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复习题(教案)
展开《全等三角形复习习题课——对“S.S.A”的深入探究》课堂实录与评析
一、教学目的
⒈进一步巩固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进一步熟悉尺规作图和反证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转化发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⒊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广阔性和深刻性,让学生体验研究数学的思想方法(分类、转化、选择等),品尝探究发现成功的喜悦,激发研究数学问题的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情分析
⑴优势方面: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基础较好,能力较高。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熟悉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尺规作图、反证法等有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发现提出、独立思考及合作研究问题的能力,有合作交流的意识、科学探究的欲望,渴望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
⑵不足方面: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发现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思维品质等有待加强培养和提高.
三、重点难点:实验发现、联想构造、把新问题转化为旧问题.
四、教学理念
数学习题课,不是题型模仿课,而是思维训练课;不是题海战术课,而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探究课!
面向全体,巩固所学知识,建立有效的知识系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发现、提出、分析、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交流合作和应用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个性品质,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堂优质高效的数学复习习题课,既是学生回顾并应用所学知识,又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认知的深化,更是方法的提炼与总结、数学思想的升华、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素养的提高.
五、教学关键: 创设情景,启发引导.
六、教学方法:“启导·探究·发现”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
㈠提出问题
师:探究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学会探索研究,就是要象科学家那样,通过试验、观察、比较、发现、归纳、猜想,然后进行证明.今天我们来共同探究一个有趣的问题:满足“两边和一角分别对应(边角位置均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对此问题你们有何想法?
设计说明:对这个问题,学生似乎熟悉但又不太清楚,虽不能立即解决,但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最近发展区),能激发探究欲望,巩固之前所学知识,培养推理论证能力。
㈡理解题意
生1:“两边和一角分别对应相等”没有指出两边和一角的位置关系,可分为:“两边和夹角”即“S.A.S”、“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即“S.S.A”这两种情况。若相等的角为对应相等两边的夹角,根据“S.A.S”可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若相等的角为对应相等两边其中一边的对角,则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师:“不一定全等”是什么意思?
生1:有时全等,有时不全等,要看具体情况。
设计说明:题目没有指出两边和一角的位置关系,需分类讨论,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师:请坐。“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即“S.S.A”,在什么情况下一定全等?什么情况下不一定全等?为什么?怎样研究?
㈢解决方法:分类讨论
生2:可按“这个角的大小”进行分类讨论,当这个角为直角时,根据“H.L”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只要研究这个角为钝角和锐角的情况。
师:好!下面我们先研究这个角为钝角时是否全等!
已知:△ABC和△A1B1C1,∠A=∠A1>90°,AB=A1B1,BC=B1C1,△ABC与△A1B1C1全等吗?——屏幕显示
㈣启导学生发现解题思路一:把“钝角三角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
生3:通过举例:取∠A=120°,AB=5cm,BC=7cm, 画图发现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师:画图可帮助我们发现结论,但不能作为证明!怎样证明?(让学生思考1分钟后)新问题一般都是转化为与之有关的旧问题来解决,本题S.S.A与哪个旧问题(S.A.S、A.S.A、A.A.S、S.S.S、H.L)关系较密切?
设计说明:启导学生发现解题思路与方法,体会解题的基本思想——新问题转化为旧问题来解决。
生4:H.L.
师:为什么?
生4:因为H.L是S.S.A的特殊情况!
师:那就要把钝角转化为直角,如何转化?
生4:作垂线。
师:好,请大家试一试,怎样作垂线!谁上来展示?
生5:图1;
师:有不同作法的,请上来!
生6:图2; 生7:图3;
师: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的作法行不行?(屏幕显示).
生8:作高AD和A1D1虽得到两对直角△,但都无法证明它们全等。
师:是什么原因?
生8:原来的已知的条件∠A=∠A1,BC=B1C1被高AD和A1D1破坏掉,无法使用。
师:是的,作辅助线应尽量避免破坏原来的已知条件,否则将会影响解题. 那第二个呢?
生8:同样,已知条件被破坏,不行!
师:再看第三个,行吗?
生9:比前面两个好,辅助线没有破坏已知条件,但也无法证明全等。
师:为什么?
生9:∠1=∠2和相等的边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无法合作。
师:怎办?
生9:因为相等的边在左边,所以作左边的高即可(屏幕显示).
师:这样,相等的角、相等的边在同一三角形中,
可推出△ABD≌△A1B1D1, 显然有效!请大家写出证明过程,一个同学上来展示。
设计说明:创设让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通过引导学生对3种方法的比较,体会选择辅助线的原则.
师:停下来!大多数同学已经做好,我们来看一下这位同学做的,
共3次全等,做得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
㈤启导学生发现解题思路二:重合法、反证法
生10:重合法,把两个三角形重叠,看能否完全重合!
师:这是最原始的方法, 我们来试一下看能否完全重合。
几何画板动画演示发现完全重合! 这样能当作证明吗?
生11:不能!满足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有无数多种,刚才这两个只是其中一种,再说画图、观察都会产生误差,因此不能当作证明,但可帮助我们发现结论:这两个三角形会全等!
设计说明: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形象直观,再次强调数学的严谨性。
师:特殊不能代表一般!画图、观察可帮助我们发现结论,但不能当作证明。那应当怎样证明?会重合又不好证可想到什么方法?(1分钟后)
生12:反证法!假设BC与B1C1不重合,然后推出矛盾!(教师用屏幕显示“正难则反”——反证法)
师:因为∠A=∠A1,所以A、C、C1三点都在射线AC上,但有两种情况:C1在AC的延长线上或C在AC1的延长线上,这两种完全类似。不妨设C1在AC的延长线上,由BC=B1C1可得到什么结论?能推出矛盾吗?
生13:可得到∠2=∠C1>∠A>90°,则△BCC1的内角和>180°,这与△内角和等于180°矛盾!所以假设C1在AC的延长线上是错误的,同理C在AC1的延长线上也是错误的,所以C与C1重合, ∴△ABC≌△A1B1C1.
设计说明:启导学生想到反证法并发现:若C与C1 不重合就会推出矛盾,体会“正难则反”的思想.
师:请大家写出解答过程,一个同学上来板演。
简评:我们来看一下这位同学做的。不错,用数字表示角,简单明了!
㈥启导学生发现解题思路三:构造等腰三角形
师:还有新的证法吗?本题的题设有两组边相等,线段相等与什么知识有关?
生14:除了全等三角形还有等腰三角形。
师:但相等的线段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怎办?
生14:运动,使相等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构造等腰三角形.
师:(先图片后几何画板)相等的线段只要有公共端点就可构造出等腰三角形! 比如这样(图6)行吗? 这样(图7)呢? 请看屏幕!
生15:不行!第一个图形虽然有2个等腰三角形,但没有效果,感觉这个图形太复杂!第二个图形结构比第一个好,成轴对称图形,但也难以证明三角形全等,感觉这个图形还是很复杂!
师:简约性是数学的重要原则,数学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表示一切的,简单利于解决问题!在构造等腰△时你认为应怎样使图形更简单?
生15:把相等的边BC与B1C1重合,B与B1重合——教师图片演示后屏幕显示。
师:大家看,这个图形简单明了,请大家写出解答过程,1人板演。
设计说明:先启导学生联想到等腰三角形,再引导学生如何构造等腰三角形,积累活动经验。
简评:请大家看黑板,我们来看一下这位同学做的怎样,简单规范,挺好!还有新的想法吗?
生16:也可把另一组相等的边AB与A1B1重合构造等腰三角形.
师:动手操作, 大家看(图9), 还有吗? 生17:构造平行四边形!
师:怎么构造?你来试一下! 生17:上台操作(图10)。
师:不错!还有吗? 生18:上台操作构造等腰梯形(图11). 生19:动手操作(图12).
师:很好,有创新,的确是4种新的思路!但这4种思路能证明△ABC≌△A1B1C1吗? 因时间关系, 留给大家课后去思考。
设计说明:让学生充分交流,产生联想,孕育创新。
㈦解决第二种情况:这个角为锐角时是否全等?
师:最后我们来研究这个角为锐角时是否全等!
生20:以前我们已经通过画图发现这两个△不全等!
师:真的不全等吗? 若不全等, 是什么原因? 我们再来探究一下。请大家用圆规按要求画△ABC:
使∠A=30°,AB=4, BC分别等于:⑴=1.5; ⑵BC=2; ⑶3; ⑷BC=4; ⑸BC=5. 一人上来展示.
师:根据画图,发现什么结论?(学生回答,教师用屏幕显示)
生21:当BC=1.5时,无交点,三角形不存在;当BC=2时BC刚好垂直AC,只有一个交点,三角形只能画出一个,即满足条件的△是唯一确定的;当BC=3时有2个交点,三角形可画出2个,即满足条件的三角形不唯一确定;当BC=4或5时只有一个交点,三角形只能画出一个,即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是唯一确定的。
师:我们可以把刚才的问题一般化(屏幕显示):△ABC,∠A=α<90°,AB=m,BC=n,B到AC的距离为h。当 n=h 或 n≥m 时,三角形只能画出一个(唯一确定),满足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当 h<n<m 时,三角形可画出两个(不唯一确定),满足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设计说明:让学生动手画图,通过数值的变化,顺利帮助学生发现规律和结论。
㈧总结研究成果
师:下面来总结一下今天的研究成果.
⒈研究的结论: 已知:△ABC和△A1B1C1,∠A=∠A1=α, AB=A1B1=m,BC=B1C1=n,B到AC的距离为h,△ABC与△A1B1C1在什么条件下一定全等,在什么条件下不一定全等!谁来总结一下(学生回答,教师用屏幕显示).
生22:若α≥90°,则一定全等;若α<90°,则当n=h或n≥m时一定全等;当h<n<m时不一定全等.
师:请大家注意:若α≥90°,则n必大于m,因此不必讨论α是锐角还是钝角!
所以,最终的结论是:当n=h或n≥m时一定全等;当h<n<m时不一定全等.
⒉数学思想、方法和原则(屏幕显示).
转化——数学的重要思想:一般→特殊,新问题→旧问题;分类讨论——严谨性,数学的重要方法;选择与简约——科学性,数学的重要原则。
设计说明: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对研究的结论和思想方法都有更清晰的认识,
㈨课后作业
⒈整理本节课的研究成果,以《有趣的“S.S.A”》为题目
(也可自拟题目),写一篇小论文,一周后交上(可以2至4人合作).
⒉如图,已知:∠1=∠2,为使△ABC≌△ABD,必须补充一个条件,
请补上这个条件.要求写4至6种不同情况,并给予证明.
设计说明:作业设计遵循“少而精、开放性、多样性、发展性”原则,让各类学生灵活选择,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八、教学评析
数学复习课是重要且最难上的一种课型,目前大多是知识点的简单再现和面面俱到地讲解大量的类型题,这种题型复习法走入“对号入座、机械模仿”的误区,造成教师辛苦、学生痛苦、高分低质、厌恶数学等不良后果。执教者采取“精心设计探究性问题、巧妙引导学生探究”的探究式复习法,打造出优质高效的数学复习课,有效改变了传统题型复习法“只为考试而复习”的教学现状,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
也许有人认为:解决“SSA”这个问题只要直接让学生画图即可得到结论,何必绕一个大圈子?其实,本节课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解决“SSA”,而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在解决SSA的过程中培养能力、提高素养。
本节课围绕一个主题,以问题研究和学生活动为中心,通过:⑴创设思维情境启导学生自然地联想到与之有关的知识,独立发现解题的思路;⑵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⑶师生合作交流;⑷鼓励学生提问题;⑸让学生总结和反思,撰写小论文等把本章的有关知识(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思想方法(拼图、反证法、转化、分类讨论、选择与简约)融入到一个探究性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学生善于发现提出问题,能突破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进行大胆探索,课堂换发生命活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的理念。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复习题(5)(教案): 这是一份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复习题(5)(教案),共3页。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复习题(教案): 这是一份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复习题(教案),共3页。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复习题(6)(教案): 这是一份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复习题(6)(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