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中学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调查中,最适合抽样调查的是( )
A.调查某校七年级一班学生的课余体育运动情况B.调查某班学生早餐是否有喝牛奶的习惯
C.调查某种灯泡的使用寿命D.调查某校足球队员的身高
2、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为了简明扼要地介绍空气的组成情况,较好地描述数据,最适合使用的统计图是( )
A.扇形统计图
B.条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频数直方图
3、一组数据2,9,5,5,8,5,8的中位数是( )
A.2B.5C.8D.9
4、已知小明在一次面试中的成绩为创新:87,唱功:95,综合知识:89;若三项测试得分分别赋予权重3,6,1,则小明的平均成绩是( )
A.90B.90.3C.91D.92
5、某中学七(1)班的6位同学在课间体育活动时进行一分钟跳绳比赛,成绩(单位:个)如下:122,146,134,146,152,121.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152,134B.146,146C.146,140D.152,140
6、某校航模兴趣小组共有50位同学,他们的年龄分布如表:
由于表格污损,15和16岁人数不清,则下列关于年龄的统计量可以确定的是( )A.平均数、众数B.众数、中位数
C.平均数、方差D.中位数、方差
7、某校九年级(3)班全体学生2021年中考体育模拟考试的成绩统计如表:
根据上表中的信息判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该班一共有40名同学
B.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众数是48分
C.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47分
D.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平均数是46分
8、学校快餐店有12元,13元,14元三种价格的饭菜供师生选择(每人限购一份).下图是某月的销售情况统计图,则该校师生购买饭菜费用的平均数和众数是( )
A.12.95元,13元B.13元,13元C.13元,14元D.12.95元,14元
9、某校“安全知识”比赛有16名同学参加,规定前8名的同学进入决赛.若某同学想知道自己能否晋级,不仅要了解自己的成绩,还需要了解16名参赛同学成绩的( )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
10、某公司的生产量在1﹣7月份的增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从图上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1月份生产量最大
B.这七个月中,每月的生产量不断增加
C.1﹣6月生产量逐月减少
D.这七个月中,生产量有增加有减少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某项比赛对专业和才艺两方面评分的权重分别设为80%和20%.A同学专业得分为90分,才艺得分为80分,A同学的平均分是 _____分.
2、为推荐一项作品参加“科技创新比赛,对甲、乙、丙、丁四项候选作品进行量化评分,具体成绩(百分制)如表:
如果按照创新性占60%,实用性占40%计算总成绩,并根据总成绩择优推荐,那么应推荐的作品是_________.
3、年末,我国完成了第次人口普查,国家统计局采取的调查方式是_______.(填“全面调查”“抽样调查”)
4、若数据,,的平均数是3,则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
5、某校组织一次实验技能竞赛,测试项目有理论知识测试、实验技能操作A、实验技能操作B,各项满分均为100分,并将这三项得分分别按4:3:3的比例计算最终成绩.在本次竞赛中张同学的三项测试成绩如下:理论知识测试:80分;实验技能操作A:90分;实验技能操作B:75分;则该同学的最终成绩是______分.
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为了解地铁开通对节约“出行时间”影响情况,对地铁1号线上某趟列车上的部分乘客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将调查结果分为、、、四类,其中表示“出行节约0﹣10分钟”,表示“出行节约10﹣30分钟”,表示“出行节约30分钟以上”,表示“其他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图①、图②这两个不完整的统计图表.
(1)求这次调查的总人数.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在图②的扇形统计图中,求类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2、某商店销售5种领口大小(单位:cm)分别为38,39,40,41,42的衬衫.为了调查各种领口大小衬衫的销售情况,商店统计了某天的销售情况,并绘制了右面的扇形统计图,你认为该商店应多进哪种衬衫?
3、某班10名男同学参加100米达标检测,15秒以下达标(包括15秒),这10名男同学成绩记录如下:+1.2,0,-0.8,+2,0,-1.4,-0.5,0,-0.3,+0.8 (其中超过15秒记为“+”,不足15秒记为“-”)
(1)求这10名男同学的达标率是多少?
(2)这10名男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3)最快的比最慢的快了多少秒?
4、某超市招聘收银员一名.对三名申请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三名候选人的素质测试成绩如右表.公司根据实际需要,对计算机、语言、商品知识三项测试成绩分别赋予权4,3,2,这三人中谁将被录用?
5、为响应“双减”政策,老师们都精心设计每天的作业,兴华学校调查了部分学生每天完成作业所用时间,并用得到的数据绘制了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抽查学生完成作业所用时间的众数是______;
(3)求所有被抽查学生完成作业所用的平均时间.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解析】
【分析】
根据抽样调查的定义(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与全面调查的定义(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一一进行调查的调查方式)逐项判断即可得.
【详解】
解:A、“调查某校七年级一班学生的课余体育运动情况”适合全面调查,此项不符题意;
B、“调查某班学生早餐是否有喝牛奶的习惯”适合全面调查,此项不符题意;
C、“调查某种灯泡的使用寿命”适合抽样调查,此项符合题意;
D、“调查某校足球队员的身高”适合全面调查,此项不符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熟记定义是解题关键.
2、A
【解析】
【分析】
根据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频数直方图各自的特点选择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要求直观反映空气的组成情况,即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结合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应选择扇形统计图.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但一般不能直接从图中得到具体的数据;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事物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频数分布直方图,清楚显示在各个不同区间内取值,各组频数分布情况,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3、B
【解析】
【分析】
先将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取中间位置的数,即为中位数.
【详解】
解:将改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得:2,5,5,5,8,8,9,
中间位置的数为:5,所以中位数为5.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中位数的定义,熟练掌握地中位数的定义,是求解该类问题的关键.
4、D
【解析】
【分析】
根据加权平均数计算.
【详解】
解:小明的平均成绩为分,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正确掌握各权重的意义及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5、C
【解析】
【分析】
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
解:出现了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46个;
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为:121,122,134,146,146,152,
则中位数是(个.
故选:.
【点睛】
本题考查了众数和中位数的知识,属于基础题,掌握各知识点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B
【解析】
【分析】
根据众数、中位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解:一共有50人,中位数是从小到大排列后处在第25、26位两个数的平均数,而13岁的有5人,14岁的有23人,因此从小到大排列后,处在第25、26位两个数都是14岁,因此中位数是14岁,不会受15岁,16岁人数的影响;
因为14岁有23人,而13岁的有5人,15岁、16岁共有22人,因此众数是14岁;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应用统计量解决实际问题,正确掌握众数的定义,中位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7、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直接根据总数,众数,中位数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该班一共有:2+5+6+7+8+7+5=40(人),
得48分的人数最多,众数是48分,
第20和21名同学的成绩的平均值为中位数,中位数为(分),
平均数是(分),
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的概念.
8、A
【解析】
【分析】
可以设得总人数为x人,然后求得总钱数,再求平均数即可;在此题中购13元价格的饭菜的人最多,所以众数为13元.
【详解】
解:设本校共有师生x人,则买饭菜的费用是①12元:25%x×12=3x
②13元:55%x×13=7.15x,
③14元:20%x×14=2.8x
该校师生购买饭菜费用的平均数是(3x+7.15x+2.8x)÷x=12.95元.
购13元饭菜的人最多,所以众数为13元.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了众数与平均数的知识,属于简单题目.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把所有数据相加后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即得平均数.
9、B
【解析】
【分析】
由中位数的概念,即最中间一个或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可知16人成绩的中位数是第8名和第9名的成绩.根据题意可得:参赛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前8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中位数,比较即可.
【详解】
解:由于16个人中,第8和第9名的成绩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故同学知道了自己的分数后,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决赛,还需知道这16位同学的成绩的中位数.
故选:B.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统计的有关知识,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反映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各有局限性,因此要对统计量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恰当的运用.
10、B
【解析】
【分析】
根据折线图的特点判断即可.
【详解】
解:观察折线图可知,这七个月中,每月的生产量不断增加,故B正确,C,D错误;
每月的生产量不断增加,故7月份的生产量最大,A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增长率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填空题
1、88
【解析】
【分析】
把每个分数与其权重相乘再相加即可得到加权平均数.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
90×80%+80×20%=88(分),
答:A同学的平均分是88分.
故答案为:88.
【点睛】
本题考查加权平均数的求法,掌握计算方法是本题关键.
2、乙
【解析】
【分析】
利用加权平均数计算总成绩,比较总成绩高低判断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
甲:90×60%+90×40%=90;
乙:95×60%+90×40%=93;
丙:90×60%+95×40%=92;
丁:90×60%+85×40%=88;
∵乙总成绩>丙总成绩>甲总成绩>丁总成绩.
故答案为乙.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熟练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3、全面调查
【解析】
【分析】
根据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判断即可.
【详解】
解:为了全面的、可靠的得到我国人口信息,
所以国家统计局采取的调查方式是全面调查,
故答案为:全面调查.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通过普查可以直接得到较为全面、可靠的信息,但花费的时间较长,耗费大,且一些调查项目并不适合普查.其一,调查者能力有限,不能进行普查,其二,调查过程带有破坏性,其三,有些被调查的对象无法进行普查.
4、7
【解析】
【分析】
根据数据都加上一个数(或减去一个数)时,平均数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再根据数据都乘以同一个数,平均数乘以这个数,从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数据x1,x2,x3的平均数是3,
∴数据2x1+1,2x2+1,2x3+1的平均数是2×3+1=7.
故答案为:7.
【点睛】
此题考查了算术平均数,熟练掌握算术平均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5、81.5
【解析】
【分析】
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出算式,再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该同学的最终成绩是:(分).
故答案为:81.5.
【点睛】
此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熟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1)50人;(2)见解析;(3)108°
【解析】
【分析】
(1)利用类的人数除以类所占百分比,即可求解;
(2)求出“出行节约30分钟以上”的人数,即可求解;
(3)用360°乘以类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解.
【详解】
解:(1)调查的总人数是:(人).
(2)“出行节约30分钟以上”的人数有 (人),
补全图形,如图所示:
(3)A类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明确题意,准确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应多进领口大小为40cm的衬衫.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找出销售量所占比重最多的对应的尺寸的衬衫即可.
【详解】
解:根据扇形统计图可得:,
答:该商店应多进领口大小为40cm的衬衫.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众数的的意义,理解众数的意义作出相应的决策是解题关键.
3、(1)70%;(2)15.1秒;(3)最快的比最慢的快了3.4秒
【解析】
【分析】
(1)求这10名男同学的达标人数除以总人数即可求解;
(2)根据10名男同学的成绩即可求出平均数;
(3)分别求出最快与最慢的时间,故可求解.
【详解】
解(1)从记录数据可知达标人数是7
∴ 达标率=7÷10×100%=70%
(2)15+(+1.2+0-0.8+2+0-1.4-0.5+0-0.3+0.8 )÷10=15.1(秒)
∴这10名男同学的平均成绩是15.1秒
(3)最快的是(15-1.4)=13.6(秒)最慢的是(15+2)=17(秒)
17-13.6=3.4(秒)
∴最快的比最慢的快了3.4秒.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4、小钱将被录用
【解析】
【分析】
分别计算出三人的加权平均数,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小赵的最终成绩:(分);
小钱的最终成绩:(分);
小孙的最终成绩:(分);
∵,
∴小钱将被录用.
【点睛】
本题考查加权平均数的实际应用,理解加权平均数的定义以及求解方法是解题关键.
5、(1)见解析;(2);(3)小时
【解析】
【分析】
(1)根据每天完成作业所用的平均时间为1小时的占30%,共30人,即可求得总人数;根据总数减去其他三项即可求得每天完成作业所用的平均时间为1.5小时的人数进而补充条形统计图;
(2)根据条形统计图可知完成作业所用的平均时间为1.5小时的人数最多;
(3)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求得100个完成作业所用时间的平均数
【详解】
(1)总人数为:(人);
每天完成作业所用的平均时间为1.5小时的人数为:(人)
补充条形统计图如下:
(2)根据条形统计图可知完成作业所用的平均时间为1.5小时的人数最多,故学生每天完成作业所用的平均时间的众数为1.5,
(3)被抽查学生完成作业所用的平均时间为小时
【点睛】
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信息关联,求众数、平均数,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年龄/岁
13
14
15
16
人数
5
23
▃
▃
成绩(分)
36
40
43
46
48
50
54
人数(人)
2
5
6
7
8
7
5
作品
评价指标
甲
乙
丙
丁
创新性
90
95
90
90
实用性
90
90
95
85
素质测试
测试成绩/分
小赵
小钱
小孙
计算机
70
90
65
语言
50
75
55
商品知识
80
35
8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共18页。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一组数据,某中学七,某教室9天的最高室温统计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果店内的5个苹果,其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