加成正反应速率增大,1,4加成正反应速率减小
D.从0℃升至40℃,1,2加成正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小于其逆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
4.如图所示为800℃时A、B、C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浓度的变化,只从图上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2A(g)2B(g)+C(g)
B.前2minA的分解速率为0.1mol·L-1·min-1
C.开始时,正逆反应同时开始
D.2min时,A、B、C的浓度之比为2:3:1
5.可逆反应mA(g)+nB(g)pC(g)+qD(g)的v-t图像如图甲所示,若其他条件都不变,只是在反应前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则其v-t图像如图乙所示。①a1=a2;②a1<a2;③b1=b2;④b1<b2;⑤t1>t2;⑥t1=t2;⑦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⑧图乙中阴影部分面积更大。以上所述正确的为( )
A.②④⑤⑦B.②④⑤⑧
C.②③⑤⑦D.②③⑥⑧
6.[2021·漳州质检]在C(s)+CO2(g)2CO(g)反应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①升高温度 ②增加碳的量 ③恒容通入CO2 ④恒压下充入N2 ⑤恒容下充入N2 ⑥恒容通入CO
A.①③④B.②④⑥
C.①③⑥D.③⑤⑥
7.一定温度下,10mL0.40mol·L-1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表所示。
t/min | 0 | 2 | 4 | 6 | 8 | 10 |
V(O2)/mL | 0.0 | 9.9 | 17.2 | 22.4 | 26.5 | 29.9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A.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1·min-1
B.6~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1·min-1
C.反应至6min时,c(H2O2)=0.30mol·L-1
D.反应至6min时,H2O2分解了50%
8.其他条件相同时,不同pH条件下,用浓度传感器测得反应2A+B===3C+D中产物D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pH=8.8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不变
B.保持外界条件不变,反应一段时间后,pH越小,D的浓度越大
C.为了实验取样,可以采用调节pH的方法迅速停止反应
D.减小外界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减小
二、不定项选择题
9.酸性条件下,KMnO4与H2C2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用0.1mol·L-1的KMnO4与过量的H2C2O4反应,测得Mn2+的生成速率v与时间t的趋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每生成1molCO2转移电子为1mol
B.方程式配平后,H2O的系数为6
C.反应开始很短一段时间内v减小是因为反应物浓度减小,后来突然增大是因为生成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D.t0时,Mn2+的浓度最大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A(s)+B(g)C(g)+D(g)的反应,加入A,反应速率加快
B.2NO2N2O4(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v(正)增大,v(逆)减小
C.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2NH3(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恒压,充入He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100mL2mol·L-1稀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生成氢气的速率加快
11.CO(g)和H2O(g)以1:2体积比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 | 温度/℃ | 起始时H2O的量/mol | 平衡时CO2的量/mol |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
A | 650 | 4.00 | 1.30 | 50 |
B | 900 | 2.00 | 0.40 | 10 |
C | 650 | 2.00 | 0.65 | 10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实验数据分析,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实验A中,在0~10min内,以v(H2)表示的反应速率小于0.013mol·(L·min)-1
C.从生产效益分析,C组实验的条件最佳
D.比较实验B、C,说明C实验使用了更高效的催化剂
12.某温度下按如图安装好实验装置,在锥形瓶内盛6.5g锌粒(颗粒大小基本相同),通过分液漏斗加入40mL2.5mol/L的硫酸溶液,将产生的H2收集在一个注射器中,用时10s时恰好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为50mL(若折合成0℃、101kPa条件下的H2体积为44.8mL),在该温度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锌粒来表示10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0.013g/s
B.忽略锥形瓶内溶液体积的变化,用H+来表示10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0.01mol/(L·s)
C.忽略锥形瓶内溶液体积的变化,用Zn2+来表示10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0.01mol/(L·s)
D.用H2来表示10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0.0002mol/(L·s)
13.实验室用Zn与稀H2SO4反应来制取氢气,常加少量CuSO4来加快反应速率。为了研究CuSO4的量对H2生成速率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见下表),将表中所给的试剂按一定体积混合后,分别加入四个盛有相同大小的Zn片(过量)的反应瓶(甲、乙、丙、丁)中,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记录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
实验 试剂 | 甲 | 乙 | 丙 | 丁 |
4mol·L-1H2SO4/mL | 20 | V1 | V2 | V3 |
饱和CuSO4溶液/mL | 0 | 2.5 | V4 | 10 |
H2O/mL | V5 | V6 | 8 | 0 |
收集气体所需时间/s | t1 | t2 | t3 | t4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t2<t3<t4B.V4=V5=10
C.V6=7.5D.V1<V2<V3<20
三、非选择题
14.某探究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浓度为1.00mol·L-1、2.00mol·L-1,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98K、308K,每次实验HNO3的用量为25.0mL、大理石用量为10.00g。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实验 编号 | T/K | 大理石规格 | HNO3浓度/mol·L-1 | 实验目的 |
① | 298 | 粗颗粒 | 2.00 | (Ⅰ)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④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
②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
③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
④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2)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如何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①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见图2:依据反应方程式CaCO3+2HNO3===Ca(NO3)2+CO2↑+H2O,计算实验①在70~90s范围内HNO3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
15.某同学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后,联想到曾用H2O2制备氧气,于是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编号 | 反应物 | 催化剂 |
甲 | 试管中加入3mL2%H2O2溶液和3滴蒸馏水 | 无 |
乙 | 试管中加入3mL5%H2O2溶液和3滴蒸馏水 | 无 |
丙 | 试管中加入3mL5%H2O2溶液和3滴蒸馏水 | 1mL0.1mol·L-1FeCl3溶液 |
丁 | 试管中加入3mL5%H2O2溶液和3滴稀盐酸溶液 | 1mL0.1mol·L-1FeCl3溶液 |
戊 | 试管中加入3mL5%H2O2溶液和3滴NaOH溶液 | 1mL0.1mol·L-1FeCl3溶液 |
[查阅资料] 过氧化氢(H2O2),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性质比较稳定。在加热的条件下,它能分解生成氧气。研究表明,将新制的5%的H2O2溶液加热到65℃时就有氧气放出,加热到80℃时就有较多氧气产生。
(1)上述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甲和实验乙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丙、实验丁和实验戊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该同学查阅的资料分析H2O2的性质,解释实验甲和实验乙能否达到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对实验丙、丁、戊中产生的气体进行收集,并在2分钟内6个时间点对注射器内气体进行读数,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s | 20 | 40 | 60 | 80 | 100 | 120 | |
气体体积/mL | 实验丙 | 9.5 | 19.5 | 29.0 | 36.5 | 46.0 | 54.5 |
实验丁 | 8.0 | 16.0 | 23.5 | 31.5 | 39.0 | 46.5 | |
实验戊 | 15.5 | 30.0 | 44.5 | 58.5 | 71.5 | 83.0 |
①对实验戊,0~20s的反应速率v1=________mL·s-1,100~120s的反应速率v2=________mL·s-1。不考虑实验测量误差,二者速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图是根据实验收集到最大体积的气体时所用时间绘制的图像。曲线c表示的是实验________(填“丙”“丁”或“戊”)。
专练35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1.C 活化配合物取向适当才是有效碰撞,A项错误;活化配合物能量越高,第一步反应速率越慢,B项错误;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形成高能量的活化配合物,C项正确;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慢反应,即取决于第一步反应,D项错误。
2.C 由题给表格数据可知,反应20min时,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为(0.8-0.4) mol·L-1×0.05L=0.02mo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得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即体积为224mL(标准状况),A说法正确;20~40min,消耗过氧化氢的浓度为(0.40-0.20)mol·L-1=0.20mol·L-1,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v===0.010mol·L-1·min-1,B说法正确;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的浓度逐渐减小,所以第30min时的瞬时速率大于第50min时的瞬时速率,C说法错误;I-在反应中的作用是做催化剂,分解酶或Fe2O3也可以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D说法正确。
3.D 根据题给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关系,1,3丁二烯与HBr的加成反应为放热反应,两种温度下,1,4加成产物比1,2加成产物的能量低,所以1,4加成产物更稳定,A项错误;1,3丁二烯与HBr的加成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1,3丁二烯的转化率降低,且说明正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小于其逆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B项错误,D项正确;升温时,1,2加成正反应速率和1,4加成正反应速率都增大,C项错误。
4.C 根据图像,反应过程中A的浓度减小,B、C浓度增大,因此A为反应物,B、C为生成物,根据浓度的变化量可以确定反应为2A(g)2B(g)+C(g),A说法正确。前2min,v(A)==0.1mol·L-1·min-1,B说法正确。开始时加入的物质为A和B,没有C,C说法错误。根据图像,2min时,A、B、C的浓度分别为0.2mol·L-1、0.3mol·L-1、0.1mol·L-1,因此D说法正确。
5.A 加入催化剂的结果:一是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二是缩短了达到平衡的时间;由此可得:a1<a2、b1<b2、t1>t2,但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由此推知,阴影面积为反应物浓度的变化,由于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则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符合题意的选项有②④⑤⑦;综上所述,本题选A。
6.C ①升高温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②碳是固体,增加碳的量反应速率不变;③恒容通入CO2气体,CO2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④恒压下充入N2容器容积增大,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⑤恒容下充入N2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⑥恒容通入CO增大CO浓度,反应速率加快,答案选C。
7.C 根据题目信息可知,0~6min,生成22.4mLO2(标准状况),消耗0.002molH2O2,则v(H2O2)≈3.3×10-2mol·L-1·min-1,A项正确;随反应物浓度的减小,反应速率逐渐降低,B项正确;反应至6min时,剩余0.002molH2O2,此时c(H2O2)=0.20mol·L-1,C项错误;反应至6min时,消耗0.002molH2O2,转化率为50%,D项正确。
8.C pH=8.8时,升高温度,活化分子之间的有效碰撞概率增大,反应速率一定增大,A错误;保持外界条件不变,反应初期,pH=7.5和pH=8.2时D的浓度相同,B错误;pH=8.8时,反应速率接近于0,可认为反应停止,所以调节pH可迅速停止反应,C正确;对于没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几乎不变,不知道参与此反应的物质的状态,故该反应速率不一定减小,D错误。
9.AC 高锰酸钾溶液与草酸反应:2MnO+6H++5H2C2O4===2Mn2++10CO2↑+8H2O,由此可知该反应转移10mol电子,则每生成1molCO2转移1mol电子,A项正确;高锰酸钾溶液与草酸反应:2MnO+6H++5H2C2O4===2Mn2++10CO2↑+8H2O,方程式配平后H2O的系数应该为8,B项错误;反应开始后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减慢,但是反应生成的Mn2+(浓度达到一定大小后)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所以反应速率会突然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不断减小,反应速率也不断减小,C项正确;t0时,生成Mn2+的速率最大,但t0后反应不断进行,Mn2+的浓度仍在增大,D项错误。
10.D 对于A(s)+B(g)C(g)+D(g)的反应,A为固体,加入A,A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A错误;2NO2N2O4(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v(正)、v(逆)均增大,故B错误;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2NH3(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恒压,充入He,容器的体积增大,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慢,故C错误;100mL2mol·L-1稀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锌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析出铜,形成原电池,生成氢气的速率加快,故D正确。
11.AB 根据实验组B和C,升高温度,CO2的物质的量减少,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达到平衡时,v(CO2)=mol·(L·min)-1=0.013mol·(L·min)-1,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v(H2)=v(CO2)=0.013mol·(L·min)-1,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降低,0~10min内,v(H2)>0.013mol·(L·min)-1,B错误;根据表格数据,实验C温度低,投入量少,达到平衡时间短,因此从生产效益分析,C组实验的条件最佳,C正确;B的温度高于C的温度,但达到平衡时间相等,说明C使用了比较高效的催化剂,D正确。
12.C 0℃、101kPa条件下的H2体积为44.8mL,其物质的量为0.002mol,则根据Zn+H2SO4===ZnSO4+H2↑反应可知:Zn—H2SO4—ZnSO4—H2,n(Zn)=n(H2SO4)=n(ZnSO4)=n(H2)=0.002mol;m(Zn)=0.002mol×65g/mol=0.13g,v(Zn)=0.13/10=0.013g/s,v(H+)=0.002×2/(0.04×10)=0.01mol/s,v(Zn2+)=0.002/(0.04×10)=0.005mol/s,v(H2)==0.0002mol/s。
13.C 因为该实验是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因此要保证锌和硫酸完全一致,即V1、V2、V3均是20ml。要保证实验中硫酸的浓度相等,由实验丁可知所加饱和硫酸铜溶液的体积和水的体积之和一定是10ml,所以V6=7.5ml,V5=10ml,V4=2ml。因为实验甲中不能构成原电池,反应慢,用时多,t1应该最大,所以正确的答案是C。
14.(1)②298 粗颗粒 1.00 ③308 粗颗粒 2.00 ④298 细颗粒 2.00
(2)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外拉或向内推注射器的活塞,若一段时间后松开手,活塞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Δc(HNO3)==1/110=0.009mol·L-1·s-1
解析:(1)由实验目的可知,探究浓度、温度、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实验①②的温度、大理石规格相同,只有浓度不同,实验①③中只有温度不同,实验①④中只有大理石规格不同;(2)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外拉或向内推注射器的活塞,若一段时间后松开手,活塞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3)70~90s,CO2生成的质量为:m(CO2)=0.95g-0.85g=0.1g,
根据方程式CaCO3+2HNO3===Ca(NO3)2+CO2↑+H2O,可知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n(HNO3)=×2=mol,
溶液体积为25mL=0.025L,所以HNO3减少的浓度Δc(HNO3)==mol/L,
反应的时间t=90s-70s=20s
所以HNO3在70~90s范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HNO3)=Δc(HNO3)/t==mol·L-1·s-1=0.009mol·L-1·s-1。
15.(1)2H2O22H2O+O2↑
(2)探究反应物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探究在不同酸碱性条件下,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实验甲和实验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H2O2在常温且无催化剂作用的条件下较稳定
(4)①0.775 0.575 随反应的不断进行,H2O2溶液的浓度逐渐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②丁
解析:(1)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甲和实验乙中不同点在于双氧水的浓度,实验目的是探究反应物的不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丙、实验丁和实验戊中不同点在于溶液的酸碱性,实验目的是探究在不同酸碱性条件下,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由于H2O2在常温且无催化剂作用的条件下比较稳定,不能分解,因此实验甲和实验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4)①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实验戊0~20s的反应速率v1=15.5mL÷20s=0.775mL·s-1,100~120s的反应速率v2=(83.0-71.5) mL÷20s=0.575mL·s-1。由于随反应的不断进行,H2O2溶液的浓度逐渐降低,反应速率减小,因此反应速率相差较大;②根据图像可知c曲线的斜率最小,反应速率最慢,根据表中数据可知c曲线对应的是实验丁。
新高考2024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35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35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逆反应mA,8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不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考版2024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35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35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逆反应m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全国通用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练35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含答案: 这是一份全国通用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练35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