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 相交线 平行线综合与测试精练
展开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十三章相交线 平行线定向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能与构成同位角的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只有一条.
②过一点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只有一条.
③因为a∥b,c∥d,所以a∥d.
④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点P是直线外一点,为直线上三点,,则点P到直线的距离是( )
A.2cm B.小于2cm C.不大于2cm D.4cm
4、如图所示,AB∥CD,若∠2是∠1的2倍,则∠2等于( )
A.60° B.90° C.120° D.150°
5、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
A.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
B.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6、下列说法:
(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线段一定平行;
(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其中正确个数是(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7、如所示各图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A. B. C. D.
8、如图,已知,,平分,则( )
A.32° B.60° C.58° D.64°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B.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不一定相交
C.直线AB外一点P与直线上各点连接而成的所有线段中最短线段的长是7cm,则点P到直线AB的距离是7cm
D.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10、如图,已知直线,相交于O,平分,,则的度数是(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且A、B和C、D分别位于点O两侧,OE⊥AB,,则____________.
2、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下列四个命题:
①如果ab,a⊥c,那么b⊥c;
②如果ba,ca,那么bc;
③如果b⊥a,c⊥a,那么b⊥c;
④如果b⊥a,c⊥a,那么bc.
其中正确的是__.(填写序号)
3、如图将一条两边互相平行的纸带按如图折叠,若∠EFG+∠EGD=150°,则∠EGD=_____
4、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折叠,如果∠1=65°,那么∠2等于_____.
5、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它们的交点个数可能是________.
三、解答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
1、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
(1)过点P分别画PM∥AC、PN∥AB,PM与AB相交于点M,PN与AC相交于点N.
(2)求四边形PMAN的面积.
2、按下面的要求画图,并回答问题:
(1)如图①,点M从点O出发向正东方向移动4个格,再向正北方向移动3个格.画出线段OM,此时M点在点O的北偏东 °方向上(精确到1°),O、M两点的距离是 cm.
(2)根据以下语句,在“图②”上边的空白处画出图形.
画4cm长的线段AB,点P是直纸AB外一点,过点P画直线AB的垂线PD,垂足为点D.你测得点P到AB的距离是 cm.
3、如图,如果∠1=60°,∠2=120°,∠D=60°,那么AB与CD平行吗?BC与DE呢?
观察下面的解答过程,补充必要的依据或结论.
解∵∠1=60°(已知)
∠ABC=∠1 (① )
∴∠ABC=60°(等量代换)
又∵∠2=120°(已知)
∴(② )+∠2=180°(等式的性质)
∴AB∥CD (③ )
又∵∠2+∠BCD=(④ °)
∴∠BCD=60°(等式的性质)
∵∠D=60°(已知)
∴∠BCD=∠D (⑤ )
∴BC∥DE (⑥ )
4、已知:如图,中,点、分别在、上,交于点, ,.
(1)求证:;
(2)若平分,,求的度数.
5、已知直线AB和CD交于点O,∠AOC=α,∠BOE=90°,OF平分∠AOD.
(1)当α=30°时,则∠EOC=_________°;∠FOD=_________°.
(2)当α=60°时,射线OE′从OE开始以12°/秒的速度绕点O逆时针转动,同时射线OF′从OF开始以8°/秒的速度绕点O顺时针转动,当射线OE′转动一周时射线OF′也停止转动,求经过多少秒射线OE′与射线OF′第一次重合?
(3)在(2)的条件下,射线OE′在转动一周的过程中,当∠E′OF′=90°时,请直接写出射线OE′转动的时间为_________秒.
6、小明同学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如图①,已知:AB∥CD,E为AB、CD之间一点,连接BE,ED,得到∠BED.
求证:∠BED=∠B+∠D.
小亮帮助小明给出了该问的证明.
证明:
过点E作EF∥AB
则有∠BEF=∠B
∵AB∥CD
∴EF∥CD
∴∠FED=∠D
∴∠BED=∠BEF+∠FED=∠B+∠D
请你参考小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1)直线l1∥l2,直线EF和直线l1、l2分别交于C、D两点,点A、B分别在直线l1、l2上,猜想:如图②,若点P在线段CD上,∠PAC=15°,∠PBD=40°,求∠APB的度数.
(2)拓展:如图③,若点P在直线EF上,连接PA、PB(BD<AC),直接写出∠PAC、∠APB、∠PBD之间的数量关系.
7、如果把图看成是直线AB,EF被直线CD所截,那么
(1)∠1与∠2是一对什么角?
(2)∠3与∠4呢?∠2与∠4呢?
8、如图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1=65°,求∠2、∠3、∠4的度数
9、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点E,F,C分别在边AD,AB,CD上.将∠AEF沿折痕EF翻折,点A落在点A'处;将∠DEG沿折痕EG翻折,点D落在点D'处.
(1)如图1,若∠AEF=40°,∠DEG=35°,求∠A'ED'的度数;
(2)如图1,若∠A'ED'=α,求∠FEG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
(3)如图2,若∠A'ED'=α,求∠FEG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
10、如图,已知ABCD,BE平分∠ABC,∠CDE = 150°,求∠C的度数.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分析】
根据同位角的定义判断即可;
【详解】
如图,与能构成同位角的有:∠1,∠2,∠3.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同位角的判断,准确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
2、A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判断即可.
【详解】
∵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无数条,
∴①的说法不正确;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②的说法不正确,④的说法正确;
∵a∥b,c∥d,无法判定a∥d
∴③的说法不正确.
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性质,灵活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3、C
【分析】
根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进行解答.
【详解】
解:∵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且,
∴点到直线的距离不大于,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4、C
【分析】
先由AB∥CD,得到∠1=∠CEF,根据∠2+∠CEF=180°,得到∠2+∠1=180°,再由∠2=2∠1,则3∠1=180°,由此求解即可.
【详解】
解:∵AB∥CD,
∴∠1=∠CEF,
又∵∠2+∠CEF=180°,
∴∠2+∠1=180°,
∵∠2=2∠1,
∴3∠1=180°,
∴∠1=60°,
∴∠2=120°,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领补角互补,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5、A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由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可得转完两次后相当于在原方向上转过了,和原来方向相同,故A正确;
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可得转完两次后相当于在原方向上左拐,故B错误;
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可得转完两次后相当于在原方向上右拐,故C错误;
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可得转完两次后相当于在原方向上右拐,故D错误;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是A.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准确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
6、B
【分析】
根据平面内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基本性质逐项分析即可.
【详解】
解:(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故原说法错误;
(2)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原说法错误;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线段不一定平行,故原说法错误;
(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原说法正确;
(5)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原说法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平面内两直线的关系,及其推论等,掌握基本概念和推论是解题关键.
7、B
【分析】
根据对顶角的定义进行判断: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详解】
解:A.∠1与∠2没有公共顶点,不是对顶角;
B.∠1与∠2有公共顶点,并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是对顶角;
C.∠1与∠2虽然有公共顶点,但两个角的两边不互为反向延长线,不是对顶角;
D.∠1与∠2虽然有公共顶点,但两个角的两边不互为反向延长线,不是对顶角.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的定义,熟记对顶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8、D
【分析】
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DB=∠B,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DE=2∠ADB=64°,最后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解:∵AD∥BC,∠B=32°,
∴∠ADB=∠B=32° .
∵DB平分∠ADE,
∴∠ADE=2∠ADB=64°,
∵AD∥BC,
∴∠DEC=∠ADE=64°.
故选:D.
【点睛】
题目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找出题中所需的角与已知角之间的关系.
9、C
【分析】
根据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分析,可判断选项A和C;根据相交线的定义分析,可判断选项B,根据垂线的定义分析,可判断选项D,从而完成求解.
【详解】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即选项A错误;
在同一平面内,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一定相交,即选项B错误;
直线AB外一点P与直线上各点连接而成的所有线段中最短线段的长是7cm,则点P到直线AB的距离是7cm,即选项C正确;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即选项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点和直线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点到直线距离、相交线、垂线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
10、C
【分析】
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AOC的度数,再根据邻补角求得∠BOC的度数即可.
【详解】
解:∵OA平分∠EOC,∠EOC=100°,
∴∠AOC=∠EOC=50°,
∴∠BOC=180°﹣∠AOC=130°.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有关计算,邻补角.能正确识图是解题关键.
二、填空题
1、130°或50°
【分析】
根据题意作出图形,根据垂直的定义,互余与互补的定义,分类讨论即可
【详解】
①如图,
,
,
②如图,
,
,
综上所述,或
故答案为:130°或50°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交线所成角,对顶角相等,垂直的定义,求一个角的余角,补角,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2、①②④
【分析】
根据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一一判断即可.
【详解】
解:在同一个平面内,①如果ab,a⊥c,那么b⊥c,正确;
②如果ba,ca,那么bc,正确;
③如果b⊥a,c⊥a,那么bc,错误;
④如果b⊥a,c⊥a,那么bc,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④.
【点睛】
本题考查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
【分析】
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结合已知∠EFG+∠EGD=150°,解得∠EGD=,再根据折叠的性质解得,结合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到,据此整理得,进而解题.
【详解】
解:
∠EFG+∠EGD=150°,
∠EGD=
折叠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4、50°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计算即可;
【详解】
解:如图所示,由折叠可得,∠3=∠1=65°,
∴∠CEG=130°,
∵AB∥CD,
∴∠2=180°﹣∠CEG=180°﹣130°=50°.
故答案为:5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应用,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5、0或1或2或3个
【分析】
分类讨论画出图形,①当三条直线平行时,没有交点;②三条直线交于一点时,有一个交点;③两条平行线与一条直线相交时,有两个交点;④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时有三个交点吗,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如图,
由图可知: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其交点个数为:0个;1个;2个;3个.
故答案是:0个或1个或2个或3个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交线和平行线.正确画出图形,即可得到正确结果.
三、解答题
1、(1)见解析;(2)18.
【分析】
(1)直接利用网格结合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得出答案;
(2)利用四边形PMAN所在矩形减去周围三角形面积得出答案.
【详解】
解:(1)如图所示:点M,点N即为所求;
(2)四边形PMAN的面积为:5×7﹣×3×3﹣×2×4﹣×2×4﹣×3×3=18.
【点睛】
本题考查网格与作图—作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网格图形面积等知识,是基础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2、(1)图见解析,53,5;(2)图见解析,3.
【分析】
(1)先根据点的移动得到点,再连接点可得线段,然后测量角的度数和线段的长度即可得;
(2)先画出线段,再根据垂线的尺规作图画出垂线,然后测量的长即可得.
【详解】
解:(1)如图,线段即为所求.
此时点在点的北偏东方向上,、两点的距离是,
故答案为:53,5;
(2)如图,线段和垂线即为所求.
测得点到的距离是,
故答案为:3.
【点睛】
本题考查了测量角的大小、线段的长度、作线段和垂线,熟练掌握尺规作图的方法是解题关键.
3、对顶角相等;∠A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80;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分析】
先求出∠ABC=60°,即可证明∠ABC+∠2=180°得到AB∥CD,然后求出∠BCD=∠D 即可证明BC∥DE.
【详解】
解∵∠1=60°(已知)
∠ABC=∠1 (对顶角相等),
∴∠ABC=60°(等量代换),
又∵∠2=120°(已知),
∴∠ABC+∠2=180°(等式的性质),
∴AB∥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又∵∠2+∠BCD=180°,
∴∠BCD=60°(等式的性质),
∵∠D=60°(已知),
∴∠BCD=∠D (等量代换),
∴BC∥DE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答案为:对顶角相等;∠A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80;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对顶角相等,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条件.
4、(1)见解析;(2)72°
【分析】
(1)等量代换得出∠3=∠DFE,平行线的判定得出EF//AB,可以推出∠ADE=∠B,即可判断结论;
(2)由平分线的定义得出∠ADE=∠EDC=∠B,由平角的定义列出关于∠5+∠ADE+∠EDC==180°,求出∠B的度数,即可得出∠ADC的度数,由EF//AB即可求出∠2的度数.
【详解】
解:(1)∵,∠2+∠DFE=180°,
∴∠3=∠DFE,
∴EF//AB,
∴∠ADE=∠1,
又∵,
∴∠ADE=∠B,
∴DE//BC,
(2)∵平分,
∴∠ADE=∠EDC,
∵DE//BC,
∴∠ADE=∠B,
∵
∴∠5+∠ADE+∠EDC==180°,
解得:,
∴∠ADC=2∠B=72°,
∵EF//AB,
∴∠2=∠ADC=180°-108°=7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邻补角、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5、(1)60,75;(2)秒;(3)3或12或21或30
【分析】
(1)根据题意利用互余和互补的定义可得:∠EOC与∠FOD的度数.
(2)由题意先根据,得出∠EOF=150°,则射线OE'、OF'第一次重合时,其OE'运动的度数+OF'运动的度数=150,列式解出即可;
(3)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在直线OE的左边和右边,进而根据其夹角列4个方程可得时间.
【详解】
解:(1)∵∠BOE=90°,
∴∠AOE=90°,
∵∠AOC=α=30°,
∴∠EOC=90°-30°=60°,
∠AOD=180°-30°=150°,
∵OF平分∠AOD,
∴∠FOD=∠AOD=×150°=75°;
故答案为:60,75;
(2)当,.
设当射线与射线重合时至少需要t秒,
可得,解得:;
答:当射线与射线重合时至少需要秒;
(3)设射线转动的时间为t秒,
由题意得:或或或,
解得:或12或21或30.
答:射线转动的时间为3或12或21或30秒.
【点睛】
本题考查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的定义,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计算,第三问有难度,熟记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要分情况讨论.
6、(1)55°;(2)当P在线段CD上时,∠APB=∠PAC +∠PBD;当P在DC延长线上时,∠APB=∠PBD-∠PAC;当P在CD延长线上时,∠APB=∠PAC-∠PBD;
【分析】
(1)过点P作PG∥l1,可得∠APG=∠PAC=15°,由l1∥l2,可得PG∥l2,则∠BPG=∠PBD=40°,即可得到∠APB=∠APG+∠BPG=55°;
(2)分当P在线段CD上时;当P在DC延长线上时;当P在CD延长线上时,三种情况讨论求解即可.
【详解】
解:(1)如图所示,过点P作PG∥l1,
∴∠APG=∠PAC=15°,
∵l1∥l2,
∴PG∥l2,
∴∠BPG=∠PBD=40°,
∴∠APB=∠APG+∠BPG=55°;
(2)由(1)可得当P在线段CD上时,∠APB=∠PAC +∠PBD;
如图1所示,当P在DC延长线上时,过点P作PG∥l1,
∴∠APG=∠PAC,
∵l1∥l2,
∴PG∥l2,
∴∠BPG=∠PBD=40°,
∴∠APB=∠BPG-∠APG=∠PBD-∠PAC;
如图2所示,当P在CD延长线上时,过点P作PG∥l1,
∴∠APG=∠PAC,
∵l1∥l2,
∴PG∥l2,
∴∠BPG=∠PBD=40°,
∴∠APB=∠APG-∠BPG=∠PAC-∠PBD;
∴综上所述,当P在线段CD上时,∠APB=∠PAC +∠PBD;当P在DC延长线上时,∠APB=∠PBD-∠PAC;当P在CD延长线上时,∠APB=∠PAC-∠PB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平行公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7、(1)∠1与∠2是一对同位角;(2)∠3与∠4是一对内错角,∠2与∠4是一对同旁内角
【分析】
同位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截线的同旁,被截两直线的同一侧的角,我们把这样的两个角称为同位角;内错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两个角分别在截线的两侧,且夹在两条被截直线之间,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截线同旁,且在被截直线之间的两角,叫做同旁内角;由以上概念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解:直线AB,EF被直线CD所截,
(1)∠1与∠2是一对同位角;
(2)∠3与∠4是一对内错角,∠2与∠4是一对同旁内角.
【点睛】
本题考查同位角、内错角以及同旁内角的识别,掌握这几种角的基本定义是解题关键.
8、∠2=115°,∠3=65°,∠4=115°
【分析】
根据对顶角相等和邻补角定义可求出各个角.
【详解】
解:∵∠1=65°,∠1=∠3,
∴∠3=65°,
∵∠1=65°,∠1+∠2=180°,
∴∠2=180°-65°=115°,
又∵∠2=∠4,
∴∠4=115°.
【点睛】
本题考核知识点:对顶角,邻补角,解题关键是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定义和性质.
9、(1);(2);(3)
【分析】
(1)由折叠的性质,得到,,然后由邻补角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
(2)由折叠的性质,先求出,然后求出∠FEG的度数即可;
(3)由折叠的性质,先求出,然后求出∠FEG的度数即可.
【详解】
解:(1)将∠AEF沿折痕EF翻折,点A落在点A'处;将∠DEG沿折痕EG翻折,点D落在点D'处,
∴,,
∴;
(2)根据题意,则
,,
∵,
∴,
∴,
∴;
(3)根据题意,
,,
∵,
∴,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邻补角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正确得到,.
10、∠C的度数为120°
【分析】
首先由∠CDE=150°和平角的概念得到∠CDB=30°;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ABD=∠CDB=30°,进而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C=60°,最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求出∠C的度数.
【详解】
解:∵∠CDE=150°,
∴∠CDB=180°-∠CDE=30°,
又∵ABCD,
∴∠ABD=∠CDB=30°,
∵BE平分∠ABC,
∴∠ABC=2∠ABD=60°,
∵ABCD,
∴∠C=180°-∠ABC=120°.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基本性质与邻补角关系,基础知识牢固是本题解题关键.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 相交线 平行线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 相交线 平行线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直线b,如图,直线A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 相交线 平行线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 相交线 平行线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直线A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 相交线 平行线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 相交线 平行线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直线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