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设计塔台模型》课件+教案+习题 课件 6 次下载
- 1.5《制作塔台模型》课件+教案+习题 课件 7 次下载
- 1.7《评估改进塔台模型》课件+教案+习题 课件 6 次下载
- 2.1《校园生物大搜索》课件(课件+教案+习题) 课件 6 次下载
- 2.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课件(课件+教案+习题) 课件 5 次下载
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6.测试塔台模型习题ppt课件
展开测试是对设计是否合理、科学、符合要求的检验。各个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是否符合要求?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让我们通过测试来了解吧。
1.明确测试标准。(1)回顾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 塔台模型制作的依据是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评价的项目包括设计图及文字说明、分工合作、塔高顶端承重抗风能力、抗震能力、美观、材料成本统计。
(2)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 通过对比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与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可以发现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与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项目内容都相同,可以利用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进行测试的评分记录。 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的填写方法:以塔高为例,塔高达到60厘米在表格上填3分;基本达到60厘米在表格上填2分;未达到60厘米在表格上填1分,以此类推。
2.展示与测试。测试材料:米尺、装满水的矿泉水瓶3~5个或多本教科书、小盆、电风扇、抗震检测仪等。
(1)测试高度:将塔台模型放置于平稳的桌面上,将米尺竖直放在塔台模型旁边,测量塔台的高度,平视读出数值,根据高度是否达标进行打分。
(2)测试顶端承重:塔台模型顶端承重能力通过放置相同重物(如矿泉水瓶或书本)数量进行打分。
(3)测试抗风能力:抵抗风力情况使用电风扇三挡风力吹动塔台情况进行打分。
(4)测试抗震能力:抗震能力最好使用专业地震模拟仪器,根据测试三挡强度的抗震情况打分,条件有限也可用课桌人工模拟不同等级地震来测试,但是量化标准要尽量保持相对一致。
活动结论:在模型评价标准中,塔高顶端承重抗风能力和抗震能力这四项是建造塔台必须达到的要求,属于工程的第一层次要求,如果这四项中的任何一项不能达到工程标准,那么该工程就是失败的。材料成本统计属于第二层次要求,在达到工程标准的基础上,成本越低越好。设计图及文字说明分工合作和美观属于第三层次要求,属于加分项目。
3.自我评估。活动目的:根据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进行自我评估,分析模型的优势和不足,查找问题。活动材料:各组的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活动步骤:(1)查看本组的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找出模型的优势和不足。(2)组内分析、讨论测试的低分项,进行问题查找和分析。(3)各组将塔台模型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写在问题梳理记录单上。
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表现最佳的是哪些方面?我们是怎么做到的?(1)塔台模型稳固性好,在建造模型时,制作了很多三角形结构。(2)塔台模型抗震能力强,在建造模型时,加重、加大了底部。…… 我们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的稳定、坚固、抗震能力表现最佳。大量的三角形结构保证了塔台的稳定性,底部加重保证抗风抗震能力,各个接口处用大量胶带固定保证塔台坚固。
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所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塔台模型的成本需要控制,模型中有一些不必要的吸管结构并且制作中胶带缠裹太多,导致材料浪费。(2)塔台模型的抗风能力需要改进,因为模型太高,对于抗风有一定影响。……
其他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对我们小组有什么启示? 可以通过加重底部并加大底部面积,来增加稳固性和提高抗风、抗震能力;模型高度太高对抗风有一定影响,所以不能太高;虽然多使用三角形结构可以增加模型的稳固性,但同时也会增加成本,所以模型中三角形结构的数量要合理,过多过少都不行……
加固正方体框架的实验实验目的:加固正方体框架,使它受力时不容易变形。实验猜想:在正方体的每个面上加斜杆可以增加正方体的承重能力。实验材料:筷子、橡皮筋、剪子、厚的书。实验步骤:(1)用筷子和橡皮筋捆扎一个正方体框架。(2)加固这个正方体框架,即加斜杆。(3)在正方体的左、右、前、后四个面上加斜杆。(4)在做好的正方体框架上一本一本地放书,观察它能承载多少本书。
实验分析:一般情况下,可以在正方体框架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上加斜杆,也可以在正方体内部斜着加斜杆,但是只承受向下的压力时,考虑到节约材料,上、下两个面可以不加斜杆,只在周围的四个面上各加一根斜杆就可以了。
判断题。1.测试塔台模型抗风能力时,电风扇距离模型的远近是随意的。( )2.测试塔台模型抗震能力时,要将塔台模型的底面粘贴在仪器上,防止滑落。( )3.测试塔台模型承重能力时选择的重物要一致,方便比较。( )4.工程要反复评估改进,不断完善,才能达到最终的工程要求。( )5.手拿塔台顶部晃一晃可以检测塔台的抗震能力。( )
选择题(1)测试我们设计制作的塔台模型时,不需要检测的项目是( )。A.抗风能力 B.塔台重量 C.塔台高度 D.抗震能力(2)为了增强塔台模型顶端的承重能力,一般在( )使用三角形结构增加稳定性。A.顶面 B.底面 C.侧面 D.全部位置都要(3)在测量塔台模型高度的时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测量前一定要统 合适的测量工具 B.学生尺太短了,不适合测量C.用米尺和软尺都可以 D.读数时如果模型太高可以不需要平视
本课通过测试塔台模型,验证模型的设计是否符合工程要求。通过量化各项测试活动,比较分析数据,找到自己模型的优势与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自我评估完成这个产品的可行性,预想使用效果,并初步找到修改点。
科学六年级下册6.测试塔台模型习题ppt课件: 这是一份科学六年级下册<a href="/kx/tb_c16189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6.测试塔台模型习题ppt课件</a>,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可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6.测试塔台模型习题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6.测试塔台模型习题ppt课件,共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不倒翁,实验1,实验2,实验3,顶端承重,小小制作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6.测试塔台模型完整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6.测试塔台模型完整版课件ppt,文件包含第6课时测试塔台模型pptx、第6课时测试塔台模型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