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 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 学案 学案 6 次下载
- 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 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微专题(三)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学案 学案 7 次下载
- 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 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硝酸 学案 学案 7 次下载
- 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 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微专题(二) 守恒法突破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相关计算 学案 学案 6 次下载
- 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 专题6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学案 学案 9 次下载
2021学年第二单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第1课时学案设计
展开第二单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
第1课时 氨气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知道NH3的物理性质特点以及氨水显碱性的原因。2.能运用化学变化的知识说明氨气的化学性质。
一、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喷泉实验
1.氨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沸点
无色
气体
刺激性
气味
小于
空气
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700体积氨气
沸点低,易液化
2.实验探究:喷泉实验
实验试剂
及装置
操作
打开止水夹,挤压滴管的胶头
现象
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瓶内液体呈红色
结论
NH3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图1装置中的气体a可能为①氯气、②氢气、③氨气、④氯化氢、⑤二氧化碳。
打开装置中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若液体b为水时,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气体a可能是哪些?
提示 ③④。
若液体b为氢氧化钠浓溶液时,①②④⑤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气体a可能是哪些?
提示 ①④⑤。
(2)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气体为氨气,液体为水),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提示 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至有气泡从水中冒出,移去热毛巾。
1.下列有关氨气的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氨气极易溶于水,可用来做喷泉实验
C.液态氨可用作制冷剂 D.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答案 A
解析 常温下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错误;氨气极易溶于水,可做喷泉实验,B正确;氨气易液化,液态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故液态氨可用作制冷剂,C正确;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正确。
2.(2020·沈阳质检)下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的是( )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饱和NaHCO3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然后打开止水夹
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D.在装置④的水槽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并打开止水夹
答案 B
解析 Cl2易溶于CCl4且易和NaOH溶液反应,烧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喷泉,A项不符合题意;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不能形成喷泉,B符合题意;从a处鼓入空气,打开止水夹,HCl和NaCl溶液接触,因为HCl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内压强降低,可形成喷泉,C项不符合题意;加入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导致锥形瓶内气压升高,打开止水夹,浓盐酸被压入烧瓶和NH3接触,NH3极易溶于水且和盐酸发生反应,可形成喷泉,D项不符合题意。
喷泉的常见类型及原理
方法
减小内压法
增大外压法
装置
原理
减小烧瓶内气体压强,形成压强差,产生喷泉现象
增大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形成压强差,产生喷泉现象
常见
组合
NH3(水或盐酸)
HCl(水或NaOH溶液)
CO2、SO2、Cl2(浓NaOH溶液)
NaHCO3(盐酸)
CaCO3(盐酸)
二、氨气的化学性质
1.实验探究
(1)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浓氨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粘在玻璃棒一端靠近试管口,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浓氨水易挥发,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在一只洁净的烧杯中放两个棉花球,在两个棉花球上分别滴几滴浓氨水和浓盐酸,用表面皿盖住烧杯口,可观察到什么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
提示 烧杯中产生大量白烟。NH3和HCl反应生成白色NH4Cl小颗粒。
2.化学性质
(1)氨气与水反应
①氨气溶于水时,大部分氨分子和水分子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NH3·H2O。
②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NH3↑+H2O。
③氨水显弱碱性,电离方程式为NH3·H2ONH+OH-,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使酚酞溶液变红。
(2)氨气与酸反应
(3)从氮元素化合价预测NH3的性质
①NH3中N元素化合价为-3价,处于最低价态,因此NH3具有还原性。
②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a.氨气与氧气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O:4NH3+5O24NO+6H2O。
b.氨气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N2和Cu:2NH3+3CuON2+3Cu+3H2O。
3.氨气的用途
(1)应用于氮肥工业和硝酸工业。
(2)NH3易液化,常用作制冷剂。
1.液氨和氨水有什么区别?
提示 液氨是氨气的液态,是纯净物,所含粒子为NH3;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所含粒子有NH3、H2O、NH3·H2O、NH、OH-、H+。
2.“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备硝酸的重要反应之一”,工业上由氨气制取硝酸有哪些反应步骤?写出反应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 ①4NH3+5O24NO+6H2O,②2NO+O2===2NO2,③3NO2+H2O===2HNO3+NO。
1.正误判断
(1)氨气是碱性气体,因此可用作制冷剂( )
(2)氨水呈碱性,是因为NH3溶于水发生反应:NH3+H2ONH+OH-( )
(3)NH3中N元素为-3价,故NH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只能作还原剂,不能作氧化剂( )
(4)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会在中间产生大量的白烟( )
答案 (1)× (2)× (3)× (4)×
2.下列关于氨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氨水和液氨不同,氨水是由多种粒子构成的,液氨的组成中只有氨分子
B.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除水外)
C.氨水显弱碱性,故通常保存在金属容器中
D.在1 mol·L-1氨水中,NH3·H2O、NH、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1 mol·L-1
答案 C
解析 氨气溶于水时,大部分氨分子与水分子反应生成NH3·H2O,NH3·H2O有很小一部分电离成NH和OH-。
3.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3Cl2+8NH3===N2+6NH4Cl来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生成1 mol N2有6 mol电子转移
答案 C
解析 此反应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不可能为复分解反应,C错误;Cl2在此反应中作氧化剂,体现强氧化性,B正确;反应生成了NH4Cl(白烟),A正确;2NH3N2,所以生成1 mol N2有6 mol电子转移,D正确。
NH3还原性的表现
4NH3+5O24NO+6H2O(工业制HNO3);
4NH3+6NO5N2+6H2O(除NO毒气);
2NH3+3CuON2+3Cu+3H2O;
8NH3+3Cl2===N2+6NH4Cl(检查Cl2管道是否发生泄漏)。
1.在探究氨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氨水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氨水中含有氨分子
B.向氨水中滴加酚酞试剂,溶液变红,说明氨水中含有OH-
C.加热浓氨水产生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
D.浓氨水和浓盐酸靠近产生大量白烟,说明氨气与氯化氢容易反应
答案 C
2.(2020·驻马店第一中学质检)如图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打开止水夹,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SO2(饱和NaHSO3溶液)/无色喷泉
B.NH3(CuSO4溶液)/蓝色喷泉
C.HCl(石蕊溶液)/红色喷泉
D.H2S(AgNO3溶液)/黑色喷泉
答案 A
解析 SO2在饱和NaHSO3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故不能形成喷泉,A项符合题意;NH3极易溶于水生成NH3·H2O,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Cu(OH)2蓝色沉淀,B项不符合题意;HCl极易溶于水,溶液呈酸性,使石蕊溶液呈红色,C项不符合题意;H2S和AgNO3反应生成Ag2S黑色沉淀,D项不符合题意。
3.关于氨的喷泉实验形成的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
A.氨水呈碱性 B.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内外形成压强差
C.氨气易液化 D.氨气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易挥发
答案 B
解析 氨之所以能做成喷泉实验,是由于胶头滴管挤入的少量水可使烧瓶内的氨气迅速溶解,烧瓶内外形成了压强差。
4.如图是NH3的两个性质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易溶于水
B.两个实验均表现了氨水易挥发
C.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碱性气体
D.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还原性气体
答案 C
解析 实验Ⅰ体现了NH3易溶于水,且水溶液呈碱性,实验Ⅱ体现了氨水易挥发,挥发出的氨气分子和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结合生成白色氯化铵固体小颗粒,也能证明氨气是碱性气体,所以两个实验均体现了NH3是碱性气体,故A、B错误,C正确;两个实验中都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无氧化性和还原性的体现,故D错误。
5.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
(1)盛放氨水的实验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加热条件下,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发现:如果缺少乙处的干燥管,将反应后的气体直接通入烧瓶,则烧瓶中先产生白雾,随即产生白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杯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锥形瓶 4NH3+5O24NO+6H2O
(2)一氧化氮、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吸收氨气生成硝酸铵
(3)吸收NH3等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 (1)盛放氨水的实验仪器为锥形瓶,氨催化氧化的反应为4NH3+5O24NO+6H2O。(2)一氧化氮、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硝酸:4NO+3O2+2H2O===4HNO3,硝酸吸收氨气生成硝酸铵:NH3+ HNO3===NH4NO3,所以如果缺少乙处的干燥管,将反应后的气体直接通入烧瓶,烧瓶中先产生白雾,随即产生白烟。(3)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氨气等气体,直接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可以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题组一 氨及氨水的性质
1.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药物“鼻冲水”,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虚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这里的“鼻冲水”是指( )
A.氨水 B.氯水 C.醋 D.卤水
答案 A
2.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NH3难溶于CCl4)( )
A.氨气易液化,汽化时吸热,可用作制冷剂
B.氨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C.用水吸收氨气可用图1的装置防止倒吸
D.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可用图2收集NH3
答案 B
解析 氨气易液化,汽化时吸热,可用作制冷剂,A正确;氨气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B错误;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而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所以氨气通入下层,防止倒吸,C正确;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短口进,长口出,D正确。
3.(2020·北京东城区模拟)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个表面皿扣在上面,如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NH3与浓盐酸挥发的HCl气体反应生成了NH4Cl固体
B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
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C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
D
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是一种可溶性碱
答案 A
解析 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氨水易挥发,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会产生氨气,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反应现象是有白烟生成,故A正确;氨气为碱性气体,与浓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铵,故B错误;氨气与氯化物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如氯化物溶液变浑浊,可能生成难溶性氢氧化物,但不一定为Al(OH)3,也可能为Mg(OH)2等沉淀,故C错误;氨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原因是与水反应生成NH3·H2O,电离生成OH-,溶液呈碱性,但氨气为非电解质,不属于碱,故D错误。
题组二 喷泉实验
4.如图所示,烧瓶中充满气体a,滴管和烧杯中盛放足量b液体,将滴管中液体挤入烧瓶,打开止水夹f,能形成喷泉的是( )
A.a是Cl2,b是饱和NaCl溶液
B.a是NO,b是H2O
C.a是CO2,b是饱和NaHCO3溶液
D.a是HCl,b是AgNO3溶液
答案 D
解析 Cl2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也不与NaCl反应,烧杯与烧瓶内压强相等,不能形成喷泉,A错误;NO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压强不变,不能形成喷泉,B错误;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也不与其反应,烧杯与烧瓶内压强相等,不能形成喷泉,C错误;HCl极易与AgNO3溶液反应,从而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压强,能形成喷泉,D正确。
5.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如图是化学教材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而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气体和液体的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
A.氯化氢和水 B.氧气和水
C.氨气和水 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 B
解析 氯化氢、氨气都极易溶于水,挤压装置中的胶头滴管,它们被水吸收,烧瓶内的气压都迅速减小,都可形成喷泉; 二氧化碳极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烧瓶内的气压迅速减小,可形成喷泉;氧气难溶于水,烧瓶内的气压几乎无变化,不能形成喷泉。
6.如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B.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呈碱性
C.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D.用氯气代替氨气,利用此装置也可进行喷泉实验
答案 D
解析 A项,NH3极易溶于水,可用来做喷泉实验;B项,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C项,NH3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迅速向上流动,从而形成喷泉;D项,Cl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不能用于做喷泉实验。
题组三 氨的催化氧化
7.下列有关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氨分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只能升高,氨具有还原性
B.氨的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5O24NO+6H2O
C.氨的催化氧化反应中若氧气过量则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D.氨的催化氧化属于人工固氮
答案 D
解析 氨分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最低价,只能升高不能降低,氨具有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产生的一氧化氮与过量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氨的催化氧化不属于氮的固定。
8.(2020·阆中市校级月考)氨能被氧气氧化,经一系列反应得到硝酸。分析如图实验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
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B.浓氨水中含有NH3·H2O
C.若Pt丝始终保持红热,则该反应放热,催化剂是Pt
D.锥形瓶口有少量红棕色气体出现,图中反应为4NH3+7O2===4NO2+6H2O
答案 D
解析 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在红热的铂丝表面反应,故A正确;浓氨水中主要成分为NH3·H2O,故B正确;若Pt丝始终保持红热,则证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催化剂是Pt,故C正确;锥形瓶口有少量红棕色气体出现,证明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4NO+6H2O,故D错误。
9.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已知圆底烧瓶内充满干燥的X气体,胶头滴管内装有少量Y液体,烧杯内装有足量Y液体。下列组合能进行喷泉实验且最终液体一定能充满整个烧瓶的是( )
选项
X气体
Y液体
A
NO2
水
B
HCl
水
C
HCl和O2的混合气体
水
D
NH3和N2的混合气体
水
答案 B
解析 烧瓶中充满干燥的X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Y液体,若能形成喷泉,则气体应极易溶于Y液体或气体易与Y液体反应;若液体不能充满烧瓶说明气体难溶于Y液体或与Y液体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气体。A项,二氧化氮溶于水与水反应,能形成喷泉,但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气体微溶于水,液体不能充满整个烧瓶,错误;B项,HCl极易溶于水,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液体充满整个烧瓶,正确;C项,氧气难溶于水,液体不能充满整个烧瓶,错误;D项,氮气难溶于水,液体不能充满整个烧瓶,错误。
10.(2020·石家庄模拟)实验小组同学探究NH3与Cl2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常温常压下,将氨收集在薄膜保鲜袋(无弹性)中,氯气收集在反应管中,关闭K,按图连接好装置;将氨压入反应管,充分反应后打开K,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开始后,保鲜袋逐渐被吸入反应管
B.反应过程中,反应管中产生白烟
C.打开K后,水会倒吸入反应管
D.上述反应原理可用于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泄漏
答案 C
解析 反应过程中,反应管中生成NH4Cl固体,悬浮于气体中,从而产生白烟,故B正确;利用上述反应原理,可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输送氯气的管道,根据有无白烟产生,判断管道是否泄漏,故D正确。
11.某同学仿照“喷泉”实验的原理,在实验室中做了一个“喷烟”实验,如图所示。他在甲、乙两个烧瓶中分别充入X、Y两种无色气体,胶头滴管中盛有含酚酞的NaOH溶液,实验时将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挤入甲烧瓶内,然后打开止水夹,便可看到甲烧瓶中的导管口喷出白色的烟,同时甲烧瓶中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若已知X、Y是HCl、NH3、Cl2、O2、CO2、H2、NO七种气体中的两种,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X是NH3,Y是HCl B.X是Cl2,Y是H2
C.X是CO2,Y是O2 D.X是NO,Y是O2
答案 A
解析 X必须是一种易溶于NaOH溶液的气体,才能使甲烧瓶内气压减小,导致乙中的气体进入甲,可排除D项;乙中的气体进入甲后反应产生白烟,因Cl2与H2在光照条件下能反应但无白烟产生,CO2与O2不反应,可排除B项、C项。
12.(2020·河南南阳一中高一月考)在研究合成氨方法的历史上,不同的研究者曾3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氨是氮肥工业及制取硝酸、炸药等的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2和H2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可合成NH3
B.NH3和HNO3溶于水后都能导电,故二者都是电解质
C.NH3遇到浓硝酸会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白烟
D.由NH3制HNO3的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
答案 C
解析 N2和H2合成氨的条件是高温、高压、催化剂,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N2和H2不发生反应,故A项错误;氨水能导电是因为NH3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NH3自身不能电离,因此NH3不是电解质,HNO3属于电解质,故B项错误;浓硝酸易挥发,NH3与挥发性的硝酸反应生成NH4NO3固体,现象为产生大量的白烟,故C项正确;用氨制备硝酸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为4NH3+5O24NO+6H2O、2NO+O2===2NO2、4NO2+O2+2H2O===4HNO3,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至+5价,被氧化,故D项错误。
13.(2020·柳州模拟)利用某分子筛作催化剂,NH3可脱除废气中的NO和NO2,生成两种无毒物质,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NO2、NH之间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上述历程的总反应为2NH3+NO+NO22N2+3H2O
C.X是HNO2,是还原产物
D.[(NH4)(HNO2)]+是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
答案 B
解析 反应过程中NO2、NH之间反应生成[(NH4)2(NO2)]2+,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由反应历程图可知,氨、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是反应物,氮气与水是生成物,所以总反应为2NH3+NO+NO22N2+3H2O,故B正确;图示反应可以生成X的反应为[(NH4)2(NO2)]2++NO===[(NH4)(HNO2)]++X+H+,根据原子守恒判断X为N2和H2O,故C错误;[(NH4)(HNO2)]+反应前没有,反应后没有,为反应的中间产物,不是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故D错误。
14.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图示装置探究氨气的性质。
(1)①中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氨气水溶液呈________性,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②中滴入浓盐酸,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将灼热的铂丝伸入③中锥形瓶,可观察到铂丝保持红热,有红棕色气体及少量白烟生成。该过程会同时发生多个反应,写出NH3和O2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锥形瓶中出现白烟,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瓶中红棕色气体为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 (1)碱 NH3+H2ONH3·H2O
(2)产生白烟 NH3+HCl===NH4Cl
(3)4NH3+5O24NO+6H2O 放热 NH4NO3 NO2
解析 (3)NH3和O2反应能使铂丝保持红热,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生成的NO和O2反应再生成NO2,NO2又和H2O反应生成HNO3,HNO3遇到NH3反应生成NH4NO3小颗粒,故白烟成分为NH4NO3,红棕色气体为NO2。
15.已知A、B、C为化合物,X为单质。其中,A是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X为双原子分子,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的3倍。A、B、C、X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请回答:
(1)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是一种____________色气体。
(3)工业上以NH3、空气、水为原料生产硝酸:
①NH3→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O→NO2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实现NH3→N2,从原理上看,下列试剂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O2 B.Na C.NH4Cl D.NO2
答案 (1)O2 (2)2NO+O2===2NO2 红棕
(3)①4NH3+5O24NO+6H2O ②气体由无色变成红棕色 (4)AD
16.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在如图所示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_(填字母)。
A.Cu与稀盐酸 B.NaHCO3与NaOH溶液
C.Mg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示锥形瓶外放一水槽,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填字母)。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D Mg和稀H2SO4反应产生H2,NH4HCO3和稀盐酸反应产生CO2,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烧瓶,形成喷泉 (2)A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锥形瓶中的酒精汽化,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增大,把酒精压入烧瓶中形成喷泉
解析 根据装置特点,要形成喷泉,必须使锥形瓶气体压强增大,打开止水夹,将锥形瓶内液体压入烧瓶。
高中化学第二单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第1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二单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第1课时导学案,共9页。
必修 第二册第一单元 氮的固定学案: 这是一份必修 第二册第一单元 氮的固定学案,共13页。
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导学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