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十三章 相交线 平行线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第十三章 相交线 平行线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下列四个结论,如图,,交于点,,,则的度数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十三章相交线 平行线定向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若要使与平行,则绕点至少旋转的度数是( )
A. B. C. D.
2、如图,一条公路经过两次转弯后又回到原来的方向,如果第一次的拐角为150°,则第二次的拐角为( )
A.40° B.50° C.140° D.150°
3、在下列各题中,属于尺规作图的是( )
A.用直尺画一工件边缘的垂线
B.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C.利用三角板画的角
D.用圆规在已知直线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如图,AB∥CD,AE∥CF,∠C=131°,则∠A=( )
A.39° B.41° C.49° D.51°
5、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AD⊥BC于点D,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线段AC的长度表示点C到AB的距离
B.线段AD的长度表示点A到BC的距离
C.线段CD的长度表示点C到AD的距离
D.线段BD的长度表示点A到BD的距离
6、如图,下列选项中,不能得出直线的是( )
A.∠1=∠2 B.∠4=∠5 C.∠2+∠4=180° D.∠1=∠3
7、如图,下列四个结论:①∠1=∠3;②∠B=∠5;③∠B+∠BAD=180º;④∠2=∠4;⑤∠D+∠BCD=180º.能判断AB∥CD的个数有 (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8、如图,,交于点,,,则的度数是( )
A.34° B.66° C.56° D.46°
9、如图,已知直线,相交于O,平分,,则的度数是( )
A. B. C. D.
10、如图,直线AB∥CD,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交点分别为点M、点N,若∠AME=130°,则∠DNM的度数为( )
A.30° B.40° C.50° D.60°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AOB=90°,则AB___BO;若OA=3cm,OB=2cm,则A点到OB的距离是________cm,点B到OA的距离是________cm;O点到AB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________最短.
2、如图,直线AB和CD交于O点,OD平分∠BOF,OE ⊥CD于点O,∠AOC=40°,则∠EOF=_______.
3、如图所示,如果∠BAC+∠ACE+∠CEF=360°,则AB与EF的位置关系______ .
4、如图,直线mn.若,,则的大小为_____度.
5、已知,线段AB垂直于线段CD,垂足为O,OE平分∠AOC,∠BOF=28°,则∠EOF=____°.
三、解答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
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已知OE平分∠BOD,且∠AOC:∠AOD=3:7.
(1)求∠DOE的度数;
(2)若∠EOF是直角,求∠COF的度数.
2、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
(1)指出∠AOC,∠EOB的对顶角及∠AOC的邻补角.
(2)图中一共有几对对顶角?指出它们.
3、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
(1)过点P分别画PM∥AC、PN∥AB,PM与AB相交于点M,PN与AC相交于点N.
(2)求四边形PMAN的面积.
4、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已知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在格点上,利用格点和直尺按下列要求画图:
(1)过点C画AD的平行线CE;
(2)过点B画CD的垂线,垂足为F.
5、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点E,F,C分别在边AD,AB,CD上.将∠AEF沿折痕EF翻折,点A落在点A'处;将∠DEG沿折痕EG翻折,点D落在点D'处.
(1)如图1,若∠AEF=40°,∠DEG=35°,求∠A'ED'的度数;
(2)如图1,若∠A'ED'=α,求∠FEG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
(3)如图2,若∠A'ED'=α,求∠FEG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
6、如图,运动会上,小明自踏板M处跳到沙坑P处,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测得PM=3.25米,PN=3.15米,PF=3.21米,则小明的成绩为 _____米.(填具体数值)
7、已知,在下列各图中,点O为直线AB上一点,∠AOC=60°,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
(1)如图1,三角板一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则∠BOC的度数为 °,∠CON的度数为 °;
(2)如图2,三角板一边OM恰好在∠BOC的角平分线OE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此时∠BON的度数为 °;
(3)在图2中,延长线段NO得到射线OD,如图3,则∠AOD的度数为 °;∠DOC与∠BON的数量关系是∠DOC ∠BON(填“>”、“=”或“<”);
(4)如图4,MN⊥AB,ON在∠AOC的内部,若另一边OM在直线AB的下方,则∠COM+∠AON的度数为 °;∠AOM﹣∠CON的度数为 °
8、如图,平面上两点C、D在直线AB的同侧,按下列要求画图并填空.
(1)画直线AC;
(2)画射线CD;
(3)画线段BD;
(4)过点D画垂线段DF⊥AB,垂足为F;
(5)点D到直线AB的距离是线段 的长.
9、已知:如图,ABCDEF,点G、H、M分别在AB、CD、EF上.求证:.
10、已知AB∥CD,点E在AB上,点F在DC上,点G为射线EF上一点.
(基础问题)如图1,试说明:∠AGD=∠A+∠D.(完成图中的填空部分).
证明:过点G作直线MN∥AB,
又∵AB∥CD,
∴MN∥CD( )
∵MN∥AB,
∴∠A=( )( )
∵MN∥CD,
∴∠D= ( )
∴∠AGD=∠AGM+∠DGM=∠A+∠D.
(类比探究)如图2,当点G在线段EF延长线上时,直接写出∠AGD、∠A、∠D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应用拓展)如图3,AH平分∠GAB,DH交AH于点H,且∠GDH=2∠HDC,∠HDC=22°,∠H=32°,直接写出∠DGA的度数.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分析】
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进行计算.
【详解】
解:如图,
∵l1∥l2,
∴∠AOB=∠OBC=42°,
∴80°-42°=38°,
即l1绕点O至少旋转38度才能与l2平行.
故选:A.
【点睛】
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OB=∠OBC=42°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2、D
【分析】
由于拐弯前、后的两条路平行,可考虑用平行线的性质解答.
【详解】
解:∵拐弯前、后的两条路平行,
∴∠B=∠C=15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解.
3、D
【分析】
根据尺规作图的定义: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只使用圆规和直尺来解决平面几何作图,进行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
解:A、用直尺画一工件边缘的垂线,这里没有用到圆规,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这里没有用到圆规,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利用三角板画45°的角,这里没有用到圆规,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用圆规在已知直线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是尺规作图,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尺规作图的定义,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知定义.
4、C
【分析】
由题意直接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分析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如图,
∵AB∥CD,∠C=131°,
∴∠1 =180°-∠C=49°(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E∥CF,
∴∠A=∠C=49°(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即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以及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D
【分析】
根据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是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判断即可.
【详解】
解:A. 线段AC的长度表示点C到AB的距离,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线段AD的长度表示点A到BC的距离,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线段CD的长度表示点C到AD的距离,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线段BD的长度表示点B到AD的距离,原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解题关键是准确识图,正确进行判断.
6、A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分别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
解:A、∠1=∠2,不能判断直线,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B、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判断直线,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判断直线,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D、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判断直线,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7、A
【分析】
根据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两直线平行分别判断即可.
【详解】
解:①∵,∴,无法推出;
②∵,∴;
③∵,∴,无法推出;
④∵,∴;
⑤∵∴,无法推出,
综上所述,能判断的是:②④,有2个,
故选:A.
【点睛】
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正确答题的关键,只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才能推出两被截直线平行.
8、C
【分析】
由余角的定义得出的度数,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
∴,
∵,
∴,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余角,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9、C
【分析】
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AOC的度数,再根据邻补角求得∠BOC的度数即可.
【详解】
解:∵OA平分∠EOC,∠EOC=100°,
∴∠AOC=∠EOC=50°,
∴∠BOC=180°﹣∠AOC=130°.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有关计算,邻补角.能正确识图是解题关键.
10、C
【分析】
由对顶角得到∠BMN=130°,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由题意,
∵∠BMN与∠AME是对顶角,
∴∠BMN=∠AME=130°,
∵AB∥CD,
∴∠BMN+∠DNM=180°,
∴∠DNM=50°;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相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所学的知识,正确得到∠BMN=130°.
二、填空题
1、> 3 2 垂线段
【分析】
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大角对大边,垂线段最短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解:∵∠AOB=90°,
∴AO⊥BO,AB>BO,
∵OA=3cm,OB=2cm,
∴A点到OB的距离是3cm,点B到OA的距离是2cm,O点到AB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故答案为:>,3,2,垂线段.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大角对大边,垂线段最短,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知相关定义.
2、130°
【分析】
根据对顶角性质可得∠BOD=∠AOC=40°.根据OD平分∠BOF,可得∠DOF=∠BOD=40°,根据OE⊥CD,得出∠EOD=90°,利用两角和得出∠EOF=∠EOD+∠DOF=130°即可.
【详解】
解:∵AB、CD相交于点O,
∴∠BOD=∠AOC=40°.
∵OD平分∠BOF,
∴∠DOF=∠BOD=40°,
∵OE⊥CD,
∴∠EOD=90°,
∴∠EOF=∠EOD+∠DOF=130°.
故答案为130°.
【点睛】
本题考查相交线对顶角性质,角平分线定义,垂直定义,掌握对顶角性质,角平分线定义,垂直定义是解题关键.
3、平行
【分析】
过点作,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从而出,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解:过点作,
∴,
∵∠BAC+∠ACE+∠CEF=360°,
∴,
∴,
∴,
故答案为:平行.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推论,根据题意作出合理的辅助线是解本题的关键.
4、70
【分析】
如图(见解析),过点作,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然后根据角的和差即可得.
【详解】
解:如图,过点作,
,
,
,
,
,
故答案为:70.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推论,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5、107
【分析】
分两种情况:①射线OF在∠BOC内部;②射线OF在∠BOD内部.
【详解】
解:∵AB⊥CD,垂足为O,
∴∠AOC=∠COB=90°,
∵OE平分∠AOC,
∴∠AOE=∠COE=∠AOC=45°.
分两种情况:
①如图1,射线OF在∠BOC内部时,
∵∠AOE=45°,∠BOF=28°,
∴∠EOF=180°-∠AOE-∠BOF=107°;
②如图2,射线OF在∠BOD内部时,
∵∠COE=45°,∠COB=90°,∠BOF=28°,
∴∠EOF=∠COE+∠COB+∠BOF=163°.
故答案为107或16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垂直的定义,角平分线定义以及角的计算,进行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1);(2)
【分析】
(1)由∠AOC:∠AOD=3:7,先求解 再利用对顶角相等求解 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答案;
(2)先求解 再利用平角的定义可得答案.
【详解】
解:(1) ∠AOC:∠AOD=3:7,
OE平分∠BOD,
(2)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定义,对顶角的性质,平角的定义,垂直的定义,角的和差运算,掌握“几何图形中角的和差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
2、(1)∠AOC的对顶角是∠BOD,∠EOB的对顶角是∠AOF,.∠AOC的邻补角是∠AOD,∠BOC;(2)共有6对对顶角,它们分别是∠AOC与∠BOD,∠AOE与∠BOF,∠AOF与∠BOE,∠AOD与∠BOC,∠EOD与∠COF,∠EOC与∠FOD
【分析】
根据对顶角的定义:两个角有一个公共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邻补角的定义: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解:(1)由题意得:∠AOC的对顶角是∠BOD,
∠EOB的对顶角是∠AOF.
∠AOC的邻补角是∠AOD,∠BOC.
(2)图中共有6对对顶角,它们分别是∠AOC与∠BOD,∠AOE与∠BOF,∠AOF与∠BOE,∠AOD与∠BOC,∠EOD与∠COF,∠EOC与∠FO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定义,熟知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3、(1)见解析;(2)18.
【分析】
(1)直接利用网格结合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得出答案;
(2)利用四边形PMAN所在矩形减去周围三角形面积得出答案.
【详解】
解:(1)如图所示:点M,点N即为所求;
(2)四边形PMAN的面积为:5×7﹣×3×3﹣×2×4﹣×2×4﹣×3×3=18.
【点睛】
本题考查网格与作图—作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网格图形面积等知识,是基础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4、(1)见解析;(2)见解析
【分析】
(1)根据要求作出图形即可.
(2)根据要求作出图形即可.
【详解】
解:(1)根据题意得:AD是长为4,宽为3的长方形的对角线,
所以在点C右上方长为4,宽为3的长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与AD平行,
如图,直线CE即为所求作.
(2)根据题意得:CD是长为6,宽为3的长方形的对角线,
所以在点B右下方长为6,宽为3的长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与CD垂直,
如图,直线BF即为所求作.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画平行线和垂线,熟练掌握平行线和垂线的画法是解题的关键.
5、(1);(2);(3)
【分析】
(1)由折叠的性质,得到,,然后由邻补角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
(2)由折叠的性质,先求出,然后求出∠FEG的度数即可;
(3)由折叠的性质,先求出,然后求出∠FEG的度数即可.
【详解】
解:(1)将∠AEF沿折痕EF翻折,点A落在点A'处;将∠DEG沿折痕EG翻折,点D落在点D'处,
∴,,
∴;
(2)根据题意,则
,,
∵,
∴,
∴,
∴;
(3)根据题意,
,,
∵,
∴,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邻补角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正确得到,.
6、3.15
【分析】
根据跳远的距离应该是起跳板到P点的垂线段的长度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解:由图形可知,小明的跳远成绩应该为PN的长度,即3.15米,
故答案为:3.1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熟练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7、(1)120;150;(2)30°;(3)30,=;(4)150;30.
【分析】
(1)根据∠AOC=60°,利用两角互补可得∠BOC=180°﹣60°=120°,根据∠AON=90°,利用两角和∠CON=∠AOC+∠AON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OM平分∠BOC,可得出∠BOM=60°,由∠BOM+∠BON=∠MON=90°可求得∠BON的度数;
(3)根据对顶角求出∠AOD=30°,根据∠AOC=60°,可得∠DOC=∠AOC﹣∠AOD=60°﹣30°=30°=∠BON.
(4)根据垂直可得∠AON与∠MNO互余,根据∠MNO=60°(三角板里面的60°角),可求∠AON=90°﹣60°=30°,根据∠AOC=60°,求出∠CON=∠AOC﹣∠AON=60°﹣30°=30°即可.
【详解】
解:(1)∵∠AOC=60°,∠BOC与∠AOC互补,∠AON=90°,
∴∠BOC=180°﹣60°=120°,∠CON=∠AOC+∠AON=60°+90°=150°.
故答案为120;150;
(2)∵三角板一边OM恰好在∠BOC的角平分线OE上,
由(1)得∠BOC=120°,
∴∠BOM=∠BOC=60°,
又∵∠MON=∠BOM+∠BON=90°,
∴∠BON=90°﹣60°=30°.
故答案为30°;
(3)∵∠AOD=∠BON(对顶角),∠BON=30°,
∴∠AOD=30°,
又∵∠AOC=60°,
∴∠DOC=∠AOC﹣∠AOD=60°﹣30°=30°=∠BON.
故答案为30,=;
(4)∵MN⊥AB,
∴∠AON与∠MNO互余,
∵∠MNO=60°(三角板里面的60°角),
∴∠AON=90°﹣60°=30°,
∵∠AOC=60°,
∴∠CON=∠AOC﹣∠AON=60°﹣30°=30°,
∴∠COM+∠AON=∠MON+2∠CON=90°+2×30°=150°,
∴∠AOM﹣∠CON=∠MON﹣2∠CON=90°﹣2×30°=30°.
故答案为150;30.
【点睛】
本题考查图中角度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对顶角性质,互为余角,补角,掌握角度的和差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对顶角性质,互为余角,补角是解题关键.
8、(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4)见解析;(5)DF
【分析】
(1)连接AC并向两端延长即可;
(2)连接CD并延长CD即可;
(3)连接BD即可;
(4)过D作线段DF⊥AB,垂足为F;
(5)根据垂线段的长度是点到直线的距离解答即可.
【详解】
解:(1)直线AC如图所示;
(2)射线CD如图所示;
(3)线段BD如图所示;
(4)垂线段DF如图所示;
(5)垂线段DF的长是点D到直线AB的距离,
故答案为:DF.
【点睛】
本题考查画直线、射线、线段、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熟练掌握基本作图方法,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是解答的关键.
9、见解析
【分析】
由AB∥CD∥EF可得,,,即可证明.
【详解】
证明:∵AB∥CD(已知)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 ∵CD∥EF(已知)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已知)
∴(等式性质)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准确观察图形,推出角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10、基础问题: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AGM;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GM,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类比探究:∠AGD=∠A-∠D;应用拓展:42°.
【分析】
基础问题:由MN∥AB,可得∠A=∠AGM,由MN∥CD,可得∠D=∠DGM,则∠AGD=∠AGM+∠DGM=∠A+∠D;
类比探究:如图所示,过点G作直线MN∥AB,同理可得∠A=∠AGM,∠D=∠DGM,则∠AGD=∠AGM-∠DGM=∠A-∠D.
应用拓展:如图所示,过点G作直线MN∥AB,过点H作直线PQ∥AB,由MN∥AB,PQ∥AB,得到∠BAG=∠AGM,∠BAH=∠AHP,由MN∥CD,PQ∥CD,得到∠CDG=∠DGM,∠CDH=∠DHP,再由∠GDH=2∠HDC,∠HDC=22°,∠AHD=32°,可得∠GDH=44°,∠DHP=22°,则∠CDG=66°,∠AHP=54°,∠DGM=66°,∠BAH=54°,再由AH平分∠BAG,即可得到∠AGM=108°,则∠AGD=∠AGM-∠DGM=42°.
【详解】
解:基础问题:过点G作直线MN∥AB,
又∵AB∥CD,
∴MN∥C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MN∥AB,
∴∠A=∠AGM(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MN∥CD,
∴∠D=∠DGM(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GD=∠AGM+∠DGM=∠A+∠D.
故答案为: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AGM;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GM,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类比探究:如图所示,过点G作直线MN∥AB,
又∵AB∥CD,
∴MN∥CD,
∵MN∥AB,
∴∠A=∠AGM,
∵MN∥CD,
∴∠D=∠DGM,
∴∠AGD=∠AGM-∠DGM=∠A-∠D.
应用拓展:如图所示,过点G作直线MN∥AB,过点H作直线PQ∥AB,
又∵AB∥CD,
∴MN∥CD,PQ∥CD
∵MN∥AB,PQ∥AB,
∴∠BAG=∠AGM,∠BAH=∠AHP,
∵MN∥CD,PQ∥CD,
∴∠CDG=∠DGM,∠CDH=∠DHP,
∵∠GDH=2∠HDC,∠HDC=22°,∠AHD=32°,
∴∠GDH=44°,∠DHP=22°,
∴∠CDG=66°,∠AHP=54°,
∴∠DGM=66°,∠BAH=54°,
∵AH平分∠BAG,
∴∠BAG=2∠BAH=108°,
∴∠AGM=108°,
∴∠AGD=∠AGM-∠DGM=4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平行公理,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 相交线 平行线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不能推出a∥b的条件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 相交线 平行线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如图,∠1与∠2是同位角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 相交线 平行线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直线AB∥CD,直线AB,下列命题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