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题
人教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题--高频主题4 责任担当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题--高频主题4 责任担当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频主题4 责任担当
泱泱中华,敢于担当责任的英雄人物不胜枚举:大禹为治理水患,离家十三年,带领大家疏通河道;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挥笔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言;林则徐虎门销烟,发出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深切感慨;焦裕禄为改变兰考贫困面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令人敬仰。他们敢于担当、尽忠职守、责在人先而利居众后的精神,是志士仁人薪火相传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一、(2021·福建厦门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留下长江的人
冯骥才
①很少一位摄影家能够如此强烈地震撼我。为此,在他的作品出版之际,我要为他写一些动心的话。
②郑云峰的行为是完全个人化的。
③他自1988年就不断地只身远涉长江和黄河的源头,用镜头去探寻这两条河流生命的始由。十年后,随着长江大坝的加速耸起,三峡的湮灭日趋迫近,郑云峰决定和大坝工程抢时间,在关闸蓄水之前,将三峡的地理风貌、自然景象、人文形态、历史遗存,以及动迁移民的过程全方位地记录下来。这是一位年过半百的人所能完成的吗?然而,历史使命都是心甘情愿承担的。于是他停止了个人的摄影,负债办起一家公司来积累资金。他用这些钱造了一条小木船放入长江,开始了摄影史上富于传奇色彩的“日饮长江水,夜宿峡江畔”的摄影生活。整整六年,无论风狂雨肆,酷暑严冬,他一年四季,朝朝暮暮,都生活与工作在长江。两岸的荒山野岭到处有他的足迹,许多船工村民与他结为好友。他日日肩背相机,翻山越岭,呼吸着山川的气息;夜夜身裹被单,睡在船中,耳听着江中浩荡而不绝的涛声。
④也许他本人也不曾料到,这样的非物质和纯奉献的人生选择,最终得到的却是心灵的升华。
⑤郑云峰与我大约是同龄人,但他个子不高,瘦健又轻爽,胳膊上的肌肉轮廓清楚。在三峡两岸随处都可以看到如此样子的人,他受到了长江的同化,已是长江之子。
⑥同他对座而谈,很快就能进入他的世界。他这些年在长江充满冒险经历的摄影生活,他的所见所闻,以及他的激情,他的忧虑,他的焦迫,还有对长江那种无上的爱。他几乎不谈他的作品,只谈他的长江。一个热恋的人满口总是对方,独独没有自己。我被他深深地感动着。
⑦为此,他爬上过三峡两岸上百座巍峨的峰顶。在那些乱石嶙峋、荆棘遍布的大山里,他的衣服磨出洞来,双腿磕破流血。可是有一天,他忽然感受到那些绊倒他的石头或刺疼他的荆条是有性灵的,是沉默的大山与他的一种主动的交流,他忽然感觉长江的一切都变得有生命、有情感、有命运的了。
⑧最使他刻骨铭心的是三峡两岸的纤夫古道。那些被纤绳磨出一条条十几厘米凹槽的石头,那些绝壁上狭窄的纤夫的路,乃是长江最深刻的人文。他曾经在大雨中遇到一条纤夫古道,地处百米断崖,劈空而立,下临万丈深渊,恶浪翻滚。这古道只有肩宽,仅容双脚。千百年来,多少纤夫由于绷断纤绳,或者腿软足滑,落崖丧命?郑云峰要去亲身体验那些纤夫们的生命感受。尽管心惊肉跳,但他还是冒死地匍匐过去了。
⑨还有哪一位摄影家、画家、作家和诗人这样做过?
⑩也许你会问:为什么这样做?
他说,一条凝结着一个民族命运与精神的江河,一定是庄严、神圣的。
长江给予中国人的,绝不仅仅是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更重要的是它的百折不回的精神、浩阔的胸襟,以及对人们的磨砺。数千年来,人们与它在相搏中融合,在融合中相搏。它最终造就的不是中华民族豪迈与坚韧的性格吗?
它又是一条流淌与回荡着民族精神的万里大江!郑云峰正是在这样的虔敬的境界中举起他的相机的。
为此,在整整六年对长江抢救性的拍摄中,他给我们的不是一般性的视觉记录,而是长江的精神,长江的魂魄,长江的气息,以及它深层的生命形象。
同时,这些出自如此激情的摄影家手中的作品,每一帧都是情感化的。无论是对山花烂漫的三峡春色的赞美,对风狂雨骤的长江气势的讴歌;无论是对一块满是纤痕的巨石的刻画,还是对一片遍布暗礁的险滩的描述,都能使我们听到摄影家的惊叹、呼叫、欢笑与呜咽。如果不是他数年里在长江两岸的荒山野岭中来来回回地翻越,我们从哪里能获得如此绝伦的视角?特别是他站在那些峰巅之上全景的拍摄,会使我们出声地赞叹:这才是长江、三峡!
然而郑云峰会骄傲地告诉你,住在长江边上的人天天看到的都是这样的景色!
他已经是长江人的代言人了。唯有他才称得上长江的代言人!
自2000年11月长江便开始拦江蓄水。就此,传统意义的长江很快消失。无数历史人文和自然风景随即葬身水底,世代居住在两岸的百姓迁徙他乡。最重要的是,长江由“江”变为“湖”,由“动”变为“静”,不再有急流险滩,不再有惊涛拍岸,何处再能见到“大江东去”和“奔流到海不复回”那样的豪情?
一时我竟落下泪来,我联想到唐人的那些咏叹长江的诗篇都已成为匪夷所思的神话了!
然而,上苍竟在此时,赐给我们一位摄影家。他苦其体肤,劳其筋骨,以生命之躯去博取大江的真容。他以六年时间,倾尽家财,拍摄照片三万余帧,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真切的、立体的、完整的三峡——还有三峡之魂!
艺术家不能改变历史,却能升华生活,补偿精神,记录时代,慰藉心灵。这一切,郑云峰全做到了!
我深信,将来的人们一定更能体会到郑云峰的意图。这便是这本图集真正的价值。因为,尽管长江三峡不复存在,却在这里获得了永生!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忽然感觉长江的一切都变得有生命、有情感、有命运的了”,这表明郑云峰在拍摄过程中不断深化了对长江的认识。
B.郑云峰在纤夫古道上匍匐前行,用生命记录长江,这是因为纤夫以命相搏的艰辛历程引起了他内心的悲悯之情。
C.在作者看来,长江截流将唐人曾经咏叹长江的诗篇变成了匪夷所思的神话,作者因而流泪,并为此感到哀伤。
D.作者评价郑云峰是“长江之子”“长江人的代言人”“长江的代言人”,这表明郑云峰在作者内心的崇高地位。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瘦健又轻爽,胳膊上的肌肉轮廓清楚”,这一外貌描写既刻画出了长江对郑云峰外在的影响,也写出了郑云峰内在的精神特质。
B.本文既写了郑云峰对长江的认识,也有作者对长江的深刻思考,两种感悟交织在一起,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题。
C.本文没有对郑云峰摄影作品进行评论,但是对长江的评述颇为用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强化了郑云峰摄影作品的意义。
D.本文既有对人物拍摄活动的叙述,也有对人物品格和长江精神的评论,能让读者产生情理上的共鸣。
3.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文章最后作者说“将来的人们一定更能体会到郑云峰的意图”,你认为郑云峰的意图是什么?
二、(2021·山东泰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文本一
一个永恒的范仲淹
梁 衡
①山东青州为中国最古老的行政区之一。当年大禹治水后将中国分为九州,即有青州。现在人们到青州来,主要是两件事,一是上山“拜寿”,二是到城里凭吊范仲淹。
②出青州城南五里,有云门山。自山脚下遥望山顶,崖上隐隐有一“寿”字,这就是人们要来看的奇迹。这是明代嘉靖三十九年,青州衡王为自己祝寿时所刻,距今已四百多年。山上残雪未消,我在料峭春风中,细细端详这个奇迹。这字高七点五米,宽三点七米,也不知当初怎样写上去、刻出来,却又这样不失间架结构和点画笔意。衡王创造了奇迹,但他当时的目的并不为艺术。衡王刻字希冀自己长寿百岁,同时也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但是数代之后衡王府就被抄家,命不能永存,威风也早就被风吹雨打去。倒是这个有艺术价值的寿字,寿到如今。遥想当年大禹治水,从这里东去导流入海,天下才得从漫漫洪水中解救出来,有此青州。从此,人们在这里男耕女织,一代一代地繁衍生息。范仲淹曾来这里为官,李清照曾在这里隐居,衡王在这里治自己的小天地。人们在这石山上摩崖刻字,凿窟造像,嘁嘁喳喳,忙忙碌碌。唯有这山默默无言。
③从山上下来,到青州城西去谒范公祠。这是人们为纪念北宋名臣范仲淹所修,千百年来香火不绝。这祠并不大,大约就是两个篮球场大的院子。院心有一井,名范公井,传为范仲淹所修。这井水也不一般,清冽有加,传范仲淹曾用此水调成一种“青州白丸药”,治民痼疾,颇有奇效。宋人有诗云:“甘清汲取无穷已,好似希文昔日心。”(范仲淹字希文)现在这井还水清如镜。正东有祠堂,有范公像及其生平壁画。祠堂左右供欧阳修和富弼,他们都是当年推行庆历新政的主持。院南有竹林一片,翠竹千竿,蔚然秀地灵之气。竹后有碑廊,廊中刻有范公的名文《岳阳楼记》。院心有古木三株,为唐楸宋槐。树之北有冯玉祥将军的隶书碑联:“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这两句话准确地概括了范公的一生。范仲淹从小丧父,家境贫寒。他发愤读书,早起煮一小盆粥,粥凉后划为四块,这就是他一天的饭食。以后他科举得官,授龙图阁大学士,为政清廉,且力图革新。后来,西夏频频南下,朝中无军事人才,他以文官身份统兵戍边,大败敌寇。西夏人惊呼“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边民尊称为“龙图老子”。连皇帝都按着地图说:“有仲淹在,朕就不愁了。”后又调回朝中主持庆历新政,大刀阔斧地除旧图新,又频繁调至各地任职,亲自推行地方政治的革新。无论在边防、在朝中、在地方,他总是“进亦忧,退亦忧”。其忧国忧民之心如炽如焰。范仲淹是一个诸葛亮式的政治家,一生主要是实践,他按自己认定的处世治国之道,鞠躬尽瘁地去做,将全部才华都投身到处理具体政务、军务中去,并不着意为文。皇祐三年(1051)范仲淹到青州任知府,这是他的官宦生涯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第二年即病逝了。《岳阳楼记》是他去世前几年,因病从前线调内地任职时所作。正如《出师表》一样,这是一个伟人后期的作品,也是他一生思想的结晶。我能想见,一个老人在这小院中,在井亭下、竹林中是怎样焦虑徘徊,自责自求,忧国忧民。他回忆着“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戍边生活,回忆着“居庙堂之高”伴君勤政的艰辛,回忆赈灾放粮所见到的平民水火之苦。他总结历代先贤和自己一生的政治阅历,终于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声大彻大悟的慨叹如名刹大庙里的钟声,浑厚沉远,震悟大千。这一声长叹悠悠千年,激励着多少志士仁人,匡正了多少仕人官宦。
④春风拂动唐楸宋槐的新枝,翠竹摆动着嫩绿的叶片。范公端坐祠内,默默享受这满院春光。我在院中徘徊,面对范公、欧阳公和富公的神位,默想千年古史中,如他们这样职位的官员有多少,如他们这样勤勉治事的人又有多少,但为什么只有范仲淹才教人千年永记,时时不忘呢?我想,一个人只有辛苦的实践、诚实的牺牲还不行,这些只能随寿而终,只能被同时代的人理解。更重要的是,他要能创造一种精神,能提炼出一种符合民心、符合历史规律的思想。
⑤走出范公祠,上车出城。路边闪过两个高大的石牌楼,突兀地在寒风中寂寞。人说这是当年衡王府的旧址,多么威风的皇族,现在只剩下这路边的牌楼和山上的寿字。遥望云门,雾霭中翠柏披拂,奇峰傲立。在山上刻字的人终究留不住,留下的是这默默无言的山;把门楼修得很高的人还是存不住,长存的是那些曾用生命去推动历史车轮的人。
(有删改)
文本二
梁衡提出散文美的“三层次”理论,这标志着梁衡开始形成自己的散文理论体系。所谓散文的三层次美,第一层是描写叙述的美,写景、状物、述事、传播信息与知识等,求的是准确、干净;第二层是意境之美,即要写出感觉、感情、美感;第三层是哲理之美,即要写出新的思想。
(选自黄海飞《试论作为散文文体家的梁衡》)
5.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州衡王虽然已被风吹雨打去,但他创造的奇迹——巨大的“寿”字,却具有艺术价值,让作者惊叹不已。
B.范仲淹在青州为政多年,做过一番事业,有着很好的政绩官声;人们为纪念他修建的范公祠,千年香火不绝。
C.文本一第③段中引述宋人的诗句,是借当时宋人之口来赞美范仲淹勤政爱民的高尚品格就像井水一样清澈如镜。
D.“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有仲淹在,朕就不愁了”,这两句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范仲淹卓越的军事才能。
6.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先写青州的悠久历史,顺势引出青州吸引人的地方,既明确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又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B.文章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范仲淹当作诸葛亮一类的政治家来写,突出了他鞠躬尽瘁、勇于实践的一面。
C.文章第④段写“唐楸宋槐的新枝”“翠竹摆动着嫩绿的叶片”,既照应上文,也暗含时间流逝,而范仲淹却永存之意。
D.文章整体以游踪为线索,以空间转换为顺序,从“我”的视角,围绕自我感悟来选材组材,结构严谨,文脉清晰。
7.结合对文本二的理解,请赏析文本一中画线部分的“意境之美”。
8.文本一标题是《一个永恒的范仲淹》,而文中为什么又叙写衡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高频主题4 责任担当
1.B 解析 “这是因为纤夫以命相搏的艰辛历程引起了他内心的悲悯之情”错误,从后文“一条凝结着一个民族命运与精神的江河,一定是庄严、神圣的”可知,古道诠释了中华民族百折不回的民族精神。
2.C 解析 “没有对郑云峰摄影作品进行评论”说法错误,“惊世之作”就是对郑云峰摄影作品的评论。
3.①强调郑云峰的行为不是响应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完全是个人的行动自觉,突出了他弥足珍贵的历史责任感与文化情怀。②引出下文对郑云峰个人行为的具体描述。
4.①希望曾经的长江模样在他的摄影作品中获得永生。②希望将来的人们在享受大坝建成之后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不要忘记长江对于我们的人文意义。③希望将来的人们会通过他的摄影作品更深刻地领悟中华民族的精神。
5.B 解析 “范仲淹在青州为政多年”错误。由原文“皇祐三年(1051)范仲淹到青州任知府,这是他的官宦生涯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第二年即病逝了”可知,范仲淹在青州任知府的时间很短。
6.B 解析 “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文中把范仲淹当作诸葛亮一类的政治家来写,不是比喻手法。
7.①通过形象生动的记叙、描写再现了范仲淹在院中焦虑徘徊、自责自求、忧思万千的情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②让读者透过画面感受到范仲淹忧乐天下的高尚情怀,也领悟到作者对范仲淹的认同与赞美之情。
8.①以衡王和范仲淹对比,突出了范仲淹的精神永存。②表达了人不能靠刻字、盖高楼求得永存,而要创造一种精神,提炼出一种符合民心、符合历史规律思想的哲理。③选材上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拓展了文章思路,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题--高频主题1 时代镜像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题--高频主题1 咏史怀古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八两句,强调侯嬴,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题--高频主题2 边塞征战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7~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