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05化学反应速率图像分析含解析
展开1.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B、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反应达到平衡后,在t1 min、t2 min、t3 min、t4 min分别只改变一种反应条件,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0~2 min内,v(B)= 0.1 ml/(L·min)
B.t1 min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C.t3 min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压强,此时c(B)不变
D.t4 min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此时c(B)不变
2.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2SO2(g)+O2(g)2SO3(g) △H<0,t1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体系的压强
B.图乙NaCl溶液浓度过高铁腐蚀速率降低,说明NaCl浓度越大溶液中O2的浓度越小
C.图丙说明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的△H>0
D.图丁是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NH3(g)+4NO(g)+O2(g)4N2(g)+6H2O(g)此过程△H<0
3.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1表示镁条放入盐酸中生成氢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起初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可能是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图2中a、b曲线均表示反应CO(g)+2H2(g)CH3OH(g)的物质能量与反应过程的变化关系,b曲线可能使用了催化剂
C.图3表示25 ℃时用0.100 0 ml·L−1醋酸滴定40.00 mL 0.100 0 ml·L−1NaOH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线
D.图4表示向2 mL 5%的H2O2溶液中分别滴加0.1 ml·L−1 Fe3+和Cu2+(两溶液的阴离子相同)各1 mL,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表明Cu2+能使反应更快
4.CaCO3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生成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2分钟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
B.反应4~6分钟平均反应速率最小
C.反应开始4分钟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
D.反应4分钟后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盐酸浓度逐渐减小
5.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A(g)+B(g) 3C(g);Δ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溶液进行下列实验,结合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Ⅰ表示的是 t1 时刻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Ⅱ表示的一定是 t1 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Ⅲ表示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高
D.图Ⅲ表示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
6.下列有关图像,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Ⅰ知,反应在 T1、T3 处达到平衡
B.由图Ⅰ知,该反应的△H<0
C.由图Ⅱ知,t3时采取降低反应温度的措施
D.由图Ⅱ知,反应在t6时,NH3体积分数最大
7.已知反应:2SO3(g)2SO2(g)+O2(g) △H>0。一定温度下,将2mlSO3置于10L密闭容器中z,反应达平衡后,SO3的平衡转化率(a)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甲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推断,B点SO2的平衡浓度为0.3ml/(L·s)
B.由图甲推断,平衡常数KA<KB
C.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容积,则反应速率变化图像可以用图乙表示
D.相同压强、不同温度下,SO3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丙所示
8.在1L密闭容器中,用足量的CaCO3与100mL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反应生成CO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CO2的体积已按标准状况折算)。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EF段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反应体系的温度上升
B.FG 段反应速率减慢的原因是稀盐酸的浓度不断减小
C.EF段,用盐酸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m1•L—1•min—1
D.OE、EF、FG 三段中,用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2:4:1
9.不同条件下,用O2氧化aml•L-1的FeCl2溶液过程中所测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A.Fe2+的氧化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
B.pH越大,Fe2+氧化速率越快
C.60℃、pH=2.5时,4h内Fe2+的平均消耗速率大于0.15aml•L-1•h-1
D.氧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
10.合成氨反应:N2 (g) +3H2 (g)2NH3 (g) △H<0。在反应过程中,逆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一定是增加了生成物B.t2时使用了催化剂
C.t3时增大了压强D.t4时一 定是降低了温度
11.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在 min内生成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B.反应开始4 min内,温度变化比浓度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更大
C.4min后,反应速率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减小
D.图中反应在内的平均反应速率最小
12.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2Z(g) ΔH<0。如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加入了催化剂
B.t3时减小了压强
C.t5时升高了温度
D.t4~t5时间内X转化率最低
13.CO2 与 H2 合成(CH3)2O(二甲醚)是煤化工中的重要反应,有关信息如下:2CO2(g)+6H2(g) (CH3)2O(g)+3H2O(g) ΔH<0 恒容下,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K 表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A.B.
C.D.
14.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甲表示 NaOH溶液滴定 mL 醋酸的滴定曲线
B.图乙表示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图丙表示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D.图丁中的阴影部分面积的含义是:
二、填空题(共5题)
15.I.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1)从反应开始到10s时,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___________,Y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II.KI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现有以下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
(3)实验试剂除了1ml·L-1KI溶液、0.1ml·L-1H2SO4溶液外,还需要的试剂是__;
(4)上述实验操作中除了需要(3)的条件外,还必须控制不变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温度 B.试剂的浓度
C.试剂的用量(体积) D.试剂添加的顺序
16.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4 ml A、1.2 m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已知t0~t1阶段保持恒温、恒容,且c(B)未画出]。乙图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已知在t2、t3、t4、t5时刻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其中t3时刻为使用催化剂。
(1)若t1=15 s,则t0~t1阶段的反应速率为v(C)=_______。
(2)t4时刻改变的条件为_______,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_______。
(3)t5时刻改变的条件为______。
(4)已知t0~t1阶段该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 kJ(Q为正值),试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17.回答下列问题:
(1)某工业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和,二者存在平衡:2(黄色)+2H+(橙色)+2H2O
①若平衡体系滴加少量浓H2SO4(不考虑温度的影响),溶液显_______色。
②能说明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
a.和 的浓度相同 b.2v()=v() c.溶液的颜色不变
(2)H2O2 稀溶液易被催化分解,可使用的催化剂为(填序号)_______。
a.MnO2 b.FeCl3 c.Na2S2O3 d.KMnO4
(3)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3B(g)2C(g) ΔH<0,根据下列速率—时间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时刻所改变的外界条件是:
t1________;t3________;t4________;
②产物C的体积分数最大的时间段是________;
③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________。
18.(1)催化重整不仅可以得到合成气(和),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温度下,测得某催化剂上沉积碳的生成速率方程为(k为速率常数)。在一定时,不同下积碳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2)对于反应,采用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在和时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如图所示:
比较a、b处反应速率大小: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速率,、分别为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x为物质的量分数,计算a处的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19.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生成4mlZ时放出热量Q kJ,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1)根据上表中数据,画出X、Y、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_________;
(2)写出体系中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3)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min时间内产物Z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的转化率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随时间变化的曲线A、B、C(如下图所示),则曲线A、B、C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A _____;B_____;C_____的曲线。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在0~2 min内,用B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v(B)= =0.05 ml/(L·min),A错误;
B.根据图象可知:在t1 min时,v逆突然降低,若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则反应速率应该比原来增大,因此改变条件不可能是升高温度,B错误;
C.根据图象可知:在t3 min时,v逆突然降低,且一直保持不变。若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则反应速率应该增大,且c(B)也增大,与图象不吻合,C错误;
D.根据图象可知:在t4 min时,v逆突然增大,且一直保持不变,说明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不发生移动,此时c(B)不变,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2.A
【详解】
A. 根据图象,t1时刻v逆瞬间不变,v正瞬间增大,则是增大反应物浓度,选项A不正确;
B. O2的含量影响碳钢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速率,根据图象,腐蚀速率先增大,增大到最大后减小,说明在NaCl浓度较高时溶液中O2的浓度减少,正极反应减慢导致腐蚀速率降低,选项B正确;
C. 石墨能量低于金刚石能量,所以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的△H>0,选项C正确;
D. 图丁是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NH3+4NO+O2⇌4N2+6H2O,根据图像,以先拐先平数值大为原则,则T1>T2,升高温度,NO的体积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3.B
【详解】
A.Mg与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起初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这一阶段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错误;
B.b曲线反应活化能低于a曲线,故b曲线可能使用了催化剂,B正确;
C.0.100 0 ml·L−1NaOH溶液pH=13,40mL时醋酸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醋酸钠,醋酸钠溶液呈碱性,pH应大于7,与图不符,故图3不可能是用0.100 0 ml·L−1醋酸滴定40.00 mL 0.100 0 ml·L−1NaOH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线,C错误;
D.由图4可知,Fe3+能使反应更快,D错误。
答案选B。
4.A
【详解】
A.该曲线斜率表示单位时间内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即二氧化碳产生速率,由图可知,2~4min内斜率较大,因此2~4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故A项结论错误;
B.同A项原理可知,反应4~6min平均反应速率最小,故B项结论正确;
C.随反应进行氢离子浓度降低,氢离子浓度变化使反应速率降低,由图象可知,0~2min反应刚开始,温度较低此时反应速率由氢离子浓度决定,2~4min速率最快,2~4min温度对反应速率起主要作用,开始4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故C项结论正确;
D.反应4min后,温度较高,但此时反应速率降低,是因为随反应进行氢离子浓度降低,故D项结论正确;
综上所述,结论错误的是A项,故答案为A。
5.C
【详解】
A. 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但逆反应速率不增大,故图Ⅰ不能表示的是 t1时刻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A错误;
B. 该反应增大压强或加入催化剂,都可以同等程度的增大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故图Ⅱ能表示的可能是 t1时刻加入催化剂后或加压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B错误;
C. 升温,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缩短到平衡的时间,平衡逆向移动,A的转化率降低,故图Ⅲ表示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高,故C正确;
D.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影响到平衡的时间,但不会影响平衡,不能影响反应物的转化率,故图Ⅲ不能表示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故D错误。
故选C。
6.B
【详解】
A.由图Ⅰ知,反应在T1、T3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体积分数相等,但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故A错误;
B、T2-T3升高温度,反应物体积分数增大,生成物体积分数减小,所以反应正向进行,平衡向着吸热方向进行,正反应是放热反应,△H<0,故B正确;
C、合成氨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化学平衡向着放热方向进行,即向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C错误;
D、由图Ⅱ知,t2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相等,改变的条件是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t3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改变的条件是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t5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反应在t1~t3时,NH3体积分数最大,故D错误;
故选B。
7.C
【详解】
A.由图甲推断,根据B点对应的,故SO2的平衡浓度为,A错误;
B.由于平衡常数K仅仅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变K不变,由图甲推断,平衡常数KA=KB,B错误;
C.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容积,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均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方向进行,反应速率变化图像可以用图乙表示,C正确;
D.由图丙所示可知T1
8.C
【分析】
OE段反应开始持续进行,反应放热导致反应体系的温度上升,所以EF段反应速率加快,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盐酸的浓度不断变小,所以FG 段反应速率减慢,最后,G点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最大。
【详解】
A.反应放热导致反应体系的温度上升,所以EF段反应速率加快,故A正确;
B.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盐酸的浓度不断变小,所以FG 段反应速率减慢,故B正确;
C.EF段产生的CO2为:,由于反应中n(HCl):n(CO2)=2:1,所以该段消耗HCl=0.04 ml,时间为1 min,所以用盐酸表示的EF段平均反应速率为:,故C错误;
D.由于时间都是1 min,所以三段的速率之比就等于产生CO2的体积之比,即224mL:(672−224)mL:(784−672)mL=2:4:1,故D正确;
答案选C。
9.B
【详解】
A. 由图象可知,Fe2+的氧化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故A正确;
B. 由②和③可知,当温度相同pH不同时,pH越大,Fe2+的氧化速率越小,故B错误;
C. 由③知,pH=2.5时,4h内Fe2+的平均消耗速率等于0.15aml•L-1•h-1,由①和③可知,当pH相同温度不同时,温度越高Fe2+的氧化速率越大,则60℃、pH=2.5时,4h内Fe2+的平均消耗速率大于0.15aml•L-1•h-1,故C正确;
D. 在酸性条件下,Fe2+和氧气、氢离子反应生成Fe3+和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故D正确;
答案选B。
10.B
【详解】
A. t1时逆反应速率增大,随后逐渐减小,说明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平衡逆向移动,则可以是升温、或增加了生成物浓度,故A错误;
B. t2时,平衡不移动,说明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为使用了催化剂,故B正确;
C. t3时若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应增大,故C错误;
D. t4时反应速率瞬间不变,然后减小,应为减小反应物浓度,故D错误;
答案选B。
11.A
【分析】
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逐渐升高,盐酸浓度逐渐降低,结合各时间段二氧化碳物质的量的变化可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A.由图可知内生成二氧化碳,但体积未知,不能确定反应速率,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反应刚开始时反应速率较小,然后逐渐增大,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温度升高,开始4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故B正确;
C.随反应进行氢离子浓度降低,氢离子浓度变化使反应速率降低,由图象可知,反应刚开始,温度较低此时反应速率由氢离子浓度决定,反应速率最快,温度对反应速率起主要作用,4min后反应速率又降低,氢离子浓度起主要作用,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图中反应在内曲线斜率最小,则平均反应速率最小,故D正确;
答案选A。
【点睛】
注意选项A为解答的易错点,反应速率计算中,要用浓度变化量,不能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计算浓度要知道溶液的体积。
12.D
【详解】
A、t2时刻,改变条件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仍然相等,说明平衡不移动,该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改变,所以改变的条件只能是催化剂,故A正确;
B、t3时刻,改变条件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改变的条件应该是压强,故B正确;
C、t5时刻,改变条件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逆向移动,改变的条件应该是升高温度,故C正确;
D、t2时刻平衡不移动,t3、t5时刻平衡逆向移动,所以t6时刻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物质的量最少,则反应物的转化率最低,故D错误。
故选D。
13.B
【分析】
分析反应可知,该反应正向放热、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根据这些特点,结合勒夏特列原理,可对该反应的平衡进行判断。
【详解】
A.恒容条件下增大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即增大反应物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浓度,使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而逆反应速率初始不变,随后逐渐增大,直至建立新的平衡,A选项错误。
B.该反应放热,随温度的升高,平衡逆向移动,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恒容条件下压强增大;另:升温也能使气体压强增大,B选项正确。
C.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该反应放热,平衡常数增大过程即为降温过程。随平衡常数的增大,温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二甲醚的物质的量增加,C选项错误。
D.反应放热随温度的升高平衡向逆向移动,氢气的转化率下降,D选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分析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要注意:1.浓度的改变能改变反应速率,对应关系是:反应物浓度影响正反应速率,生成物浓度影响逆反应速率;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体现在速率时间图上,要注意判断正、逆反应速率分别怎样变化,包括改变的时刻、随后的反应过程以及平衡后。
14.B
【详解】
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则 醋酸,所以该图象表示强碱滴定强酸,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石墨能量低,石墨更稳定,故B正确;
C.K与温度有关,与压强无关,则K不随压强变化,为放热反应,K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C错误;
D.阴影部分面积表示浓度变化量,则为正逆与时间的乘积,故D错误;
故选B。
15.0.079ml·L-1·s-1 0.395ml·L-1 79.0% X(g)+Y(g)2Z(g) 4H++4I-+O2=2I2+2H2O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淀粉溶液 CD
【详解】
(1)10s时,Z的物质的量增加1.58ml,其反应速率为: ml·L-1·s-1,X的物质的量由1.20降低到0.41,其浓度较少量为:=0.395ml·L-1,Y的物质的量由1.0减少为0.21,其转化率为:,故答案为:0.079ml·L-1·s-1;0.395ml·L-1;79.0%;
(2)由图可知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三者的变化分别为:0.79、0.79、1.58,变化量之比为1:1:2,可得反应方程式为:X(g)+Y(g)2Z(g),故答案为:X(g)+Y(g)2Z(g)
;
II.(1)KI具有强的还原性,能被氧气氧化成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4I-+O2=2I2+2H2O,故答案为:4H++4I-+O2=2I2+2H2O;
(2)由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改变的外界条件是温度,测量的是不同温度条件下显色的时间,可知其其探究的是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答案为: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为确定显示的时间,需要用到指示剂与碘单质出现显色,结合碘单质的性质可知应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故答案为:淀粉溶液;
(4)设计实验必须保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才能得到准确的结论,而浓度条件在(3)已经控制一致,因此还必须控制不变的是试剂的量和试剂的添加顺序,故答案为:CD;
16.0.02 ml·L-1·s-1 减小压强 2 ml 升高温度 2A(g)+B(g) 3C(g) ΔH=+2.5Q kJ·ml-1
【详解】
(1)若t1=15s,生成物C在t0~t1时间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0.02ml•L-1•s-1,故答案为:0.02ml•L-1•s-1;
(2)t4~t5阶段改变条件后,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且相等,所以不可能是降低温度,应该为减小压强;反应中A的浓度变化为:1ml/L-0.8ml/L=0.2ml/L,C的浓度变化为:0.6ml/L-0.3ml/L=0.3ml/L,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2:0.3=2:3,根据t4~t5阶段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A(g)+B(g)⇌3C(g);由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中消耗的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l/L-0.8ml/L)×=0.1ml/L,所以B的起始浓度为0.4ml/L+0.1ml/L=0.5ml/L,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4ml A、1.2m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A的起始浓度为1.0ml/L,体积==4L,物质的量=0.5ml/L×4L=2ml,
故答案为:减小压强; 2ml;
(3)该反应是体积不变的反应,而t5~t6阶段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说明是升高了温度;升高温度后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逆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升高温度;
(4)依据(2)的计算得到A的物质的量共变化物质的量=(1ml/L-0.8ml/L)×4L=0.8ml/L,而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QkJ,所以2mlA反应热量变化为2.5QkJ,所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A(g)+B(g)⇌3C(g)△H=+2.5QkJ/ml,故答案为:2A(g)+B(g)⇌3C(g)△H=+2.5QkJ/ml。
17.橙 c ab 升高温度 加入催化剂 减小压强 t0~t1段 t3~t4段
【分析】
分析速率-时间图象时,先看新平衡与原平衡的相对位置,若新平衡在原平衡的上方,则表明改变的反应条件是“增大”,若新平衡在原平衡的下方,则改变的条件是“减小”;若v(正) >v(逆),则平衡正向移动;若v(正)<v(逆),则平衡逆向移动;若v(正)=v(逆),则平衡不移动。
【详解】
(1)①若平衡体系滴加少量浓H2SO4,平衡正向移动,c()增大,则溶液显橙色。
②a.和的浓度相同,可能是反应进行的某个阶段,不一定是平衡状态,a不合题意;
b.2v()=v(),在反应过程中的任何阶段,速率之比都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状态,b不合题意;
c.溶液的颜色不变,表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为:橙;c;
(2)H2O2 稀溶液易被催化分解,MnO2、FeCl3都可加快分解速率,都可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ab。答案为:ab;
(3)从图中可以看出,t1~t2段,v(正)<v(逆),则平衡逆向移动,且新平衡在原平衡的上方;t3~t4段,v(正)=v(逆),则平衡不移动,且新平衡在原平衡的上方;t4~t5段,v(正)<v(逆),则平衡逆向移动,且新平衡在原平衡的下方。
①分析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可得出下列时刻所改变的外界条件是:
t1为升高温度;t3为加入催化剂;t4为减小压强;
②从图中看,改变条件后,除去t3~t4段平衡不移动外,另两段平衡都逆向移动,所以产物C的体积分数最大的时间段是t0~t1段;
③t1~t2段、t3~t4段,反应速率都是加快,t4~t5段,反应速率减慢,所以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t3~t4段。
答案为: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减小压强;t0~t1段;t3~t4段。
【点睛】
判断影响平衡的条件时,应从新、旧平衡中的速率大小关系,确定改变的条件是“增大”还是“减小”;从正、逆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确定平衡移动的方向;两方面结合,可确定改变的条件。
18. 大于 1.3
【详解】
(1)根据沉积碳的生成速率方程可知,在一定时,沉积碳的生成速率随的增大而减小,所以根据题图可知,、、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2)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由题图可知,a点所在曲线对应的温度高于b点所在曲线对应的温度,所以a点的反应速率大于b点的反应速率。a点所在曲线达到平衡时,,即,从题图可知,a点所在曲线平衡时的转化率为22%,设投入,则根据“三段式”得
代入得,,①,在a处的转化率为20%,根据“三段式”得
则②,将①代入②计算得。
19. X+2Y⇌2Z 0.083ml/(L·min) 45% 升高温度 增大压强 使用了正催化剂
【分析】
(1)在反应开始时加入X、Y物质的量是1.00ml,Z的物质的量是0,X、Y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在反应进行到9min时,各种物质的浓度都不变, n(X)=0.55ml,n(Y)=0.10ml,n(Z)=0.90ml,据此划线表示;
(2)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与化学计量数呈正比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v=计算化学反应速率;
(4)根据转化率=×100%计算反应物X的转化率;
(5)根据改变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判断。
【详解】
(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反应开始时,n(X)=n(Y)=1.00ml,n(Z)=0.00ml,在反应进行到9min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三种物质都存在,此时三种物质的量分别是n(X)=0.55ml,n(Y)=0.10ml,n(Z)=0.90ml,可得曲线为;
(2)由表中数据看出反应从开始到平衡,X的物质的量减小0.45ml,Y的物质的量减小0.90ml,Z的物质的量增多0.90ml,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与化学计量数呈正比,则n(X):n(Y):n(Z)=0.45ml:0.90ml:90ml=1:2:2,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Y⇌2Z;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前3min内,产生Z物质的物质的量是0.50ml,则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为v(Z)==0.083ml/(L·min);
(4)反应开始时加入X物质的量是1.00ml,达到平衡时,其物质的量是0.55ml则反应的X的物质的量是1.00ml-0.55ml=0.45ml,所以反应物X的转化率=×100%=45%;
(5)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
A曲线达到平衡时,时间缩短,且Z物质的量减小,说明改变条件后,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且加快了反应速率,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分析可知条件改变为:升高温度;
曲线B达平衡时,时间缩短,且Z物质的量增大,即改变条件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加快了反应速率,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分析,可知条件改变为:增大压强;
曲线C达到平衡时间大大缩短,加快了反应速率,但Z的物质的量不变,可想到条件变化为:使用了催化剂。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数据的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和定型判断,注意分析曲线的变化特点。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温度/℃
30
40
50
60
70
显色时间/s
160
80
40
20
10
t/min
X/ml
Y/ml
Z/ml
0
1.00
1.00
0.00
1
0.90
0.80
0.20
3
0.75
0.50
0.50
5
0.65
0.30
0.70
9
0.55
0.10
0.90
10
0.55
0.10
0.90
14
0.55
0.10
0.90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16化学反应速率图像专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16化学反应速率图像专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题型必练8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陌生图像分析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题型必练8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陌生图像分析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题型必练6化学反应速率图像分析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题型必练6化学反应速率图像分析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回答下列问题,已知,下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