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
展开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为了解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水果店内的5个苹果,其质量,山西被誉为“表里山河”,意思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 )
A.对兰州市初中生每天阅读时间的调查B.对市场上大米质量情况的调查
C.对华为某批次手机防水功能的调查D.对某班学生肺活量情况的调查
2、某次考试有3000名学生参加,为了了解3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有下述4种说法:①1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②3000名考生是总体;③1000名考生数学平均成绩可估计总体数学平均成绩;④每个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0种B.1种C.2种D.3种
3、下列调查中,适合采用全面调查的是( )
A.了解一批电灯泡的使用寿命B.调查榆林市中学生的视力情况
C.了解榆林市居民节约用水的情况D.调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零部件的的质量
4、数据a,a,b,c,a,c,d的平均数是( )
A.B.
C.D.
5、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某班50名同学进行了党史知识竞赛,测试成绩统计如表,其中有两个数据被遮盖.
下列关于成的统计量中、与被遮盖的数据无关的是( )
A.平均数B.中位数
C.中位数、众数D.平均数、众数
6、为了解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现将九年级(1)班同学一周的体育锻炼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已知锻炼7小时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2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九年级(1)班共有学生40名B.锻炼时间为8小时的学生有10名
C.平均数是8.5小时D.众数是8小时
7、水果店内的5个苹果,其质量(单位:g)分别是:200,300,200,240,260关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均数是240B.中位数是200
C.众数是300D.以上三个选项均不正确
8、已知一组数据3,7,5,3,2,这组数据的众数为( )
A.2B.3C.4D.5
9、山西被誉为“表里山河”,意思是:外有大河,内有高山.下表是我省11个地市最高峰高度的统计结果,其中最高峰高度的中位数是( )
A.2420米B.2333米C.2504.3米D.2566.6米
10、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嫦娥五号着陆器发射前,对其零件的检测采用抽样调查
B.本学期共进行了8次数学测试,小明想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成绩的走势,最好把8次成绩绘制成扇形统计图
C.为了调查宣城市七年级学生的体重情况,小刚对收集来的本校七年级同学体重数据进行了从大到小的排序,把排名前50的同学体重作为一个样本
D.绘制扇形统计图时,要检查各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之和是否等于360度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小王参加某企业招聘测试,他的笔试、面试、技能操作得分分别为80分、85分、90分,若依次按照2:3:5的比例确定成绩,则小王的成绩是_____.
2、若数据,,的平均数是3,则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
3、某学习小组的6名同学在一次数学竞赛中的成绩分别是94分、98分、90分、94分、80分、74分,则众数是 _____分.
4、为了解神舟飞船的设备零件的质量情况,选择抽样调查的方式是否合理______(填是或否).
5、如图,是小垣同学某两天进行四个体育项目(ABCD)锻炼的时间统计图,第一天锻炼了1小时,第二天锻炼了40分钟,根据统计图,小垣这两天体育锻炼时间最长的项目是__.
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小明所在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65m,小亮所在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60m,小颖说“小亮一定比小明矮”,你认为小颖的说法正确吗?说说你的理由.
2、为考察甲、乙两种农作物的长势,研究人员分别抽取了10株苗,测得它们的高度(单位:cm)如下:
甲:9,14,11,12,9,13,10,8,12,8;
乙:8,13,12,11,9,12,7,7,9,11
你认为哪种农作物长得高一些?说明理由.
3、用直尺测量你的“拃长”,连续测量10次,计算这10次“拃长”的平均数,这样你就有了一把自己的“尺子”了,试用这把“尺子”测量课桌的长度.你还能在自己的身上找到其他的“尺子”吗?
4、面试时,某人的基本知识、表达能力、工作态度的得分分别是80分,70分,85分,若依次按30%,30%,40%的比例确定成绩,则这个人的面试成绩是多少?
5、小明调查了班级中20名同学某月的家庭用电量,结果如图所示.若把每组中各个用电量用这组数据的中间值代替(如30~40kW·h的中间值为35kW·h),则这20名同学家这个月的平均用电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解析】
【分析】
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
【详解】
解:A、对兰州市初中生每天阅读时间的调查,工作量大,不易普查;
B、对市场上大米质量情况的调查,调查具有破坏性,不易普查;
C、对华为某批次手机防水功能的调查,调查具有破坏性,不易普查;
D、对某班学生肺活量情况的调查,人数较少,适合普查;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2、C
【解析】
【分析】
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查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后再根据样本确定出样本容量.本题总体是3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个体是这次考试中每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样本是抽取的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样本容量是1000.
【详解】
解:①、②两个说法指的是考生而不是考生的成绩,故①、②两个说法不对,④指的是考生的成绩,故④对.③用样本的特征估计总体的特征,是抽样调查的核心,故③对.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在本题中解题关键是注意总体、样本都是指考生的成绩,而不是考生.
3、D
【解析】
【分析】
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再逐一分析即可.
【详解】
解:A.了解一批电灯泡的使用寿命,具有破坏性,适合抽样调查,不符合题意;
B.调查榆林市中学生的视力情况,适合抽样调查,不符合题意;
C.了解榆林市居民节约用水的情况,适合抽样调查,不符合题意;
D.调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零部件的的质量,必需采用全面调查,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4、B
【解析】
【分析】
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出算式,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
解:∵数据:a,b,c,d的权数分别是3,1,2,1
∴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加权平均数的求法,关键是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出算式.
5、C
【解析】
【分析】
通过计算成绩为91、92分的人数,进行判断,不影响成绩出现次数最多的结果,因此不影响众数,同时不影响找第25、26位数据,因此不影响中位数的计算,进而进行选择.
【详解】
解:由表格数据可知,成绩为91分、92分的人数为50-(12+10+8+6+5+3+2+1)=3(人),
成绩为100分的,出现次数最多,因此成绩的众数是100,
成绩从小到大排列后处在第25、26位的两个数都是98分,因此中位数是98,
因此中位数和众数与被遮盖的数据无关,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中位数、众数、方差、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理解各个统计量的实际意义,以及每个统计量所反应数据的特征,是正确判断的前提.
6、D
【解析】
【分析】
根据频数之和等于总数,频数定义,加权平均数的计算,众数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求解.
【详解】
解:A. 九年级(1)班共有学生10+20+15+5=50名,故原选项判断错误,不合题意;
B. 锻炼时间为8小时的学生有20名,故原选项判断错误,不合题意;
C. 平均数是小时,故原选项判断错误,不合题意;
D. 众数是8小时,故原选项判断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频数、加权平均数、众数等知识,理解相关概念,看到条形图是解题关键.
7、A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A、平均数是:×(200+300+200+240+260)=240(g),故本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为:200,200,240,260,300,中位数是240g,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众数是200g,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以上三个选项A选项正确,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误选其它选项,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
8、B
【解析】
【分析】
根据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这组数据的众数)即可求出这组数据的众数.
【详解】
解:在这组数据中3出现了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了众数的定义;熟记众数的定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9、C
【解析】
【分析】
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即可,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详解】
把这11个数从小到大排列为:
1874,2333,2358,2358,2420,2504.3,2523,2566.6,2789,2831,3061.1,
共有11个数,
中位数是第6个数2504.3,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中位数,属于基础题,熟练掌握中位数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10、D
【解析】
【分析】
根据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的概念、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优势,抽样调查中样本的代表性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
解:A.在嫦娥五号着陆器发射前,对其零件的检测采用全面调查,故此选项错误,不合题意;
B.本学期共进行了8次数学测试,小明想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成绩的走势,最好把8次成绩绘制成折线统计图,故此选项错误,不合题意;
C.为了调查宣城市七年级学生的体重情况,小刚对收集来的本校七年级同学体重数据进行了从大到小的排序,把排名前50的同学体重作为一个样本不具有代表性,故此选项错误,不合题意;
D.绘制扇形统计图时,要检查各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之和是否等于360度,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的特点,统计图的特点,抽样调查样本的选择等情况,熟知相关知识并根据题意灵活应用是解题关键.
二、填空题
1、86.5
【解析】
【分析】
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出算式,再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
80×+85×+90×,
=16+25.5+45,
=86.5(分),
故答案为:86.5.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2、7
【解析】
【分析】
根据数据都加上一个数(或减去一个数)时,平均数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再根据数据都乘以同一个数,平均数乘以这个数,从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数据x1,x2,x3的平均数是3,
∴数据2x1+1,2x2+1,2x3+1的平均数是2×3+1=7.
故答案为:7.
【点睛】
此题考查了算术平均数,熟练掌握算术平均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3、94
【解析】
【分析】
根据众数的定义直接解答即可.
【详解】
解:∵94分出现了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众数是94分.
故答案为:94.
【点睛】
本题考查了众数的定义.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
4、否
【解析】
【分析】
由全面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解:为了了解神舟飞船的设备零件的质量情况,意义重大,适合普查,不适合抽样调查.
故答案为:否.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5、C
【解析】
【分析】
根据统计图上的百分比求出两天的各项运动时间即可.
【详解】
解:由统计图可知,
这两天锻炼时间,A有60×20%+40×20%=20(分钟),
B有60×30%+40×20%=26(分钟),
C有60×50%=30(分钟),
D有40×60%=24(分钟),
∵20<24<26<30,
∴小垣这两天体育锻炼时间最长的项目是C,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扇形统计图的应用,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第一天和第二天锻炼时间是不相同的.
三、解答题
1、不一定,1.65m和1.60m只是反映了小明和小亮所在班级学生总体的平均身高,而不能反映具体一个个体的身高状况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身高=总身高÷总人数”可得与平均身高有关的因素,与个体身高无关,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根据“平均身高=总身高÷总人数”可得:
平均身高与总身高和总人数有关,平均身高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身高,
答:小颖的说法不一定正确,因为平均身高只是反映了小明和小亮所在班级学生总体的平均身高,而不能反映具体一个个体的身高状况.
【点睛】
题目主要考查数据分析中平均数的影响因素及实际意义,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是解题关键.
2、甲,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求出两组数据的平均数,比较大小即可.
【详解】
解:(cm);
(cm);
甲、乙两种农作物的平均高度分别为10.6cm和9.9cm,因此可以认为甲种农作物长得高一些.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解题关键是会熟练运用平均数公式进行计算.
3、见解析
【解析】
【分析】
先连续测量10次“拃长”,将对应的数据记录下来,再根据平均数的公式即可求得这10次“拃长”的平均数,进而可求得课桌的长度,身体上的“尺子”有很多,比如:脚的长度,胳膊的长度等等.
【详解】
解:连续测量10次“拃长”的数据分别为20.1,20.2,20.1,19.9,20.3,20.3,19.8,19.9,19.7,19.7(单位:cm),
则这10次“拃长”的平均数为(20.1+20.2+20.1+19.9+20.3+20.3+19.8+19.9+19.7+19.7)÷10=20(cm),
用这把“尺子”测量课桌的长度正好需要测量3次,
则课桌的长度为3×20=60(cm),
身体上的“尺子”有很多,比如:脚的长度,胳膊的长度等等.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熟练掌握平均数计算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这个人的面试成绩是79分.
【解析】
【分析】
根据加权平均数定义计算可得.
【详解】
解:这个人的面试成绩是80×30%+70×30%+85×40%=79(分),
答:这个人的面试成绩是79分.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掌握加权平均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5、56.5 kW·h
【解析】
【分析】
根据统计图可得出每组对应的数量,然后求出总用电量除以总户数即可.
【详解】
解:
根据图象可得:30~40kW·h有2户;40~50kW·h有3户;50~60kW·h有8户;60~70kW·h有4户;70~80kW·h有3户;
平均用电量是:(kW·h),
答:这20名同学家这个月的平均用电量是56.5 kW·h.
【点睛】
题目主要考查从统计图中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求平均数,理解题意及运用算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解题关键.
成绩/分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人数
■
■
1
2
3
5
6
8
10
12
城市
太原
大同
阳泉
长治
晋城
临汾
运城
吕梁
晋中
忻州
朔州
最高峰高度(米)
2789
2420
1874
2523
2358
2504.3
2358
2831
2566.6
3061.1
233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有一组数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组数据分别为,下列调查适合作抽样调查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北京课改版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