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7 考点4 城镇化学案
展开(2021·山东地理)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下图示意新城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O、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质建筑,Q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据此完成1~2题。
1.新城区内设计“串珠状”湖泊的首要目的是( )
A.改善市民居住环境B.提升土地商业价值
C.提供生产生活用水D.应对城市内涝灾害
2.O、P区的住宅设计成装配式木质建筑,主要是为了( )
A.降低成本 B.提升品质
C.隔热防潮 D.生态环保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刚果位于赤道地区的刚果盆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沛,城区濒临刚果河,河面宽阔,水域面积大,无需占用大量城市土地来增加水域改善环境,A错;为提升地价,可能需要建造一些当地缺乏的环境要素景观以吸引当地人,而本地雨水偏多,水景过于常规,不会提升当地土地价格,B错;生产生活用水可以直接从刚果河中抽取,湖泊水因流动性差水质不佳,C错;因多雨,新城区容易积水成涝,“串珠状”湖泊可以积蓄雨水,应对城市内涝灾害,选D。第2题,刚果经济落后,国家贫困,但热带雨林广布,可以就地取材建设木质建筑,从而降低成本,选A。木质建筑远不如钢筋混凝土建筑坚固,并不能提升品质,B错;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又临近河流,一般的木质建筑物封闭性差,难以隔热防潮,C错;使用木材建房需要大量砍伐森林,会对雨林造成破坏,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D错。
1.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再城镇化辨析
(1)郊区城镇化
(2)逆城镇化
(3)再城镇化
2.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景观变化的影响
①不利影响
②有利影响
a.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工业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
b.缩小区域间、城乡间经济、文化、观念差异,提高生活水平。
c.集中配置水电等基础设施,提高(土地、水等)资源利用率。
d.
(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
(3)空间地域利用方式带来的影响
3.城镇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4.聚落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发展方向为:
考向1 通过“逆城镇化的原因”考查“综合思维”
北京在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伴随着近几年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及市级行政中心迁至城市副中心——通州,已出现了逆城镇化现象。结合“北京市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常住人口变化图”,完成1~3题。
1.由图表中数据推测( )
A.图示期间远郊区人口增速最大
B.郊区人口快速增加主要是由于中心区人口迁出
C.北京市人口迁出人员主要从事第三产业
D.2000年以来北京的环境质量不断恶化
2.近年来,北京逆城镇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 B.政府政策推动
C.对外交通发展 D.乡村条件改善
3.逆城镇化对北京的影响有( )
A.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
B.城际交通建设速度减缓
C.缓解城市人口老龄化
D.北京房价得以最终遏制
答案 1.A 2.B 3.A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远郊区人口由315万增长到870万,增长速度最快,A正确。城市中心区人口仅减少了14万人,而近郊区和远郊区人口增长数量远远大于这一数值,B错误。人口迁出人员所从事产业有可能是第二产业,也有可能是第三产业,C错误。2000年以来北京的人口增多,但是随着多项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环境质量并没有不断恶化,D错误。故选A。第2题,由材料可知,“北京在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伴随着近几年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及市级行政中心迁至城市副中心——通州,已出现了逆城镇化现象”。逆城镇化的主导因素是雄安新区的设立及市级行政中心迁至城市副中心——通州,为政府政策因素。故选B。第3题,逆城镇化现象有利于北京淘汰部分落后产业,集中力量发展新的主导产业,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A正确。逆城镇化增加了人口流动,使城际交通建设速度加快,B错误。逆城镇化促使劳动力人口外迁,加剧了北京的人口老龄化程度,C错误。北京的城市人口不断增多,房价没有得以最终遏制,D错误。
考向2 通过“城镇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考查“人地协调观”
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径流污染等诸多问题,为此正积极推进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读“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完成4~6题。
4.下列适合推广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的地区是( )
①珠江三角洲 ②塔里木盆地 ③长江中下游平原 ④柴达木盆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该系统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包括( )
①减轻城市内涝 ②防止路面结冰,影响通行 ③分解水中污染物,净化水体 ④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图中荷花池的核心功能是( )
A.调节局地小气候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提供观赏景观 D.增加下渗量
答案 4.B 5.B 6.D
解析 第4题,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主要是通过对雨水的收集,减少地表径流,从而来缓解城市内涝。发生内涝的城市多分布在降水较多且多集中性暴雨、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 选B。第5题,该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增加了城市的水面面积,调节气候的能力增强,可以降低城区的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暴雨过后该系统可以储存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减轻城市内涝;可以通过净化处理、沉淀池、湿地公园等降解污染,起到净化作用;但是没有防止路面结冰的功能,选B项。第6题,荷花池是雨水收集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此环节的核心功能是增加下渗量,这样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而且可以起到减缓城市内涝的功能,选D。其余选项均为附带功能。
考点练
(2021·重庆市1月适应性测试)城市建设用地增长与人口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密度增长越快,人均建设用地减少越多,城市建设用地更加集约。下图示意2000~2014年伦敦、成都、海口、唐山四个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年均增长率(该时期人口密度的年均增长速度)和城市建设用地年均增长率(该时期城市建设用地的年均增长速度)。据此完成1~2题。
1.处于城镇化进程后期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000~2014年乙城市人均建设用地的变化,表明该城市( )
A.规模快速扩张 B.用地结构优化
C.人口密度增加 D.城镇化水平下降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甲城市人口密度增长率为负值,加上其城市用地增长率最低,说明甲城市目前发展缓慢,判断该城市处于城镇化进程的后期,A正确。第2题,据图可知,2000~2014年乙城市年均建设用地增长率最高,但是乙城市人口密度增长率下降,说明乙城市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人口密度减小,城市用地结构没有优化;城镇化水平应上升。A正确。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进入人口减少时代,但城市用地规模仍然在扩大,造成某些缺乏经济活力的城市内部随机产生大量的小块空地、空房,我国学者称之为“城市蜂窝化”。我国也有部分地区城镇出现该现象,若不加重视将来很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城市结构问题。据此完成3~5题。
3.这些国家出现“城市蜂窝化”的原因主要是城市的( )
①人口密度下降 ②旧城区基础设施老化 ③国际人口迁出 ④产业结构升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城市蜂窝化”现象可能会( )
A.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
B.吸引郊区人口向市中心迁移
C.加速城市人口老龄化
D.促使相同类型土地利用分散
5.目前我国较易出现“城市蜂窝化”的区域是( )
A.东部大城市 B.东部中小城市
C.西部大城市 D.西部中小城市
答案 3.A 4.C 5.D
解析 第3题,由材料可知,发达国家是在进入人口减少时代,城市人口密度下降而出现的“城市蜂窝化”,①正确。由于旧城区基础设施老化,城市内部出现小块空地、空房,②正确。发达国家以国际人口迁入为主,③错误。“城市蜂窝化”属于城市结构问题,不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④错误。故选A。第4题,“城市蜂窝化”现象的出现,将使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下降,A错误。市中心对郊区人口的吸引力将下降,B错误。城市对青壮年劳动力吸引力也下降,将加速城市人口老龄化,C正确。随着城市的发展,相同类型土地利用趋于集中,而不是分散,D错误。第5题,由材料可知,出现“城市蜂窝化”现象的区域,首先要出现人口减少现象。我国西部中小城市以人口迁出为主,较易出现“城市蜂窝化”现象,D正确。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长春市位于东北平原腹地,城镇化(下图)的蓬勃发展使自然景观转换为城市建设用地(下表),对城市内热量循环产生阻碍作用,是导致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长春市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城市岛状高温区,但2008年以来,高温区域呈破碎化趋势,至2016年高温区域明显缩小且高温斑块更加破碎。
长春市1990~2016年建设用地面积表
(1)补充完成长春市建设用地年均增长率折线图,并描述长春市建设用地变化特点。(6分)
(2)与1990~2008年相比,说明2008~2016年长春市城市热岛变化特点和依据。(4分)
(3)请你为长春等平原城市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答案 (1)画图如下:
特点: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长,2008年后年均增长速度明显快于2008年以前的年均增长速度。
(2)城市用地规模增长较快,城市热岛效应范围扩大;高温斑块出现破碎化趋势,热岛效应强度在减弱。
(3)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增加城市绿地和水体,分散布局工业区,建设通风廊道。
解析 (1)根据表格信息绘制即可,2008~2016年的增长率=(774.48-398.18)/398.18×100%,这期间的年均增长率还要除以8,即为11.81%。根据上图可知,总体而言,长春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长,2008年以后年均增长速度明显快于2008年以前的年均增长速度。(2)读图分析可知,与1990~2008年相比,一方面,2008~2016年长春市城市用地规模增长较快(根据上题也可得出该结论),所以城市热岛效应范围扩大;另一方面,根据材料信息“但2008年以来,高温区域呈破碎化趋势,至2016年高温区域明显缩小且高温斑块更加破碎”,所以高温斑块出现破碎化趋势,热岛效应强度在减弱。(3)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可从城市规划(如合理布局功能区,建设卫星城,防止城市职能过于集中等)、城市绿地和水体建设、分散布局工业区以及加大通风廊道的建设等角度回答。年份(年)
1990
2000
2008
2016
建设用地面积(km2)
165.63
253.59
398.18
774.48
年均增长率(%)
5.31
7.13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12 考点4 国际合作学案: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12 考点4 国际合作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第二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7 考点2 人口迁移学案: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7 考点2 人口迁移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7 考点1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学案: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7 考点1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学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