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课题1 爱护水资源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课题2 水的净化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专题03 内能(测试)-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
展开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钻木取火,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C.人工湖能调节气温,利用水的比热容小;
D.夏天吃冰糕,看到冰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答案】B。
【解析】A.尘土飞扬,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钻木取火,消耗机械能,获得内能,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正确;
C.人工湖能调节气温,利用水的比热容大,在吸收同样多的热量时,温度升高的低,故C错误;
D.夏天吃冰糕,看到冰糕周围冒“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故D错误。
2.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一块 0℃的冰熔化成 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
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通过热传递增加了汽缸内物质的内能;
D.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
【答案】B。
【解析】A. 发生热传递时,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所以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故A错误;
B. 一块 0℃的冰熔化成 0℃的水,由于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吸收了热量,内能是变大的,故B正确;
C. 内燃机的压缩冲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汽缸内物质的内能,故C错误;
D. 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汽化吸热,故D错误;故选B。
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0℃的冰块内能一定不为零;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
【答案】C。
【解析】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冰块内能一定不为零,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体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分子动能增大,内能一定增加,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差,所以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内能和温度、状态、质量等多个因素有关系,所以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4.冰在熔化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不变;
B.比热容改变,内能和温度都不变;
C.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D.比热容不变,内能和温度都不变
【答案】A。
【解析】A. 冰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而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所以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不变,故A正确;
B. 冰熔化时,因为要吸收热量,所以内能是增加的,故B错误;
C. 冰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C错误;
D. 冰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而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所以比热容改变,故D错误;
故选A。
5.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 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答案】D。
【解析】A.热量是一过程量,它所对应的术语是“吸收”和“放出”,不能用“含有”.故A不正确;
B.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温度、状态等因素,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只有当质量和状态一定时,温度高内能一定大.故B不正确;
C.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冰,即使温度更低也具有内能,因为一切物体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不正确;
D.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所以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发生热传递。故D正确。
6.如图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a、b、c(已知质量关系为Mb=Mc)三种物质加热至沸腾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b的比热容大于c的比热容;
B.t1-t2时间内物质a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温度从T1升高到T2时,a物质吸收的热量比b多;
D.如果a、b是同种物质,b的质量大于a的质量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给b、c加热相同时间时,b的温度变化量比c大,已知它们质量相同,根据可判断b的比热容比c小,故A错误;
B.由图可知t1-t2时间内物质a已经沸腾,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持续吸热,内能增加,故B错误;
C.由图可知温度从T1升高到T2时,a需要加热的时间比b短,所以a物质吸收的热量比b少,故C错误;
D.由图可知,a、b的沸点相同,但是b沸腾所需要的加热时间比a多,若a、b是同种物质,可能原因是b的质量大于a的质量,故D正确。故选D。
7.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
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
C.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
【答案】A。
【解析】A.用热水袋暖手,热水袋温度高,内能由热水袋转移到手,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故A符合题意;
B.用锯条锯木板时,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两手互相摩擦时,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手的温度升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8.如图所示是古人锻造铁器的过程,关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热和锻打属于热传递,淬火属于做功;
B.加热属于热传递,锻打和淬火属于做功;
C.加热和淬火属于热传递,锻打属于做功;
D.加热和淬火属于做功,锻打属于热传递
【答案】C。
【解析】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用铁锤锻打工件,工件会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火对铁器加热,铁器从火中吸收热量,把铁器放在水中淬火,铁器向水中放热,所以加热和淬火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故C正确。
9.已知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 3 倍,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互相接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铜块一定向铅块传热 B.铅块可能向铜块传热
C.接触时,铜块温度更高 D.接触时,铅块温度更高
【答案】B。
【解析】由公式可知
因为铜块和铅块的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铜块升高的温度值是铅块升高的温度值的;由于不知道初温是否相同,所以铜块和铅块的末温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存在下列三种可能:如果铜块的末温高于铅块的末温,热量从铜块传向铅块;如果铜块的末温低于铅块的末温,热量从铅块传向铜块;如果铜块的末温等于铅块的末温,二者之间将不发生热传递;由此判断选项A、C、D的说法错误,选项B的说法正确。故选B。
10.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 )。
A.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B.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C.甲液体的内能比乙的大;
D.加热时间越长,液体分子运动越慢
【答案】B。
【解析】A、由图象可以看出:升高相同温度时,甲需要的时间较短,也就是甲需要的热量少。故A错误;
B、已知两种液体质量相等,相同热源加热说明相同时间提供的热量相等。由图象可以看出:在吸收热量相同时,甲液体升高的温度更大,由公式知,甲液体比热较小。故B正确;
C、两种液体虽然质量和初温度相同,但是不同物质,内能多少不能比较。故C错误;
D、加热时间越长,内能越大,液体分子运动越剧烈,故D错误。故选:B。
11.水煎包是东营特色名吃,其特色在于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泽金黄,一面焦脆,三面嫩软,皮薄馅大,香而不腻.在水煎包的制作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煎包“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②水煎包能被煎成金黄色,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③木柴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④往热锅内倒入水会产生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⑤锅盖不断被水蒸气顶起而发生“跳动”,此时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锅盖的机械能。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正确;
B.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故B错误;
C.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所以的冰块也有内能,故D错误。
12.如图所示的四个热学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迅速下压活塞,活塞对厚玻璃筒内的空气做功,硝化棉燃烧起来;
B.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紧压两铅柱使它们合在一起,悬挂钩码也未被拉开,主要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D.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瓶内有白雾产生,瓶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
【答案】ABD。
【解析】A.图中,活塞对空气做功,使空气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着火点,使其燃烧,此过程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类似,在压缩冲程中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正确;
B.图中,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属于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图表示的是将接触面被削平的两个铅块用力压紧,可以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即便在下端悬挂一定质量的钩码也不分开,这个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C错误;
D.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口附近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出现白气,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故选ABD。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杯水和半杯水的比热容相等 B.0℃的水没有内能
C.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 D.固体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答案】AC。
【解析】A.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一杯水和半杯水相比,质量不同,但比热容相同,故正确;
B. 任何温度的物体都有内能,故错误;
C.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只是蒸发速度有区别,故正确;
B. 物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且是同时存在的,故错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14.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透明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下压,压缩空气__________,使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观察到硝化棉___________;上述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发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答案】做功;燃烧;不相同。
【解析】当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时,活塞对空气做功,活塞的内能就会增加,空气的温度就会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烧点,硝化棉就燃烧起来.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人的内能的,故上述实验时不同的。
故答案为:做功;燃烧;不相同。
15.泡温泉时感觉身体会发热,这是通过_____的方式改变了身体的内能.烈日下,小兵去游泳池游泳,他感觉到游泳池边的水泥地面很烫脚,但游泳池里的水却很凉,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___较大的缘故.
【答案】热传递;比热容。
【解析】泡温泉时感觉身体会发热,是身体吸收了热量,所以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身体的内能;
烈日下,小兵去游泳池游泳,他感觉到游泳池边的水泥地面很烫脚,但游泳池里的水却很凉,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收相等的热量时,温度升高的低。
16.天然气热水器将40kg的水由22℃加热到42℃,水的内能增加了_____J,水的内能增加是通过_____方式实现的,若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有84%被水吸收,需要消耗_____kg的天然气.已知c水=4.2×103J/(kg•℃),q天燃气=4×107J/kg.
【答案】3.36×106;热传递;0.1。
【解析】(1)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4.2×103J/(kg•℃)×40kg×(42℃-22℃)=3.36×106J;
(2)水从火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改变水的内能;
(3)由η=得,
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4106J,
由Q放=mq得,需要天然气的质量:m==0.1kg。
17.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第6min时的内能_____第8min时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物质在CD段的比热容是AB段比热容的_____倍(被加热物质的质量和吸、放热功率不变)。
【答案】小于;2。
【解析】(1)晶体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所以第6min时的内能小于第8min时的内能;(2)根据图中坐标信息可知,该物质在AB段加热4min,温度升高10℃;在CD段加热4min,温度升高5℃,则该物质在AB段吸热与CD段吸热之比为1:1,
根据Q=cm△t可得,,
所以该物质在CD段的比热容是AB段比热容的2倍。
18.在物理学中常提到“热”字,但其含义各不相同,请将下列“热”的含义填入空格内。
(1)这盆水很热,这里的“热”是指____________;
(2)物体吸热升温,这里的“热”是指____________;
(3)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______________。
【答案】温度;热量;内能。
【解析】(1)这盆水很热是反映水的冷热程度,所以这个“热”指温度;
(2)物体吸热升温是指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故这里的“热”指热量;
(3)摩擦生热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所以这里的“热”指内能。
19.用水冷却鸡蛋,鸡蛋的温度降低,内能_______,这是通过_______改变了鸡蛋的内能;若水的质量为0.2kg,水温升高了10℃,则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J。
【答案】减小;热传递;8.4×103。
【解析】用水冷却鸡蛋,水的温度低,鸡蛋的温度高,存在温度差,内能由温度高的鸡蛋转移到温度低的水;鸡蛋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减小鸡蛋的内能。
水吸收的热量为。
20.父亲节那天,小明给父亲启啤酒时,发现瓶口出现“白雾”,这是瓶内的气体冲出时,内能转化为____能,使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而产生的现象。这个现象说明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答案】机械;做功。
【解析】启啤酒时,瓶子内气体对瓶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白雾”,这个现象说明做功可改变物体的内能。
三、实验题(共20分)
21.(12分)如图所示是“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
(1)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在瓶塞未跳起前,瓶内气体的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通过________(选填“热传递”或“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瓶内气体的内能。
(2)继续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这是因为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后,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的缘故。
(3)我们发现,用这种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时,能量是在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之间相互转化的。
【答案】增大;做功;减小;降低;内;机械。
【解析】(1)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里打气,对里面的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大;
(2)继续打气,瓶内气压增大,当气压把瓶塞从瓶口推出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使气体自身的内能减少;
由于温度降低,瓶口周围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就是看到的白气,液化会放出热量;
(3) 综上所述,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后,瓶塞跳起,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2.(8分)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 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 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2)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从开始加热到42℃,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甲 Q乙。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答案】(1)相同;升高的温度;(2)小于;(3)甲。
【解析】(1)探究物质吸热能力实验,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从开始加热到42℃,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甲需要的加热时间短,乙需要的加热时间长,甲吸收的热量小于与乙吸收的热量。(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热量,甲升高温度小于乙升高温度,所以甲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五、计算题(5分)
23.如图所示,烧瓶中装有0.3kg煤油,电阻丝的阻值为10Ω,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当电流表的示数为2A时通电5min,煤油的温度由20℃升高到30℃。[c煤油=2.1×103J/(kg•℃)]
求:(1)煤油吸收的热量;(2)电阻丝加热煤油的效率。
【解析】(1)∵, m=0.3kg,t0=20℃,t=30℃,
∴煤油吸收的热量为:
(2)∵电阻丝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量的是整个电路中的电流,
∴通过电阻丝的电流为:I=2A,而R=10Ω,t=5min=300s,
∴电流通过电阻丝放出的热量为:,
则电阻丝加热煤油的效率为:。
答:(1)煤油吸收的热量6300J;(2)电阻丝加热煤油的效率位52.5%。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温度/℃
10
18
26
34
42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第12讲—内能,内能的利用(模拟检测)(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第12讲—内能,内能的利用(模拟检测)(原卷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专题05内能、内能的利用(测试):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专题05内能、内能的利用(测试),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测试):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