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2.3 正比例的应用》表格式教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269809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数学正比例表格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正比例表格教案,共3页。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44-45页例3,练习十二6—10题。
育人目标
1.通过应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加深学生对正比例关系、解比例等知识的掌握。
2.掌握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感悟数学模型思想。
3.感受正比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学习
重难点
重点:运用正比例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灵活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
评价设计
1.在探究“例3”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时进行评价,从“一题多解”的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巩固练习中交流方法、小结方法时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复习引入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1)机飞行的速度一定,飞行的时间和航程。
(2)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
(3)一个加数一定,和与另一个加数。
(4)《中国少年报》的单价一定,总价和定阅的数量。
2.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正比例的一些知识,应用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正比例的应用”。(板书课题:正比例的应用)
学生思考后回答,集体评议。
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例3。
(1)引导学生理解问题情境:说一说这幅图告诉了什么事情?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先独立思考。
eq \\ac(○,1)题中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eq \\ac(○,2)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
eq \\ac(○,3)尝试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交流。
(4)全班交流方法,教师适时引导。
预设:
方法1:我先求每份报纸的单价,再求8份报纸的总价,195÷5×8=312(元),就是李老师应付给邮局的钱。
方法2:我从正比例的角度思考,想到题中的每份报纸单价一定,因此所付总钱数和所订报纸份数成正比例关系。于是就去寻找这两种量对应的数据:
195元
?元
5份
8份
因此可把李老师应付的钱数设为元。
列出比例式:
解比例得:=312
2.教师对学生的多种解法进行比较,优化。
重点对用正比例知识进行解答的思路、书写格式进行引导总结,可结合多媒体展示用正比例知识解答的解题思路及规范的书写格式。
3. 引导学生验算及规范的书写格式。
,
学生观察图画,独立思考。
尝试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
全班交流解答方法。
学生验算,规范书写。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获得成功体验。
巩固练习
1.创设情境,多媒体出示把垃圾转化成有机肥的图片。
垃圾(千克)
1000
4000
…
有机肥(千克)
300
1200
…
(1)学生独立思考。
①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成什么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②阳光小区一个月产生垃圾20吨,能转化成多少有机肥?
(2)学生根据判断的比例关系,独立思考并解答。
(3)全班汇报交流。
(4)教师引导小结。
你觉得我们在用正比例知识解决上面两个问题的时候,步骤是怎样的?
①所求问题为;
②判断题中的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③列出比例式;
④解比例,验算,写答语。
2.练习十二的6—10题。
学生思考后独立完成。
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解决问题的步骤。
学生独立完成。
积累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反馈收获。
形成方法,质疑补缺。
板书
设计
正比例的应用
解:设李老师应付给邮局为元。
=312
答:李老师应付给邮局为312元
教学
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2 反比例的应用 西师大版,共15页。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3 正比例的应用 西师大版,共15页。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