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特训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含解析
展开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
一、选择题(共10题)
1.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2CO3、Na2SO4、CuSO4、CaCl2、NaCl混合而成,为检验它的成分,做了如下实验:则该固体混合物中( )
①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搅拌后得无色透明溶液;
②往此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过滤,将沉淀物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
A.肯定有Na2SO4,可能有CuSO4
B.一定有NaCl,肯定没有Na2SO4
C.一定有Na2CO3,可能有NaCl
D.可能有CaCl2,一定没有CuSO4
2.下列有关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证明其中含有CO
B.要证明某烧碱溶液中可能含有Cl-,应先加稀盐酸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其中含有Cl-
C.焰色反应时,观察到火焰呈黄色,可以推测肯定含钠元素,可能含钾元素
D.在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证明其中含有SO
3.分离提纯下列物质时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分离提纯
试剂
方法
A
除去CO2中的HCl
饱和Na2CO3溶液
洗气
B
除去Cl2中的HCl
NaOH溶液
洗气
C
除去FeCl2中的FeCl3
铁屑
过滤
D
除去Fe2O3中的Al2O3
NaOH溶液
蒸发
4.下列操作中,完全正确的说法有
①蒸馏操作时,如果温度计插入溶液中,则会收集到沸点偏低的馏分;
②蒸发结晶时,应使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③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到另一个烧杯中;
④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化铁;
⑤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⑥灼烧石灰石时,应该选用坩埚;
⑦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放在玻璃实验台面上;
⑧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⑨稀释浓硫酸时,把水迅速倒入盛有浓硫酸的量筒中;
⑩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之一是,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捂住容器的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
A.1个 B.3个 C.5个 D.7个
5.如图在盛有3mL碘的饱和溶液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苯、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下列现象,正确的结论是( )
A.①加入的是CCl4,②是苯,③加酒精
B.①加入的是酒精,②加CCl4,③加苯
C.①加入的是苯,②加酒精,③加CCl4
D.①加入的是苯,②加CCl4,③加酒精
6.下列关于某些物质(离子)的检验方法或结论正确的是( )
A.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NaCl溶液
B.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肯定有
C.向某溶液中加入HCl溶液后,若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肯定有
D.用焰色反应可鉴别出NaCl、KCl和Na2SO4三种物质
7.部分被氧化的Fe-Cu合金样品(氧化产物为Fe2O3、CuO)共5.76 g,经如下处理:
已知氯化铁溶液可用于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离子反应:Cu+2Fe3+=Cu2++2Fe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滤液A中的阳离子为Fe2+、Fe3+、H+
②样品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
③溶解样品的过程中消耗硫酸的总物质的量为0.04 mol
④V=224
⑤V=448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8.下列对某些物质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
B.取少量待测液做焰色反应实验,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aOH
C.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D.某溶液中先通入Cl2,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9.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慢慢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在加入第25滴时开始产生无刺激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第50滴时,不再产生气体(假设气体全部溢出);
②取①实验后的溶液再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③取②中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Cl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一定有SO B.一定有C1-
C.一定有HCO D.一定有CO
10.某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几种:K+、、、、 (不考虑溶液中少量的H+和OH-),取200mL该溶液,分为两等份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1: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烧碱并加热,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224mL;(已知NH4+在碱性条件下可以生成氨气)
实验2:第二份先加入足量的盐酸,无现象,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得固体2.33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无法确定是否含有K+
B.该溶液中肯定含有、、、
C.不能确定该溶液中是否含有
D.该溶液中一定含K+,且n(K+)= 0.01mol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1.下列A、B、C、D是中学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基本装置。
(1)请根据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原理,回答在下列实验中需要使用哪种装置,将A、B、C、D填入适当的空格中。
①从碘水中提取碘___;
②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___;
③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___;
④与海水晒盐原理相符的是___。
(2)写出装置D中仪器的名称:①___,若利用装置D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___。
(3)四氯化碳和苯都是碘单质的萃取剂,且碘单质在四氯化碳和苯中颜色相同。已知苯的密度小于水,且不溶于水。如果用苯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振荡后静置分层,上层为___色,要从有机层中分离出碘单质,应该采用___(答操作方法)。
(4)装置B使用时,若打开分液漏斗下端活塞,液体不能顺利流下,原因是___。
12.实验室里需要纯净的氯化钠溶液,但手头只有混有硫酸钠的氯化钠。某学生设计了如下方案:
如果此方案正确,那么:
(1)写出碳酸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
(2)操作①是否可改为加硝酸钡溶液?____。理由是____。
(3)进行操作①后,如何判断硫酸根离子已除尽,方法是___。
(4)操作②的目的是___,不先过滤再加碳酸钠溶液的原因是___。
13.粗盐中含有CaCl2、MgCl2等杂质。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提纯粗盐:
(1)试剂X为___________,滤渣含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除钙”、“酸化”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的名称为___________。
14.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选择装置________(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选择装置________。
(2)从碘水中分离出I2,选择装置________,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________。
(3)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______,进水的方向是从____口(填“上”或“下”)进水。装置B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除打开漏斗下端的旋塞外,还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
(4)粗盐中含Ca2+、Mg2+、Fe3+、SO等杂质,需要提纯后才能综合利用。粗盐提纯的步骤有:
①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 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③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④过滤 ⑤溶解 ⑥加盐酸除去多余Na2CO3 ⑦蒸发
操作顺序合理的是_____(可多选)。
a ⑤②③①④⑥⑦ b ⑤①②③④⑥⑦ c ⑤②①③⑥④⑦ d ⑤③②①④⑥⑦
15.某工厂排放的无色废水中可能含有、Ba2+、Fe3+、、Cl-中的两种或多种。取少量废水,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回答下列问题:
(1)废水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向废水中滴加稀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向废水中加过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为确定废水中还可能存在的以上离子,具体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
16.常见的除杂问题:
(1)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的试剂是_______,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除去混入Na2CO3溶液中少量NaHCO3杂质的试剂是_______,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除去混入FeCl3溶液中少量FeCl2杂质的试剂是_______,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17.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Mg2+、Cu2+、Fe3+、Na+中的几种。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_。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
(3)取(2)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___,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4)原溶液可能大量共存的阴离子是___(填字母)。
A.Cl- B.NO C.CO D.OH-
18.Ⅰ.有A、B、C、D四种化合物,分别由K+、Ba2+、、、OH-中的两种组成,它们具有下列性质:①A不溶于水和盐酸;②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E;③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硫酸反应生成A;④D可溶于水,与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E,E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推断A、B、C、D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与盐酸反应:______。
C与D反应:_________。
E(少量)与澄清石灰水反应:_______。
Ⅱ.某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O2、H2CrO4、Cr(OH)3、H2O、H2O2.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过程:H2O2→O2
(1)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单线桥):______
(3)若反应转移了0.3 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
19.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其中可能含有NaCl、Ba(NO3)2、Cu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以下实验:
①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溶液呈无色;
②向①的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完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④另取①中过滤后的溶液加入足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试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 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一定不含的物质是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 以上各种物质均填化学式 )
(2) 写出实验①②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20.I.有一份无色溶液,只可能有Na+、Cl-、H+、、、Cu2+、中的几种(忽略水电离产生的少量的OH-)。取该溶液检测,发现溶液显强酸性。
(1)不需要进一步实验,可以判断,溶液中一定存在___________,一定不存在___________,
(2)进一步测定,取100ml该溶液,发现该溶液中n(H+) = 0.01mol, 加入足量BaCl2,生成2.33g沉淀,过滤,滤液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产生5.74g沉淀。100mL溶液中是否有Cl-___________(填一定有、一定没有、可能有),100mL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至少为___________mol。
II.现有五种物质A、B、C、D、E,其中有一种是碱,四种是盐,溶于水后电离可以产生下表中的离子:
阳离子
Na+ 、 H+ 、Ba2+
阴离子
OH-、、
为鉴别它们,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其结果如下:
①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无色气体X,X可以和C溶液反应生成沉淀E,沉淀E可与B溶液反应;
②B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沉淀D不溶于稀硝酸。
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___________,C___________,B___________
(2)完成A溶液与X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已知NaHCO3溶液呈碱性。 B溶液与A溶液反应至恰好溶液呈中性(不考虑CO2的溶解),写出该过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
【答案】C
【分析】
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混合物中一定无CuSO4;取部分此溶液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混合物中至少含Na2SO4和Na2CO3中的一种,由于Na2SO4或Na2CO3可与CaCl2反应生成沉淀,而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所以混合物中一定不含CaCl2;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最后全部溶解,说明生成的白色沉淀为碳酸钡,故一定含Na2CO3,一定不含Na2SO4,实验中未涉及到氯化钠的检验,所以无法确定,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①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混合物中一定无CuSO4;②取部分此溶液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混合物中至少含Na2SO4和Na2CO3中的一种,由于Na2SO4或Na2CO3可与CaCl2反应生成沉淀,而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所以混合物中一定不含CaCl2;③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最后全部溶解,说明生成的白色沉淀为碳酸钡,故一定含Na2CO3,一定不含Na2SO4,实验中未涉及到氯化钠的检验,则无法确定,所有选项C正确,故答案为C。
2.
【答案】C
【详解】
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为CO2和SO2,在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证明其中至少含有CO、HCO中的一种,A错误;
B.先加稀盐酸酸化引入氯离子,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氯离子,B错误;
C.钾元素的焰色为紫色,会被钠元素的焰色即黄色覆盖,钾元素的焰色需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因此焰色反应时,观察到火焰呈黄色,可以推测肯定含钠元素,可能含钾元素,C正确;
D.在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该沉淀可能是硫酸钡、氯化银,原溶液中可能含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D错误。
答案选C。
3.【答案】C
【详解】
A.除去CO2中的HCl,用饱和NaHCO3溶液,A错误;
B.Cl2和NaOH反应生成NaCl、NaClO和H2O,除去Cl2中的HCl不能用NaOH溶液,B错误;
C.Fe和FeCl3反应生成FeCl2,除去FeCl2中的FeCl3可加过量的Fe粉,然后过滤,C正确;
D.Al2O3和NaOH反应生成NaAlO2和H2O,除去Fe2O3中的Al2O3可加NaOH溶液,然后过滤、洗涤,D错误。
答案选C。
4.
【答案】B
【详解】
①蒸馏烧瓶中,从下到上温度逐渐降低,所以蒸馏操作时,如果温度计插入溶液中,则会收集到沸点偏低的馏分,①正确;
②蒸发结晶时,当蒸发皿中剩余少量水时,就应停止加热,②不正确;
③分液操作时,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③不正确;
④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化铁,应使用渗析法,④不正确;
⑤酒精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⑤不正确;;
⑥石灰石固体灼烧,应放在坩埚中进行,⑥正确;
⑦加热后的蒸发皿,不能放在玻璃台面上,否则易烫坏台面,且蒸发皿因受热不均易破裂,⑦不正确;
⑧萃取操作时,萃取剂的密度不一定比水大,⑧不正确;
⑨稀释浓硫酸时,不能在量筒中进行,⑨不正确;
⑩检验装置气密性时,可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然后用手捂住容器的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⑩正确;
综合以上分析,只有①⑥⑩正确,故选B。
5.
【答案】D
【详解】
由图可知,①中分层,且有机色层在上层,则①加入的是苯;②中分层,且下层为有机色层,则②加CCl4;③中溶液不分层,则③加入的是酒精,
故选:D。
6.
【答案】A
【详解】
A.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而溶液无此性质,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NaCl溶液,故A正确;
B.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可能生成AgCl沉淀或碳酸钡沉淀等,不能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故B错误;
C.向某溶液中加入HCl溶液后,若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则该溶液中不一定有,也可能含有碳酸氢根、亚硫酸根或亚硫酸氢根等,故C错误;
D.用焰色反应检验K元素,应通过蓝色钴玻璃,并且用焰色反应无法鉴别NaCl和Na2SO4,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7.
【答案】C
【分析】
硫酸足量,Fe2O3、CuO与硫酸反应产生Fe3+、Cu2+,Fe反应变为Fe2+,Cu与硫酸不反应。由氧化性:Fe3+>Cu2+>H+ ,可知Fe3+优先反应,由于滤液A中不含Cu2+,且有气体H2生成,则滤液A中不含Fe3+,滤渣3.2 g为金属铜,其物质的量为0.05 mol。即合金样品中共含有铜元素0.05 mol 。滤液A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滤渣灼烧得到的固体3.2 g为Fe2O3,其物质的量为0.02 mol,其中铁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04 mol,据此分析。
【详解】
①由以上分析可知滤液A中的阳离子为Fe2+、H+ ,不含Fe3+,①错误;
②样品中含有的元素有Fe、Cu、O三种,由以上分析可知含有Cu元素质量是3.2 g,含有Fe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04 mol,则m(Fe)=0.04 mol×56 g/mol=2.24 g,所以含有O元素的质量m(O)=5.76 g-3.2 g-2.24 g=0.32 g,则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n(O)==0.02 mol,②正确;
③若样品与硫酸恰好反应得到溶液为FeSO4溶液,根据元素守恒可知n(H2SO4)=n(Fe SO4)=n(Fe)=0.04 mol,③正确;
④根据③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是0.04 mol,其中含H+是0.08 mol;根据②可知混合物中含有O元素的物质的量是0.02 mol,则其与H+结合产生H2O 0.02 mol,消耗H+为0.04 mol,因此其余的0.04 mol H+变为H2逸出,产生H2的物质的量是0.02 mol,所以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H2)=0.02 mol×22.4 L/mol=0.448 L=448 mL,④错误;
⑤根据④计算可知反应放出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448 mL,⑤正确;
综上所述可知:说法正确的是②③⑤,故合理选项是C。
8.
【答案】C
【详解】
A.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O、Ag+,A错误;
B.取少量待测液做焰色反应实验,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钠的物质,不一定是NaOH,B错误;
C.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该红褐色沉淀是Fe(OH)3,因此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C正确;
D.某溶液中先通入Cl2,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Fe2+或Fe3+,D错误;
答案选C。
9.
【答案】D
【分析】
由①中信息可知,加入盐酸开始没有气泡,到第25滴时产生气体,所以一定没有HCO,又因为气体无刺激性,所以一定没有SO,一定有CO离子;而①中加入了盐酸即引入了C1-离子,所以不能确定原来溶液中是否含C1-离子。
【详解】
A.根据分析,一定没有SO,故A错误;
B.根据分析,无法确定是否含有C1-,故B错误;
C.根据分析,一定没有HCO,故C错误;
D.根据分析,一定有CO,故D正确;
答案选D。
10.
【答案】C
【分析】
实验1,加入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气体,溶液中一定存在,n()=n(NH3)==0.01mol;实验2,加入盐酸无现象,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产生固体,溶液中不含,含有,n()=n(BaSO4)==0.01mol。
【详解】
A.由分析可知,所带正电荷为0.01mol,所带负电荷为0.02mol,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溶液中一定含有K+,A不正确;
B.由分析可知,该溶液中肯定不含有,B不正确;
C.因为与K+、、都能大量共存,所以不能确定该溶液中是否含有,C正确;
D.该溶液中一定含K+,若不含,根据电荷守恒,n(K+)=2n()-n()=0.01mol,若含,n(K+)>0.01mol,D不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1.
【答案】B或BD A D C 蒸馏烧瓶 温度计 紫或紫红 蒸馏 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没有打开(或上口活塞的凹槽没有与颈部小孔对齐)
【详解】
(1)①从碘水中提取碘,可以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即选择B,若要进一步分离碘和有机溶剂,可以采取蒸馏,即选择BD;
②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需要用到过滤装置,选择A;
③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需要用蒸馏装置,选择D;
④海水晒盐是蒸发水分,选择C。
(2)利用蒸馏的方法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还缺少温度计,用来测量酒精蒸气的温度。
(3)用苯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振荡后静置分层,由于苯的密度小于水,所以萃取了碘的苯溶液在上层,上层显紫色或紫红色;要从有机层中分离出碘单质,应该采用蒸馏的方法;
(4)分液时,若打开分液漏斗下端活塞,液体不能顺利流下,可能的原因是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没有打开(或上口活塞的凹槽没有与颈部小孔对齐),当液体滴下时漏斗里压强增大,导致漏斗里的液体不能顺利流下。
12.
【答案】Na2CO3=2Na++CO 否 理由是改用硝酸钡会使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NO,后续操作中无法除去 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若无沉淀说明SO已除尽 除去过量的Ba2+ 减少一次过滤操作
【分析】
由流程可知,混合物为氯化钠和硫酸钠,将混合物溶解后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悬浊液),加入碳酸钠溶液除去过量的钡离子,过滤除去硫酸钡、碳酸钡沉淀后向滤液中加入盐酸除去过量的碳酸钠,最后通过加热煮沸得到纯净的氯化钠,以此来解答。
【详解】
(1) 碳酸钠是盐,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2CO3=2Na++CO,故答案为:Na2CO3=2Na++CO;
(2) 改用硝酸钡会使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离子NO,以后操作中无法除去,因此不能改用硝酸钡,故答案为:否;理由是改用硝酸钡会使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NO,后续操作中无法除去;
(3) 操作①中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检验硫酸根离子已除尽的方法是: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无沉淀生成说明硫酸根离子已沉淀完全,故答案为: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若无沉淀说明SO已除尽;
(4) 操作②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从而除去过量的氯化钡;不先过滤后加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减少一次过滤操作,减少损耗,故答案为:除去过量的Ba2+;减少一次过滤操作。
13.
【答案】NaOH Mg(OH)2 CaCO3 Ca2++=CaCO3↓ OH-+H+=H2O +2H+=H2O+CO2↑ 蒸发结晶
【分析】
粗盐中含有CaCl2、MgCl2等杂质,将粗盐溶于水后,加入X试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除去氯化镁杂质;加入Y试剂为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目的是除去氯化钙杂质;经过滤除去氢氧化镁沉淀和碳酸钙沉淀,得到的滤渣为氢氧化镁沉淀和碳酸钙沉淀;加入盐酸酸化,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加入盐酸,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经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操作蒸发结晶,最终得到氯化钠晶体,由此分析解答。
【详解】
(1)根据分析,试剂X为NaOH,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除去氯化镁杂质;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目的是除去氯化钙杂质;经过滤除去氢氧化镁沉淀和碳酸钙沉淀,得到的滤渣为氢氧化镁沉淀和碳酸钙沉淀;滤渣含Mg(OH)2和CaCO3;
(2)“除钙”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目的是除去氯化钙杂质,离子方程式为:Ca2++=CaCO3↓;
加入盐酸,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酸化”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OH-+H+=H2O、+2H+=H2O+CO2↑;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经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操作”的名称为蒸发结晶。
14.
【答案】D A B 萃取 冷凝管 下 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玻璃塞 ad
【详解】
(1)从KCl溶液中获得溶质固体KCl,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选择装置D;自来水中含有的水的沸点是100℃,而含有的NaCl等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沸点比水高,所以要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选择装置是蒸馏方法,选择装置A;
(2)碘易溶于有机溶剂,而在水中溶解度比较小,水与有机溶剂又互不相溶,因此可通过苯等有机溶剂萃取、分液方法分离,选用B装置进行分离;
(3) 根据装置示意图可知装置①是冷凝管,为了充分冷凝,根据逆流原理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装置B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除打开漏斗下端的旋塞外,还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玻璃塞;
(4)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Mg2+、Ca2+、Fe3+、SO时,先加水溶解,加入过量NaOH(去除镁离子和铁离子):Mg2++2OH-=Mg(OH)2↓,Fe3++3OH-═Fe(OH)3↓;加入过量BaCl2(去除硫酸根离子):SO+Ba2+=BaSO4↓;加入过量Na2CO3(去除钙离子和多余的钡离子):Ca2++CO=CaCO3↓,Ba2++=CaCO3↓,碳酸钠必须加在氯化钡之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可以颠倒加入的顺序,然后过滤,最后调节溶液的pH等于7后蒸发即可,所以其顺序是⑤③②①④⑥⑦或⑤②③①④⑥⑦,故答案为ad。
15.
【答案】Fe3+、Ba2+ +2H+=H2O+CO2↑ 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将少量废水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硝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然后再向其中滴加几滴AgNO3溶液,若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有Cl-,否则不含Cl-.
【分析】
Fe3+的水溶液显黄色,在无色废水中不可能大量存在;取少量废水,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废水中含有,由于Ba2+与会反应产生BaCO3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因此该溶液中不可能含有Ba2+;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则溶液中一定含有阳离子,、与Cl-之间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因此不能确定Cl-是否存在。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溶液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Fe3+、Ba2+,Cl-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1)废水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Fe3+、Ba2+;
(2)该溶液中含有,向废水中滴加稀盐酸,与H+反应产生H2O、C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H2O+CO2↑;
(3)废水中含有,向废水中加过量浓氢氧化钠溶液,与OH-反应产生NH3·H2O,NH3·H2O分解产生氨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可利用AgCl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的性质检验Cl-的存在。因此确定废水中Cl-是否存在,具体的实验方法是:将少量废水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硝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然后再向其中滴加几滴AgNO3溶液,若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有Cl-,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就证明不含有Cl-。
16.
【答案】饱和NaHCO3溶液 +H+=H2O+CO2↑ NaOH溶液 +OH‒=+H2O 氯水 2Fe2++Cl2=2Fe3++2Cl‒
【详解】
(1)根据CO2和HCl的性质选择NaHCO3溶液作为除杂试剂,CO2与NaHCO3溶液不反应,HCl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除去HCl的同时还增加了CO2的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2O+CO2↑;答案为:NaHCO3溶液;+H+=H2O+CO2↑;
(2)选择与杂质NaHCO3反应,与被提纯物Na2CO3不反应的NaOH溶液作为除杂试剂,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2O;答案为:NaOH溶液;+OH‒=+H2O;
(3)氯水具有氧化性,FeCl2能被氯水氧化为FeCl3,从而达到除杂的目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答案为:氯水;2Fe2++Cl2=2Fe3++2Cl‒。
【点睛】
物质除杂的原则是:
(1)不增:即在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不减:即不能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3)易分: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容易分离;
(4)复原:被提纯的物质要复原成原物质;
所选择的除杂试剂经济易得,最好在除去杂质的同时能增加被提纯物质的量。
17.
【答案】Cu2+、Fe3+ Ag+ Mg2+ Mg2++2OH-=Mg(OH)2↓ B
【详解】
(1)溶液无色,肯定不含颜色的离子,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Cu2+、Fe3+,
故答案为:Cu2+、Fe3+;
(2)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含有Ag+,
故答案为:Ag+;
(3)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含有Mg2+,离子反应方程式为:Mg2++2OH−═Mg(OH)2↓,
故答案为:Mg2+;Mg2++2OH−═Mg(OH)2↓;
(4)原溶液中存在Ag+,则Cl−不能共存,原溶液中肯定有Mg2+,故CO、OH−不能与其共存,硝酸根离子不与所给的任何离子生成沉淀,故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硝酸根,
故答案为:B。
18.
【答案】BaSO4 BaCO3 Ba(OH)2 K2CO3 2H++BaCO3=CO2↑+H2O+Ba2+ Ba2++=BaCO3↓ Ca2++2OH-+CO2=CaCO3↓+H2O H2O2 3.36L
【分析】
Ⅰ.①A不溶于水和盐酸应为硫酸钡;②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判断为二氧化碳,B为碳酸盐;③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硫酸反应生成A;与D反应生成B,推断为氢氧化钡;④D可溶于水,与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E,E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推断为碳酸盐,B、D均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B不溶于水,则B为碳酸钡,D为碳酸钾,E是二氧化碳;
Ⅱ.主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与降低,确定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详解】
Ⅰ. (1)有以上分析可知,A是BaSO4,B是BaCO3,C是Ba(OH)2,D是K2CO3;
(2) B与盐酸反应:2H++BaCO3=CO2↑+H2O+Ba2+;C与D反应:Ba2++CO=BaCO3↓;E(少量)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a2++2OH-+CO2=CaCO3↓+H2O;
Ⅱ.(1)由信息H2O2→O2可知,氧元素的化合价由-1升高到0,则H2O2为还原剂;
(2)根据题目信息可知H2O2被氧化生成O2,观察所给几种物质可知H2CrO4中Cr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以H2CrO4为氧化剂,根据电子守恒可得H2CrO4与H2O2的系数比为2:3,再结合元素守恒可得化学方程式为2H2CrO4 +3H2O2=2Cr(OH)3+3O2↑+2H2O,O元素共失去6个电子,Cr元素得到6个电子,即;
(3)由2H2CrO4 +3H2O2=2Cr(OH)3+3O2↑+2H2O可知,生成 3 mol气体转移6 mol电子,则反应转移了0.3 mol电子,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5mol,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15mol 22.4 L/ mol-1 =3.36 L。
19.
【答案】Ba(NO3)2、Na2CO3 CuSO4 NaCl Ba2++=BaCO3↓ BaCO3+2H+=Ba2++H2O+CO2↑ Ba2++=BaSO4↓
【分析】
①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溶液呈无色,说明一定不含有CuSO4,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一定含有Ba(NO3)2、Na2CO3,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②向①的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完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证明是碳酸钡沉淀,可知原固体一定含Ba(NO3)2、Na2CO3;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生成的是BaSO4沉淀;④另取①中过滤后的溶液加入足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沉淀,也可能是Ag2CO3沉淀,以此来解答。
【详解】
(1)由上述分析可知,原固体一定含Ba(NO3)2、Na2CO3,一定不含CuSO4,可能含有KCl;
(2)①固体混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生成沉淀的是Ba(NO3)2、Na2CO3反应产生的BaCO3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BaCO3↓;
②向①的沉淀物BaCO3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完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是BaCO3溶于稀硝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O2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CO2↑+H2O;
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该沉淀为Ba(NO3)2与加入的硫酸反应产生BaSO4沉淀,离子方程式为+Ba2+=BaSO4↓。
20.
【答案】H+ ,Cu2+ 可能有 0.01 CO2 Ba(OH)2 NaHSO4 CO2 ++ H2O = 2 2H++=CO2↑+H2O
【分析】
Ⅱ.A、B、C、D、E,其中有一种是碱,四种是盐,生成的气体X只有CO2符合,发生的反应为 2H++=H2O+CO2↑,CO2气体可以和C溶液反应生成沉淀E,则C为Ba(OH)2,沉淀E为BaCO3,E与B溶液反应,则B为NaHSO4,所以A为Na2CO3。
【详解】
Ⅰ.(1)有一份无色溶液,说明不含Cu2+,溶液显强酸性,说明有H+,同时排除不在酸性溶液里大量共存的,可以判断,溶液中一定存在H+,一定不存在Cu2+、;
(2)由题干信息,100mL该溶液中n(H+)=0.01mol,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生成2.33g沉淀,可知一定含有,且生成的BaSO4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因加入过量BaCl2,滤液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产生5.74g沉淀,无法判断原溶液里有Cl-,只能确定为可能有;则溶液里已经确定的H+和,根据它们的物质的量无法满足电荷守恒,还必须有Na+,且其物质的量至少为0.01mol×2-0.01mol=0.01mol(电荷守恒式);
Ⅱ.(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X为CO2, C为Ba(OH)2,B为NaHSO4;
(2)在碳酸钠溶液里通CO2气体生成NaHC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2O=2;
(3)碳酸钠溶液里滴加NaHSO4至中性时,溶液为硫酸钠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2↑+H2O。
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50《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50《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50《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精选题解析版docx、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50《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精选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第2讲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考点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试题PDF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第2讲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考点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试题PDF版
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考点50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 模拟测试: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考点50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 模拟测试,文件包含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50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模拟测试原卷版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docx、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50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模拟测试解析版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