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
展开沪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十四章三角形专题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已知三条线段的长分别是4,4,m,若它们能构成三角形,则整数m的最大值是( )
A.10 B.8 C.7 D.4
2、如图,ABC中,∠ABC=45°,CD⊥AB于D,BE平分∠ABC,且BE⊥AC于E,与CD相交于点F,DH⊥BC于H,交BE于G,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BCD为等腰三角形;②BF=AC;③CE=BF;④BH=CE.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如图,等腰△ABC中,AB=AC,点D是BC边中点,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ÐB=ÐC B.AD⊥BC C.ÐBAD=ÐCAD D.AB=2BC
4、根据下列已知条件,不能画出唯一的是( )
A.,, B.,,
C.,, D.,,
5、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3cm,9cm的两根木棒首尾顺次相接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
A.3cm B.6cm C.10cm D.12cm
6、如图,在和中,,,,,连接,交于点,连接.下列结论:①;②;③平分;④平分.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如图,,AC,BD相交于点O.添加一个条件,不一定能使≌的是( )
A. B.
C. D.
8、如图,点F,C在BE上,AC=DF,BF=EC,AB=DE,AC与DF相交于点G,则与2∠DFE相等的是( )
A.∠A+∠D B.3∠B C.180°﹣∠FGC D.∠ACE+∠B
9、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3,4,7 B.3,4,8 C.3,4,5 D.3,3,7
10、如图,在中,AD是角平分线,且,若,则的度数是( )
A.45° B.50° C.52° D.58°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在△ABC中,∠C=62°,△ABC两个外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G,则∠G的度数为_____.
2、如图,,的平分线交于点,是上的一点,的平分线交于点,且,下列结论:
①平分;
②;
③与互余的角有个;
④若,则.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请把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3、如图,已知,点,,,在射线ON上,点,,,在射线OM上,,,,均为等边三角形,若,则的边长为______.的边长为______.
4、等腰三角形中,一条边长是2cm,另一条边长是3cm,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
5、如图,,点G分别为AD与CF的中点,若,则AC=______.
三、解答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
1、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与都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E,BF.
(1)求证:;
(2)若点M,N分别是AE,BF的中点,连接CM,MN,NC.
①依题意补全图形;
②判断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求证:.
3、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
4、如图,在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BE与CD交于点F,,,.求和的度数.
5、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F分别同时从A、B、C以同样的速度沿AB、BC、CA方向运动,当点D运动到点B时,三个点都停止运动.
(1)在运动过程中△DEF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若运动到某一时刻时,BE=4,∠DEC=150°,求等边△ABC的周长;
6、阅读填空,将三角尺(△MPN,∠MPN=90°)放置在△ABC上(点P在△ABC内),如图①所示,三角尺的两边PM、PN恰好经过点B和点C,我们来研究∠ABP与∠ACP是否存在某种数量关系.
(1)特例探索:
若∠A=50°,则∠PBC+∠PCB= 度,∠ABP+∠ACP= 度.
(2)类比探索:
∠ABP、∠ACP、∠A的关系是 .
(3)变式探索:
如图②所示,改变三角尺的位置,使点P在△ABC外,三角尺的两边PM、PN仍恰好经过点B和点C,则∠ABP、∠ACP、∠A的关系是 .
7、已知:如图,∠ABC=∠DCB,∠1=∠2.求证AB=DC.
8、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P为△ABC内一点,连接AP,BP,CP,将线段AP绕点A 顺时针旋转60°得到 ,连接 .
(1)用等式表示 与CP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当∠BPC=120°时,
①直接写出 的度数为 ;
②若M为BC的中点,连接PM,请用等式表示PM与AP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9、如图,已知点E、C在线段BF上,,,.求证:ΔABC≅ΔDEF.
10、数学课上,王老师布置如下任务:
如图,已知∠MAN<45°,点B是射线AM上的一个定点,在射线AN上求作点C,使∠ACB=2∠A.
下面是小路设计的尺规作图过程.
作法:①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l,直线l交射线AN于点D;
②以点B为圆心,BD长为半径作弧,交射线AN于另一点C,则点C即为所求.
根据小路设计的尺规作图过程,
(1)使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2)完成下面的证明:
证明:连接BD,BC,
∵直线l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DA= ,( )(填推理的依据)
∴∠A=∠ABD,
∴∠BDC=∠A+∠ABD=2∠A.
∵BC=BD,
∴∠ACB=∠ ,( )(填推理的依据)
∴∠ACB=2∠A.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分析】
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列出不等式,根据不等式的解集求整数m的最大值.
【详解】
解:条线段的长分别是4,4,m,若它们能构成三角形,则
,即
又为整数,则整数m的最大值是7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求不等式的整数解,三角形三边关系,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列出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
2、C
【分析】
根据∠ABC=45°,CD⊥AB可得出BD=CD;利用AAS判定Rt△DFB≌Rt△DAC,从而得出BF=AC;再利用AAS判定Rt△BEA≌Rt△BEC,即可得到CE=BF;由CE=BF,BH=BC,在三角形BCF中,比较BF、BC的长度即可得到CE<BH.
【详解】
解:∵CD⊥AB,∠ABC=45°,
∴△B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D=CD,故①正确;
在Rt△DFB和Rt△DAC中,
∵∠DBF=90°﹣∠BFD,∠DCA=90°﹣∠EFC,且∠BFD=∠EFC,
∴∠DBF=∠DCA.
又∵∠BDF=∠CDA=90°,BD=CD,
∴△DFB≌△DAC.
∴BF=AC,故②正确;
在Rt△BEA和Rt△BEC中
∵BE平分∠ABC,
∴∠ABE=∠CBE.
又∵BE=BE,∠BEA=∠BEC=90°,
∴Rt△BEA≌Rt△BEC.
∴CE=AC=BF,故③正确;
∵CE=AC=BF,BH=BC,
在△BCF中,∠CBE=∠ABC=22.5°,∠DCB=∠ABC=45°,
∴∠BFC=112.5°,
∴BF<BC,
∴CE<BH,故④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SSA、HL.在复杂的图形中有45°的角,有垂直,往往要用到等腰直角三角形,要注意掌握并应用此点.
3、D
【分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及三线合一的性质判断.
【详解】
解:∵AB=AC,点D是BC边中点,
∴ÐB=ÐC,AD⊥BC,ÐBAD=ÐCAD,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熟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4、B
【分析】
根据三角形存在的条件去判断.
【详解】
∵,,,满足ASA的要求,
∴可以画出唯一的三角形,A不符合题意;
∵,,,∠A不是AB,BC的夹角,
∴可以画出多个三角形,B符合题意;
∵,,,满足SAS的要求,
∴可以画出唯一的三角形,C不符合题意;
∵,,,AB最大,
∴可以画出唯一的三角形,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存在性,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5、C
【分析】
设第三根木棒的长度为cm,再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范围,再逐一分析各选项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设第三根木棒的长度为cm,则
所以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掌握“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确定第三边的范围”是解本题的关键.
6、C
【分析】
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对每个结论推理论证即可.
【详解】
∵
∴
∴
又∵,
∴
∴
故①正确
∵
∴
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有
则
故②正确
作于,于,如图所示:
则°,
在和中,,
∴,
∴,
在和中,
∴,
∴
∴平分
故④正确
假设平分
则
∵
∴
即
由④知
又∵为对顶角
∴
∴
∴
∴在和中,
∴
即AB=AC
又∵
故假设不符,故不平分
故③错误.
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共有3个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灵活的选择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从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可知,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知道这两个三角形分别有三个元素(其中至少一个元素是边)对应相等,这样就可以利用题目中的已知边角迅速、准确地确定要补充的边角,有目的地完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而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路.
7、C
【分析】
直接利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定理)即可判断选项;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定理)即可判断选项;直接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定理)即可判断选项,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当添加条件是时,
在和中,,
,则选项不符题意;
当添加条件是时,
,
在和中,,
,则选项不符题意;
当添加条件是时,
在和中,,
,则选项不符题意;
当添加条件是时,不一定能使,则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
8、C
【详解】
由题意根据等式的性质得出BC=EF,进而利用SSS证明△ABC与△DEF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DFE,最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进行分析解答.
【分析】
解:∵BF=EC,
∴BF+FC=EC+FC,
∴BC=EF,
在△ABC与△DEF中,
,
∴△ABC≌△DEF(SSS),
∴∠ACB=∠DFE,
∴2∠DFE=180°﹣∠FGC,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其中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SSS;SAS;ASA;AAS;以及HL(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9、C
【分析】
根据组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依次判断即可.
【详解】
A、 3,4,7中3+4=7,故不能组成三角形,与题意不符,选项错误.
B、 3,4,8中3+4<8,故不能组成三角形,与题意不符,选项错误.
C、 3,4,5中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都小于第三边,故能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选项正确.
D、 3,3,7中3+3<7,故不能组成三角形,与题意不符,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0、A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DCA,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C和∠B即可.
【详解】
解:∵AD是角平分线,,
∴∠DCA==30°,
∵AD=AC,
∴∠C=(180°-∠DCA)÷2=75°,
∴∠B=180°-∠BAC-∠C=180°-60°-75°=45°,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
二、填空题
1、59°
【分析】
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AB+∠CBA=180°-∠C=118°,从而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DAB+∠EBA=2∠C+∠CAB+∠CBA=242°,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由此求解即可.
【详解】
解:∵∠C=62°,
∴∠CAB+∠CBA=180°-∠C=118°,
∵∠DAB=∠C+∠CBA,∠EBA=∠C+∠CAB,
∴∠DAB+∠EBA=2∠C+∠CAB+∠CBA=242°,
∵△ABC两个外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G,
∴,,
∴,
∴∠G=180°-∠GAB-∠GBA=59°,
故答案为:59°.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知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①②
【分析】
由BD⊥BC及BD平分∠GBE,可判断①正确;由CB平分∠ACF、AE∥CF及①的结论可判断②正确;由前两个的结论可对③作出判断;由AE∥CF及AC∥BG、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求得∠BDF,从而可对④作出判断.
【详解】
∵BD平分∠GBE
∴∠EBD=∠GBD=∠GBE
∵BD⊥BC
∴∠GBD+∠GBC=∠CBD=90°
∴∠DBE+∠ABC=90°
∴∠GBC=∠ABC
∴BC平分∠ABG
故①正确
∵CB平分∠ACF
∴∠ACB=∠GCB
∵AE∥CF
∴∠ABC=∠GCB
∴∠ACB=∠GCB=∠ABC=∠GBC
∴AC∥BG
故②正确
∵∠DBE+∠ABC=90°,∠ACB=∠GCB=∠ABC=∠GBC
∴与∠DBE互余的角共有4个
故③错误
∵AC∥BG,∠A=α
∴∠GBE=α
∴
∵AE∥CF
∴∠BGD=180°-∠GBE=180°−α
∴∠BDF=∠GBD+∠BGD=
故④错误
即正确的结论有①②
故答案为:①②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互余概念,垂直的定义,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并正确运用是关键.
3、2a 2n﹣1a
【分析】
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1OB1=∠A1B1O=30°,OA1=A1B1=A2B1=a,利用同样的方法得到A2O=A2B2=2a=21a,A3B3=A3O=2A2O=4=22a,利用此规律即可得到AnBn=2n﹣1a.
【详解】
解:∵△A1B1A2为等边三角形,∠MON=30°,
∴∠A1OB1=∠A1B1O=30°,OA1=A1B1=A2B1=a,
同理:A2O=A2B2=2=21a,
A3B3=A3O=2A2O=4a=22a,
…….
以此类推可得△AnBnAn+1的边长为AnBn=2n﹣1a.
故答案为:2a;2n﹣1a.
【点睛】
本题考查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掌握三角形边长的变化规律.
4、或
【分析】
因为已知长度为和两边,没有明确是底边还是腰,所以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
【详解】
解:①当为底时,其它两边都为,
、、可以构成三角形,
周长为;
②当为底时,其它两边都为,
、、可以构成三角形,
周长为;
故答案为:或.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
5、4
【分析】
根据SAS证明,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由,得,推出,都是等腰三角形,故得,设,则,,,列出等量关系式解出,即可得出.
【详解】
∵点G分别为AD与CF的中点,
∴,,,
∴,
∴,,
∵,,
∴,
∴,都是等腰三角形,
∴,
设,则,,,
∴,
解得:,
∴.
故答案为:4.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题意找出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
(1)证明见解析;
(2)①补全图形见解析;②是等边三角形,证明见解析.
【分析】
(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结合题意易得出.即可利用“SAS”证明,即得出;
(2)①根据题意补全图形即可;
②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再由题意点M,N分别是AE,BF的中点,即得出.即可利用“SAS”证明,得出结论,.最后根据,即得出,即可判定是等边三角形.
(1)
∵与都是等边三角形,
∴,,,
∴,即,
在和中,
∴,
∴,
∴.
(2)
①画图如下:
②是等边三角形.
理由如下:∵,
∴,.
∵点M,N分别是AE,BF的中点,
∴,
在和中,
∵,
∴,
∴,,
∴,即,
∴是等边三角形.
【点睛】
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线段的中点.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见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运用“角角边”证明△AEB≌△CFD即可.
【详解】
证明:∵,
∴,
在△AEB和△CFD中,
∴△AEB≌△CF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
3、见解析
【分析】
过A作AF⊥BC于F,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F=CF,DF=EF,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证明:如图,过A作AF⊥BC于F,
∵AB=AC,AD=AE,
∴BF=CF,DF=EF,
∴BF-DF=CF-EF,
∴BD=CE.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注意: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
4、87°,40°
【分析】
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
【详解】
解:∵,,
∴,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和外角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准确识图,理清角之间的关系,准确进行计算.
5、(1)△DEF是等边三角形,理由见解析(2)等边△ABC的周长为
【分析】
(1)利用△DEF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点的运动情况,求证和,进而证明,最后即可说明△DEF是等边三角形.
(2)利用题(1)的条件即∠DEC=150°,得出是含角的直角三角形,求出,最后求解出等边△ABC的长,最后即可求出等边△ABC的周长.
【详解】
(1)解:△DEF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由点D、E、F的运动情况可知:,
△ABC是等边三角形,
,,
,
,
在与中,
,
,
同理可证,进而有,
,
故△DEF是等边三角形.
(2)解:由(1)可知△DEF是等边三角形,且,
,,,
,
,
在中,,
,
,
,
等边△ABC的周长为.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和含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找到相等条件,进而证明全等三角形,综合利用全等三角形以及含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对应边长,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6、(1)90,40 ;(2)∠ABP+∠ACP+∠A=90°;(3)∠A+∠ACP-∠ABP=90°.
【分析】
(1)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计算和中的角的关系即可.
(2)由(1)所得即可得出∠ABP、∠ACP、∠A的关系为∠ABP+∠ACP+∠A=90°.
(3)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推出∠A+∠ACP-∠ABP=90°.
【详解】
(1)在中
∵∠MPN=90°
∴∠PBC+∠PCB=180°-∠MPN=180°-90°=90°
在中
∵∠A+∠ABC+∠ACB=180°
又∵∠ABC=∠PBC+∠ABP,∠ACB=∠ACP+∠BCP
∴∠A+∠PBC+∠ABP +∠ACP+∠BCP =180°
∵∠PBC+∠PCB=90°,∠A=50°
∴∠ABP +∠ACP=180°-90°-50°=40°
(2)由(1)问可知∠A+∠PBC+∠ABP +∠ACP+∠BCP =180°
又∵∠PBC+∠PCB=90°
∴∠A+∠ABP +∠ACP=180°-(∠PBC+∠PCB)=180°-90°=90°
(3)如图所示,设PN与AB交于点H
∵∠A+∠ACP=∠AHP
又∵∠ABP+∠MPN =∠AHP
∴∠A+∠ACP=∠ABP+∠MPN
又∵∠MPN =90°
∴∠A+∠ACP =90°+∠ABP
∴∠A+∠ACP-∠ABP=90°.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尺的角度计算问题,三角板的角度分别为90°,45°,45°;90°,60°,30°两种直角三角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7、见解析
【分析】
由“ASA”可证△ABO≌△DCO,可得结论.
【详解】
证明:如图,记的交点为
∵∠ABC=∠DCB,∠1=∠2,
又∵∠OBC=∠ABC−∠1,∠OCB=∠DCB−∠2,
∴∠OBC=∠OCB,
∴OB=OC,
在△ABO和△DCO中,,
∴△ABO≌△DCO(ASA),
∴AB=D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本题的关键.
8、(1),理由见解析;(2)①60°;②PM=,见解析
【分析】
(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AC,∠BAC=60°,再由由旋转可知:从而得到,可证得,即可求解 ;
(2)①由∠BPC=120°,可得∠PBC+∠PCB=60°.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AC=60°,从而得到∠ABC+∠ACB=120°,进而得到∠ABP+∠ACP=60°.再由,可得 ,即可求解;
②延长PM到N,使得NM=PM,连接BN.可先证得△PCM≌△NBM.从而得到CP=BN,∠PCM=∠NBM.进而得到 .根据①可得,可证得,从而得到 .再由 为等边三角形,可得 .从而得到 ,即可求解.
【详解】
解:(1) .理由如下:
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AC,∠BAC=60°,
由旋转可知:
∴
即
在和△ACP中
∴ .
∴ .
(2)①∵∠BPC=120°,
∴∠PBC+∠PCB=60°.
∵在等边三角形ABC中,∠BAC=60°,
∴∠ABC+∠ACB=120°,
∴∠ABP+∠ACP=60°.
∵ .
∴ ,
∴∠ABP+∠ABP'=60°.
即 ;
②PM= .理由如下:
如图,延长PM到N,使得NM=PM,连接BN.
∵M为BC的中点,
∴BM=CM.
在△PCM和△NBM中
∴△PCM≌△NBM(SAS).
∴CP=BN,∠PCM=∠NBM.
∴ .
∵∠BPC=120°,
∴∠PBC+∠PCB=60°.
∴∠PBC+∠NBM=60°.
即∠NBP=60°.
∵∠ABC+∠ACB=120°,
∴∠ABP+∠ACP=60°.
∴∠ABP+∠ABP'=60°.
即 .
∴ .
在△PNB和 中
∴ (SAS).
∴ .
∵
∴ 为等边三角形,
∴ .
∴ ,
∴PM=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图形的旋转,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判定和性质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图形的旋转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9、见解析
【分析】
由平行线的性质可证明.再由,可推出.最后即可利用“ASA”直接证明.
【详解】
证明:
,即.
∴在和中,
.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线段的和与差.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1)见解析;(2)DB;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BDC; 等边对等角.
【分析】
(1)根据题目中的小路的尺规作图过程,直接作图即可.
(2)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边对等角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解:(1) 根据题目中的小路的设计步骤,补全的图形如图所示;
(2)解:证明:连接BD,BC,
∵直线l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DA= DB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填推理的依据)
∴∠A=∠ABD,
∴∠BDC=∠A+∠ABD=2∠A.
∵BC=BD,
∴∠ACB=∠BDC ,(等边对等角)(填推理的依据)
∴∠ACB=2∠A.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尺规作图能力以及垂直平分线和等边对等角的性质,熟练掌握垂直平分线和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初中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三个说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