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2022版生物必修第二册 苏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第2节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2022版生物必修第二册 苏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章达标检测-2022版生物必修第二册 苏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考前必背知识点-2022版生物必修第二册 苏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其他 1 次下载
- 全书综合测评-2022版生物必修第二册 苏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第四章复习提升-2022版生物必修第二册 苏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展开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混淆种群和物种
1.()下列关于种群和物种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一个物种只包括一个种群
B.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D.由于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自然状态下不同物种之间基因不能交流
2.()如图为太平洋岛屿鸟类的分布情况,甲岛分布着S、L两种鸟,乙岛的鸟类是S鸟的迁移后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易错 )
A.乙岛的鸟与甲岛的S鸟存在地理隔离,不属于同一个种群
B.乙岛的鸟类与甲岛的S鸟可能具有生殖隔离
C.乙岛的鸟与甲岛的S鸟可能属于同一物种
D.甲岛所有的鸟类不可称为一个种群,但可称为一个物种
易错点2 误认为变异是在环境“诱发”下产生的
3.()利用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的是 ( 易错 )
A.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的方向变异
B.抗生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C.抗生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D.病菌中原来没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产生了抗药性强的个体
易错点3 混淆生物进化与新物种的形成
4.()某地区有一种桦尺蛾,其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的,1870年以来,S基因频率的变化如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年份 | 1870 | 1900 | 1930 | 1960 | 1990 |
S基因频率(%) | 10 | 50 | 65 | 50 | 12 |
A.1870年,种群中浅色个体的比例为90%
B.从1900年至1960年,该物种始终没有进化
C.到1990年,该桦尺蛾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
D.自然选择导致S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5.()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被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a1和a2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易错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易错点4 不清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规律
6.()已知在古老的地层中出现物种A的化石,在晚近的地层中出现物种B的化石,经过比较,得出以下观点,请你选择下面哪些观点是合理的 ( )
①物种A比物种B出现的早
②物种A可能比物种B结构简单
③物种A一定是从物种B进化而来
④物种A是陆生的,物种B是水生的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7.()如图代表科学家发现的未被破坏的沉积岩石层示意图,两个地层中曾挖掘出物种甲和物种乙的化石。下列关于物种甲、乙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易错 )
A.在Ⅰ层内可能找到物种甲的化石
B.物种甲一定是由物种乙进化而来的
C.物种乙的数量比物种甲少
D.物种乙的出现早于物种甲
答案全解全析
易混易错练
1.D | 2.D | 3.C | 4.D | 5.B | 6.A | 7.D |
|
1.D 同一个物种可以在不同地域有多个种群,A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错误;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自然状态下不同物种之间基因不能交流,D正确。
2.D 甲、乙两岛被海洋隔开,故乙岛的鸟与甲岛的S鸟存在地理隔离,不属于同一个种群,A正确;乙岛的鸟类是甲岛的S鸟的迁移后代,由于两个岛的环境不同,乙岛的鸟类可能与甲岛的S鸟产生生殖隔离,也可能还未产生生殖隔离,属于同一物种,B、C正确;甲岛的S、L两种鸟应属不同物种,故不可称为一个物种,更不可称为一个种群,D错误。
易错分析
种群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集合。种群内个体间既无地理隔离,也无生殖隔离;物种内个体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物种内个体无生殖隔离,可能存在地理隔离。
3.C 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的剂量不断加大只是起了选择作用,A错误;抗生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B错误,C正确;病菌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D错误。
易错分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在生物进化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即在生物进化中,先有突变,后有选择。
4.D 1870年,S的基因频率为10%,s的基因频率为90%,所以种群中浅色个体(ss)的比例为90%×90%=81%,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由题表可知,从1900年到1960年,桦尺蛾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生物发生了进化,B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到1990年,无法确认题述桦尺蛾是否与原来的种群产生生殖隔离,C错误;自然选择导致S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正确。
5.B 题图是物种形成的常见模式,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b、d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A错误;由于d是由a1进化而来的,c是由a2进化而来的,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由于b和d两个种群之间有地理隔离,可能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故二者不一定是同一物种,同理,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要c和d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仍可能是同一物种,C、D错误。
易错警示 物种形成的两点认识
(1)不能认为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因为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其中生殖隔离才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
(2)生物发生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进化取决于种群基因频率是否发生改变,物种形成取决于是否形成生殖隔离。
6.A 由题干可知,在古老的地层中出现物种A的化石,在晚近的地层中出现物种B的化石,说明物种A比物种B出现的早;也能说明物种A可能比物种B结构简单,①②正确。物种A比物种B出现的早,所以物种A一定不是从物种B进化而来的,③错误。不管物种A和物种B谁出现的早,都不能判断该物种是陆生还是水生的,因为水生的生物也有高等的类群,陆生的生物也有低等的类群,④错误。
7.D 物种乙生活的年代距今比物种甲更长,物种甲的化石形成较晚,因此在Ⅰ层内不可能找到物种甲的化石,A错误;物种甲形成的时间比物种乙要晚,与物种甲相比,物种乙生活的年代距今时间更长,但不能说物种甲一定是由物种乙进化而来,B错误,D正确;物种的数量多少不能通过地层来比较,C错误。
易错警示 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规律
(1)研究发现,不同地层中埋藏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生物化石与现代生物的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生物化石与现代生物的结构差别较大。
(2)一般来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
(3)地球上各种生物并非是在同一时期出现的,而是有早有晚,它们有的一直繁衍下来,有的却灭绝了。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现代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