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详解沪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十四章三角形同步练习试卷(精选含详解)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270977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难点详解沪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十四章三角形同步练习试卷(精选含详解)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270977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难点详解沪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十四章三角形同步练习试卷(精选含详解)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270977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三个说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十四章三角形同步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在和中,,,,,连接,交于点,连接.下列结论:①;②;③平分;④平分.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根据下列已知条件,不能画出唯一的是( )
A.,, B.,,
C.,, D.,,
3、有下列说法:①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②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与顶角互余;③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④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个.
A.1 B.2 C.3 D.4
4、如图,E为线段BC上一点,∠ABE=∠AED=∠ECD=90°,AE=ED,BC=20,AB=8,则BE的长度为( )
A.12 B.10 C.8 D.6
5、如图,将△OAB绕点O逆时针旋转80°得到△OCD,若∠A的度数为110°,∠D的度数为40°,则∠AOD的度数是( )
A.50° B.60° C.40° D.30°
6、BP是∠ABC的平分线,CP是∠ACB的邻补角的平分线,∠ABP=20°,∠ACP=50°,则∠P=( )
A.30° B.40° C.50° D.60°
7、下列三个说法:
①有一个内角是30°,腰长是6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②有一个内角是120°,底边长是3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③有两条边长分别为5,12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3 B.2 C.1 D.0
8、已知,,,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B. C. D.
9、如图,若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0°后与重合,则( ) .
A.40° B.50° C.70° D.100
10、如图,等边中,D为AC中点,点P、Q分别为AB、AD上的点,,,在BD上有一动点E,则的最小值为( )
A.7 B.8 C.10 D.12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线段AC与BD相交于点O,∠A=∠D=90°,要证明△ABC≌△DCB,还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只需填一个条件即可)
2、在新年联欢会上,老师设计了“你说我画”的游戏.游戏规则如下:甲同学需要根据乙同学提供的三个条件画出形状和大小都确定的三角形.已知乙同学说出的前两个条件是“,”.现仅存下列三个条件:①;②;③.为了甲同学画出形状和大小都确定的,乙同学可以选择的条件有: ______.(填写序号,写出所有正确答案)
3、等腰,,底角为70°,点在边上,将分成两个三角形,当这两个三角形有一个是以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则的度数是______.
4、已知a,b,c是的三边长,满足,c为奇数,则______.
5、如图,在Rt△ABC中,∠ACB=90°,∠BAC=30°,BC=6,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30°得到△A′B′C,A、B分别与A′、B′对应,CA′交AB于点M,则CM的长为 ___.
三、解答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
1、如图,在△ABC中,AD⊥BE,∠DAC=10°,AE是∠BAC的外角∠MAC的平分线,BF平分∠ABC交AE于点F,求∠AFB的度数.
2、如图,在中,,AD是角平分线,E是AB边上一点,连接ED,CB是的平分线,ED的延长线与CF交于点F.
(1)求证:;
(2)若,,则______度.
3、中,,以点为中心,分别将线段,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连接,延长交于点.
(1)如图1,若,的度数为________;
(2)如图2,当吋,
①依题意补全图2;
②猜想与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4、针对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这条性质,老师带领同学们做了进一步的猜想和证明,提问:如果一个三角形中,一个角的平分线和它所对的边的中线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在△ABC中,AD 平分∠CAB,交BC 边于点 D,且CD=BD,
求证:AB=AC.
以下是甲、乙两位同学的作法.
甲:根据角平分线和中线的性质分别能得出一组角等和一组边等,再加一组公共边,可证△ACD≌△ABD,所以这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乙: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可证△ACD≌△EBD,依据已知条件可推出AB=AC,所以这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1)对于甲、乙两人的作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正确 B.甲正确,乙错误 C.甲错误,乙正确
(2)选择一种你认为正确的作法,并证明.
5、探究与发现:如图①,在△ABC中,∠B=∠C=45°,点D在BC边上,点E在AC边上,且∠ADE=∠AED,连接DE.
(1)当∠BAD=60°时,求∠CDE的度数;
(2)当点D在BC(点B、C除外)边上运动时,试猜想∠BAD与∠CD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深入探究:如图②,若∠B=∠C,但∠C≠45°,其他条件不变,试探究∠BAD与∠CDE的数量关系.
6、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CE=CF;
(2)若CD=2,求DF的长.
7、如图,和是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BC,DE分别是这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求证.
8、已知:
(1)O是∠BAC内部的一点.
①如图1,求证:∠BOC>∠A;
②如图2,若OA=OB=OC,试探究∠BOC与∠BAC的数量关系,给出证明.
(2)如图3,当点O在∠BAC的外部,且OA=OB=OC,继续探究∠BOC与∠BAC的数量关系,给出证明.
9、如图,是等边三角形,D点是BC上一点,,于点E,CE交AD于点P.求的度数.
10、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B=DE,∠B=∠E,BF=CE.求证:AC=DF.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分析】
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对每个结论推理论证即可.
【详解】
∵
∴
∴
又∵,
∴
∴
故①正确
∵
∴
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有
则
故②正确
作于,于,如图所示:
则°,
在和中,,
∴,
∴,
在和中,
∴,
∴
∴平分
故④正确
假设平分
则
∵
∴
即
由④知
又∵为对顶角
∴
∴
∴
∴在和中,
∴
即AB=AC
又∵
故假设不符,故不平分
故③错误.
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共有3个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灵活的选择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从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可知,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知道这两个三角形分别有三个元素(其中至少一个元素是边)对应相等,这样就可以利用题目中的已知边角迅速、准确地确定要补充的边角,有目的地完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而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路.
2、B
【分析】
根据三角形存在的条件去判断.
【详解】
∵,,,满足ASA的要求,
∴可以画出唯一的三角形,A不符合题意;
∵,,,∠A不是AB,BC的夹角,
∴可以画出多个三角形,B符合题意;
∵,,,满足SAS的要求,
∴可以画出唯一的三角形,C不符合题意;
∵,,,AB最大,
∴可以画出唯一的三角形,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存在性,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3、B
【分析】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断即可.
【详解】
解:①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说法正确;
②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与底角互余,原说法错误;
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在它的对称轴上,原说法错误;
④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说法正确.
综上,正确的有①④,共2个,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4、A
【分析】
利用角相等和边相等证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边的关系,即可求出BE的长度.
【详解】
解:由题意可知:∠ABE=∠AED=∠ECD=90°,
,,
,
在和中,
,
,
,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通过已知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利用全等性质及边的关系,来求解未知边的长度,这是解决本题的主要思路.
5、A
【分析】
根据旋转的性质求解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再利用角的和差关系可得答案.
【详解】
解: 将△OAB绕点O逆时针旋转80°得到△OCD,
∠A的度数为110°,∠D的度数为40°,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旋转的性质,掌握“旋转前后的对应角相等”是解本题的关键.
6、A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一个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可求出∠P的度数.
【详解】
∵BP是△ABC中∠ABC的平分线,CP是∠ACB的外角的平分线,
∴∠ABP=∠CBP=20°,∠ACP=∠MCP=50°,
∵∠PCM是△BCP的外角,
∴∠P=∠PCM−∠CBP=50°−20°=30°,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时注意:一个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7、C
【分析】
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即可.
【详解】
解:①当一个是底角是30°,一个是顶角是30°时,两三角形就不全等,故本选项错误;
②有一个内角是120°,底边长是3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本选项正确;
③当一条直角边为12,一条斜边为12时,两个直角三角形不全等,故本选项错误;正确的只有1个,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8、D
【分析】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别求出三个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然后依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从三个三角形中寻找条件证明全等,即可得出选项.
【详解】
解:,
,
在与ΔFED中,
,
∴≅ΔFED,
∴,
A、B、C三个选项均不能证明,
故选:D.
【点睛】
题目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理解题意,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
9、C
【分析】
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 , ,从而得到,即可求解.
【详解】
解:∵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0°后与重合,
∴ , ,
∴.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旋转,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图形旋转前后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10、C
【分析】
作点关于的对称点,连接交于,连接,此时的值最小,最小值,据此求解即可.
【详解】
解:如图,
是等边三角形,
,
∵D为AC中点,
∴,,,
,
作点关于的对称点,连接交于,连接,此时的值最小.最小值,
,,
,
,
,
,
是等边三角形,
,
的最小值为.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轴对称最短问题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轴对称解决最短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二、填空题
1、答案不唯一,如:AC=DB,AB=DC,∠ABC=∠DCB
【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求解即可.
【详解】
解:∵∠A=∠D=90°,BC=CB,
∴只需要添加:AC=DB或AB=DC,即可利用HL证明△ABC≌△DCB;添加∠ABC=∠DCB可以利用AAS证明△ABC≌△DCB,
故答案为:答案不唯一,如:AC=DB,AB=DC,∠ABC=∠DC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2、②
【分析】
根据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求解.
【详解】
解:①若选,是边边角,不能得到形状和大小都确定的;
②若选,是边角边,能得到形状和大小都确定的;
③若选,是边边角,不能得到形状和大小都确定的;
所以乙同学可以选择的条件有②.
故答案为:②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3、100°或110°
【分析】
画出图形,分两种情况考虑:AD=BD时,则∠ABD=∠A,由三角形内角和可求得∠ADB的度数;BD=BC时,则∠BDC=∠C=70°,从而可求得∠ADB的度数.
【详解】
∵AB=AC,底角为70°
∴∠ABC=∠C=70°,∠A=180°−(∠ABC+∠C)=40°
当AD=BD时,如图1,则∠ABD=∠A=40°
∴∠ADB=180°−(∠A+∠ABD)=180°−80°=100°
当BD=BC时,如图2,则∠BDC=∠C=70°
∴∠ADB=180°−∠BDC=180°−70°=110°
综上所述,∠ADB的度数为100°或110°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涉及分类讨论,关键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另外要注意分类讨论.
4、7
【分析】
绝对值与平方的取值均0,可知,,可得a、b的值,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求出c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到c的值.
【详解】
解:
,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
为奇数
故答案为:7.
【点睛】
本题考查了绝对值、平方的非负性,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确定所求边长的取值范围.
5、
【分析】
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所以,由题意可得:,为等边三角形,即可求解.
【详解】
解:∵,,
∴,
由旋转的性质可得,,
∴,
∴为等边三角形,
∴,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灵活掌握相关基本性质进行求解.
三、解答题
1、∠AFB=40°.
【分析】
由题意易得∠ADC=90°,∠ACB=80°,然后可得,进而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求解.
【详解】
解:∵AD⊥BE,
∴∠ADC=90°,
∵∠DAC=10°,
∴∠ACB=90°﹣∠DAC=90°﹣10°=80°,
∵AE是∠MAC的平分线,BF平分∠ABC,
∴,
又∵∠MAE=∠ABF+∠AFB,∠MAC=∠ABC+∠ACB,
∴∠AFB=∠MAE﹣∠ABF=.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1)见解析,(2)46
【分析】
(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得到∠B=∠ACB=∠BCF,由AD是角平分线,得到BD=CD,证△BDE≌△CDF即可;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E=DF=DA,根据求得∠DAB,进而求出∠B的度数即可.
【详解】
(1)证明:∵,
∴∠B=∠ACB,
∵CB是的平分线,
∴∠ACB=∠BCF,
∴∠B=∠BCF,
∵AD是角平分线,AB=AC,
∴BD=CD,
∵∠BDE=∠CDF,
∴△BDE≌△CDF(AAS);
∴;
(2)∵△BDE≌△CDF;
∴ED=FD,
∵,
∴ED=AD,
∵,
∴,
∴,
∴∠B=∠ACB=∠BCF=23°,
∴,
故答案为:46.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证明和计算.
3、
(1)120°
(2)①图形见解析;②
【分析】
(1)根据进而判断出点E在边AB上,得出△ADE≌△ABC(SAS),进而得出∠AED=∠ACB=90°最后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2)①依题意补全图形即可;②先判断出△ADE≌△ABC(SAS),进而得出∠AEF=90°,即可判断出Rt△AEF≌Rt△ACF,进而求出∠CAF=∠CAE=30°,即可得出结论.
(1)
(1)如图1,
在Rt△ABC中,∠B=30°,
∴∠BAC=60°,
由旋转知,∠CAE=60°=∠CAB,
∴点E在边AB上,
∵AD=AB,AE=AC,
∴△ADE≌△ABC(SAS),
∴∠AED=∠ACB=90°,
∴∠CFE=∠B+∠BEF=30°+90°=120°,
故答案为120°;
(2)
(2)①依题意补全图形如图2所示,
②如图2,连接AF,
∵∠BAD=∠CAE,
∴∠EAD=∠CAB,
∵AD=AB,AE=AC,
∴△ADE≌△ABC(SAS),
∴∠AED=∠C=90°,
∴∠AEF=90°,
∴Rt△AEF≌Rt△ACF(HL),
∴∠EAF=∠CAF,
∴∠CAF=∠CAE=30°,
在Rt△ACF中,CF=AF,且AC2+CF2=AF2,
∴
【点睛】
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判断出△ADE≌△ABC是解本题的关键.
4、(1)C ;(2)见解析
【分析】
(1)甲同学证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没有边边角的判定,故错误,而乙的证明则正确,因此可作出判断;
(2)按照乙的分析方法进行即可.
【详解】
(1)甲同学证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角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错误,而乙的证明则正确,
故选C;
(2)依据题意,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BE,如图.
∵D为BC中点.
∴.
在△CAD和△BED中
∴△CAD≌△BED(SAS).
∴,
∵AD平分∠BAC,
∴
∴
∴
∴AB=AC
∴△ABC为等腰三角形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构造辅助线得到全等三角形.
5、(1)30°;(2)∠BAD=2∠CDE,理由见解析;(3)∠BAD=2∠CDE.
【分析】
(1)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出∠ADC,结合图形计算即可;
(2)设∠BAD=x,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出∠ADC,结合图形计算即可;
(3)设∠BAD=x,仿照(2)的解法计算.
【详解】
解:(1)∵∠ADC是△ABD的外角,
∴∠ADC=∠BAD+∠B=105°,
∠DAE=∠BAC﹣∠BAD=30°,
∴∠ADE=∠AED=75°,
∴∠CDE=105°﹣75°=30°;
(2)∠BAD=2∠CDE,
理由如下:设∠BAD=x,
∴∠ADC=∠BAD+∠B=45°+x,
∠DAE=∠BAC﹣∠BAD=90°﹣x,
∴∠ADE=∠AED=,
∴∠CDE=45°+x﹣=x,
∴∠BAD=2∠CDE;
(3)设∠BAD=x,
∴∠ADC=∠BAD+∠B=∠B+x,
∠DAE=∠BAC﹣∠BAD=180°﹣2∠C﹣x,
∴∠ADE=∠AED=∠C+x,
∴∠CDE=∠B+x﹣(∠C+x)=x,
∴∠BAD=2∠CDE.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和外角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和外角性质,通过设参数计算,发现角之间的关系
6、
(1)证明见解析;
(2)4
【分析】
(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证得∠EDC=∠ECD=∠DEC=60°,再根据直角定义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证得∠F=∠FEC=30°,利用等角对等边即可证得结论;
(2)由等角对等边可知CE=DC=2,结合(1)中结论即可求解.
(1)
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B=60°.
∵DE∥AB,
∴∠B=∠EDC=60°,∠A=∠CED=60°,
∴∠EDC=∠ECD=∠DEC=60°,
∵EF⊥ED,
∴∠DEF=90°,
∴∠F=30°
∵∠F+∠FEC=∠ECD=60°,
∴∠F=∠FEC=30°,
∴CE=CF.
(2)
解:由(1)可知∠EDC=∠ECD=∠DEC=60°,
∴CE=DC=2.
又∵CE=CF,
∴CF=2.
∴DF=DC+CF=2+2=4.
【点睛】
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线段的和与差,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的联系与运用是解答的关键.
7、见解析
【分析】
由和是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得出知、、,证即可得证.
【详解】
解:和是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得出,
,,,
在和中,
,
,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8、(1)①见解析;②∠BOC=2∠A,见解析;(2)∠BOC=2∠BAC,见解析
【分析】
(1)①连接AO并延长AO至点E,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解答即可;
②延长AO至点E,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解答即可;
(2)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即可.
【详解】
证明:(1)①如图所示:连接AO并延长AO至点E,则∠BOE>∠BAO,∠COE>∠CAO,
∴∠BOC>∠A;
②∠BOC与∠BAC的数量关系:∠BOC=2∠A;
证明:如图所示,延长AO至点E,则∠BOE=∠BAO+∠B,∠COE=∠CAO+∠C,
∵OA=OB=OC,
∴∠BAO=∠B,∠CAO=∠C,
∴∠BOC=∠COE+∠COE=∠BAO+∠B+∠CAO+∠C=2(∠BAO+∠CAO)=2∠BAC;
(2)∠BOC与∠BAC的数量关系:∠BOC=2∠BAC;
证明:如图所示,设∠B=x,
∵OA=OB=OC,
∴∠B=∠BAO=x,∠C=∠OAC=∠BAC+x;
在△BEO和△AEC中,有:∠B+∠BOC=∠C+∠CAE;
即x+∠BOC=∠CAE+x+∠CAE=2∠BAC+x;
即∠BOC=2∠BAC.
【点睛】
此题考查三角形综合题,关键是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
9、
【分析】
由题意易得,,则有,然后可得,进而可证,则有,最后问题可求解.
【详解】
解:∵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
∴(SAS),
∴,
∵,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含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含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10、见解析
【分析】
先由BF=CE说明BC= EF.然后运用SAS证明△ABC≌△DEF,最后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
【详解】
证明:∵BF= CE,
∴BC= EF.
在△ABC和△DEF中,
∴△ABC≌△DEF(SAS).
∴AC=DF.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证明△ABC≌△DEF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练习,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之比为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练习,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AB=AC,点D,如图,直线l1l2,被直线l3,下列三角形与下图全等的三角形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