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2课时)人教部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2课时)人教部编版01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2课时)人教部编版02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2课时)人教部编版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2课时)人教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2课时)人教部编版,共13页。

    10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络、锤”等4个字。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本课要求会写的4个字中,要引导学生注意“锤”右部4个横画的长短分布情况,并提示学生四个横之间的空隙要均匀,“凿”下半部分要写平稳、写端正,“”不要多写一横。

    阅读理解

    古诗大多讲究押韵,这一特点体现在朗读上就表现为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且韵味十足。因此,在本课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有了前面的朗读、感悟的铺垫,后面的背诵自然水到渠成。

    积累运用

    本课三首古诗都要求背诵积累。要在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如边想象画面边背诵,形象记忆,不要死记硬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学习卡片。

    2.搜集相关背景资料。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搜集诗人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马诗》和《石灰吟》,会写4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马诗》大意,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3.了解《石灰吟》大意,体会作者的人生志向和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出示马的图片)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你们都知道关于马的哪些知识呢?那你们喜欢马吗?是啊,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

    (出示石灰的图片)你们见过石灰吗?说一说你们对石灰的了解。

    2.揭题:马、石灰,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在诗人的笔下会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前两首诗,一首描写马,一首描写石灰,看一看诗人赋予了它们怎样的特点。(板书课题)

    活动2 借助资料,了解作者

    1.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对李贺、于谦的了解。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课件出示 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人称诗鬼,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一生愁苦多病,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名臣,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曾在皇帝被瓦剌族俘获的情况下率军民奋力抗击,转危为安,成为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但仅在被俘的英宗皇帝平安南归后重登皇位的第六天,就被诬陷而死。

    2.过渡:我们已经明确了这两首诗的描写对象,又知道了诗人的背景,那么,“马”和“石灰”又寄予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看看古诗写了什么。

    操作指导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篇以图片导入时,可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对这两种事物充分认识,并通过交流汇报搜集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诗人,为领悟古诗主旨做好铺垫,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板块二 初读古诗,扫清障碍

    活动1 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古诗,检查学生读古诗的情况。

    3.相互纠正字音,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反复领读。

    络:与“洛”区别识记。

    锤:形声字。注意右部横的长短变化。

    凿:拆分识记。下部里面不是“羊”。

    焚:结合字理图识记。

    活动2 标出停顿,读出韵律

    1.读古诗,组内交流如何读出韵律。

    2.教师点拨:五言诗一般按“二三”节奏停顿;七言诗一般按“二二三”节奏停顿。但不完全这样,也有其他读法。

    3.多种形式朗读:范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操作指导 可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扫除学习障碍,学生交流识字时,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加强朗读训练,标出停顿,有节奏地读古诗,把古诗读通,为进一步学习作准备。

    板块三 合作学习,释义悟情

    活动1 借助注释,学习《马诗》

    1.朗读古诗,与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2.合作学习,结合注释理解词语及古诗的意思。

    3.学生交流汇报学习收获。

    (1)引导学生交流前两句诗。

    ①诗的前两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还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②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③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大漠”“燕山是古时候的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无数战士的鲜血在那里挥洒。这两句给人一种清冷而且悲凉的感受。读这两句语速可以放缓,沙如雪”“月似钩适当拉长声音,读出大漠月夜的荒凉、冷寂之感。)

    ④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

    (2)过渡:如果有一匹矫健的骏马能在这样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那会是多么威武豪迈!可恰恰相反,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后两句诗。

    ①这是一匹怎样的马?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②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情境,体会诗人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人的人生志向,达到熟读成诵。

    (2)点拨:读后两句诗时,语速可相对加快一些,“何当金络脑”语调可适当上扬,“快走”要短促有力,读出节奏感,表现出诗人想要建功立业的急切与向往之情。

    活动2 借助注释,学习《石灰吟》

    1.朗读古诗,疏通诗意。

    (1)结合古诗及注释,联系生活,想一想石灰的炼制过程,画出诗中的关键词语。

    (2)引导学生交流:

    ①煅烧石灰的第一步是什么?你是从哪句诗中知道的?从“千锤万凿”这个词,你能想象石灰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了怎样的痛苦吗?

    ②“烈火焚烧”,看着这足以灼热身心的文字,你能想象石灰正忍受着怎样的煎熬吗?

    ③石灰表现得怎样?面对烈火焚烧,你知道石灰的内心想法吗?它会怎么说?

    ④“粉骨碎身”是什么意思?石灰经历了什么?

    ⑤石灰经受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它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2.诵读感悟,激发情感。

    (1)你想用哪个词来赞扬一下石灰?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2)你觉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吗?联系诗人的生平及写诗时的时代背景,小组讨论,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诗人以石灰自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意志和情操。)

    课件出示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3.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背诵古诗。

    操作指导 要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古诗的经验,结合注释理解词语及诗句,了解诗的大意;再结合对背景的了解,抓住关键词语,如后两句诗重点体会清白,牵一词而动全身,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情感;要注重朗读指导,读出真情,读出真感受。

    板块四 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活动1 观察要点,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交流哪些生字的书写有难度,需要注意什么。

    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络、锤、凿、焚”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正确书写笔顺。

    强调“锤”右部横的长短变化,“凿”的下部里面不是“羊”。

    活动2 练习书写,展示反馈

    1.学生独立观察课后写字表,每个字练习写两遍。

    2.展示反馈,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操作指导 书写指导要结合学生的书写能力,教师可抓住难点进行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

    板块五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古诗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操作指导 要鼓励学生将古诗读出韵律,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营造积极浓郁的阅读氛围。

    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默写《竹石》。

    2.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进行综合比较,理解三首诗在表达方法上的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引入,了解作者

    活动1 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指名背诵古诗《马诗》《石灰吟》。

    2.导入:诗人赋予了马和石灰特有的品格。清代诗人郑燮对竹子情有独钟,他画了一幅《竹石图》,并且还在画上题写了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看看郑燮笔下的竹子又有怎样的品格。(出示《竹石图》)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活动2 解读诗题,了解作者

    1.交流:你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2.借助资料,了解作者。

    (1)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了解郑燮的喜好以及他的字画特点。

    (2)教师补充:

    课件出示 郑燮(1693—1766)清代书画家、诗人、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诗风质朴,在画坛上也是独树一帜,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操作指导 以旧知引入,背诵古诗时,可采用不同方式组织学生积极背诵,巩固所学。顺势引出新课学习的主旨,再以探究竹子的品格为切入点,直入学习重点,明确学习目标。此外,要尽可能地将学生置身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中,让学生了解:知人论世,是我们了解古人、解读古诗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可以更准确、深入地把握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板块二 感知体验,读诗悟情

    活动1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强调“坚劲”的读音是jiān jìnɡ。

    2.标出停顿,读通读顺。

    3.学生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活动2 合作学习,诵读悟情

    1.出示讨论题:

    (1)看画面,竹子怎样才能不被吹倒?“咬”字极为有力,你体会到了什么?

    (2)竹子长在哪里?“破岩”是什么?

    (3)竹子不屈服于哪些磨难?还会经历哪些磨难?结果怎么样?

    2.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句,悟诗情,结合具体问题来感悟。

    操作指导 诗最重要的是意境,只有读通、读顺,才会理解诗意,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读熟古诗。调动多种感官,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心情,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强化语言的积累。

    板块三 综合比较,总结写法

    活动1 感悟诗人志向

    1.导学:综合来看,这三首诗都是写物的。诗人分别描写了所写事物的什么特点?仅仅是赞美它们吗?诗人分别借物抒发了什么情感,赞美了什么精神?

    2.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课件出示 《马诗》流露出诗人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和不被赏识的感慨、愤懑之情。

    《石灰吟》中,诗人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的情操。

    《竹石》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品质。

    活动2 明确表达方法

    1.交流:这三首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三首诗有一个共同点,即看起来描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赞颂人的一种精神,抒发的是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

    2.有感情地再读读这三首古诗。

    操作指导 可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归纳、总结,发现这三首诗的表达特点,初步了解诗人借事物表达人生志向的表达方式。

    板块四 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为喜欢的古诗配一幅图。

    2.搜集其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文读一读。

    操作指导 为自己喜欢的古诗配画时,对于绘画有困难的学生可小组合作来完成。另外,教师可推荐具体诗文内容,使学生通过拓展阅读,加深对借物喻人这种表达方式的理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一诗一画一情境,整体感知诗意,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积极诵读,读中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通过一个个层层推进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紧紧扣在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上来推进课堂教学,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学秩序井然,效果良好。

    学生课堂活动卡

    课 题

    古诗三首

     用 时

    5~6分钟

    活动内容

    1.给本课生字和多音字注音。

    生字:络(    )  锤(    )  凿(    )  焚(    )

    多音字:劲(    )

    2.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画线的词语重点理解。

    金络脑  等闲    坚劲  月似钩

    3.为喜欢的古诗配一幅图。

     

     

    ★活动建议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2.仔细读一读古诗,圈出词语,想一想画线的词语的意思。

    3.朗读喜欢的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古诗画一幅图。

    4.与同学进行交流,互相指正修改。


    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古诗三首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熟读课文

    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预习字词

    1.看拼音,连接词语。

    fén shāo  què záo  chuí zi  wǎnɡ luò

     

     

    网络    锤子    确凿    焚烧

    2.在田字格里抄写下面的生字,并写出读音。

       络      锤      凿      焚

    3.解释下列字词。

    何当:           等闲:           清白:           

    钩:              浑:              任:           

    尔:              金络脑:         

    内容感知

      读了这三首古诗,根据注释和工具书我理解了这三首古诗的大意,我能选择一首写出来。

     

     

    资料搜集

    搜集李贺、于谦、郑燮的资料。

    阅读质疑

    1.这三首诗有的赞颂动物,有的赞美植物,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呢?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2课时)人教部编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