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测试题
展开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据此回答1-2题。
1.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是( )
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
②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
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④封山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综合性原则
人类文明,经历了从采猎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以及后工业文明的演进,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不同。据此完成3-5题。
3.采猎文明时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
A.自然灾害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B.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C.人类对生物资源的破坏
D.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加剧
4.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是从( )
A.采猎文明时期开始B.农业文明时期开始
C.工业社会开始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5.下列历史时期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最大的是( )
A.农业文明时期的灌溉农业
B.春秋时期的封山育林
C.农业文明时期的毁林开荒
D.原始社会人工驯养牲畜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①善待地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第39个“世界地球日”主题)②地球上各个荒无人烟的角落几乎都有了捕鲸船的“足迹”,它发现了大量不为外人所知的洋面和岛屿。如今欧美的兵舰在那些地方纵横驰骋,他们大约应该为早期的开发者——捕鲸者——鸣炮致敬吧!(椎尔威尔《白鲸》)③打死虎,打死豹。……分肠肚,分骨头,饱饱吃,啾!啾!啾!(傣族古歌谣《欢乐歌》)④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6.四段文字中,描述采猎文明时期生活场景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7.材料②描述的生产场景体现出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 )
A.依赖自然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D.善待自然
8.全球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的文明时期是( )
A.①B.②C.③D.④
读下图,完成9-10题。
9.下列有关全球各地土地退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亚洲土地退化以土地盐碱化和土地沙漠化为主
B.非洲土地退化严重主要跟沙尘暴频发相关
C.欧洲降水丰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
D.南美洲严重退化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超过北美洲
10.目前在我国农牧过渡地区,防治土地退化的主要对策为( )
A.加强湿地管理,维护其生态功能B.禁樵禁牧,保护基本农田
C.合理利用土地,退耕还草D.有机质还田,提高土壤肥力
二、综合题
11.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安吉县地处浙江西北部,北靠天目山,面向沪宁杭,植被覆盖率为75%,以毛竹、白茶和生态旅游为支柱产业。近些年,随着区域产业的发展,更高更陡的一些山区天然植被被人工竹林、茶园所代替,水土流失呈现恶化趋势。下图示意安吉县的相对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
材料二 浙江安吉县余村三面环山,溪水长流,竹林茶园广布,耕地稀少。安吉县余村在20年前采过石灰岩,建过石灰窑,办过水泥厂,溪流浑浊,烟尘漫天,集体经济一路红火,曾是浙江著名的富裕村。在文明村镇创建过程中,余村结合自身优势,从“卖石头”中脱出来,逐步走上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绿水青山,不仅是今日余村的“金名片”,而且成为余村可持续发展的“摇钱树”。
(1)据图说明安吉县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可能带来的危害。
(2)简述余村因地制宜走绿色发展之路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参考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D
【解析】“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的意思是说: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但是明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但是明年就没有野兽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①正确;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会破坏植被,没有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②错误;盛世滋丁,永不加赋,鼓励人口的增长,没有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③错误;封山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保护小动物,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④正确,故①④正确,故答案选D项。
2.A
【解析】可持续发展观认为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人类的发展不应该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自然资源,同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并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故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故选A。
3.C
【解析】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主要的经济活动是采集和狩猎,由于生产力水平限制,经常采猎某种生物,造成某些生物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C对。生产力水平低,对环境的影响小,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不会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问题,B、D错。当时的自然灾害不是人类活动引发的,不属于人类活动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A错。故选C。
4.C
【解析】由于工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实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导致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C对。采猎文明时期与农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较低,对环境影响小,A、B错。二战前就已经开始出现全球性问题,D错。故选C。
5.C
【解析】灌溉农业、封山育林、驯养牲畜都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毁林开荒,破坏植被,会导致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产生,C对。故选C。
6.C
【解析】四则文字依次描述了后工业文明、工业文明、采猎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生产、生活场景。故描述采猎文明时期生活场景的是③,故选C。
7.C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材料②描述的生产体现了工业文明的场景,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征服自然。故选C。
8.A
【解析】由(1)题分析可知,材料①描述了后工业文明时期的场景,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出现在后工业文明时期。故选A。
9.D
【解析】亚洲土地退化以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为主,排除A;非洲土地退化以人为破坏植被为主,排除B;欧洲水土流失远没有亚洲等地严重,排除C;南美洲和北美洲严重退化土地面积相当,但北美洲面积远大于南美洲,所以南美洲严重土地退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超过北美洲。故选D。
10.C
【解析】农牧过渡地区土地退化主要是过度放牧或过度农垦造成的土地荒漠化,因此,合理利用土地是主要措施之一,在部分地区实行退耕还草,有利于生态的恢复;禁樵禁牧不利于地方经济持续发展,应该适度放牧,防止乱砍滥伐;有机质还田有利于防止土地退化,但不是主要措施。农牧过渡区湿地较少,加强湿地管理并不是主要措施。故选C。
二、综合题
11.(1)原因:植被破坏,植被覆盖率大幅度降低;区域地形崎岖,降水丰富集中。危害: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太湖蓄洪调洪能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2)关闭矿山和污染企业,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利用低山丘陵,积极发展立体农业;发展茶叶、竹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充分利用绿水青山,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利用气候和生物资源,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
【解析】本题通过考查安吉县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危害,说明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考查了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1)结合水土流失的成因,从降水、地形、植被等角度分析。安吉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集中。结合信息“更高更陡的山区天然植被被人工竹林、茶园代替,”可知,其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图中表示高程的颜色变化大,说明地形起伏大,容易导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会使山区表层土壤流失,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流失的土壤在太湖淤积,会使其调蓄能力下降,生态功能降低,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本题主要考查余村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措施,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和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因地制宜走绿色发展之路,要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从材料可知本村存在的问题是环境污染、优势资源是竹林茶园广布,森林广布,三面环山;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关闭矿山和污染企业,治理环境污染;大力发展立体农业;延长茶叶、竹品产业链;利用当地的青山绿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由于当地森林多,枯枝落叶多,还可以开发利用沼气,发展清洁能源等。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精品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精品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三册--41《走向生态文明》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三册--41《走向生态文明》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精品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精品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地协调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课后测评,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