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23.马说 学案2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74138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23.马说 学案2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74138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学年马说导学案
展开马说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句式结构。
2.体会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3.学习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学习重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伯乐( ) 骈死( ) 槽枥( )( )
相马( ) 粟 ( ) 外见( ) 食马( )
(2)文学常识积累。
①《马说》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文学家。他与柳宗元共倡古文,并称___________。
②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也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相当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初一学过的___________就属这一文体。
2.二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
(2)骈死于槽枥之间( )( )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
(4)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 )
(5)安求其能千里也( )( )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 )
(7)执策而临之( )( )
3.三读课文,口头翻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疑问摘要:
二、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
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
1.通假字: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能尽其材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真无马邪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才美不外见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三读课文,理解课文语句,翻译下列句子。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5.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五)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2.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3.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4.本文的写作手法有何特点?
(六)总结归纳。
本文采用 的写法,论述 的问题,作者将 比做“千里马”,将 比做“食马者”,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 之情,对不能知能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与鞭挞。
三、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①祗辱( )
②骈死( )
③槽枥(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
2.《马说》作者是 (朝代) (姓名)。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 手法。
3.按要求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或尽粟一石:
②虽有千里之能:
③才美不外见:
④且欲与常马 :
5.翻译: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二)课内阅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丛草为林 C.以至鸟兽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为
2.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 ”,将人才比做“ ”,而伯乐喻指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
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作者借此表达了 的心情。
4.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四、拓展阅读。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①介:披上战甲。②褫(chǐ):解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2)比行百余里( )
2.翻译下列句子。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初中语文马说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马说学案及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导学案,共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检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点评,分组分段背诵,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学案设计,共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后作业,学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