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创设,导入课题,师生合作,探究新知,反馈质疑,学有所得,课末小结,融会贯通,教海拾遗,反思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61页例5和第62页例6。
内容简析
例5:寻找解题方法,根据已知条件和等量关系解决问题。
例6:利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
2.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比例知识解决正、反比例的实际问题。
难点: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法与学法
1.在教法上,主要采取自主解答的方式,用比例知识解答正、反比例的问题的关键是使学生能够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哪种比例,然后根据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2.在学法上,学生主要采取自主学习。
承前启后链
延学:通过分析问题,判断正、反比例,并用比例知识解决正、反比例的问题。
学习: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复习迁移法: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3)我们班上体育课,每行站的人数和行数。
2.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全社会都在节约用水,请大家想一想,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用水的问题里蕴含了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用水的总量、应交的水费、每吨水的价格。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用水的问题。
【品析:本环节联系实际,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讲故事导入法:上课开始,教师说,今天我要先给同学们讲个《手指头帽子》的故事:有一个贪婪的财主,拿了一批上好的布料准备做一顶帽子,到了裁缝店,觉得这样好的布料做一顶帽子似乎浪费了,于是问裁缝:“这批布可以做两顶帽子吗?”裁缝看了财主一眼,说:“可以。”财主见他回答得那么爽快,心想:这裁缝肯定从中占了些什么便宜,于是又问,“那做3顶帽子呢?”裁缝很爽快地说:“行!”这时,财主更加疑惑了,嘀咕着:“多好的一匹布啊,那我做4顶可以吗?”“行!”裁缝仍然很爽快地回答。经过一番较量后,财主最后问:“那我想做10顶帽子可以吗?”裁缝迟疑了一会儿,然后打量着财主,慢慢地说:“可以的。”这时财主才放下心来,心想:这批布料如果只做一顶帽子,那就便宜裁缝了。瞧!这不让我说到10顶了吧。我还真聪明!嘿嘿……过了几天,财主到裁缝店取帽子,结果一看,顿时傻了眼:10顶帽子小得只能戴在手指头上。故事讲完,教师提出疑问:裁缝为什么做了10顶这么小的帽子?进而引出用比例解决问题。
【品析: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学生能快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境导入法:
课件播放教材第61页例5:张大妈: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t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我们家用了10t水。问: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让学生小组交流合作,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问题。
通过交流探索,学生汇报:可以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求10t水的价钱,即列式为:28÷8×10。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解比例的方法。
师:非常好,下面我们就用解比例的知识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品析:课件展示例题,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中,先让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再思考还有没有别的方法,进而引入下面的用比例知识来解决问题,步步引入,思路清晰。】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出示例5主题图,学生汇报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指名学生完整叙述题意,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 t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 t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让学生讨论怎样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例5的问题。
正比例知识解答:(用水的吨数和水费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水费与用水吨数的比值不变,可用正比例知识解答。)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
8x=28×10
x=
x=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拓展: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解:设上个月用了x t水。
=
28x=42×8
x=12
答:上个月用了12吨水。
【品析:此环节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小组合作的意识,接下来的拓展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提高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1)出示例6主题图,读题,让学生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讨论用什么方法解决例6。
算术方法:100×5÷25
反比例知识解答:(每天的用电量和用电天数是相关联的两种量,每天的用电量与用电天数的乘积也就是总用电量是不变的,所以可以用反比例知识解答。)
解: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x天。
25x=100×5
x=
x=20
答: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0天。
拓展:现在30天的用电量原来只够用多少天?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订正。
(2)总结用正、反比例知识解题的思路。
结合例5、例6的解题过程思考,用比例知识解题时,应该怎样想?怎样做?用比例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列出等式?
小结:应用比例知识解题时,首先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关系(板书:判断比例关系)然后找出相关量对应的数值。(板书:找出对应数值)最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并解答。(板书:列出等式并解答)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成正比例根据比值相等列等式,成反比例根据乘积相等列等式。
【品析:此环节仿照例5的形式,让学生独立解答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的小结加深和巩固了所学知识。】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生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及时消化吸收,教师提出质疑,师生共同系统整理。
质疑一:怎样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应用比例知识解题时,首先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关系,然后找出相关数量对应的数值。最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并解答。
质疑二:用比例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列出等式?
师生共同总结: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成正比例根据比值相等列等式,成反比例根据乘积相等列等式。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比例解决问题,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师生共同总结:
1.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对应数量的比一定列等式;
2.用反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对应数量的乘积一定列等式。
衔接下一节课内容,有关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知识学完了,课下,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自行车里有没有关于比例的知识?前、后齿轮的齿数与它们的转数有什么关系?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二次质疑的讨论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了二次消化吸收的过程,这次内化把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知识真正掌握了。
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讲述理由的机会相对减少,学生对解题思路的叙述机会不多,从而造成部分学生只是模仿例题列比例解答,但解答的依据却说不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训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表达能力。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
成正比例的量,对应数量的比一定;
成反比例的量,对应数量的乘积一定。
例5: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
8x=28×10
x=
x=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例6:解: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x天。
25x=100×5
x=
x=20
答: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0天。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创设,导入课题,师生合作,探究新知,反馈质疑,学有所得,课末小结,融会贯通,教海拾遗,反思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北师大版二 比例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置教学情境,感受比例尺,结合实际,理解比例尺,联系实际,应用比例尺,课堂总结,回顾比例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