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义务教育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2.谁轻谁重 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274090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2.谁轻谁重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过程与方法
1.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2.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掂量、称量等方法的准确程度不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2.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教学难点:用称量的办法进行测量并记录。
【教学准备】
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小橡皮、大橡皮、简易天平 (含称量盘)、同样大小的回形针若干、每组3张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五个“小伙伴”,你们想认识下它们吗?
生:想
师:好的,现在请它们出场了,这些“小伙伴”是?
生: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大橡皮、小橡皮(一边展示实物图片,一边课件出示)
(二)猜一猜
师:看来这五个“小伙伴”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现在,老师想让大家猜一猜这五种物体谁轻谁重?(板书:谁轻谁重)
生:乒乓球轻;大橡皮重;木块重;塑料块轻。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都不一样,没关系,大家先小组内讨论到底谁轻谁重?把讨论结果填写在记录单上。注意最轻的物体我们用数字1表示,再重一点儿的物体我们用数字2表示,再重的用什么表示?再重一点儿的?最重的?请组长领取记录单。看哪组最快完成,老师会给他们贴纸奖励。
生:讨论完成,在黑板上贴上结果。
师:同学们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大家意见不一样。
(三)掂一掂
师: 对,意见不一样。看来预测有可能不准,谁都不确定自己小组的答案是最准确的。那怎么办呢?
生:用秤称一称。
师:要是没有秤呢?
生:用手摸一摸。
师:哦,拿手来掂一掂。这位同学真会思考。接下来我们就来掂一掂,看谁轻谁重?请组长上来领取这五个物体,在小组内掂一掂,并把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完成好的同学要收拾好实验物品。
生:用手掂五种物体,并记录,在黑板上贴上结果。
师:我们来看掂一掂的结果,发现结果好像?
生:还是不一样。
师:为什么?
生:有的力气大,有的力气小。
师:也就是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那看来,这种方法还是不能准确知道物体的重量。那怎么办呢?接下来还有更准确的方法吗?
生:称一称
(四)称一称
师:我们用什么称?
生:秤;天平
师:你知道的真多,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了简易天平,怎么用它来比较这五个物体的轻重呢?
生:两两比较。
师:很好,使用简易天平两两比较可以得出五个物体的轻重,那你们还有其他用简易天平来比较这五个物体轻重的方法吗?
生:(学生说不出回形针,就播放视频)我们来通过视频看看。
师:你们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老师考考大家?什么时候停止放回形针?
生:天平恢复平衡的时候。
师:我们待会称一称的时候,会有这样一个记录单,记录员要准确进行记录。
把五种物体都称重好了后,我们可以通过回形针的个数对他们进行轻重排序。小组都准备好了吗?在待会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分工合作。完成后,收拾材料。请组长领取材料。
师:我们来看称一称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次大家的结果一样。
师:三次排序结果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准确?
师:你们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等待着我们去认识,我们要学会用更准确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它们。
科学2.谁轻谁重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科学2.谁轻谁重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轻重排序,影响重量的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2.谁轻谁重优质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2.谁轻谁重优质教案,共5页。
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2.谁轻谁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2.谁轻谁重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