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复习提升-2022版地理必修第一册鲁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展开单元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不能正确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2019陕西西安工大附中高一上月考)“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下列关于该区域“天坑”等地貌形成过程的推断,正确的是 ( )
A.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B.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
C.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D.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
2.()图中事物按形成年代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 ( )
A.石灰岩、溶洞①、天坑
B.天坑、溶洞①、溶洞②
C.溶洞②、溶洞①、石灰岩
D.石灰岩、地下河、溶洞①
易错点2 不能正确分辨外力作用的类型
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主要由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下列易于聚落形成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0辽宁本溪高三上期中)读黄土高原和埃及狮身人面像图片,完成下面两题。
5.()“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 ( 易错 )
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
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
6.()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流水侵蚀和溶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
易错点3 不能辨别河流的凹岸和凸岸
(2019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上期末)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成的地表形态。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 ()在上图所示河流的②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 ( )
A.风化 B.侵蚀
C.搬运 D.堆积
8.()如果在图示的①②③④四处进行码头、港口选址,为避免船只搁浅,比较合适的是 (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全解全析
易混易错练
1.A 该区域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岩是石灰岩,石灰岩是沉积岩,所以该区域“天坑”等地貌的形成过程为先由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之后随地壳运动,在内力作用下不断抬升,地势升高,最后裸露的石灰岩层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喀斯特地貌,所以选A项。
2.A 该区域喀斯特地貌形成于石灰岩基础上,所以石灰岩形成最早;溶洞①和形成天坑的溶洞几乎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可认为二者同时形成;天坑是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塌陷形成的,故天坑形成晚于溶洞①,A项正确。
3.B ①为海岸地貌,是海浪侵蚀形成的;②是冲积平原,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③是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④是角峰,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故主要由堆积作用形成的是②③。
4.B 冲积平原土层较厚,土壤较肥沃,且地势平坦,容易形成聚落。
5.C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在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
|
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的结果,导致很多学生认为黄土高原上的地表形态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 |
6.B 狮身人面像位于埃及内陆热带沙漠气候区,远离海洋且降水稀少,故当地流水侵蚀作用、喀斯特作用、海蚀作用都较弱或不存在,导致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因素是风化和风蚀作用。
7.D 河流的②处为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8.B 凸岸河流堆积作用强,有大量泥沙淤积,船只容易搁浅;凹岸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河岸陡,水深,船只不易搁浅,故若进行码头、港口选址,比较合适的是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