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件+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蒹葭教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蒹葭教课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pptx、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教案doc、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练习docx、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导学案doc、张卓-蒹葭mp3、第12课蒹葭mp3、122《蒹葭》视频朗读mp4、诗歌的起源与发展mp4、邓丽君《在水一方》mp4等9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3.培养健康纯洁的爱情观,以及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1.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
2.学习比兴手法,体会一咏三叹的写作结构, 体会它朴素优美、音韵和谐的语言特色。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这里说说的“诗”,就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通称为《诗》或《三百》,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蒹葭》。《蒹葭》被誉为中国的第一首朦胧诗。朦胧最容易产生美感,产生联想。在我们揭开《蒹葭》朦胧面纱之前让我们先走进2000多年以前的周代,去体会了解掌握《诗经》。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芦苇 ,皆生于水边。
(满怀深情):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深秋的清晨,晨雾朦胧,芦苇飘荡,一位痴情的恋者徘徊河畔,为他心中的恋人唱出了缠绵悱恻的情歌,你听------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停顿
(一)轻声朗读,整体感知(1)邀请三个同学每人读一节。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乙: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丙: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思考:同学们,听完朗读,大家有什么发现吗?
白露为霜:白色的露水结成了霜。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开头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描绘了一幅露凝霜结的凄清的晚秋图。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为全诗渲染了凄清、惆怅的气氛,抒发了主人公孤寂彷徨、幽思百结的心绪。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寻。溯洄,逆流而上。洄,逆流。从,跟随、追寻。之,代“伊人”。
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就站在水的中央。
“溯洄”“溯游”的连用,侧面刻画了主人公追求的一往情深与执著、内心的焦急与忧愁。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萋萋:茂盛鲜明的样子。
湄: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这四句表现了伊人难寻。
【译文】芦苇长得非常茂盛,清晨露水没有干。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河的岸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跻:(路)高而陡。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难攀登。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站在水中的高地上。
这几句描写河水苍茫浩渺、飘忽不定,虽然伊人可望不可即,但主人公并没有因此放弃,仍执著追求,这两句强烈地表现了主人公的相思之情。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未已: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译文】芦苇长得非常茂盛,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完。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河那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弯曲。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站在水中的陆地上。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学生齐读诗歌译文,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
(一)古今异义1.道阻且长 古义:艰险;今义:阻挡,阻碍。2.道阻且右 古义:弯曲;今义:方位词,跟“左”相对。3.蒹葭苍苍 古义:茂盛的样子;今义:头发灰白或苍茫的意思。
(二)一词多义 右:左右采之 道阻且右
(名词作状语,在右边)
1、诗歌是怎样写景的?
景物描写作用:点明时令、环境,描绘了一幅凄清萧瑟、露凝霜结的晚秋图,渲染了浓烈的凄清寂寞气氛,衬托了主人公凄婉惆怅之情。
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惆怅之情。每章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怅惘情怀。
2、这首诗怎样写人的?
3、诗中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移的痴情青年的形象。
首先,由景生情,写景部分,以蒹葭和白露,给人萧瑟冷落之感,既烘托了环境气氛,又流露出主人公凄婉的感情。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惆怅之情。每章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怅惘情怀。这样构思,给诗歌增加了朦胧美。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4、谈谈每章的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的样式有怎样的含义和作用?
5、思考这首诗中的三节诗有什么特点?
苍、霜、方、长、央 萋、晞、湄、跻、坻 采、已、涘、右、沚
苍苍、萋萋、采采 还有“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3.诗人用了不同的字眼,对景物的形态和变化,反复进行了描绘。 不同形态 不同时间 不同地点 路途艰难 伊人所在地 苍苍 为霜 一方 且长 水中央 凄凄 未睎 之湄 且跻 水中坻 采采 未已 之涘 且右 水中沚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6、主人公追寻的伊人是美丽的,朦胧的。就象朱熹说的:所谓伊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不可得者,然不知其何所指也。他追寻的仅仅是爱人吗?是否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呢?①追求的梦想、目标、真理、真善美②追寻一种幸福、一切美好的事物③追寻一种心灵的寄托④追求美好高洁的品质⑤追寻的是千载难逢的知音,或者是明君寻觅的贤臣,或者是一种崇高的理想…….
7、如此艰辛的追寻,我们似乎听到了主人公划船的喘气声,这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更是有温度的画面。请以“我从 句中,感受到了 感情。”句式,说出你的感受。①我从“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中,感受到了主人公炽热的情感;②我从“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中,感受到主人公追寻的艰辛。③我从“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中,感受到主人公奋力向前,不停追寻的情感。……
比较《关雎》与《蒹葭》有什么异同?
这两首古诗都是爱情诗,都写了对所爱之人的追求。
1.内容上: 《关雎》重于叙事,从诗中可以看到小伙子从爱上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 《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只选了一个场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主人公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情感韵味更浓郁。
2.表现手法上: 《蒹葭》比《关雎》的“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1.运用“兴”的手法。 本诗同样采用了“兴”的艺术手法。每章的开头两句即以秋景起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这些景物描写展现了秋天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沾满了霜露的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此情此景,使得热恋者感到分外的凄凉,更加思念“在水一方”的恋人,于是他去寻找自己爱慕的恋人,从而引起正文。
《蒹葭》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写“可望而不可即”的渴慕深情,但在重章复沓中景物有变化,感情也有发展,这样就显得富于变化而无呆滞之弊。诗篇语言质朴,接近于当时的口语,但于质朴中又有蕴味,使人深感其朴素之美。
2.采用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反复咏叹,凸显感情。
3.虚实结合,想象丰富。 本诗在虚实结合方面运用恰当,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诗中实写蒹葭、小洲、河流等,而所谓“伊人”则是虚写。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宛在”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显然,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而这一想象,这一虚幻之景的出现,却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位痴情者的心理状态,用想象描绘出了他对恋人的强烈思慕渴求之情。
1.阅读《蒹葭》,完成下面问题。(1)这首诗在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 : 。(2)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3)《蒹葭》中描绘露凝霜结的晚秋图来渲染气氛的诗句是: , 。
2.下列各项中对加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流走)B.参差荇菜,左右芼之(挑选)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跟随、追寻)C.溯洄从之,道阻且跻[(路)高]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茂盛鲜明的样子)D.溯洄从之,道阻且右(向右迂曲)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干)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起兴的手法。B.《关雎》这首诗是按照“表达爱意—饱受思念之苦—幻想愿望实现”这样的线索展开的。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主人公那种深深的爱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D.《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二者在内容方面没有多大的差别。
4.对本诗的解读欣赏,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 A.“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B. 本诗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 C.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D.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蒹葭一等奖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从诗中读出“诗之魂”,从景中绘出“诗之魂”,从情中品出“诗之魂”,迁移悟“诗之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蒹葭完美版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秦风》,“芦苇”,重点字注音,《蒹葭》结构内容,整体感知,主旨归纳,三节诗有什么特点,总结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蒹葭评优课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词类活用,反复咏叹,在水一方,道阻且长,在水之湄,道阻且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