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1. 叫做动能,运动物体的__________越大,_________越大,动能就越大;
一切_____________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___的运动。
综合以上知识,你猜想:分子应该____________(选填“具有”或“没有”)动能。
【答案】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速度;质量;运动;分子;无规则;具有
【分析】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快则动能就越大;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具有动能。
2. 叫做重力势能, 叫做弹性势能;分子之间既有________力又有_________力,这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_力;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__力。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具有______________能,类似地,互相吸引或排斥的分子由于运动会经常偏离其平衡位置,你猜想:分子应该______________(填“具有”或“没有”)势能。
【答案】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引;斥;斥;引;弹性势;具有
【分析】这是利用类比的方法推知分子具有分子势能。物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当被举高时具有重力势能;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具有弹性势能。存在引力和斥力的分子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会经常偏离平衡位置,所以分子可能具有势能。
3.物体内部所有分子____________的动能与__________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___________,内能就越________。
【答案】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势;剧烈;大
【分析】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因为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并且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4.在物理学中,“热”有热量、内能、温度等含义,请写出下面几种情形中“热”字的含义:
(1)这盆水很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体吸热升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摩擦生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可以发生热传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杯水热得烫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温度 (2)热量 (3)内能 (4)热量 (5)温度
【分析】(1)这盆水很热,指温度高;
(2)物体吸热升温,指吸收热量;
(3 )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可以发生热传递,指内能的转移;
(5)这杯水热得烫手,指温度高。
5.如图甲所示,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 ;如图乙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发现棉花燃烧起来,其说明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答案】引力;做功.
【分析】两个底面削平的铅柱紧压在一起,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没有被重物拉开;
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活塞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空气的温度达到乙醚的着火点,蘸有乙醚的棉花就会燃烧。
6.厉害了,我的国!2020年我国开启了航天新征程,嫦娥五号成功登月并顺利取回1731g月壤样品。样品的质量不会随它的形状、状态、温度和 的改变而改变。如图所示,返回舱穿越大气层时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而导致的。
【答案】位置;做功.
【分析】解: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会随着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样品的质量不会改变;返回舱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返回舱和大气摩擦生热,返回舱表面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
7.火柴可以擦燃,也可以放在火上点燃,前者是用__________的方法使火柴燃烧,后者是用__________的方法使火柴燃烧,两种方法都可以改变火柴的内能。
【答案】做功;热传递
【分析】本题考查了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的判断,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所以这两种方法都能使火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火柴擦燃是利用火柴头与火柴盒侧面涂层间的摩擦生热,使涂层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从而点燃火柴。火的温度高,火柴放在火上通过热传递使火柴的内能增加。
8.将静止在地面上的冰块从一楼移至三楼静止,则冰块的内能___________,机械能___________。“嫦娥二号”卫星绕月飞行时会遇到月食,在此期间没有太阳光照射,卫星表面温度会下降,内能__________,这是通过_______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当飞船的返回舱返回地球时,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发出耀眼的光芒,则返回舱的内能_________,这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答案】不变;增加;减少;热传递;增加;做功
【分析】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它与构成物体的分子有关;机械能是与物体机械运动有关的能量。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物体不一定有机械能,所以物体机械能的变化对内能不一定有影响。没有太阳照射时,卫星会向外太空辐射能量,通过热传递的方法使自己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当返回舱返回地球时,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把返回舱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其内能增加。
9.物体内能的改变有两种方法,下列现象中内能的改变是哪一种方法。
(1)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会发热,是______使气体内能改变。
(2)古代人类钻木取火,是________使木头的内能改变。
(3)冰块在阳光下熔化成水是_______使冰块的内能改变。
【答案】(1)做功 (2)做功 (3)热传递
【分析】热传递和做功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并且这两种方法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热传递发生在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能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属于能量的转移。做功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转化,属于能量的转化。打气筒打气是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做功、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冰块在阳光下通过热传递使冰的内能发生改变。
10.2013年上海科技活动节推出了一项节能环保、可调节室温的江水源热泵技术.如图所示是其夏天工作时的流程,当江水循环到冷凝器时,利用江水与冷凝器存在的温度差,通过 的方式带走室内热量,从而实现降温.
【答案】热传递
【分析】江水和冷凝器之间存在温度差,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发生热传递.
11.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水汽等物质能让太阳发出的热顺利地通过到达地球,但却阻碍地表反射的热散发到大气层外,大气的这种保暖作用,就像玻璃温室一样,这种现象称做 效应,而城市的平均气温要比周围的乡村高一些,就像一个个“热岛”分布于乡村之中,这种现象称为 ,它给城市和乡村的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答案】温室;热岛效应
【分析】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能让太阳的热顺利地通过到达地球,但却阻碍地表反射的热散发到大气层外,这种保暖作用就像玻璃温室一样,称做温室效应.城市平均气温要比周围乡村高一些,这就是热岛效应.
1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是利用做功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答案】C
【分析】A、B是摩擦生热,D是钻木取火,这都是利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C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
13.以下描述中的“发热”现象,其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锯木头锯条发热B.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
C.阳光下路面发热D.搓手时手掌发热
【答案】C
【分析】A、锯木头锯条发热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B、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C、阳光下路面发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D、搓手时手掌发热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综上分析可知,其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阳光下路面发热。
14.古时候人们常钻木取火,下列情境中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相同的是( )
A.吃饭时,金属勺放在热汤中会烫手B.冬天,搓手可以使手暖和
C.发烧时,冷毛巾敷额头可以降温D.夏天,喝冷饮使人感到凉爽
【答案】B
【分析】解:钻木取火时,克服摩擦做功,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A、吃饭时,金属勺放在热汤中会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故A错误;
B、冬天搓手时,克服摩擦做功,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正确;
C、发烧时,冷毛巾敷额头可以降温,是因为冷毛巾可以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故C错误;
D、喝冷饮使人感到凉爽,冷饮会从人体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故D错误。
15.下列实例,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晒太阳B.搓手取暖
C.用电褥子取暖D.向双手哈气取暖
【答案】B
【分析】A、晒太阳属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故A错误;
B、搓手时克服摩擦做功,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B正确;
C、用电褥子取暖属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故C错误;
D、向双手哈气,手吸收热量,属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故D错误。
16.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烧杯(a)中的水的内能大于烧杯(b)中水的内能
B.烧杯(c)中的水的内能大于烧杯(d)中水的内能
C.烧杯(a)中的水的内能大于烧杯(c)中水的内能
D.烧杯(d)中的水的内能大于烧杯(c)中水的内能
【答案】D
【分析】内能是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的动能越大,内能越大。内能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含有的物质越多,分子数量越多,内能也越大。本题中的(a)、(b)两烧杯中水的质量相等,但烧杯(b)中水的温度高,内能大;烧杯(c)、(d)中水的质量也相等,烧杯(d)中水的温度高,内能大;烧杯(c)、(d)中水的质量比烧杯(a)、(b)中的大,所以温度相等的情况下,内能也较大。
17.将一铁块投入到装有水的烧杯中,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 )
A.它们具有相同的热量B.它们具有相同的内能
C.它们具有相同的温度D.它们具有相同的质量
【答案】C
【分析】热传递发生在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或同一物体温度不同的两个部分)之间,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差。当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直到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
18.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B.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会增加
C.温度为0 ℃的物体没有内能
D.温度相等的1 kg水和100 g水内能相同
【答案】B
【分析】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由于外界对其做了功,A错误;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B正确;任何温度的物体都具有内能,温度为0 ℃的物体也有内能,C错误;1 kg水和100 g水的温度相等,但分子数目不等,所以内能不同,D错误.
能力提升
19.在需要保温的时候,就要尽可能防止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发生.保温瓶上玻璃和软木塞都是热的 ,防止发生 ,夹层里的空气抽得非常稀薄,瓶口又盖着塞子,防止发生 ,保温瓶胆上镀银的光亮表面可以防止发生 ,所以保温瓶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答案】不良导体 热传导 对流 热辐射
【分析】保温瓶上玻璃和软木塞都是热的不良导体,能防止发生热传递.夹层里的空气抽得非常稀薄,瓶口又盖着塞子,防止发生对流.保温瓶胆上镀银的光亮表面可以防止发生热辐射,所以保温瓶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20.如图所示,在空可乐瓶内滴一滴酒精,用装有气门芯的橡皮塞塞紧瓶口,再用打气筒通过气门芯向瓶内打气.当瓶内气压达到足够大时,塞子将从瓶口冲出,且原来透明的瓶内充满了白雾,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
A.气体对外界做功,瓶内温度升高,内能减少
B.外界对气体做功,瓶内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C.气体对外界做功,瓶内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D.外界对气体做功,瓶内温度降低,内能增加
【答案】C
【分析】雾是小液滴,它是由酒精蒸气液化形成的.其具体过程是:瓶内的气体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对瓶塞做功,将瓶塞打出,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中的酒精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故选C.
21.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舱外大气压比舱内气压低.要使舱内获得新鲜空气,必须使用压缩机把空气从舱外压进舱内。在这个过程中,压缩机对空气做功,空气的( )
A.温度升高 内能增加B.温度降低 内能减少
C.温度升高 内能减少D.温度降低 内能增加
【答案】A
【分析】飞机飞行的高度在1万米以上,空气非常稀薄,要使乘客比较舒适,必须使机舱内的气压维持在1标准大气压左右,需要利用压缩机把舱外气体压进舱内。压缩机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飞机在正常飞行时,除了压缩机把空气压进机舱,还需要制冷机把空气冷却,否则飞机内将变成一个高温炉!
22.描述二十四节气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立春:“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B.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秋分:“丹桂小菊万径香”,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答案】C
【分析】解:A、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故A错误;
B、雨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故B错误;
C、“丹桂小菊万径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凝华放热,故D错误。
23.下列关于温度与内能在实际中应用的实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炒菜时,用铲子在锅内反复翻炒,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来增加菜的内能的
B.用锤子敲打钉子时,钉子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钉子内能的
C.松开用气筒打足气的气球进行放气,会发现气球口处有小水珠,这是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造成的
D.旋开常温的可乐瓶盖,会在瓶口处看到“白气”,这是瓶内可乐汽化成的水蒸气
【答案】C
【分析】本题是改变内能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要分清改变内能的方法,以及内能大小的变化。炒菜时用铲子翻炒是为了使菜受热均匀,主要还是通过炉灶加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菜的内能,没有炉灶仅利用铲子翻炒无法使菜变熟。用锤子敲打钉子,是锤子对钉子做功,使钉子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气球内充入的是压缩空气,松开气球口,气球内气体对外做功,使气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气球口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气球口。D选项中打开可乐瓶盖,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气体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
24.下列现象和推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现象:抽去玻璃板,两瓶中的气体都会变成红棕色。推断: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现象: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推断: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C.现象:棉花被点燃。推断: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D.现象:当塞子跳起时瓶内出现白雾。推断: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答案】B
【分析】A、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属于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该实验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无斥力,故B符合题意;
C、将活塞迅速下压,压缩气体做功,使筒内的气体内能变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故C不符合题意;
D、向烧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水蒸气液化形成白雾,说明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25.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热量一定增加
【答案】A
【分析】内能是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温度的高低影响分子运动平均快慢,对分子动能有影响。内能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状态等因素有关,所以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在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周围吸热,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它反映了物体能量的变化量,所以经常用“吸收”或“放出”来描述热量,不能用“含有”或“具有”等词来描述。
26.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热量多
C.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同
D.物体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答案】C
【分析】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变化,如:晶体熔化,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B错误;
C、物体的内能与质量、温度、状态等多个因素有关,不能只根据温度判定内能的大小,所以两物体温度相同,内能不一定相同,故C正确;
D、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故D错误。
【拓展探究】
27.在严寒的冬天,当觉得自己的手很冷时,常常会做以下两个动作:
(1)用嘴对手心呵气;(2)把两只手合起来,反复摩擦。试说明这样做的道理。
【答案】用嘴呵气是利用了口腔内呼出的热气体通过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同时呼出的热的水蒸气还会在手上液化放热,使手的温度升高。两手摩擦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来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的。
【分析】冬天手冷,要使手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可以采用热传递和做功的方法来改变手的内能。对手呵气,呵出的热气体与冷的手之间存在温度差,通过热传递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同时呵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会在手上液化放热,达到取暖的目的。手与手之间摩擦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了做功的方法改变了手的内能。
28.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入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可使棉花燃烧;若将活塞缓慢压下去,____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看到此现象。为什么呢?
【答案】不能;见分析
【分析】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高到一定程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棉花就会燃烧起来。如果缓慢对棉花做功,棉花的内能同样会增加,温度会升高,但同时高温的棉花会有更多时间与外界进行热传递,使它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这样一升一降,温度就不可能升得很高,达不到棉花的着火点,所以不可能看到棉花燃烧。
29.小明和小芳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水的初温相同、环境因素相同和 相同;
(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和小芳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与温度数据填在下列表格中: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 ℃;经过40 min后,泡沫塑料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 ℃;而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 ℃.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除了采用相同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 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答案】(1)热水的质量 (2)20;39;52;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棉絮的好 (3)让两瓶水降低相同的温度,比较所用的时间
【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除了控制烧瓶、水的初温、环境因素外,还要保持热水的质量也要相同;(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最后水的温度和室温相同,所以室温为20 ℃,经过40分钟,泡沫塑料包的烧瓶的热水温度从80 ℃降到41 ℃,降低了39 ℃;而棉絮包的烧瓶的热水从80 ℃降到28 ℃,降低了52 ℃,由此可见,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棉絮的好;(3)除了比较相同时间内温度的变化,还可以让两烧瓶的热水降低相同的温度,比较所用的时间. 时间t/min
泡沫塑料组水温T1/℃
棉絮组水温T2/℃
0
80
80
10
64
56
20
55
43
30
50
32
40
41
28
…
…
…
150
21
20
180
20
20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优秀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a href="/wl/tb_c8374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节 内能优秀课后复习题</a>,文件包含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原卷版docx、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优秀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优秀课堂检测,文件包含同步讲义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课时132内能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课时132内能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优秀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优秀巩固练习,文件包含132内能解析版docx、132内能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