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高中发展共同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返校考试(2月)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2022年2月高中发展共同体地理科目试卷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 页,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北京时间2021年8月11日(农历庚子年七月初四),全国多地夜空上演“金星伴月”景观天象(如右图所示),明亮金星和弯弯的月牙闪耀在夜空,引路人驻足拍摄。完成1、2题。
1.“金星伴月”的当晚,拍摄者会看到
A.月球亮面始终朝向东方 B.金星距离地面高度不变
C.月球亮面形状基本不变 D.两个天体公转方向不同
2.从该日起大约经过4天,在浙江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新月 大潮 B.上弦月 小潮 C.满月 大潮 D.下弦月 小潮
世界上最“贵重”的詹姆斯·韦伯望远镜于2021年12月25日发射成功。望远镜定位于地球背向太阳的一面的日地连线上(如右图所示)。完成3、4题。
3.按天体的运动特征,该望远镜类似于
A.卫星 B.行星 C.恒星 D.星云
4.有关望远镜运行位置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强度小于地球地面 B.磁暴现象能威胁航天器安全
C.常发生极光现象 D.天空呈现蔚蓝色
右图为“某地理事物及其界面示意图”。完成第5题。
5.若图中界面代表莫霍界面,甲、乙为距离界面较近的圈层,则
A.甲、乙圈层均由各种岩石组成
B.该界面在各地和地表距离相同
C.地震波向上传播时波速都增加
D.横波、纵波都可以通过甲、乙
2021年国庆假期,李明和家人去云南旅游。游览了澄江帽天山地质公园的古生物化石群和元谋土林。元谋土林属于地质新生代砂砾黏土沉积岩,因远望如林而得名。右图为澄江帽天山典型化石和元谋土林图。读图,完成6、7题。
6.帽天山化石群中的古生物主要出现在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7.形成元谋土林砂砾黏土沉积岩的地质年代
A.是主要的铁矿成矿时期 B.是主要的煤炭成矿时期
C.是喜马拉雅山脉形成时期 D.是泛大陆形成和解体时期
风蚀坑通常指植被覆盖的固定沙丘或者平坦草地受风吹蚀而形成的凹地、槽和洼地。读风洞实验中植被覆盖度与土壤风蚀之间的关系图,完成8、9题。
8.下列条件中最有利于风蚀作用的是
A.盛行风风速大 B.地表坡度大
C.土壤颗粒大 D.植被覆盖率低
9.郦道元描述雅丹地貌的形成:“浍其崖岸,馀溜风吹,稍成龙形”,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风力侵蚀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唯一原因 B.风力搬运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唯一原因
C.雅丹地貌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D.雅丹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风力和流水作用
受极端强暴雨天气影响,2021年7月17日以来河南省多市县发生洪涝灾害,26日河南卫辉市城区的主干道成了救援船只的水路。右图是该主干道部分路段航拍图。完成10、11题。
10.航空遥感,尤其是无人机遥感在抗洪救灾中可发挥的作用是
A.获取被淹范围信息 B.监测天气变化过程
C.勘察地表水位高低 D.预报暴雨发生时间
11.面对洪涝灾害,下列当地普通居民的避灾做法正确的是
A.立刻下水游泳,选择高处避险 B.一旦积水进屋,及时切断电源
C.爬上电线杆或铁塔,等待救援 D.随身携带家中最贵重物品撤离
右图为山东省烟台附近某山区村庄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该山村的优质苹果树多种植在山腰而少在山谷,原因是山腰果树开花早,气温相对山谷要高,即山腰处出现逆温现象。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13.该谷地上空在晴朗的夜晚会出现逆温现象,逆温层产生的原因是
A.在对流层,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直接热源,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山顶离太阳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多;山谷离太阳远,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少
C.山顶受到大气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多;山谷受到大气削弱作用大,太阳辐射少
D.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
读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完成下面14、15题。
14.图中曲线,分别对应表示表层海水盐度、温度、密度的是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③②①
15.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A.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大
C.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大
潮汐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是船舶进出港口的重要依据。麦克是一名水手,2019年8月随船来到中国某港口,该船是符合进港条件的最大吨位船舶;下左图表示该港口某日期的潮汐时刻表。据此完成16、17题。
16.此日,这艘船舶要进港卸货,最合理的进港时间是
A.2时 B.6时 C.10时 D.16时
17.此日,麦克来到附近的海滨游玩,在不同时刻拍摄远处同一岛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时刻,游客入岛更加便利 B.①时刻,是上午10时前后
C.②时刻,岛屿面积较大 D.①到②时段,出现涨潮现象
南极磷虾种群数量巨大,主要生活在南极洲大陆以南、比较寒冷的环南极海域。南极磷虾是南极生态系统的重要物种,是许多经济鱼类、海豹、须鲸的重要食物来源,也是渔业的捕捞对象,有研究表明,尽管人类对南极开发力度加大,但南极磷虾种群数量不减反增。据此完成18、19题。
18.目前南极磷虾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A.价值不高 B.生态压力 C.资源有限 D.成本过高
19.南极磷虾种群数量不减反增,主要原因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南极磷虾繁殖 B.人类捕杀极地生物使其天敌减少
C.海冰融化拓宽了南极磷虾生存空间 D.水体富营养化促使浮游生物增多
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保和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 m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如右上图所示)。右下图为保和岛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据此完成20、21题。
20.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
A.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 B.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
C.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 D.山坡陡峻,水源难保持
21.能够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的旅游时间在
A.12月~次年2月 B.3~5月 C.6~8月 D.9~11月
某研究型学习小组把甲、乙、丙、丁四份质地不同的土壤堆成形状大小相同的圆锥体,在其中三个土堆上覆盖一层相同的草皮。通过模拟实验观测相同降水强度下,土壤质地、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量的关联性。读实验相关数据表(下左图),完成22、23题。
| 甲 | 乙 | 丙 | 丁 | |
土壤质地/% | 砂粒 | 40 | 45 | 78 | 14 |
粉粒 | 25 | 25 | 14 | 19 | |
黏粒 | 35 | 30 | 8 | 67 | |
水土流失量/(g·m-2) | 47.3 | 201.2 | 15.7 | 76.9 |
22.甲土壤属于
A.壤土 B.砂土
C.黏土 D.粉土
23.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土壤质地
A.砂粒与黏粒比重接近 B.黏粒比重小,砂粒比重大
C.粉粒与黏粒比重接近 D.砂粒比重小,黏粒比重大
户籍(或常住)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及以上户籍(或常住)人口占户籍(或常住)总人口比重,读2016年我省部分地级市户籍和常住人口老龄化统计图,完成第24、25题。
24.下列有关图中各地级市的说法正确的
A.舟山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低
B.衢州地区青壮年人口为净迁出
C.丽水地区青壮年人口为净迁入
D.温州地区的老年人口数为最少
25.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将于2022年9月在杭州举行,为建设运动场馆,大量外来农民工进入杭州,影响其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政策 C.环境 D.经济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15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 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 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火山活动深刻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变化。1883年,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产生的巨量火山灰上升到高层大气中,导致随后一年全球均温下降0.6℃。而7亿年前的全球火山大爆发,则深刻改变了大气成分,将地球从漫长寒冷的“雪球时期”中拯救出来。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26、27题。
26.据图分析,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导致随后全球降温主要原因是
A.①减小 B.②减小 C.③增大 D.⑤减小
27.据图分析,7亿年前全球火山爆发导致全球升温的主要原因是
A.④减小 B.⑥减小 C.⑧增大 D.⑨减小
28.下图为某地等值线分布图。读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①此图出现的时间是夜晚 ②此图出现的时间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A.① B.② C.③ D.④
海洋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和科技发展,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力度不断增大。下图是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29、30题。
29.①位置可能勘探到的海洋矿产资源是
A.油气矿 B.可燃冰 C.滨海砂矿 D.锰结核矿
30.下列属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是
A.渔场 B.海上工厂 C.盐场 D.海底隧道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 小题,共35 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图1为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的缩略图,亦是世界大面积黄土覆盖的高原。黄土高原的黄土沟(谷)间地地貌可分为塬、墚、峁三种类型。黄土塬是顶面平坦宽阔、面积较大的黄土高地,黄土墚为长条状的黄土高地,黄土峁是一种孤立的穹状或馒头状黄土丘。随着时间推移,黄土高原地貌经历了从塬到墚再到峁的演变过程,地表越来越破碎。
材料二:2020年我国将进一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黄土高原通过生态修复如鱼鳞坑(图2,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坑穴,坑内种树)等措施,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
(1)下图中的甲、乙、丙分别对应黄土塬、黄土墚与黄土峁中三者中的其中一种地貌类型,请根据材料一判断以下三幅图像分别对应上述哪一种黄土地貌。(3分)
甲: ▲ 乙: ▲ 丙: ▲
(2)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增长与耕地资源减少存在一定的动态关系,请选择下列选项中动态关系排序正确的选项。(2分) ▲
①耕地质量下降、面积减少 ②粮食需求量加大、人均耕地减少
③开垦耕地,植被破坏 ④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②③④①
(3)随着黄土高原的生态修复工程的推进,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在逐步提高,可以通过 ▲ (地理信息技术)获取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情况,并利用 ▲ (地理信息技术)绘制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分布图。(2分)
(4)简述鱼鳞坑的建设对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的影响。(3分)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小图A为地中海戊处附近的“蓝窗”景观,位于一个悬崖的尽头,是一个由石灰岩形成的天然拱门,透过大门,游人可以看到海天一色的壮观景色。图B是非洲西部局部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某旅行家从甲处出发,依次经过乙、丙,最后到达丁。该旅行家在四地附近拍摄代表性植物照片,如图C、D、E、F。下框中是对四张照片中植物特点的描述。
(1)“蓝窗”景观属于 ▲ (地貌名称),一年中受外力破坏最强的季节是 ▲ (夏季/冬季)。在开罗附近可以看到 ▲ (地貌名称)。(3分)
(2)图中虚线为某货轮的航线,将途经庚、戊、辛三处海域。若仅考虑海水的盐度,轮船在 ▲ (庚/戊/辛)海域更易腐蚀。其盐度高主要由于 ▲ 、 ▲ ,以及海域较为封闭、淡水注入少等。(3分)
(3)非洲人口分布极不均匀,人口稀少的地区是 ▲ (乙/丙),主要的自然影响因素是 ▲ 。(2分)
(4)判断拍摄地点、照片、植物特点描述的对应关系(4分)
地点 | 照片 | 描述 |
甲 | ▲ (C/D/E/F) | ▲ (一/二/三/四) |
乙 | ▲ (C/D/E/F) | ▲ (一/二/三/四) |
丙 | ▲ (C/D/E/F) | ▲ (一/二/三/四) |
丁 | ▲ (C/D/E/F) | ▲ (一/二/三/四) |
(5)描述图B所示区域年太阳辐射量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3分)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浙江某中学地开展“植被与土壤”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小慧同学对地理必修一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梳理,手绘了水循环的示意图,并结合绘图把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进行了适当总结。地理老师大明发现小慧的知识梳理和归纳有待完善和修订,请你帮助小慧同学一起来完善和修订。
(1)水循环示意图中,缺失的两个环节是 ▲ 和 ▲ 。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图示水循环类型属于 ▲ 。(3分)
(2)关于植被的总结中,对 ▲ (填“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林”)的描述有错误,应改为
▲ , ▲ 。(3分)
(3)对乙地土壤深厚原因的叙述有误,应改为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 ▲ (填“较快”或“较慢”), ▲ 能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2分)
(4)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 ▲ 共同构成的。按照存在位置和状态,水可以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 ▲ 与人类社会关系最密切。(2分)
2022年2月高中发展共同体地理科目
参考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C | B | B | B | D | B | C | D | D | A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B | C | D | A | C | A | C | D | B | C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B | A | D | B | D | BC | AC | BD | AC | BD |
31.
(1)黄土峁 黄土墚 黄土塬(3分)
(2)D(2分)
(3)遥感(RS) 地理信息系统(GIS)(2分)
(4)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厚度(蓄水、保土)(2 分)、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保肥)(1 分)
32.
(1)海岸地貌 冬季 三角洲(3分)
(2)庚 降水少 蒸发多(3分)
(3)丙 气候(2分)
(4)E 四 F 一 D 二 C 三(4分)
(5)由低纬向高纬递增(由南向北递增);(1分) 图示区域由(热带雨林气候向热带草原气候过渡)南向北,降水量减少(1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1分)(共3分)
33.
(1)下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3分)
(2)落叶阔叶林 有明显季相变化 无茎花、板根现象(3分)
(3)较慢 成土母质 (2分) (4)岩石圈 陆地水(2分)
浙江省丽水市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丽水市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该类型地貌在地表的景观有, 图1中, 下列有关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解析版),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 地球与金星的共同特征是, 甲时期鱼类化石指示, 乙地质年代,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灾方法是, 图中虚线圈内磨损的字最可能是, 邮票中地貌景观的主要特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高一下学期3月返校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高一下学期3月返校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