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题--爱民如子,执政有方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题--爱民如子,执政有方教案第1页
    人教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题--爱民如子,执政有方教案第2页
    人教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题--爱民如子,执政有方教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题--爱民如子,执政有方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题--爱民如子,执政有方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刘向《新序·杂事一》中说:“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会说就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现在我们更愿意把它解释为:爱护百姓就像爱护父母一样。心中有民,脚下就有动力;心中有责,肩上就有担当。从人民中走出来的领导者,心中会时刻装着人民。
    一、(2021·陕西岐山高级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①。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黄门侍郎王珪对曰:“天下凋丧日久,陛下承其余弊,弘道移风,万代之福。但非贤不理,唯在得人。”太宗曰:“朕思贤之情,岂舍梦寐!”给事中杜正伦进曰:“世必有才,随时所用,岂待梦傅说②,逢吕尚,然后为治乎?”太宗深纳其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谓乱离之后,风俗难移,比观百姓渐知廉耻,官人奉法,盗贼日稀,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是以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自然安静。公等宜共行斯事也!”
    贞观四年,房玄龄奏言:“今阅武库甲仗,胜隋日远矣。”太宗曰:“饬兵备寇虽是要事,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务尽忠贞,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隋炀帝岂为甲仗不足,以至灭亡?正由仁义不修,而群下怨叛故也。宜识此心。”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王珪顿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
    (选自《贞观政要·仁义》,有删改)
    注①元龟:比喻可供借鉴的往事。②梦傅说:借指帝王礼遇贤臣。傅说,殷高宗武丁的重臣贤相,原来他在傅岩筑墙,后被武丁选拔任用,使商朝国势强盛,殷商中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
    B.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
    C.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
    D.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祚,既可指国运,又可指皇位,文中指前者。
    B.吕尚,即姜子牙,以其封地之名为姓。他在商周时期辅佐姬昌建立霸业。文中借傅说、吕尚代指治国贤才。
    C.甲仗,指披甲执兵的卫士,也泛指武器。“甲”是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服,用皮革或金属片制成。
    D.“顿首”与“稽首”“空首”意义相同,都是古代的交际礼仪,以头触地,用于臣拜君、诸侯对天子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总结帝王兴盛之道,认为以“仁义”治理国家,国祚延长。该观点与《谏太宗十思疏》“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相似。
    B.唐太宗文治天下,保持民间风俗习惯,用仁义抚慰百姓,彰显朝廷威信,顺应民心,去除苛刻法令,不做背信弃义的事。
    C.房玄龄将库房兵器数量与隋朝对比,意在提醒唐太宗军事筹备过多。唐太宗以史为鉴,从隋亡中总结出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性。
    D.唐太宗善于虚怀纳谏。无论是王珪、杜正伦的选贤任人建议,还是房玄龄的治国安民提醒,唐太宗多诚然接纳,或择善而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




    (2)比观百姓渐知廉耻,官人奉法,盗贼日稀,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




    5.(原创)唐太宗在治理国家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经验?








    二、(2021·华南师大附中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张复斋传
    [清]刘大櫆
    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往来岩谷间,喘不得息。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百姓攀留不得,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会有上官倚朝贵为势,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当在晋江时,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而不养其父。其父诣县诉。贾人行贿于先生,乞以贫为解。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为冻饥可怜之状,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先生故怒视其父,曰:“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来。先生睨视贾人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众皆快之。民逋赋,久不能输,及输逋则赋甚多。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而华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赋重。当明之季世,百姓多流亡。国初定赋准原额每十亩损为六亩余,其后稍稍增垦,而清丈令下,县官指为欺隐,将以全额上。先生曰:“我无中人之产,顾里人不胜病矣。”因诣县官白其事,谓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百姓不知援例请平。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华容人蒙其利至今。先生名召华,字君实。赞曰:先生在官前后仅四年,然其为利于民者多矣。
    (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B.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C.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D.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养,奉养父母,以终其天年,多指辞官归家以终养年老亲人。如《陈情表》中“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B.贽,本义指古时初次求见人时所送的礼物,即见面礼,引申为聘礼、赠送礼物,文中指上级向下级索求厚礼。
    C.解组,“组”指旧时官印上系结的丝绳;“解组”指解下官印,辞官卸任,与“致仕”“解褐”同义。
    D.季世,“季”指末了,“季世”即末世。“季”也可以指兄弟排行中次序最小的,如“季父”。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复斋以孝为先,以善为本。他为终养母亲推辞了上司的引荐;主政晋江、金溪时,多行善政,救济灾荒。
    B.张复斋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在金溪为官时,不愿屈从上级官员的厚礼索求,就辞官回家,百姓挽留哭送。
    C.张复斋坦荡无私,办案机智。曾巧断贾人不养其父案,让不孝子受到惩罚,并拿出贿金给贾父安度晚年,令人称快。
    D.张复斋德高望重,为民着想。他免职归居金溪,仍替华容百姓申诉,华容人至今还受用他给大家带来的利益。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




    (2)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




    10.张复斋为华容百姓申请降低赋税的原因是什么?请概括。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贞观元年,封中书令房玄龄为邗国公,兵部尚书杜如晦为蔡国公,并为第一等,食邑实封一千三百户。皇从父淮安王神通上言:“义旗初起,臣率兵先至,今玄龄等刀笔之人,功居第一,臣窃不服。”太宗曰:“国家大事,惟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则知赏罚不可轻行也。今计勋行赏,玄龄等有筹谋帷幄,画定社稷之功,故得功居第一。叔父于国至亲,但以不可缘私滥与勋臣同赏矣!”由是诸功臣自相谓曰陛下以至公赏不私其亲吾属何可妄诉初高祖举宗正籍弟侄再从三从孩童已上封王者数十人太宗谓群臣曰:“若一切封王,多给力役,乃至劳苦万姓。”于是宗室先封郡王其间无功者,皆降为县公。
    贞观十一年,太宗以周封子弟,八百余年,秦罢诸侯,二世而灭。吕后欲危刘氏,终赖宗室获安,封建亲贤,当是子孙长久之道。乃定制,以子弟荆州都督荆王元景等二十一人,又以功臣司空赵州刺史长孙无忌等一十四人,并为世袭刺史。礼部侍郎李百药奏论驳世封事曰:
    臣闻经国庇民,王者之常制;思阐治定之规,以弘长世之业,万古不易,百虑同归。欲以百王之季,行三代之法,天下五服之内,尽封诸侯,王畿千里之间,俱为采地。是则以结绳之化行虞、夏之朝,用象刑之典治刘、曹之末,纪纲弛紊,断可知焉。且数世之后,王室浸微,始自藩屏,化为仇敌。疆埸彼此,干戈侵伐。推行郡县而设官分职,任贤使能,以循良之才,膺共治之寄,何世无人。至使地或呈祥,天不爱宝,民称父母,政比神明。岂容以为侯伯则同其安危,任之牧宰则殊其忧乐?何斯言之妄也!爵非世及,用贤之路斯广;民无定主,附下之情不固。此乃愚智所辨,安可惑哉?
    太宗嘉纳其言。于是竟罢子弟及功臣世袭刺史。
    (选自《贞观政要·封建》,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是诸功臣自相谓曰/陛下以至公/赏不私其亲/吾属何可妄诉/初/高祖举宗正籍/弟侄再从三从孩童已上封王者数十人/
    B.由是诸功臣自相谓曰/陛下以至/公赏不私其亲/吾属何可妄诉/初/高祖举宗正籍/弟侄再从三从孩童已上封王者数十人/
    C.由是诸功臣自相谓/曰陛下以至公/赏不私其亲/吾属何可妄诉/初/高祖举宗正籍弟侄再从/三从孩童已上封王者数十人/
    D.由是诸功臣自相谓曰/陛下以至公/赏不私其亲/吾属何可妄诉/初/高祖举宗正籍弟侄再从/三从孩童已上封王者数十人/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刀笔,古代书写工具,古时记事用笔书写于竹简,误则用刀削去重写,因此刀笔合称。
    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成员的称谓,历代皇族及外戚例称为宗室。
    C.五服,古代王畿外围,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远及近分为荒、要、绥、侯、甸等五服。
    D.结绳,即将绳子扎接起来,是文字产生之前人们用来记数记事和传递信息的方法。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元年,唐太宗封房玄龄、杜如晦为一等国公,却拒绝了淮安王李神通要求封赏的请求,体现出赏罚分明的明君风范。
    B.在唐太宗看来,其从父率先举义旗带兵勤王的功绩远不如房玄龄等人运筹帷幄、安抚社稷的功勋大,计功行赏,玄龄当居第一。
    C.唐太宗把没有功劳的宗室郡王的爵位降为县公,除了体现封赏不偏袒亲眷的公正,也显示出不滥施封赏爱护百姓的情怀。
    D.唐太宗之所以实行世袭分封,主要是借鉴周朝实行分封存续八百年和汉代靠刘姓宗室获得安定的经验,汲取秦朝废除分封二代而亡的教训。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




    (2)岂容以为侯伯则同其安危,任之牧宰则殊其忧乐?




    15.礼部侍郎李百药在奏论中讲明了哪些“愚智所辨”的道理,从而让唐太宗“嘉纳其言”废除分封的?








    参考答案
    高频主题1 爱民如子,执政有方
    1.C 解析 根据前面“……则……”的对称句式,“则”前后不断开,排除A、D两项;根据“……知……不知……”,“不知”前应断开,排除B项。
    2.D 解析 D项,“‘顿首’与‘稽首’‘空首’意义相同”错误,“稽首”指叩头至地,最是恭敬。“顿首”,以头叩地不停留。“空首”指两手拱至地,乃头至手。
    3.B 解析 B项,“保持民间风俗习惯”错误,“陛下承其余弊,弘道移风”是说改变了民间的风俗习惯。
    4.参考答案 (1)用严刑酷法统治人民的,虽然能补救一时的弊端,但国家很快就会灭亡。我们已经看到了前代帝王办成事情的方法,就可以把它们当作可供借鉴的往事。
    (2)近来我发现百姓逐渐懂得了廉耻,官员百姓都能遵守法纪,盗贼一天比一天少,我才知道民间没有一成不变的风俗习惯,但政事上有太平和混乱的区别。
    解析 (1)“御”,治理,统治;“弊”,弊病,弊端;“促”,时间短;“成事”,办成事情。
    (2)“比”,近来;“奉法”,遵守法纪;“稀”,少;“治”,太平,安定。
    5.①施行仁政,用仁义来抚慰百姓;②树立威信,顺应民心,废除苛刻的法令,不做背离道义的事情。
    参考译文 贞观元年,唐太宗说:“我看古代的帝王,凡以仁义治理国家的,都国运久远;用严刑酷法统治人民的,虽然能补救一时的弊端,但国家很快就会灭亡。我们已经看到了前代帝王办成事情的方法,就可以把它们当作可供借鉴的往事。现在,我们应该特意以仁义、诚信作为治理国家的方针,希望这有助于革除近代的浮薄之风。”黄门侍郎王珪回答说:“天下荒废凋敝的时间已经很长了,陛下承担天下积弊,弘扬古代圣贤的道义,改变当地风俗,这是万民之福。但没有贤才是治理不好国家的,只在于用人得当。”太宗说:“我求贤若渴,就是在睡梦中也念念不忘。”给事中杜正伦进谏说:“世上一定有人才,随时等候陛下的发掘任用,难道等着去梦傅说、遇吕尚,然后才治理天下吗?”太宗十分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我原来认为在离乱之后,民间的风俗习惯会很难改变,近来我发现百姓逐渐懂得了廉耻,官员百姓都能遵守法纪,盗贼一天比一天少,我才知道民间没有一成不变的风俗习惯,但政事上有太平和混乱的区别。所以,治理国家,必须用仁义来抚慰百姓,同时还要显示出朝廷的威信,顺应民心,废除苛刻的法令,不做背离道义的事情,这样社会自然会平定安静。你们应该共同来做好这件事。”
    贞观四年,房玄龄上奏说:“最近,我检查武器库里的铠甲兵器,发现已远远超过隋朝了。”唐太宗说:“整修兵器防御寇乱,虽然是紧要的事情,但我要求你们把心思用于治国之道,各自务必竭尽忠贞,使老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我真正要的铠甲兵器。隋炀帝难道是因为铠甲兵器不足,才遭到灭亡的吗?正是由于他不修仁义,群臣才会怨恨叛离他。你们应该理解我的想法啊。”
    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树林茂密就有飞鸟栖息,水域深广就有鱼儿游弋,多施仁义百姓自然会归顺。人们都知道恐惧而躲避灾害,不知施行仁义则灾害不会发生。但仁义之道,在心里一刻也不能忘记,我们要不断地将仁义推行下去,如有片刻懈怠,就会远离仁义之道。这就好比用饮食来滋养身体,要让肚子经常吃饱,才能够维持生命。”王珪叩头说:“陛下能知道这些道理,真是天下的大幸啊!”
    6.C 解析 “其父兄”是“劝勉”的宾语,因此“则益劝勉其父兄”应独立成句,由此排除A、D两项;“亲加宾礼焉”是亲自予以礼遇,应在“亲”前面断开。
    7.C 解析 C项,“解褐”的意思是脱去粗布衣服,入仕为官,和“解组”不同义。
    8.D 解析 D项,“他免职归居金溪”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而不是“免职归居金溪”。
    9.(1)你看你父亲将受杖刑了,却怎么忍心看着,不孝的罪名如何能推脱得掉?
    (2)县官相信先生向来是德高望重之人,了解到他反映的民情属实,无其他(隐情),最终按他说的(办了)。
    10.①华容土地贫瘠,常受水浸的灾祸;②赋税重;③百姓不懂主动申请减免赋税。
    参考译文 复斋先生,姓张,华容县人。先生年幼就善于写文章。入官学后,遇上吴三桂叛乱,颠簸往来于战阵中,和他的弟弟召修背着母亲跋涉于危岩深谷之间,几乎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康熙乙丑年间,中进士,主政福建晋江,多行善政。上司准备上书推荐他,但先生因母亲年迈要养老送终而推辞。当地百姓没能成功挽留他,哭着送到洛阳桥的有数万人。张复斋先生侍养母亲二十年后,才被起用为江西金溪县令。正值荒年,先生请求获得七千多石粮食,多方赈济借贷,救活了很多人。恰逢有上级官员倚靠朝廷权贵,他治下的郡县官员都被胁迫而归依其门下,并被索求厚礼。张先生不愿屈从,就辞官回家。金溪的百姓挽留哭送他到晋江。在晋江时,有商人埋怨他的继母苛求,而不奉养他的父亲。他父亲到县衙申诉。商人向先生送礼,以家里贫困为由请求和解。大家都争相去看。天正冷,商人拿新衣服给他父亲穿,而自己穿着破衣服,装出又冷又饿的可怜相,并说:“有衣服都用来孝敬父亲了。”张先生故意怒视他的父亲,说:“孩子冷成这样,你不体恤他吗?”喊下吏拿大棒来。张先生斜眼看商人脸色如平常一样,突然指着他呵斥道:“你看你父亲将受杖刑了,却怎么忍心看着,不孝的罪名如何能推脱得掉?”就用大棒打那商人,而他父亲就在旁边哭泣。张先生拿出贿金给他父亲,说:“用这安度晚年吧。”大家都拍手称快。百姓拖欠租税,很久不能交上,等到交纳延期那么赋税就更多了。先生追问得知他们已经到了卖孩子的地步了,就捐献出俸禄赎回孩子还给他们。晋江人文风比其他县要兴盛。先生到了后,就更勉励父老乡亲,让他们教育开导子弟,那些渐渐成为俊杰的人,他亲自予以礼遇。从此晋江参加童子试的多达万人。先生从金溪免职后归居华容,足不出户。华容在洞庭湖畔,地势低洼而赋税苛重。在明朝末代,百姓多有流亡。国家最初规定赋税准许原来额度每十亩可减为六亩多,后来土地开垦面积渐渐增加,而朝廷清丈令下达后,县官认定他们欺骗官府隐瞒实情,准备征收全额赋税。先生说:“我没有中等人家的田产,而乡人就更困苦不堪了。”于是到县衙禀报事由,说这地方都是湖岸荒滩之地,十有八九被水浸没,百姓不懂得按先例请求减免赋税。应当准许湖乡按下等地来征收赋税,一亩地只收一升粮。县官相信先生向来是德高望重之人,了解到他反映的民情属实,无其他(隐情),最终按他说的(办了)。华容人至今还受用他给大家带来的利益。先生名召华,字君实。评论说:先生在官府任职前后只有四年,但是他造福于民的事很多。
    11.A 解析 “曰”引出后面所说的内容,后面要断开,所以排除C项;“以”为介词,后面应该带有名词性质的词或短语,所以应在“公”后面断开,排除B项;“再从三从孩童”修饰“弟侄”,所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12.B 解析 外戚不属于宗室。
    13.B 解析 B项,“远不如”是错误的。原文只是说“如今论功行赏,房玄龄等有运筹帷幄、安抚社稷的功勋,所以应该功居第一。叔父是国家至亲,但不能因为亲私关系就随意与功勋大臣同样封赏”,并没有说他叔父的功绩远不如房玄龄等人运筹帷幄、安抚社稷的功勋大。
    14.参考答案 (1)所赏的人和他的功劳相当,无功的人自然退避不争;所罚的人和他的恶行相当,做坏事时人们才会感到畏惧。
    (2)怎能说分封诸侯就能共同承担安危,而任命刺史、县官,他们就不能与国君同忧共乐?
    解析 (1)“赏”,所赏的人;“当”,匹配;“退”,退避;“罚”,所罚的人。
    (2)“岂”,怎么;“以为”,把……分封为;“同”,共同承担;“殊”,不能。
    15.①他认为想在众多朝代之后,实行夏、商、周三代的办法,将天下五服之内的国土全部分封给诸侯,千里王畿也都分给卿大夫做采地,这就像要在虞舜、夏禹的时代实行上古结绳记事的古老方法,在汉魏时代推行远古象刑法典,这样的做法,必定造成纪纲松弛、社会混乱。②实行郡县制,设官分职,任用贤能,用贤良的人才,才能担负起共同治理国家的重任。
    参考译文 贞观元年,唐太宗封中书令房玄龄为邗国公,兵部尚书杜如晦为蔡国公,官品都列为一等,享受一千三百户的俸禄。太宗的堂叔淮安王李神通上奏道:“在太原初举义旗时,我便带兵首先赶来响应,现在房玄龄这些舞文弄墨的人,却功居第一等,我私下不服。”太宗说:“国家大事,只在赏罚。所赏的人和他的功劳相当,无功的人自然退避不争;所罚的人和他的恶行相当,做坏事时人们才会感到畏惧。可知赏罚不能轻率施行。如今论功行赏,房玄龄等有运筹帷幄、安抚社稷的功勋,所以应该功居第一。叔父是国家至亲,但不能因为亲私关系就随意与功勋大臣同样封赏啊!”因此功臣们相互之间说:“陛下秉公封赏,不偏袒亲眷,我们怎么可以胡乱申诉猜疑呢?”当初,高祖把同宗子弟和二代三代之内的旁系弟侄分封为王的有几十人。太宗对臣下们说:“如果所有的宗室都封王,多用人侍奉,就会劳苦万民。”于是把宗室中先封郡王没有功劳的都降为县公。
    贞观十一年,太宗认为周朝实行分封诸侯的制度,执掌江山八百余年,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度,只经历了两代就灭亡了。汉代吕后想篡夺汉室天下,最后靠刘姓宗室的力量获得安定,分封子弟的方法应该是子孙保全江山的最好办法。于是定下制度,分封子弟荆王李元景等二十一人为都督,功臣长孙无忌等十四人为刺史,并且世袭爵位。礼部侍郎李百药上书表示反对世封这件事说:
    我听说治理国家造福百姓,是历代帝王的一贯做法;考虑安定国家的政策,以开辟未来大业,这是所有帝王万古不变的想法。想在众多朝代之后,实行夏、商、周三代的办法,将天下五服之内的国土全部分封给诸侯,千里王畿也都分给卿大夫做采地。这是要在虞舜、夏禹的时代实行上古结绳记事的古老方法,在汉魏时代推行远古象刑法典,这样的做法,必定造成纪纲松弛,社会混乱。而且几代之后,皇室逐渐衰微,原来作为屏障的诸侯,都变成仇敌。彼此互相攻城夺地,干戈相见。实行郡县制,设官分职,任用贤能,用贤良的人才,担负起共同治理国家的重任,哪个朝代没有贤良的人才?任用这些贤才做官,就会使土地呈现祥瑞,上天赐予宝物,百姓就会称颂国君为人民的父母,把朝廷奉为神明。怎能说分封诸侯就能共同承担安危,而任命刺史、县官,他们就不能与国君同忧共乐?这是何等荒谬啊!只要爵位俸禄不是世袭,任用贤才的路子就会很宽广;百姓要是没有一个固定的国君,他们就人心惶惶。这个道理是聪明的人和愚昧的人都懂得的,怎么会迷惑不解呢?
    太宗皇帝非常赞许并接纳了这些意见。于是下令废除了子弟及功臣世袭刺史的制度。

    相关教案

    人教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题--《红楼梦》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题--《红楼梦》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题--《乡土中国》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题--《乡土中国》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题--情境化的语言基础题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题--情境化的语言基础题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