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这学期的六次体育测试中,甲,一组数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在一次射击训练中,甲、乙两人各射击10次,两人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均是9.1环,方差分别是=1.2,=1.1,则关于甲、乙两人在这次射击训练中成绩稳定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乙比甲稳定B.甲比乙稳定
C.甲和乙一样稳定D.甲、乙稳定性没法对比
2、小明同学对数据15,28,36,4□,43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中一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被黑水涂污看不到了,则统计结果与被涂污数字无关的是( )
A.平均数B.标准差C.中位数D.极差
3、2022年冬季奥运会将在北京张家口举行,如表记录了四名短道速滑选手几次选拔赛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s2.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乙选手是这四名选手中成绩最好且发挥最稳定的运动员,则m、n的值可以是( )
A.m=50,n=4B.m=50,n=18C.m=54,n=4D.m=54,n=18
4、在这学期的六次体育测试中,甲、乙两同学的平均成绩一样,方差分别为2,1.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同学的成绩更稳定B.甲同学的成绩更稳定
C.甲、乙两位同学的成绩一样稳定D.不能确定哪位同学的成绩更稳定
5、一组数据:1,3,3,4,5,它们的极差是( )
A.2B.3C.4D.5
6、在春季运动会中,有9名学生参加100米比赛,并且他们的最终成绩各不相同,若一名学生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前5名,除了要了解自己的成绩外,还要了解这9名学生成绩的( )
A.众数B.中位数C.平均数D.方差
7、一个有80个样本的数据组中,样本的最大值是145,最小值是50,取组距为10,那么可以分成( )组.
A.10B.9C.8D.7
8、某校随机抽查了10名学生的体育成绩,得到的结果如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方差为50
B.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众数为50分
C.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中位数为48分
D.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平均数为48分
9、下图是某学校全体教职工年龄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统计中采用“上限不在内”的原则,如年龄为36岁统计在小组,而不在小组),根据图形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学校教职工总人数是50人
B.年龄在小组的教职工人数占总人数的20%
C.某教师40岁,则全校恰有10名教职工比他年轻
D.教职工年龄分布最集中的在这一组
10、有40个数据,其中最大值为35,最小值为15,若取组距为4,则应该分的组数是( ).
A.4B.5C.6D.7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某地区为估计该地区黄羊的只数,先捕捉20只黄羊给它们分别作上标志,然后放回,待有标志的黄羊完全混合于黄羊群后,第二次捕捉40只黄羊,发现其中两只有标志.从而估计该地区有黄羊____只.
2、某校学生自主建立了一个学习用品义卖社团,已知八年级200名学生义卖所得金额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那么40~50元这个小组的组频率是__________.
3、小张所在的公司共有600名员工,他为了解公司员工所使用的手机品牌情况,随机调查了部分员工,并将调查得到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那么小张所在公司使用“华为”品牌手机的人数约是_____人.
4、一组数据6,2,1,3的极差为__________.
5、在数3141592653中,偶数出现的频率是______.
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某学校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欲增购一些体育器材,为此对该校一部分学生进行了一次“你最喜欢的体育活动”的问卷调查(每人只选一项).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成如下统计图(不完整),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在这次问卷调查中,一共抽查了多少名学生;
(2)请将统计图②补充完整;
(3)如果全校有3600名学生,请问全校学生中,最喜欢“踢毽”活动的学生约有多少人.
2、某中学为了解八年学级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随机调查了该年级20名学生,统计得到该20名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如下:
3,5,3,6,3,4,4,5,2,4,5,6,1,3,5,5,4,4,2,4
根据以上数据,得到如下不完整的频数分布表:
(1)表格中的a= ,b= ;
(2)在这次调查中,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的众数为 ,中位数为 ;
(3)若该校八年级共有700名学生,根据调查统计结果,估计该校八年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大于4次的人数.
3、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落下帷幕,重庆某中学学生舞蹈团、管乐团、民乐团、声乐团、话剧团等五大艺术团均荣获艺术表演类节目一等奖,若以下两个统计图统计了舞蹈组各代表队的得分情况:
(1)m= ,补全条形统计图;
(2)各组得分的中位数是 分,众数是 分;
(3)若舞蹈组获得一等奖的队伍有2组,已知主办方各组的奖项个数是按相同比例设置的,若参加该展演活动的总队伍数共有120组,那么该展演活动共产生了多少个一等奖?
4、甲、乙两名射击选手各自射击十组,按射击的时间顺序把每组射中靶的环数值记录如下表:
(1)根据上表数据,完成下列分析表:
(2)如果要从甲、乙两名选手中选择一个参加比赛,应选哪一个?为什么?
5、为了解2路公共汽车的运营情况,公交部门统计了某天2路公共汽车每个运行班次的载客量,得到如表各项数据.
(1)求出表格中a=_______,b=______.
(2)计算该2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分析】
根据方差的性质解答.
【详解】
解:∵甲乙两人的方差分别是=1.2,=1.1,
∴乙比甲稳定,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了方差的性质:方差越小越稳定.
2、C
【分析】
利用中位数、平均数、标准差和极差的定义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详解】
解:五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15,28,36,4□,43或15,28,36,43,4□,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和极差都与被涂污数字有关,
而两种排列方式的中位数都是36,
∴计算结果与被涂污数字无关的是中位数.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平均数、标准差和极差,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中位数、平均数、标准差和极差的定义.
3、A
【分析】
根据乙选手是这四名选手中成绩最好且发挥最稳定的运动员,可得到乙选手的成绩的平均数最大,方差最小,即可求解.
【详解】
解:因为乙选手是这四名选手中成绩最好的,
所以乙选手的成绩的平均数最小,
又因为乙选手发挥最稳定,
所以乙选手成绩的方差最小.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和方差的意义,理解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差;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
4、A
【分析】
根据方差的定义逐项排查即可.
【详解】
解:∵甲同学成绩的方差2>乙同学成绩的方差1.8,且平均成绩一样
∴乙同学的成绩更稳定.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的意义,方差用来计算每一个变量(观察值)与总体均数之间的差异,其作用是反映数据的稳定性,方差越小越稳定,越大越不稳定.
5、C
【分析】
根据极差的定义,即一组数据中最大数与最小数之差计算即可;
【详解】
极差是;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极差的计算,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6、B
【分析】
根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及方差的意义知,只要知道了中位数即可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前5名.
【详解】
众数表示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知道众数无法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前5名;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方差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波动程度,它们都不能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前5名,只有中位数,才能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前5名,9名学生中,成绩按高低排列第5位学生的成绩是中位数,若该学生的成绩等于或高于中位数,则进入前5名,否则没有.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及方差这四个统计量,前三个反映的是数据的平均水平,后一个反映的是数据的波动程度,理解这四个概念是关键.
7、A
【分析】
求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然后除以组距,用进一法取整数值就是组数.
【详解】
解:145-50=95,
95÷10=9.5,
所以应该分成10组.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频率分布表中组数的确定,关键是求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然后除以组距,用进一法取整数值就是组数.
8、C
【分析】
根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及方差的定义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46+47×2+48×3+49×2+50×2)=48.2,故D选项错误,
这组数据的方差为×[(46﹣48.2)2+2×(47﹣48.2)2+3×(48﹣48.2)2+2×(49﹣48.2)2+2×(50﹣48.2)2]=1.56,故A选项错误,
∵这组数据中,48出现的次数最多,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48,故B选项错误,
∵这组数据中间的两个数据为48、48,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48,故C选项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及方差,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数序排列,在中间的一个数字(或两个数字的平均值)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叫这组数据的众数;熟练掌握定义及公式是解题关键.
9、C
【分析】
各组的频数的和就是总人数,再根据百分比、众数、中位数的定义逐一解题.
【详解】
解:A. 该学校教职工总人数是4+6+11+10+9+6+4=50人,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 年龄在小组的教职工人数占总人数的20%,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 教职工年龄的中位数在这一组,某教师40岁,则全校恰有10名教职工比他年轻说法是错误的,故C符合题意;
D. 教职工年龄分布最集中的在这一组,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是重要考点,从图中获取正确信息是解题关键.
10、C
【分析】
根据组数=(最大值-最小值)÷组距计算即可.
【详解】
解:∵在样本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35-15=20,
又∵组距为4,
∵20÷4=5,
∴应该分成5+1=6组.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组数的计算,解题关键是明确用最大值减最小值的差除以组距可得组数.
二、填空题
1、400
【分析】
设这个地区有黄羊x只,根据第二次捕捉40只绵羊,其中有2只有记号,即可列方程求解.
【详解】
设这个地区有黄羊x只,由题意得
解得
则估计这个地区有黄羊400只.
故答案为:400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用样本估计总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得到第二次捕捉的绵羊中有记号的占全部有记号的比例.
2、0.15
【分析】
求出40~50元的人数,再根据频率=频数÷总数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解:“40~50元”的人数为:200−10−30−50−80=30(人),
“40~50元”的频率为:30÷200=0.15,
故答案为:0.15.
【点睛】
本题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掌握频率=频数÷总数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3、210
【分析】
用样本中使用华为品牌的人数所占比例乘以总人数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小张所在公司使用“华为”品牌手机的人数约是600×=210(人),
故答案为:210.
【点睛】
本题考查用样本估计总体,从一个总体得到一个包含大量数据的样本,我们很难从一个个数字中直接看出样本所包含的信息.这时,我们用频率分布直方图来表示相应样本的频率分布,从而去估计总体的分布情况.
4、5
【分析】
根据极差的概念,求解即可,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极差.
【详解】
解:根据极差的定义可得,这组数据的极差为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考查了极差的求解,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极差的定义.
5、30%
【分析】
在数3141592653中共出现了3个偶数,由频率的计算公式即可求得频率.
【详解】
由题意知,10个数字中出现了3个偶数,则偶数出现的频率为:
故答案为:30%
【点睛】
本题考查了频率的计算,根据频率的计算公式,知道总的次数及事件出现的次数即可求得频率.
三、解答题
1、(1)200人;(2)见解析;(3)人
【分析】
(1)根据喜欢“球类”的人数以及百分比,求解即可;
(2)根据总人数,求得跳绳的人数,补全统计图即可;
(3)求得“踢毽”活动的百分比,即可求解;
【详解】
解:(1)从统计图中可以得到喜欢“球类”的人数为80人,所占百分比为,
则总人数为人,
故答案为200人
(2)喜欢“跳绳”的人数有人,补全统计图,如下:
(3)最喜欢“踢毽”活动的学生约为人,
故答案为人
【点睛】
此题考查了统计的基本知识,涉及了计算样本容量,统计图以及根据样本估算总体,解题的关键是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有关数据.
2、(1)4,5;(2)4,4;(3)245人
【分析】
(1)根据所给数据分别求出次数为3和次数为5的人数即可;
(2)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3)先求出样本中八年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大于4次的人数占比,然后估计总体即可.
【详解】
解:(1)由所给数据可知:次数为3的人数有4人,即;次数为5的人数有5人,即,
故答案为:4,5;
(2)由表格可知次数为4的人数最多,即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的众数为4,
∵一共有20名学生参加调查,
∴中位数为次数排在第10位和第11位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即,
故答案为:4,4;
(3)由表格可知,样本中一共有5+2=7名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大于4次,
∴估计该校八年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大于4次的人数为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位数,众数,频数分布表,用样本估计总体,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知相关知识.
3、(1)25,图见详解;(2)6.5;6;(3)12
【分析】
(1)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即可得到总的组数,进而得出各分数对应的组数,然后根据题意画出统计图;
(2)根据中位数以及众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得到中位数以及众数的值;
(3)依据舞蹈组获得一等奖的队伍的比例,即可估计该展演活动共产生一等奖的组数.
【详解】
解:(1)(组),(组),
,
统计图如下:
(2)∵8分这一组的组数为5,
∴各组得分的中位数是,
分数为6分的组数最多,故众数为6;
故答案为:6.5,6;
(3)由题可得,(组,
该展演活动共产生了12个一等奖.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以及扇形统计图的应用,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从条形图可以很容易看出数据的大小,便于比较.
4、(1)见解析;(2)选择甲选手参加比赛,理由见解析
【分析】
(1)分别根据众数、中位数和极差的概念填充表格即可;
(2)根据方差即可确定选择哪位选手参加比赛.
【详解】
解:(1)根据表中甲、乙两名选手的成绩可知甲、乙的成绩的众数均为98;
将乙选手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可得:85,89,91,96,96,97,97,98,98,98,
∴乙的中位数为:;
乙选手成绩的极差为:98-85=13.
填充表格如下所示:
(2)∵S甲2<S乙2,
∴甲的成绩比较稳定,
∴选择甲选手参加比赛.
【点睛】
本题考查了众数、中位数和极差的概念及方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利用方差可以确定数据的波动大小,也就是数据的稳定性,由此即可解决问题;同时该题的计算量比较大,要注意细心运算.
5、(1)31;51;(2)43人.
【分析】
(1)利用组中值的计算方程直接计算即可得;
(2)利用组中值表示各组的平均数,然后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求解即可.
【详解】
解:(1),
,
故答案为:31;51;
(2)(人),
答:该2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43人.
【点睛】
题目主要考查组中值及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理解题意,掌握组中值及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解题关键.
甲
乙
丙
丁
平均数(单位:秒)
52
m
52
50
方差s2(单位:秒2)
4.5
n
12.5
17.5
成绩(分)
46
47
48
49
50
人数(人)
1
2
3
2
2
次数
1
2
3
4
5
6
人数
1
2
a
6
b
2
选手
组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98
90
87
98
99
91
92
96
98
96
乙
85
91
89
97
96
97
98
96
98
98
平均数
众数
中位数
方差
极差
甲
94.5
96
16.65
12
乙
94.5
18.65
载客量/人
组中值
频数(班次)
1≤x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校八年级人数相等的甲,一组数据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组数据a-1,某排球队6名场上队员的身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