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五单元 地表环境的特征第二节 地表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展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程标准 |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
学习目标 | 1.结合自然带景观图,通过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概念,明确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三种表现。2.通过阅读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示意图,结合具体自然地理现象,认识自然环境的要素组成及相互关联性。3.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特征的一致性和发生发展的统一性现象,总结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4.联系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探究自然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人地协调观。 |
一、要素的内在关联性
1.自然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2.自然环境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并最终导致自然环境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思考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对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
答案 使当地植被恢复,水土流失减轻,土壤肥力增加,空气湿度增大,温差减小等。
二、环境特征的一致性
1.从全球角度看,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具有一致性,其突出表现在:有液态水,有适宜的温度和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具有生命系统以及自我调节功能等。
2.从区域尺度来看,不同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具有相对一致性特征。
思考 青藏地区的一致性环境特征是什么?
答案 高寒。
三、发生发展的统一性
1.从全球角度看,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具有自身统一的发生机制与发展过程。其发生发展不仅受控于适中的日地距离、适宜的地球质量,以及特定的自转和公转周期等条件,而且经历了地球内部圈层的分化与外部圈层的形成,实现了从无机世界向有机世界的演化。
2.从区域角度来看,每个区域内部整体性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也是统一的。
思考 简述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环境特征的成因。
答案 ①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少,气候干旱;②青藏高原隆升,阻碍了印度洋湿润气流西进北上,并导致西北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加剧了西北地区的干旱程度。
探究点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下图是某区域地理要素逻辑关系图。
1.[综合思维]将下列内容和图甲、图乙中的字母对应起来。
①生态环境改善 ②地表水丰富,水系发达,河流众多 ③地表侵蚀、切割强烈,呈现山、丘、盆、谷交错分布状态 ④退耕还林、还草 ⑤基岩裸露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答案 ② ③ ① ⑤ ④
2.[区域认知]该区域最有可能是( )
A.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
C.南方低山丘陵 D.塔里木盆地
答案 C
3.[综合思维]两幅图反映了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哪些表现?
答案 要素的内在关联性;环境特征的一致性;发生发展的统一性。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要素的内在关联性
①自然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②自然环境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并最终导致自然环境中环境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和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的失调:
(2)环境特征的一致性
①从全球尺度来看,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一致性突出表现在:有液态水,有适宜的温度和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具有生命系统以及自我调节功能等。
②从区域尺度来看,不同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具有相对一致性特征。
如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温带荒漠景观的形成:
(3)发生发展的统一性
①从全球角度看,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发生机制与发展过程。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发生发展,受控于适中的日地距离、适宜的地球质量,以及特定的自转和公转周期等条件。
②从区域角度来看,每个区域内部整体性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也是统一的。
如青藏高原隆升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
(2020·辽宁师大附中期中)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其以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闻名于世,是科学探险、考察和生态旅游的胜地。青藏高原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年代最新并仍在隆升的高原。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
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
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
2.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
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
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
C.土壤肥沃,多冻土,土层深厚
D.植被多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青藏高原海拔高,直接导致该地气温低、空气稀薄,空气稀薄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白天该地的太阳辐射较强。故可推出②为空气稀薄,①为气温低,③为太阳辐射强。第2题,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土层浅薄,土壤贫瘠。
(2021·北京石景山区期末)蓄水能力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调节水循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米~951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性资料。据此完成3~4题。
林地类型 | 孔隙度(%) | 有机质含量 | 饱和持水量(吨/公顷) | ||
孔隙度 | 非毛管孔 | 毛管孔 | (%) | ||
针阔混交林 | 59 | 14 | 45 | 4.62 | 503 |
常绿阔叶林 | 63 | 16 | 47 | 3.18 | 648 |
楠竹林 | 52 | 12 | 40 | 2.08 | 312 |
灌木林 | 73 | 17 | 56 | 7.79 | 1 833 |
3.最不适合该山地作为水土保持林的林地类型是( )
A.针阔混交林 B.楠竹林
C.常绿阔叶林 D.灌木林
4.当地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 )
A.植物种类多 B.枯枝落叶多
C.地表径流大 D.年均温较低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由材料“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可知,材料所给的四种林地类型中,楠竹林的毛管孔隙度最低,说明楠竹林的林地土壤蓄洪作用最小。这表明,水土保持作用最小的是楠竹林,选B。第4题,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植物种类多、枯枝落叶多,将更多的有机养分归还给地表,A、B关联度大。地表径流大,会加大对地表有机质的侵蚀,导致有机质降低,选C。灌木林所处海拔较高,年均温较低,D关联度大。
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完成1~2题。
1.漫画揭示的地理环境是( )
A.地形平坦 B.地下水丰富
C.降水稀少 D.土壤肥沃
2.图中景观在我国最典型的地区是( )
A.西藏地区 B.华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从漫画可知,植物根系发达,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吸取地下水分,说明该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故选C。第2题,图中景观在我国最典型的地区是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因此降水稀少,故选D。
也门索科特拉岛拥有世界上最神奇的动植物物种。在该岛800多种植物中,有超过1/3的物种是其所特有的。岛上的龙血树是地球上最具生命力的树种之一。龙血树形态奇特,好像向四周撑开了一把伞。据此完成3~4题。
3.索科特拉岛物种具有独特性的最主要因素是该岛( )
A.平原面积广大 B.长期与大陆隔绝
C.火山活动频繁 D.人类活动影响小
4.龙血树的奇特形态主要有利于( )
A.为根部遮挡阳光,减少水分蒸发
B.抗击强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
C.进行光合作用
D.收集水分并使其汇集到根部
答案 3.B 4.D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索科特拉岛四面临海,长期与大陆隔绝使得该岛物种具有独特性,B对。第4题,根据索科特拉岛所在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使得龙血树的形态奇特,有利于收集水分并使其汇集到根部,D对。
自然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要素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所示的中心甲可能是( )
A.人口数量增多 B.气候变化
C.森林破坏 D.围湖造田
6.上图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A.综合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答案 5.C 6.C
解析 第5题,根据地表环境的整体性,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根据图中所示的中心甲产生的影响,分析甲可能是森林破坏,C对;人口数量增多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与图中各结果之间不是直接影响的关系,A错;气候变化不能直接影响土壤肥力,B错;围湖造田与水土流失加剧无直接因果关系,D错。第6题,上图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要素带来影响,甚至带动一系列的变化,C对。没有反映综合性、区域性、差异性,A、B、D错。
下图为“某区域要素联系图”。据此完成7~8题。
7.该图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A.整体性特征
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8.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
A.降水多且集中于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形成红色沙漠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答案 7.A 8.C
解析 第7题,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8题,P环节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易分解、积累少,形成贫瘠的红壤。
修建水库会对自然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读图,回答9~10题。
9.图示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A.区域性 B.开放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10.下列对图示甲、乙、丙、丁四处内容的填充合理的是( )
A.甲——水位下降 B.乙——改善局部气候
C.丙——增加 D.丁——加重
答案 9.C 10.B
解析 第9题,水库的修建会对土壤、地下水、生物、岩石、地方气候等诸多自然要素产生一定的影响,充分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10题,水库的修建,可以增加下渗,使地下水位升高,因此甲应是水位上升;水库的修建,可以使当地气候变得湿润,降水增多,湿度增大,因此乙应是改善局部气候;水库的修建,可以有效截留泥沙,使下游河道中的泥沙沉积减少,因此丙应是减少;水库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河流径流,减轻洪灾,因此丁应是减轻。
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区干燥度的变化。下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升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1~13题。
11.从水循环的过程看,青藏高原隆升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同期风尘沉积通量变化的主要环节是( )
A.地面蒸发 B.水汽输送
C.大气降水 D.地面径流
12.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判断,青藏高原的隆升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有( )
①气候的大陆性变强 ②植被覆盖率增大 ③河湖及其水量增大 ④太阳能资源更丰富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3.青藏高原的隆升,导致了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演变,这体现了( )
A.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B.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C.自然环境的复杂性 D.自然环境的稳定性
答案 11.B 12.A 13.A
解析 第11题,风尘沉积通量增加的趋势反映了西北地区气候逐渐变得干旱,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的隆升阻挡了从印度洋来的西南季风北上,即水汽输送。第12题,青藏高原隆升使西北地区气候变得干旱,大陆性变强,太阳能资源更丰富。第13题,青藏高原隆升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14.读“滥伐森林与植树造林的环境变化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将下列地理现象的数字序号填入上图中相应的空白处。(9分)
①水土流失 ②鸟类、兽类减少 ③生态失调 ④生物多样性增加 ⑤风速减小、湿度增大 ⑥气候恶化 ⑦干旱灾害减少 ⑧土地沙化 ⑨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2)图示表示自然环境具有________________特征。森林植被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分布于赤道附近区域的______________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2分)
答案 (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第一行②⑦;第二行⑧⑥③④⑨;第三行①⑤。
(2)整体性 热带雨林
15.(2021·北京延庆区期末)洞庭湖是长江重要的调蓄湖泊,具有强大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度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洞庭湖位置及水系图。
材料二 洞庭湖面积最大时约6 000平方千米,目前骤减到约2 600平方千米,退居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1)说出洞庭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3分)
(2)简要分析引起洞庭湖6~9月水体面积波动的自然原因。(4分)
(3)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洞庭湖面积减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6分)
答案 (1)大气降水,长江、澧水、沅江、资水、湘江补给。
(2)6月份,长江流域进入梅雨季节,长江水位上涨,高于洞庭湖水位,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7~9月份,雨带推移到华北地区,长江水位下降,低于洞庭湖水位,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
(3)①湖泊调蓄水量能力减弱(或湖泊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减弱),洪涝(旱涝)灾害频繁;②湖泊水量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下降(水污染加剧);③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湖泊减少,调节气候能力下降。(任答3分,得6分)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五单元 地表环境的特征第二节 地表环境的整体性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五单元 地表环境的特征第二节 地表环境的整体性学案设计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公转的意义学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公转的意义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与四季的形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表环境的差异性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表环境的差异性学案设计,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