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 马诗 教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70633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 马诗 教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70633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 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 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句,四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语文年级/册六年级下册教材版本部编版课题名称第四单元 10 古诗三首《马诗》难点名称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由于小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就会导致小学生的语文水平比较低下,古诗是一个十分考察和注重学生基础和综合能力的一项学习内容,因此比较难理解诗句的含义。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小学生所生活的现代生活环境,和古代的生活环境差别十分大,有很多的内容和东西是小学生不能够去理解和掌握的,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就会造成很多东西难以理解,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就是小学生学习古诗比较难的一个重点问题。难点教学方法1.指导朗读古诗大多讲究押韵,这一特点体现在朗读上就表现为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且韵味十足。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有了前面的朗读、感悟的铺垫,后面的背诵自然水到渠成。2.借助注释为了体现“诗意的古诗”,在设计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必要的理解。让学生先借助注释弄清字词意思,再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最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体验中感悟诗情。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1.师:同学们的文学积累都很丰富,老师这里有几个成语填空,你们敢挑战一下吗?2.课件出示成语填空题。课件出示:你会填吗?一( )当先 ( )到成功 老( )识途千军万( ) 万( )奔腾 快( )加鞭3.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成语都和“马”有关)4.在古代,马不仅是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还是人类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读课题。(板书课题:马诗)知识讲解(难点突破)1.学生自由读《马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读,相机正音。注意以下字词:课件出示:燕yàn 山shān 似sì 金jīn 络luò 脑nǎo3.教师范读,明确停顿。(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停顿。(2)指名学生读,交流停顿。课件出示: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4.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前半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5.学生齐读古诗。课堂练习(难点巩固)1.默读古诗,启迪质疑。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读并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汇报交流,教师点拨。3.借助注释,理解词语。(1)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课件出示大漠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大漠的广阔、荒芜。(2)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3)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课件出示钩的图片)4.品读第一、二句。(1)赏析前两句诗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象。师: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①同桌交流。②指名交流。③教师相机小结,并出示课件。(课件出示“沙如雪”“月似钩”的图片)(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预设:塞外茫茫沙漠在月光的照耀下,颜色像雪一样白。燕山上的月牙儿就像弯钩一样悬挂在空中。(3)指导朗读。(4)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意境。5.品读第三、四句。(1)指名读。师:这是一匹怎样的马?(贵重的马、矫健的马)(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金络脑)借助注释理解词语“金络脑”。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骏马。(3)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等词语,体会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课件出示: (4)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预设: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奔驰杀敌呢?(5)指导朗读,读出问句语气。 小结1.这首诗仅仅是在写马吗?请结合你搜集到的资料,想想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2.学生交流资料。教师相机出示课件:课件出示: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河南福昌人。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世。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3.师:从李贺的资料中你知道了什么?(1)学生自由发言。(2)教师小结:诗人李贺的这首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马,希望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驰;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诗人借马喻人,表达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4.指导朗读全诗。5.指导学生背诵古诗。(1)师: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着背一背吧。(2)指名学生背诵。(3)四人一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4)集体背诵古诗。6.总结学习方法。回顾学习本首诗的过程,归纳通过“读、品、悟、背”这四步曲来学习古诗,简称“四字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 古诗三首马诗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手段,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马诗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了解背景,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品读古诗,明确诗意,拓展延伸,背诵积累,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马诗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学习新课,四句,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