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共22页。
京改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方差与频数分布必考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某校九年级(3)班团支部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中国科技的发展,给班上同学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从选出的以下五个内容中任选部分内容进行手抄报的制作:A、“北斗卫星”;B、“5G时代”;C、“智轨快运系统”;D、“东风快递”;E、“高铁”,统计同学们所选内容的频数,绘制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则选择“5G时代”的频率是( )A.0.25 B.0.3 C.2 D.302、甲、乙、丙、丁4名同学参加跳远测试各10次,他们的平均成绩及方差如表:测试者平均成绩(单位:m)方差甲6.20.25乙6.00.58丙5.80.12丁6.20.32若从其中选出1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则应选( )A.甲 B.乙 C.丙 D.丁3、用计算器计算方差时,要首先进入统计计算状态,需要按键( )A. B.C. D.4、甲、乙、丙、丁四名学生近4次数学测验成绩的平均数都是90分,方差分别是S甲2=5,S乙2=20,S丙2=23,S丁2=32,则这四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最稳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5、2020年6月1日《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为了配合实施垃圾分类,让同学们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八年级某班甲、乙、丙、丁四个小组的同学参加了年级“垃圾分类知识”预赛,四个小组的平均分相同,下面表格为四个小组的方差.若要从中选出一个各成员实力更平均的小组代表年级参加学校决赛,那么应选( ) 甲乙丙丁方差3.63.543.2A.甲组 B.乙组 C.丙组 D.丁组6、对于一列数据(数据个数不少于6),如果去掉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那么这列数据分析一定不受影响的是(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方差7、某班将安全知识竞赛成绩整理后绘制成直方图,图中从左至右前四组的百分比分别是4%、12%、40%、28%,第五组的频数是8,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90分以上的学生有14名 B.该班有50名同学参赛C.成绩在70~80分的人数最多 D.第五组的百分比为16%8、甲、乙两位同学连续五次的数学成绩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平均数是70 B.乙的平均数是80C.S2甲>S2乙 D.S2甲=S2乙9、如表是某次射击比赛中10名选手的射击成绩(环):射击成绩(环)678910人数(人)12421关于这10名选手的射击环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众数是8 B.中位数是5 C.平均数是8 D.方差是1.210、在对一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时,小华列出了方差的计算公式S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样本容量是5 B.样本的中位数是4C.样本的平均数是3.8 D.样本的众数是4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一组数据:2021,2021,2021,2021,2021,2021的方差是______.2、________和________都能够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________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3、已知某组数据的频数为63,样本容量为90,则频率为____.4、某次跳绳比赛中,统计甲、乙两班学生每分钟跳绳的成绩(单位:次)情况如下表:班级参加人数平均次数中位数方差甲45135149180乙45135151130下列三个命题:(1)甲班平均成绩低于乙班平均成绩;(2)甲班成绩的波动比乙班成绩的波动大;(3)甲班成绩优秀人数少于乙班成绩优秀人数.(跳绳次数次为优秀)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__.(只填序号)5、一组数据7,2,1,3的极差为______.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现从学校八、九年级中各抽取10名学生的数学竞赛成绩(百分制)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成绩得分用x表示,共分成四组:),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八年级抽取的10名学生的竞赛成绩是:;九年级抽取的10名学生的竞赛成绩是:;八、九年级抽取的学生竞赛成绩统计表年级平均分中位数众数方差八年级9189.5n45.2九年级91m9339.2请根据相关信思,回答以下问题;(1)直接写出表格中m,n的值并补全九年级抽取的学生数学竞赛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2)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该校八、九年级中哪个年级学生数学竞赛成绩较好?请说明理由(一条由即可);(3)该校八年级有600人,九年级有800人参加了此次竞赛活动,请估计参加此次竞赛活动成绩优秀的学生人数是多少.2、中考改革是为了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眉山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对学生各科成绩实行等级制,即A、B、C、D、E五个等级,根据某班一次数学模拟考试成绩按照等级制绘制了两幅统计图(均不完整),请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模拟考试该班学生有_____人;(2)补全条形统计图;(3)扇形统计图中D等级对应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_;(4)该校共有800名学生,根据统计图估计该校A等级的学生人数.3、一次学科测验,学生得分均为整数,满分为10分,成绩达到6分以上(包括6分)为合格,成绩达到9分为优秀.这次测验中甲乙两组学生成绩分布的折线统计图如下:(1) 请补充完成下面的成绩统计分析表: 平均分方差中位数合格率优秀率甲组( )3.76( )90%30%乙组7.2( )7.580%20%(2)甲组学生说他们的合格率、优秀率均高于乙组,所以他们的成绩好于乙组;但乙组学生不同意甲组学生的说法,认为他们组的成绩要好于甲组,请你给出两条支持乙组学生观点的理由.4、民以食为天,农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是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头等大事,某数学兴趣小组为了解我国近几年人均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该组成员通过对我国粮食、猪羊牛肉的人均产量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部分信息.信息一、2005﹣2019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统计图:信息二、将2005﹣2019年划分为三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内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如下:时间段2005﹣20092010﹣20142015﹣2019平均数/千克388.4448.4477信息三、2019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粮食、猪羊牛肉的人均产量的统计量如下:统计量类别平均数中位数极差人均粮食产量/千克4754191981人均猪羊牛肉产量/千克4042.591.5(以上数据来源于《2020中国统计年鉴》)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2019年甘肃省人均粮食产量为440千克,人均猪羊牛肉产量为36.2千克,甘肃省这两项主要农产品产量排名更靠前的是_________(填“人均粮食产量”或“人均猪羊牛肉产量”),理由是:_________.(2)根据以上数据信息分析,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只填序号)①2005﹣2015年内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②2005﹣2019年划分的三个时间段中,2010﹣2014年人均粮食产量的平均增长率最高;③2005﹣2019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连续12年高于人均400千克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3)记我国2005﹣2009年人均粮食产量的方差为,2015﹣2019年人均粮食产量的方差为,则_________.(填<、=或>)5、在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的行动中,社区从,两个小区各随机选择50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得到他们的成绩,将成绩定为“不了解”,为“比较了解”,为“非常了解”,并绘制了如图的统计图:(每一组不包含前一个边界值,包含后一个边界值)已知小区共有常住居民500人,小区共有常住居民400人,(1)请估计整个小区达到“非常了解”的居民人数.(2)将“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的人数作为普及到位的居民,请估计整个小区普及到位的居民人数.(3)你认为哪个小区垃圾分类的普及工作更出色?请通过计算并用合适的数据来说明.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分析】先计算出九年级(3)班的全体人数,然后用选择“5G时代”的人数除以九年级(3)班的全体人数即可.【详解】由图知,九年级(3)班的全体人数为:25+30+10+20+15=100(人),
选择“5G时代”的人数为:30人,
∴选择“5G时代”的频率是:=0.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频数分布折线图,及相应频率的计算,熟知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A【分析】首先比较平均成绩,找到平均成绩最好的,当平均成绩一致时再比较方差,方差较小的发挥较稳定【详解】解:∵,∴应在甲和丁之间选择,甲和丁的平均成绩都为6.2,甲的方差为0.25,丁的方差为0.32,,甲的成绩好且发挥稳定,故应选甲,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同,则方差小的更稳定,理解方差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3、B【分析】由于不同的计算器,其操作不完全相同,可以根据计算器的说明书进行操作.【详解】解:用计算器求方差的一般步骤是:①使计算器进入MODE 2状态;②依次输入各数据;③按求的功能键,即可得出结果.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计算器求方差,正确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是解题关键.4、A【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求解即可.【详解】解:∵S甲2=5,S乙2=20,S丙2=23,S丁2=32,∴S甲2<S乙2<S丙2<S丁2,∴这四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最稳定的是甲,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差;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5、D【分析】在平均分数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小,波动越小,成绩越稳定,即可得出选项.【详解】解:由图标可得:,∵四个小组的平均分相同,∴若要从中选出一个实力更平均的小组代表年级参加学校决赛,应选择丁组,故选:D.【点睛】题目主要考查了方差,理解方差反映数据的波动程度,当平均数相同时,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是解题关键.6、B【分析】根据中位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即可得.【详解】解:由题得,去掉了一组数据的极端值,中位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一组数的特征数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7、A【分析】从条形图可得:90分以上的学生有8名,再求解第五组的占比与总人数,再利用频数与频率的含义逐一判断各选项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由条形图可得:90分以上的学生有8名,故符合题意;由条形图可得第五组的占比为: 第五组的频数是8, 总人数为:人,故不符合题意;成绩在70~80分占比,所以人数最多,故不符合题意;故选:【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从条形图中获取信息,频数与频率的含义,理解频数与频率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8、D【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分别计算甲、乙的平均数和方差,即可求得答案【详解】由条形统计图可知,甲的平均数是,故A选项不正确;乙的平均数是,故B选项不正确;甲的方差为,乙的方差为,故C选项不正确,D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求平均数,求方差,从统计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9、B【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及方差的定义逐一计算可得答案.【详解】解:这组数据中8出现次数最多,即众数为8;其中位数是第5、6个数据的平均数,故其中位数为;平均数为,方差为,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方差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及方差的计算方法.10、D【分析】先根据方差的计算公式得出样本数据,从而可得样本的容量,再根据中位数(按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与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数)的定义、平均数的计算公式逐项判断即可得.【详解】解:由方差的计算公式得:这组样本数据为,则样本的容量是5,选项A正确;样本的中位数是4,选项B正确;样本的平均数是,选项C正确;样本的众数是3和4,选项D错误;故选:D.【点睛】题目主要考查了中位数与众数的定义、平均数与方差的计算公式等知识点,依据方差的计算公式正确得出样本数据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0【分析】根据方差的定义求解.【详解】∵这一组数据都一样∴平均数为2021∴方差=故答案为:0.【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计算.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2、频率 频数 频率 【分析】根据频率与频数的意义以及频率的计算方法填空即可.【详解】频率和频数都能够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频率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故答案为:频率;频数;频率【点睛】本题考查了频率与频数的意义以及频率的计算方法,理解频率与频数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3、0.7【分析】根据频率=频数÷总数,求解即可.【详解】这组数据的频率63÷90=0.7,故答案为:0.7.【点睛】本题考查了频率的计算公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公式:频率=频数÷总数.4、(2)(3)【分析】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程度,根据表示确定两班的平均成绩,进而判断说法(1);由于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通过比较两班的方差,就能对(2)的说法进行分析;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进而判断(3)的正误.【详解】解:两个班的平均成绩均为135次,故(1)错误;方差表示数据的波动大小,甲班的方差大于乙的,说明甲班的成绩波动大,故(2)正确;中位数是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后,中间的数或中间两数的平均数,甲班的中位数小于乙班的,说明甲班学生成绩优秀人数不会多于乙班学生的成绩优秀的人数,故(3)正确.综上可得三个说法中只有(2)(3)正确.故答案为:(2)(3).【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意义,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程度,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5、6【分析】根据极差的定义: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即为极差,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一组数据7,2,1,3的极差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极差的定义,熟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1)n=89,m=92.5,补图见解析;(2)九年级学生掌握防火安全知识较好,理由见解析;(3)840人【分析】(1)直接根据八年级抽取的10名学生的竞赛成绩可得其众数n的值,将九年级抽取的I0名学生的竞赛成绩重新排列,利用中位数的概念可得m的值,继而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可得答案;(2)在平均成绩相等的前提下可比较中位数、众数或方差,合理即可得;(3)用总人数乘以样本中成绩不低于90分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比例即可得.【详解】解:(1)由题意知八年级抽取的10名学生的竞赛成绩的众数n=89,将九年级抽取的10名学生的竞赛成绩重新排列为80,83,85,90,92,93,93,95,99,100,∴其中位数m= =92.5,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2)九年级学生掌握防火安全知识较好,理由如下:∵八、九年级参加竞赛的1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相等,但九年级10名学生成绩的方差小,∴九年级参加竞赛的10名学生的成绩更加稳定,∴九年级学生掌握防火安全知识较好.(3)估计参加此次竞赛活动成绩优秀(x≥90)的学生人数是(600+800)×=840(人).【点睛】本题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2、(1)40;(2)补图见解析;(3)117°;(4)40人.【分析】(1)根据B等级的人数和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出答案;(2)先求出C等级的人数,再补全统计图即可;(3)用360°乘以D等级所占的比例即可;(4)用该校的总人数乘以A等级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即可.【详解】解:(1)本次模拟考试该班学生有:(人),故答案为:40;(2)C等级的人数有:(人),补全统计图如下:(3)扇形统计图中D等级对应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故答案为:117°;(4)估计该校A等级的学生人数有:(人).【点睛】题目主要考查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包括画条形统计图,求扇形统计图的圆心角,用样本估计总体符合条件的人数等,理解题意,熟练将两个统计图结合获取信息是解题关键.3、(1)甲组平均数为6.8,中位数为6,乙组方差为1.96;(2)见解析【分析】(1)由折线图中数据,根据中位数和加权平均数、方差的定义求解可得;(2)可从平均数和中位数两方面阐述即可.【详解】解:(1)由折线统计图可知,甲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3、6、6、6、6、6、7、9、9、10,∴其平均数为=6.8,中位数为6,乙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5、5、6、7、7、8、8、8、9、9,∴乙组学生成绩的方差为=[2×(5-7.2)2+(6-7.2)2+2×(7-7.2)2+3×(8-7.2)2+2×(9-7.2)2]=1.96;(2)①因为乙组学生的平均分高于甲组学生,所以乙组学生的成绩好于甲组;②因为乙组学生的中位数高于甲组学生,所以乙组学生的成绩好于甲组;所以乙组学生的成绩好于甲队组.【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折线统计图、加权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熟练掌握加权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4、(1)“人均粮食产量”,2019年甘肃省人均粮食产量排在我国人均粮食产量的中位数之前,人均猪羊牛肉产量排在我国人均猪羊牛肉产量的中位数之后(2)①②③(3)>【分析】(1)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和信息三,可以解答本题;(2)根据信息一中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各个小题中的结论是否成立;(3)根据信息一中统计图中的数据波动大小,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解:(1) 我国人均粮食产量的中位数为419千克,我国人均猪羊牛肉产量的中位数是42.5千克,∵2019年甘肃省人均粮食产量为440千克,人均猪羊牛肉产量为36.2千克,∵440>419,36.2<42.5,2019年甘肃省人均粮食产量为440千克排在中位数之前,而人均猪羊牛肉产量为36.2千克,排在中位数之后,故答案为: “人均粮食产量”; 2019年甘肃省人均粮食产量排在我国人均粮食产量的中位数之前,人均猪羊牛肉产量排在我国人均猪羊牛肉产量的中位数之后;(2)①从统计图中观察2005﹣2015年内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正确;故①正确,②2005﹣2019年划分的三个时间段中,2010﹣2014年人均粮食产量的平均增长率最高;∵(2010﹣2014)平均数/千克-(2005﹣2009)平均数/千克=448.4-388.4=60,(2015﹣20194)平均数/千克-(2010﹣2014)平均数/千克=77-448.4=28.6,∵60>28.6,∴2005﹣2019年划分的三个时间段中,2010﹣2014年人均粮食产量的平均增长率最高正确;③2005﹣2019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连续15年平均年产量中从高于人均400千克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从2008年——2019年共12年2005﹣2019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连续12年平均年产量高于人均400千克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但时间正确故③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3)∵我国2005﹣2009年人均粮食产量波动较大,2015﹣2019年人均粮食产量波动较小,我国2005﹣2009年人均粮食产量的方差为大于2015﹣2019年人均粮食产量的方差为,∴>.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5、(1)96人;(2)250人;(3)B小区垃圾分类的普及工作更出色,见解析【分析】(1)用整个B小区总人数乘以样本中“非常了解”的人数的百分比,即可估计整个B小区达到“非常了解”的居民人数;(2)用整个A小区总人数乘以样本中“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的人数的频率,即可估计整个A小区普及到位的居民人数;(3)计算出两个小区样本“不了解”的人数的百分比,用样本估计总体.【详解】解:(1)估计整个小区达到“非常了解”的居民人数有:(人); (2)整个小区普及到位的居民人数有:(人);(3)整个小区“不了解”的:;整个小区“不了解”的44%.因为44%<50%所以小区垃圾分类的普及工作更出色.【点睛】本题考查了用样本估计总体,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与方法,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用样本估计总体.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某排球队6名场上队员的身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北京课改版第十七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排球队6名场上队员的身高,为考察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一组数据,在这学期的六次体育测试中,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