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 专题6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 第2课时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学案 学案 9 次下载
- 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 专题6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三单元 第2课时 化学电源 学案 学案 9 次下载
- 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 专题6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 第1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 学案 学案 9 次下载
- 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 专题6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 微专题(一) 化学反应速率常用的计算方法与图像分析 学案 学案 8 次下载
- 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 专题6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 第3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 学案 学案 9 次下载
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第1课时学案设计
展开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
第1课时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热化学方程式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知道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认识吸热和放热反应。2.知道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不同,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一、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1.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1)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转化形式
化学反应中不仅有物质的转变,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反应中比较常见的是化学能与热能、电能、光能等的互相转化。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实验探究
实验
操作
实验
现象
有气泡产生;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升高
闻到刺激性气味;烧杯壁发凉;玻璃片和烧杯黏结在一起,混合物呈糊状
实验
结论
该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
该反应产生NH3和H2O,吸收热量
化学
方程式
Mg+2HCl===MgCl2+H2↑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②结论:化学反应除了有新物质生成以外,还总会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能的变化,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2.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1)概念
①放热反应:放出热的反应。
②吸热反应:吸收热的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①所有燃烧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化合反应
④活泼金属跟水或酸的反应
⑤物质的缓慢氧化
①大多数分解反应
②铵盐与碱的反应,如Ba(OH)2·8H2O或Ca(OH)2与NH4Cl反应
③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与H2O(g)反应,C与CO2反应
④NaHCO3与盐酸的反应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做了一个有关物质溶解和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小试管A、B中分别盛有两种不同的无色液体,U形管内均为滴有红墨水的水。
(1)若试管A中的无色液体是稀硫酸,向A试管中加入铁粉,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提示 看到试管A中产生大量无色气泡,且U形管a、b两端液面的变化是a端液面下降,b端液面上升。
(2)产生图1中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铁粉与稀硫酸反应放热,致使瓶内气体膨胀,瓶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从而将U形管中的红色墨水压往U形管的右侧。
(3)若试管B中的无色液体是水,向试管B中加入一种固体,且U形管的a、b两端液面的变化与图1相同,则所加固体可能是什么(从冰、氧化钙、氢氧化钠、硝酸铵、干冰五种物质中选择)?
提示 氧化钙或氢氧化钠(由于U形管的a、b两端液面的变化与图1相同,则加入水的物质应该是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放热的物质)。
(4)若试管B中的液体是NaOH溶液,若加入酸性溶液,U形管的a、b两端液面的变化与图1相同吗?
提示 相同
1.正误判断
(1)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的温度降低,该变化为吸热反应( )
(2)氢气燃烧,浓硫酸溶于水,都放出热量,这些变化都为放热反应( )
(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 )
(4)吸热反应需要加热才能进行,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可以进行( )
(5)火药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包括热、光、声、机械能等多种能量形式( )
答案 (1)× (2)× (3)× (4)× (5)√
2.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铝与CuCl2溶液反应
B.NaOH和HCl反应
C.NaOH与NH4Cl的反应
D.甲烷燃烧
答案 C
解析 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有关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理解的三个“不一定”
(1)放热反应不一定容易发生,如合成氨反应需要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才能发生;吸热反应不一定难发生,如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在常温下就能发生。
(2)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硫与铁的反应;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如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的反应。
(3)放热过程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NaOH固体的溶解和浓硫酸的稀释是放热过程,但不是放热反应;吸热过程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升华、蒸发等过程是吸热过程,但不是吸热反应。
二、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
能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书写——“三字诀”
例如,已知1 mol C(s)与1 mol O2(g)完全反应生成1 mol CO2(g)放出393.6 kJ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 ΔH=-393.6 kJ·mol-1。
已知SO2和O2反应生成4 mol SO3时放出的热量为Q kJ,那么2 mol SO2和1 mol O2在一有催化剂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时,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或“<”) Q kJ。
提示 <,若2 mol SO2和1 mol O2完全反应生成2 mol SO3,放出的热量为Q kJ,但该反应是可逆反应,2 mol SO2和1 mol O2不能完全反应,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Q kJ。
1.正误判断
(1)CaCO3(g)===CaO+CO2(g) ΔH=178.2 kJ( )
(2)C(s)+H2O(g)===CO(g)+H2(g) ΔH=-131.3 kJ·mol-1( )
(3)C(s)+O2(g)===CO(g) ΔH=-110.5 kJ·mol-1( )
(4)CO(g)+O2(g)===CO2(g) ΔH=-283 kJ·mol-1( )
答案 (1)× (2)× (3)√ (4)√
2.胶状液氢(主要成分是H2和CH4)有望用于未来的运载火箭和空间运输系统。实验测得:101 kPa时,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890.3 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B.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C.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
D.2H2+O2===2H2O ΔH=-285.8 kJ·mol-1
答案 B
解析 CH4燃烧为放热反应,ΔH<0,A错误;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890.3 kJ的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B正确;热化学方程式中ΔH的单位应该为kJ·mol-1,C错误;没有标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D错误。
3.写出298 K时,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 mol HgO(s)分解为液态汞和氧气,吸热90.7 kJ: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6 g固体硫完全燃烧时放出148.4 kJ的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 g C2H2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99.6 kJ的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HgO(s)===2Hg(l)+O2(g) ΔH=181.4 kJ·mol-1
[或HgO(s)===Hg(l)+O2(g) ΔH=90.7 kJ·mol-1]
(2)S(s)+O2(g)===SO2(g) ΔH=-148.4 kJ·mol-1
[或S(s)+O2(g)===SO2(g) ΔH=-296.8 kJ·mol-1]
(3)C2H2(g)+O2(g)===2CO2(g)+H2O(l) ΔH=-1 294.8 kJ·mol-1
解析 (2)16 g固体硫完全燃烧时放出148.4 kJ的热量,故其热化学方程式可写为S(s)+O2(g)===SO2(g)ΔH=-148.4 kJ·mol-1或S(s)+O2(g)===SO2(g) ΔH=-296.8 kJ·mol-1。
(3)1 mol C2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热:×26 g=1 294.8 kJ,热化学方程式为C2H2(g)+O2(g)===2CO2(g)+H2O(l) ΔH=-1 294.8 kJ·mol-1。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遵循一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一般不写反应条件)。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3)在右端注明ΔH的符号(正号常省略)、大小及单位。
(4)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化学计量数改变,ΔH的数值要相应改变。
1.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①H2SO4与Ba(OH)2溶液的反应 ②Mg与CH3COOH溶液的反应 ③燃烧反应 ④中和反应 ⑤复分解反应
A.仅①②③ B.仅①②④
C.仅①②③④ D.仅③④⑤
答案 C
解析 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中和反应、所有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2.已知在1×105 Pa、298 K条件下,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O(g)===H2(g)+O2(g) ΔH=242 kJ·mol-1
B.2H2(g)+O2(g)===2H2O(l) ΔH=-484 kJ·mol-1
C.H2(g)+O2(g)===H2O(g) ΔH=242 kJ·mol-1
D.2H2(g)+O2(g)===2H2O(g) ΔH=484 kJ·mol-1
答案 A
解析 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则1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应放出×484 kJ=242 kJ热量,放出热量ΔH为“-”,各物质的状态分别是H2(g)、O2(g)、H2O(g)。B项中H2O的状态应为气态;C、D两项中ΔH的符号应为“-”;A项是逆向进行的反应,ΔH为正值,数值为2 mol H2燃烧放热数值的一半,书写正确,故应选A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均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均是吸热反应
B.燃料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
C.干冰的升华是吸热反应
D.需要点燃或加热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答案 B
解析 C+CO22CO是化合反应,但需要吸热,2H2O22H2O+O2↑是分解反应,但放出热量。物质的燃烧均是放热反应。判断吸热、放热反应与外部条件无关,如可燃物的燃烧需要点燃,但是放热反应。
4.已知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由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B.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C.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D.石墨和金刚石的结构相同
答案 A
解析 能量越低越稳定,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金刚石是吸热反应,说明金刚石能量高,所以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故A正确、B错误;石墨转化成金刚石,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石墨和金刚石是两种不同的碳的单质,它们结构不相同,故D错误。
5.除了用手触摸和温度计测量外还可以借助其他方法感知温度的变化,如在探究化学反应过程中有热量变化时,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三套装置:
(1)该小组选择装置Ⅰ探究Na2O2和H2O反应为放热反应,将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的试管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选择装置Ⅱ探究硝酸铵溶于水的能量变化,当向盛有硝酸铵固体的试管中滴入少量水,发现导管中上升一段水柱,则该变化________(填“是”或“不是”)吸热反应,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在探究镁和盐酸反应热量变化时,选择了装置Ⅲ,发现反应过程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该装置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镁和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U形管右侧液面下降,左侧液面上升 2Na2O2+2H2O===4NaOH+O2↑
(2)不是 硝酸铵溶于水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3)不能 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烧杯中导管口都有气泡冒出
题组一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1.(2020·吉林松原一中高一期中)下列对于化学反应过程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B.凡是能量变化一定发生在化学变化中
C.化学反应中同时存在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D.能量的释放和吸收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
答案 B
解析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伴随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A正确;化学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有能量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B错误;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符合能量守恒定律,C正确;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物质和能量的变化,且能量的释放和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二者密不可分,D正确。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的燃烧过程是放热过程
B.可逆反应进行的过程中没有能量变化
C.在常温下可以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D.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
答案 A
题组二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3.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CaCO3的分解反应
B.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C.铝与稀盐酸反应
D.稀H2SO4与稀KOH的反应
答案 B
解析 CaCO3的分解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灼热的炭与CO2反应生成CO,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为吸热反应,故B选;铝与稀盐酸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放热反应,故C不选;稀H2SO4与稀KOH的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属于放热反应,故D不选。
4.下列变化一定是吸热反应的是( )
A.凡需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
B.所有的分解反应
C.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的反应
D.Ba(OH)2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
答案 D
解析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燃烧,一般需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反应,但是燃烧是放热反应,A项错误;不是所有的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如过氧化氢的分解是放热反应,B项错误;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项错误。
5.(2020·广东江门一中高一检测)为了探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向盛有A试剂的试管中滴加B试剂时,看到U形管中,甲处液面上升,乙处液面下降,则A试剂和B试剂为( )
A.金属钠和水 B.碳酸氢钠和盐酸
C.生石灰和水 D.氢氧化钠和硝酸
答案 B
解析 金属钠和水反应,生石灰和水反应,氢氧化钠和硝酸反应,都为放热反应,现象应为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与题意不符,故A、C、D错误;NaHCO3和盐酸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降低,试剂瓶中气体压强降低,U形管中甲处液面上升,乙处液面下降,故B正确。
6.“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时携带和食用,其内层中有用铝箔包裹的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有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相互作用,放出的热量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理的组合是( )
A.浓硫酸和水 B.生石灰和水
C.熟石灰和水 D.氯化钠和水
答案 B
解析 选项中只有浓硫酸与水、生石灰和水相互作用是明显放热的,但浓硫酸为腐蚀品,不适用于食物加热,且浓硫酸与水混合所得的稀硫酸能与铝箔反应,故不适用。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放热反应一定不需要加热就可以发生
C.反应条件是加热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反应条件
答案 A
题组三 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与书写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只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即可
B.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g) ΔH=-483.6 kJ
答案 C
解析 A项中要标明物质的状态;B项中C在O2中燃烧是放热反应;D项中ΔH的单位是kJ·mol-1。
9.下列对热化学方程式H2(g)+I2(g)===HI(g) ΔH=-9 kJ·mol-1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 mol氢气和1 mol碘蒸气完全反应需要吸收9 kJ热量
B.1个氢分子和1个碘分子完全反应需要放出9 kJ的热量
C.1 mol H2(g)与1 mol I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的HI气体放出18 kJ的热量
D.1 mol H2(g)与1 mol I2(g)完全反应吸收18 kJ的热量
答案 C
解析 热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形式是表示一定物质的量、一定聚集状态的反应物完全反应生成一定聚集状态的生成物时的放热或吸热情况。只要依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对于本题就不难作出判断。
10.1 g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H2(g)+O2(g)===H2O(l) ΔH=-285.8 kJ·mol-1
B.H2(g)+O2(g)===H2O(g) ΔH=-285.8 kJ·mol-1
C.2H2(g)+O2(g)===2H2O(l) ΔH=-285.8 kJ
D.H2+O2===H2O ΔH=-285.8 kJ·mol-1
答案 A
解析 由1 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的热量可知,1 mol H2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故该反应ΔH=-285.8 kJ·mol-1。
11.下列实验现象中,不能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装置
实验
现象
温度计的示数增大
反应开始后,气球慢慢胀大
反应开始后,甲侧液面低于乙侧液面
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
答案 D
12.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生成SO2气体,放出的热量一样多
B.12 g石墨转化为CO时,放出110.5 kJ热量:2C(石墨,s)+O2(g)===2CO(g)
ΔH=-110.5 kJ·mol-1
C.已知:H2(g)+O2(g)===H2O(l) ΔH1,H2(g)+O2(g)===H2O(g) ΔH2,则ΔH1<ΔH2
D.已知: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则相同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1 mol N2和3 mol H2混合充分反应后放出92.4 kJ的热量
答案 C
解析 因为硫蒸气转化为硫固体放出能量,因此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生成SO2气体时,硫蒸气放出的热量大于硫固体,故A错误;两反应反应物化学计量数及状态相同,生成的产物也相同,只是生成物的状态不同,由于H2O(g)转化为H2O(l)要放热,故生成H2O(l)放出的热量多,即ΔH1<ΔH2,故C正确;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因此相同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1 mol N2和3 mol H2混合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92.4 kJ,故D错误。
13.在25 ℃、101 kPa下,1 g乙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9.71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1 366.66 kJ·mol-1
B.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1 366.66 kJ·mol-1
C.C2H5OH(l)+O2(g)===CO2(g)+H2O(l) ΔH=-29.71 kJ·mol-1
D.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29.71 kJ·mol-1
答案 B
解析 乙醇燃烧是放热反应,ΔH的符号应为“-”,A不正确;1 g C2H5OH燃烧放出29.71 kJ热量,则1 mol(46 g)C2H5OH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 366.66 kJ。
14.根据日常生活和回忆已学化学反应,对下列变化按吸热或放热的标准分类:
①钠投入水中 ②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 ③食物腐烂 ④炸药爆炸 ⑤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⑥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 ⑦碳与水蒸气制取水煤气(CO和H2) ⑧硫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 ⑨氦气球受热爆炸
(1)属于放热反应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吸热反应的有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③④⑤⑥⑧ (2)②⑦
15.化学在能源开发与利用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1)0.3 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用液化气中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当1 g丁烷(C4H10)完全燃烧并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0 kJ。试写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2H6(g)+3O2(g)===B2O3(s)+3H2O(l) ΔH=-2 165 kJ·mol-1
(2)C4H10(g)+O2(g)===4CO2(g)+5H2O(l) ΔH=-2 900 kJ·mol-1
解析 (1)根据题意可知,1 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 kJ×=2 165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B2H6(g)+3O2(g)===B2O3(s)+3H2O(l) ΔH=-2 165 kJ·mol-1。
(2)根据题意可知,1 mol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0× kJ=2 900 kJ,所以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4H10(g)+O2(g)===4CO2(g)+5H2O(l) ΔH=-2 900 kJ·
mol-1。
16.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套实验装置:
(1)上述3个装置中,不能验证“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
(2)某同学选用装置Ⅰ进行实验(实验前U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试管中加入适量Ba(OH)2溶液与稀硫酸,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为探究固体M溶于水的热效应,选择装置Ⅱ进行实验(反应在甲试管中进行)。
①若M为钠,则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观察到烧杯中产生气泡,则说明M溶于水________________(填“一定是放热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或“可能是放热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Ⅲ
(2)U形管内左端液面降低,右端液面升高 放热
(3)①导气管口处产生气泡,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烧杯中的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②可能是放热反应 某些物质(如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但不是放热反应
解析 (1)装置Ⅰ可通过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的变化判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装置Ⅱ可通过烧杯中是否产生气泡判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装置Ⅲ只是一个铜与浓硝酸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水吸收的装置,不能验证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2)Ba(OH)2溶液与稀硫酸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3)②NaOH固体、硝酸铵等溶于水时有热量的变化,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反应,故不是放热或吸热反应。
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第1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第1课时学案,共18页。
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第1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第1课时学案,共10页。
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导学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导学案,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