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期中化学试卷(7)【含答案解析】
展开H 1 C 12N 14 O 16 P31 S 32 Cu 64 Zn 63.5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其中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消毒作为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在防控新冠肺炎流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物质不能有效杀灭新冠肺炎病毒的是( )
A.75%医用酒精B.84消毒液
C.20%过氧乙酸D.5%稀硫酸
2.(2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B.稀释浓硫酸
C.塞紧橡胶塞D.滴加液体
3.(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废纸撕碎B.海水晒盐C.火药爆炸D.氮气液化
4.(2分)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块B.珍珠奶茶C.豆花米线D.葱油饼
5.(2分)小超同学出现腹泻症状,医生建议他暂时不要吃富含蛋白质和油脂的食物,今天他应该选择的早餐是( )
A.油条和豆浆B.馒头和稀饭C.面包和牛奶D.炸鸡和汉堡
6.(2分)下列物质加到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花椒粉B.面粉C.食盐D.食用油
7.(2分)做好垃圾分类,为绿色发展做贡献。下列可回收垃圾主要成分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纯棉T恤B.铁合金罐头盒
C.废纸箱D.塑料可乐瓶
8.(2分)氯元素在化合物中会显多种化合价,当它在化合物中显+7价时命名为“高氯”,显+3价时命名为“亚氯”,显+1价时命名为“次氯”。化合物NaClO的名称为( )
A.高氯酸钠B.氯酸钠C.亚氯酸钠D.次氯酸钠
9.(2分)目前学校每天为同学们测量体温,水银温度计量体温时汞柱上升的原因是( )
A.原子在不断运动
B.原子间间隔增大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原子质量和体积很小
10.(2分)下列符号中能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
A.2HB.H2C.2H2D.H2O
11.(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水体污染
B.工厂加高烟囱来减少烟尘带来的空气污染
C.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
D.低碳生活的“碳”指二氧化碳
12.(2分)下列能作为复合肥的是( )
A.NH4ClB.Ca3(PO4)2C.KClD.KNO3
13.(2分)华为公司研发了一种以甲醇CH3OH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可连续使用1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X的化学式是( )
A.O2B.CO2C.CH4D.H2O
14.(2分)中成药莲花清瘟对治疗轻型新冠肺炎患者有确切疗效,其有效成分之一为连翘甙(C27H34O11)。下列关于连翘甙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B.由27个原子构成
C.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7:11
D.属于氧化物
15.(2分)下列物质不能用来鉴别铁和银的是( )
A.磁铁B.硝酸银溶液C.稀硫酸D.硫酸锌溶液
16.(2分)电解水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是( )
A.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由B分子构成
B.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多
C.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改变
D.反应中B、C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17.(2分)向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有关数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的数值是4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参加反应的乙和丙的质量比为3:5
D.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8.(2分)如图中甲﹣戊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常见物质。甲、戊为氧化物且甲为黑色固体,乙、丙分别是酸和碱中的一种,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可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与生成物均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溶液能使石蕊变红
B.丙溶液能与戊生成丁
C.甲→戊只能通过置换反应来实现
D.丁可以通过分解反应得到戊
19.(2分)如图是柠檬酸在水中和甘油中的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30℃时,柠檬酸在甘油中溶解度为40g•100mL﹣1
B.40℃时,100mL﹣1水中能溶解218.5g柠檬酸形成饱和溶液
C.50℃时,柠檬酸的水溶液中都比柠檬酸的甘油溶液中的溶质多
D.50℃将饱和柠檬酸的水溶液降温至30℃一定有晶体析出
20.(2分)下列说法合理的有( )
①人体中钠元素是一种常量元素
②pH<7的降雨称为酸雨
③面粉厂、纺织厂都要粘贴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④向一定量的Fe(NO3)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Mg和Zn,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液中加入铁粉,溶液颜色无变化,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的成分组成可能有3种情况
⑤某碳酸钠溶液中可能含有另一种溶质,取一定量该溶液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到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则该碳酸钠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A.2个B.3个C.4个D.5个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满分37分)
21.(9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氢元素和氦元素是不同种元素,最本质区别是原子的 不同;碳元素和硅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最主要的原因是原子的 相同;第15号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氖元素位于第 周期。
(2)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镁元素与17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核电荷数为11的原子所形成的离子的符号是 。
(3)用化学用语填空:①硫酸根离子 ;②5个水分子 。
22.(8分)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
(1)将下列物质或元素的序号按要求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A.小苏打
B.生石灰
C.氮气
D.干冰
E.碘元素
①能做保护气的是 ;
②能预防甲状腺肿大的是 ;
③能作为发酵粉的是 ;
④能做食品干燥剂的是 ;
⑤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2)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①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数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 、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不可再生,为了防治化石燃料枯竭,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还有 (写出一种即可);
②2020年2月中旬,澳洲燃烧长达7个月的森林大火终于熄灭。森林火灾通常用挖隔离带的方法扑灭,这种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
23.(7分)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小磊同学取水样加入一定量的 ,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产生大量浮渣,说明该水样是硬水。生活中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 。
(2)晚饭后,通常用洗涤剂来洗去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利用洗涤剂具有 作用。
(3)小婷在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中抽到的题目为“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①用量筒量取蒸馏水时俯视读数,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溶解过程需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
(4)小宇同学想要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式从粗盐中获取精盐,蒸发过程中当 时停止加热;在蒸发滤液时发现有少量液体飞溅,导致所得精盐的产率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4.(6分)阅读以下科普短文。
铝是当前世界上产量以及用量仅次于铁的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铝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从而还有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用途。
金、银等金属由于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而铁制品一旦保养不善就容易被腐蚀生锈。铝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干燥的空气中会立即与氧气发生反应而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了铝进一步氧化,同时使铝隔绝了水。因此,铝常被制成铝箔用作薯片、坚果、香烟等在空气中易变质物品的包装。同时,由于铝粉保持了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粉末呈现黑色),铝粉常用作涂料(俗称“银粉”)在保护铁制品的同时还使其十分美观。
铝还能在一定条件下与一些化学性质稳定的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单质并释放出大量的热。利用这一性质,人们将铝粉与金属氧化物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铝热剂,如:铝粉与三氧化二铁混合制得的铁铝热剂。铝热剂是1893年德国的化学家汉斯•歌德史密斯在寻找不需要碳高温还原的方法制备高纯度金属的过程中发明的。歌德史密斯在研究中发现,铝热剂在反应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的热,使置换出的金属熔化并能流出,从而实现了金属与熔渣的分离。因此,铝热剂在工业上常用来冶炼铬、锰等高熔点的金属,还用于金属焊接。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金、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铝 (填“强”或“弱”)。
(2)某油漆叫做“银粉漆”,其中的“银粉”指的是 。
(3)铝热剂在工业上常用于炼铬、锰等金属的原因 。
(4)铝粉与三氧化二铁混合制得的铁铝热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5.(7分)CCO3可用作选矿剂、催化剂及伪装涂料的颜料。以含钴废渣(主要成CO、C2O3,还含有Al2O3、ZnO等杂质)为原料制备CCO3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下表是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1)“酸浸”过程是将所有成分转化为硫酸盐,其中C2O3的转化过程是和H2SO4以及SO2按照化学计量数1:1:1进行,请写出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2)“沉钴”过程发生复分解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除铝”过程只能让Al3+沉淀并完全除去,pH必须控制的范围是 。
A.pH>3.0
B.3.0≤pH<9.4
C.5.0≤pH<5.4
D.pH>5.0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满分17分)
26.(10分)根据如图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D装置收集气体,气体从 口进入。
(4)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加热制取甲烷,甲烷极难溶于水,若要收集纯净的气体,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填序号)。
27.(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准备用亚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备一定量的SO2(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并告知该瓶溶液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①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②该瓶溶液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阅资料】
(1)Na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2Na2SO3+O2═2Na2SO4;(2)Na2SO3能与酸反应产生SO2气体;
(3)SO32﹣、SO42﹣均能与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3可溶于稀盐酸。
【作出猜想】
猜想1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
你认为还可能有的猜想3 。
【实验探究I】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
【评价】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
【实验探究Ⅱ】
甲组设计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忽略不计)
(1)连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中放入126g该样品;
(2)实验前称量C装置的质量;
(3)关闭活塞K,用注射器推入浓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4)打开活塞K,缓缓鼓入一定量的氮气,关闭活塞K;
(5)再次称量C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6.4g;
D装置的作用为 。计算出该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 。
【解释】若没有进行第4步操作,则测得亚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际的 (填“偏小”或”偏大”)。
【反思】由此可得出,保存亚硫酸钠时应 。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共1小题,满分6分)
28.(6分)家庭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为测定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40g食用碱,平均分为四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CaCl2溶液,实验数据见下表
求: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其中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解答】解:A、75%医用酒精能用于杀菌;
B、84消毒液能用于杀菌;
C、20%过氧乙酸能用于杀菌;
D、5%稀硫酸不能用于杀菌;
故选:D。
2.【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取液后的胶头滴管不能倒置,以防止污染胶头;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3.【解答】解:A、废纸撕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析出晶体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火药爆炸包含着火药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氮气液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4.【解答】解:A、冰块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珍珠奶茶中含有茶碱、蛋白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豆花米线中含有蛋白质、淀粉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葱油饼中含有油脂、糖类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A。
5.【解答】解:A、油条中富含淀粉、油脂,淀粉属于糖类;豆浆中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馒头和稀饭中均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面包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牛奶中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炸鸡中富含蛋白质、油脂,汉堡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解答】解:A、花椒粉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错误;
B、面粉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错误;
C、食盐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够形成溶液,故正确;
D、食用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震荡后可形成乳浊液,故错误;
故选:C。
7.【解答】解:A、纯棉T恤是用纯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B、铁合金罐头盒是用铁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C、废纸箱是用纸制成的,不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错误。
D、塑料可乐瓶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解答】解:氯元素在化合物中会显多种化合价,当它在化合物中显+7价时命名为“高氯”,显+3价时命名为“亚氯”,显+1价时命名为“次氯”。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故NaClO的名称为次氯酸钠。
故选:D。
9.【解答】解: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水银温度计量体温时汞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故选:B。
10.【解答】解:1个氢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因此1个氢分子表示为H2;表示粒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化学符号的前面,因此2个氢分子表示为2H2。
故选:C。
11.【解答】解:A、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否则会导致水体污染,故A说法正确;
B、加高烟囱并不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不能减少烟尘带来的空气污染,故B说法错误;
C、要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故C说法正确;
D、低碳生活的“碳”指二氧化碳,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2.【解答】解:A、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错。
B、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B错。
C、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C错。
D、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D正确。
故选:D。
13.【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碳原子都是2个,氢原子都是12个,反应后氧原子是12个,反应前应该是12个,其中6个包含在3X中,反应前后钠原子都是4个,因此X的化学式是O2。
故选:A。
14.【解答】解:A、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个连翘甙分子(C27H34O11)由27+34+11=72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7×12):(11×16)≠27:11,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5.【解答】解:A、磁铁能吸附铁不能吸附银,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B、硝酸银溶液能与铁反应不能与银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C、稀硫酸能与铁反应不能与硝酸银,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D、硫酸锌溶液与铁和银都不反应,没有现象,现象相同,无法鉴别。
故选:D。
16.【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2H2O2H2↑+O2↑;
A、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是由C分子构成的,故A说法不正确;
B、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故B说法不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改变,故C说法正确;
D、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反应中B、C两种分子个数比即氢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是为2:1,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7.【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30g﹣26g=4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4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15g﹣5g=10g;丁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0g﹣4g=6g,故a的数值为10g﹣6g=4g。
A、由上述分析,a的数值是4,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参加反应的乙和丙的质量比为6g:10g=3:5,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丁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8.【解答】解:甲、戊为氧化物且甲为黑色固体,甲能够转化为戊,因此甲可以是氧化铜,戊是二氧化碳;乙、丙分别是酸和碱中的一种,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且氧化铜能够和乙反应,因此乙是酸,丁为碳酸钙,丙是碱﹣氢氧化钙,带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因此:
A、乙是酸,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说法正确;
B、丙是氢氧化钙,戊是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故说法正确;
C、氧化铜可以和碳、一氧化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不一定通过置换反应实现,故说法错误;
D、碳酸钙能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故说法正确;
故选:C。
19.【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30℃时,柠檬酸在甘油中溶解度为40g•100mL﹣1,故A正确;
B、40℃时,柠檬酸在水中溶解度为218.5g•100mL﹣1,100mL﹣1水中能溶解218.5g柠檬酸形成饱和溶液,故B正确;
C、50℃时,柠檬酸的水溶液、柠檬酸的甘油溶液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
D、柠檬酸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50℃将饱和柠檬酸的水溶液降温至30℃一定有晶体析出,故D正确。
故选:C。
20.【解答】解:①人体中钠元素是一种常量元素,故正确;
②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故不正确;
③面粉厂、纺织厂中的空气中含有可燃性固体小颗粒,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都要粘贴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故正确;
④向AgNO3和Fe(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Mg,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再向滤液中加入铁粉,滤液颜色无变化,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硝酸银,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银,且含有铁、锌和镁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镁首先反应,然后锌发生反应,成分组成可能为银和铁;银、铁、锌;银、铁、锌、镁,有3种情况,故正确;
⑤加入盐酸一段时间后才生成气体,所以碳酸钠溶液中的另一种溶质会先与盐酸反应,不生成气体,可以是可溶性碱,不一定是氢氧化钠,也可能是氢氧化钾,故不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满分37分)
21.【解答】解:(1)氢元素和氦元素是不同种元素,最本质区别是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碳元素和硅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最主要的原因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第15号元素是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氖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2,位于第二周期。
故填: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非金属;二。
(2)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
镁元素与17号元素(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镁,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氯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化镁的化学式是MgCl2;
核电荷数为11的原子(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所形成的离子的符号是 Na+。
故填:24.31;MgCl2; Na+。
(3)①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可以表示为SO42﹣;
②水的化学式前面加上5可以表示5个水分子,因此5个水分子可以表示为5H2O。
故填:SO42﹣;5H2O。
22.【解答】解:(1)①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作保护气;
②人体缺乏碘元素后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③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④生石灰可以吸收水分,可用做食品干燥剂;
⑤干冰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能用于人工降雨。
(2)①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数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
②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故答案为:(1)①C;②E;③A;④B;⑤D。
(2)①煤;太阳能(合理即可);
②隔离可燃物。
23.【解答】解:(1)区分硬水和软水,通常用肥皂水鉴别。小磊同学取水样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产生大量浮渣,说明该水样是硬水。
生活中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煮沸,因为煮沸能除去水中的一些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2)晚饭后,通常用洗涤剂来洗去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利用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
(3)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3%。
②溶解过程需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4)蒸发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
在蒸发滤液时发现有少量液体飞溅,导致所得精盐的质量偏少,则导致所得精盐的产率偏低。
故答案为:
(1)肥皂水;煮沸;
(2)乳化
(3)①大于;②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4)出现较多固体时;偏低。
24.【解答】解:(1)金、银等金属由于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铝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可知,金、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故填:弱;
(2)依据铝常被制成铝箔用作薯片、坚果、香烟等在空气中易变质物品的包装。同时,由于铝粉保持了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铝粉常用作涂料(俗称“银粉”)在保护铁制品的同时还使其十分美观,可知某油漆叫做“银粉漆”,其中的“银粉”指的是铝粉,故填:铝;
(3)铝热剂在反应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的热,使置换出的金属熔化并能流出,从而实现了金属与熔渣的分离的,所以铝热剂在工业上常用于炼铬、锰等金属的原因是反应过程中散发大量热,使置换出的金属熔化并流出,从而实现金属与熔渣分离,故填:反应过程中散发大量热,使置换出的金属熔化并流出,从而实现金属与熔渣分离;
(4)铝粉与三氧化二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反应方程式为2Al+Fe2O3Al2O3+2Fe,故填:2Al+Fe2O3Al2O3+2Fe。
25.【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C2O3的转化过程是和H2SO4以及SO2按照化学计量数1:1:1进行,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是:C2O3+H2SO4+SO2=2CSO4+H2O。
(2)由物质的变化可知,“沉钴”过程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SO4+Na2CO3=CCO3↓+Na2SO4。
(3))“除铝”过程只能让Al3+沉淀并完全除去,不能生成了氢氧化钴、氢氧化锌沉淀,pH必须控制的范围是:5.0≤pH<5.4。
故答案为:(1)C2O3+H2SO4+SO2=2CSO4+H2O;
(2)CSO4+Na2CO3=CCO3↓+Na2SO4。
(3)C。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满分17分)
26.【解答】解:(1)①为用于固定仪器的铁架台;
故答案为:铁架台。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所以选择B为发生装置;
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B。
(3)选择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固液混合物制取二氧化碳,且不需要加热,因此选择A为发生装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先在底部聚集,所以从短口a进气;
故答案为:A;CaCO3+2HCl=CaCl2+H2O+CO2↑;a。
(4)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所以选择B为发生装置,甲烷不易溶于水,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且空气不易混入水中,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因此选项E为收集装置;
故答案为:BE。
27.【解答】解:【作出猜想】猜想1: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
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
猜想3: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Na2SO4。
故填: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Na2SO4。
【实验探究Ⅰ】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亚硫酸钠;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钠和亚硫酸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评价】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含有硫酸钠和亚硫酸钠的溶液也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故填:含有硫酸钠和亚硫酸钠的溶液也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实验探究Ⅱ】D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C;故填: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C;
再次称量C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6.4g,说明反应生成了6.4g二氧化硫,
设亚硫酸钠质量为x,
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126 64
x 6.4g
126:64=x:6.4g
x=12.6g
该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100%=10%
故填:10%;
【解释】若没有进行第4步操作,会导致二氧化硫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则测得亚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际的偏小。故填:偏小;
【反思】亚硫酸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因此应该密封保存亚硫酸钠。故填:密封保存。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共1小题,满分6分)
28.【解答】解:设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x。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 100
10gx 5g
=
x=53%
答: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53%。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沉淀完全的pH
C2+
7.6
9.4
Al3+
3.0
5.0
Zn2+
5.4
8.0
小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甲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
没有变质,还是Na2SO3
乙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已部分变质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食用碱质量
10g
10g
10g
10g
加入CaCl2的质量
20g
40g
60g
80g
生成沉淀的质量
2g
4g
5g
5g
小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甲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
没有变质,还是Na2SO3
乙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泡
已部分变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期中化学试卷(8)【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期中化学试卷(8)【含答案解析】,共2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期中化学试卷(6)【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期中化学试卷(6)【含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化学用语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期中化学试卷(5)【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期中化学试卷(5)【含答案解析】,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