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13(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13(含答案),共8页。
犁的情结
高维生
①农具中,我最喜欢的是犁。辽阔的土地,一头牛,一只犁杖,一个人,耕过的田地,像海中翻腾的浪花,有了鲜活的气息。犁像笔一样,写下对土地的情感,对丰收的渴望。农人的吆喝声,单调、朴实、透明,风儿似的掠过,牛儿循着熟悉的声音,牵动犁杖。
②一个农人的活计做得是否地道,不仅看他出不出力,重要的是对土地的情感和对农具的热爱。打量他的犁杖,就了解了一切。
③农具当中犁是让人尊重,敬畏的。如果把农具排行的话,犁应为老大。这并不是因体积而论,是它的耐苦、执著和坚毅。犁像动物界中的老虎,平时安静,隐卧一旁,动起来有摧枯拉朽之势。一年中,大多的时候,它闲置被人遗忘,只有播种的季节,回到土地上,积攒的力量才爆发出来。
④今年春天,我回到故乡,在延吉喧闹的街头,寻找童年的足迹。童年的大杂院,变作前尘往事,一条宽大的马路,掩盖了我在异乡的不尽思念。站在马路边,注视穿梭般的车流,耳边的聒噪,有了不尽的感伤。
⑤第二天,在友人的陪伴下,来到了五凤屯,这是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⑥乡村人少车少,没外人打扰这儿的平静生活,一个人走在洪分河的堤坝上,两旁是桦树林,它摆脱了冬天的冷酷折磨。新生的叶子滑爽,富有弹性,清晰的纹络,流动着土地的汁液。蔓延的野草中有打碗花和飞舞的蝴蝶,草的清香像水一般地涌动,一潮潮地扑鼻。鸟儿像歌手,唤醒了深深的记忆,消除了心中郁积的烦躁。欢快的河水,像大地的女儿抛下的缎带,丰富的情感,润养岸边的村庄、田野。慢悠悠走动的牛车,铃铎的叮咚声,让我想起童年的欢乐。
⑦不远处的土地上,一头牛拉动犁杖。农人的吆喝声,听后特别舒坦,不像汽车的噪音,撕裂耳膜。牛听着主人的指挥,犁划开黑土地,犁尖被土地磨得锃亮,没一点斑斑锈迹。农人神情专注,无一丝杂念,那一刻,他在倾听土地和犁的情语,翻耕的泥土,像一朵朵开放的花儿,舒展的叶子,浸润清晨的露珠,漫着花的清新。我在鲁北平原,见过忙春的景象。有的人家牲口紧张,一家老少齐上阵,父亲扶犁,儿女和妻子拉犁。套绳搭在肩头,弯弓腰身,一步一个脚印,留在身后的土地上。汗水湿透衣服,滴落在泥土中。人和土地的情感,不是一两句简单话说得清的。
⑧我扶过犁,上学时,学工学农的热潮铺天盖地,风起云涌。给我们上农业课的老师是个男老师,我们喜欢男老师的实习课,在田间地头的劳动,搀杂玩耍的因素。有一次,我们到学校的学农基地上课,一张犁摆在地头,他牵来牛,教同学们如何上套,讲耕地对一年的重要性。他做一系列的示范,告诉我们在扶犁中注意哪些环节,牛在他的吆喝声中,拉着犁听话地向前走。犁翻开土地,男老师扶犁的神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个同学都要上去,亲手扶犁,试一试,犁在我们的手中变得不听使唤,牛也不听话了,走走停停,像在田地散步休闲。轮到我上场,更惹得同学们大笑,我扶犁时东摇西晃,像喝醉了酒,牛儿不时地,哞哞叫两声,提出抗议。
⑨犁在我的眼中是浪漫的,像一首长诗,歌颂人、土地、未来。它是那么地热爱土地,从不背叛。它不像镰刀,如同一只不安稳的松鼠,做些琐碎的事情,然后被人随便地丢弃。
⑩一个人在春天,在童年的乡村的大地,又一次听犁的歌唱。 (有删改)
(1)请分析文章第1段的作用。
(2)文章第②段“打量他的犁杖,就了解了一切”中的“一切”指的是什么?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4)请说说第⑨段中“犁在我的眼中是浪漫的”这句话蕴含的复杂情感。
(5)阅读全文,请探究题目“犁的情结”的内涵。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儿歌
邓云乡
古人说:“千秋万岁名,不如少年乐。”也还记得袁子才的一句名诗:“不羡神仙羡少年。”这都是至理名言。别的不用多说,在北京的夏日,看着听着娃娃们唱歌,就使人感到有说不清的乐趣。
为什么说夏天呢?因为五月端午之后,天气渐热,万物生发,人们都换上夏衣,男孩子小褂、汗背心、短裤,小姑娘也是花小褂或者花裙子。孩子们都在户外玩,有趣的事情多了,所以夏天的儿歌也特别有情趣。
(甲)夏天天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用不着等什么“油然作云,沛然作雨”,头顶上一片黑云,西北风一卷,“噼里啪啦”就下起来了。小孩们欢喜地在小院中乱跑,大人在屋里、廊子上还喊不应。这时就会有一首动听的儿歌: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
反复地唱,欢蹦乱跳,十分顽皮。
(乙)夏天雷阵雨来了,又是风,又是雨,小小的三合院、四合院似乎都是一个避风港,每间屋子似乎是一条小木船,在风浪中震撼着。母亲抱着被子,从窗眼里望着外面的雨,唱着儿歌道:
风来了,雨末了,老和尚背着鼓来了。
至于为什么是“老和尚背着鼓来了”,却没有人注意,只是这样说。后来看到老先生们写的儿歌的书,说是“背着谷来了”,这可能是南方的说法,而北方仍然是读“鼓”的。难道说北京夏天的儿歌只是这两个吗?不然,北京夏天还有一个最美的儿歌,那是其他任何地方也没有的。
(丙)几场好雨过后,小小的四合院中,都是花花草草,绿油油的、香喷喷的、湿漉漉的。在当院荷花缸、大水缸外面,在各屋的马头墙角上,在大树的根部……都有小小的蜗牛翘着两只小小的肉角在爬行。这个背着半透明躯壳的小动物,永远不会担心没有房子住,或为分不到房子、交不出房租而发愁,它永远是那样善良而悠闲地、像诗人散步般的爬行着。北京话很奇怪,因为没有水牛,所以语言中没有“水牛”的词汇,却把蜗牛叫“水牛儿”,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小不点,写出来两个字完全一样,这不要说外国人翻译起来容易弄错,就是外地人听到恐怕也会弄不清楚。它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孩子们把它轻轻地拿在手中,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盼望着它的触角快点伸出来,抑扬而深情地唱道:
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儿噢!你爹你妈,给你买烧羊肉吃噢——
妙就妙在似通非通之间。
我在北京做小学生的时候,已过了玩水牛儿的年龄了,但我听惯了妹妹们和同院小孩玩的时候的歌唱声,我多么爱听这首美妙的儿歌啊!
(选自《燕京乡土记》,邓云乡著,中华书局2015年6月版,有删改)
(1)文中描写了三个唱儿歌的场景,分别是:片云致雨,孩子们欢喜地唱儿歌; ▲ ; ▲ 。
(2)文末说:“我多么爱听这首美妙的儿歌啊!”这句话表达了“我”哪些情感?
(3)分别说说文中三处画线句的语言特色及作用。
(甲)
(乙)
(丙)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
林清玄
①有时会在晚上去逛花市。
②夜里九点以后,花贩会将店里的花整理一遍,把一些盛开着的,不会再有顾客挑选的花放在方形的大竹篮推到屋外,准备丢弃了。
③多年以前,我没有多余的钱买花,就在晚上去挑选竹篮中的残花,那虽然是已被丢弃的,看起来都还很美,尤其是它们正好开在高峰,显得格外辉煌。在竹篮里随意翻翻就会找到一大把,带回家插在花瓶里,自己看了也非常欢喜。
④从竹篮里拾来的花,至少可以插一两天,甚至有开到四五天的。每当我把花一一插进瓶里,会兴起这样的遐想:花的生命原本短暂,它若有知,知道临谢前几天还被宝爱着,应该感叹不枉一生,能毫无遗憾地凋谢了。
⑤花的盛放是那么美丽,但凋落时也有一种难言之美。在清冷的寒夜,我坐在案前,看到花瓣纷纷落下,无声地辞枝,以一种优雅的姿势飘散,安静地俯在桌边。那颤抖离枝的花瓣时而给我是一瓣耳朵的错觉,仿佛在倾听着远处土地的呼唤,闻着它熟悉的田园声息。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
⑥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⑦许久没有晚上去花市了,最近去过一次,竟捡回几十朵花,那捡来的花与买回的花感觉不同,由于不花钱反而觉得每一朵都是无价的。尤其是将谢未谢,更显得楚楚可怜,比起含苞时的精神抖擞也自有一番风姿。
⑧说花是无价的,可能只有卖花的人反对。花虽是有形之物,却往往是无形的象征,莲之清净、梅之坚贞、兰之高贵、菊之傲骨、牡丹之富贵、百合之闲逸,乃至玫瑰里的爱情、康乃馨的母爱都是高洁而不能以金钱衡量的。
⑨花所以无价,是花有无求的品格。如果我们送人一颗钻石,里面的情感就不易纯粹,因为没有人会白送人钻石的;如果是送一朵玫瑰,它就很难掺进一丝杂质,由于它的纯粹,钻石在它面前就显得又俗又胖了。
⑩花的威力真是不小,但花的因缘更令人怀想。我国民间有一种说法,说世上有三种行业是前世修来的,就是卖花、卖香、卖伞。因为卖花是纯善的行业,买花的人不是供养佛菩萨,就是与人结善缘,即使自己放置案前也能调养身心。卖香、卖伞也都是纯善的行业,如果不是前世的因缘,哪里有福分经营这么好的行业呢?
⑪卖花既是因缘,爱花也是因缘,我常觉得爱花者不是后天的培养,而是天生的直觉。
⑫这种直觉来自良善的品格与温柔的性情,也来自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一个把物质追求看得很重的人,肯定是与花无缘的。
⑬爱花的人如果能自花中提炼智慧之香,用智慧之花来使心灵庄严,就能使我们有最深刻的觉醒,激发我们追求真实和永恒的智慧。当我们面对人间的一朵好花,心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就会使我们有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
⑭让我们看待自己如一枝花吧!香给这世界看!
(文章有删改)
(1)选文采用了 表现手法,以花为线索,按拾花、 、爱花、 的顺序构思全文,层层深入,结构严谨。
(2)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3)请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
(4)简要分析第⑪段在文中的作用。
(5)通读全文,谈谈文题“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的深刻含义。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稻香
⑴过了五月,稻子刚开始扬花,寨上寨下就弥漫出稻子特有的那种味道。时间越往后,随着气温的升高,那种味道就越发浓郁,使人不由得想呼吸,再呼吸,好像要拿这种味道把五脏六腑过滤一遍。
⑵这个寨子地形独特,山顶上是一片森林,林中有一水源,旱涝不竭,为寨里的人畜和庄稼提供着便利,因此这片树林被当地哈尼人称为“寨神林”。“寨神林”往下,直到山脚,是呈阶梯状的稻田,一块,又一块,呈月牙形环绕着。
⑶索姆是寨子的“沟长”。说得更直白一点,“沟长”就是负责通往每家每块稻田的水沟,哪块稻田没水,他就得及时引水过去;哪块稻田积水过多,还得及时疏导。
⑷这天,天还没透亮,索姆怀里揣两个煮熟的土豆、背着头就要出门。
⑸儿子福来从被窝里探出头,说:“爹,见天上山啊?”自从索姆去年秋天被大家推选为“沟长”后,天天上山,一天也没歇过。索姆叹口气,说:“今年山上的水较往年小了许多,若是不上心,稻子很可能要减产。到时,大伙儿会怎么看我?”
⑹这也太拿土豆当干粮了,不就是个“沟长”吗?福来扑哧一下笑了,说,爹,今年咱家的稻子还可以吧?
⑺索姆点了点头。他知道,福来问这话是有原因的。往年的“沟长”是旺达,这家伙懒散,但对自家的稻田上心,把自家的稻田侍弄得很是热闹,繁茂。譬如去年,他家收了30袋稻子,而跟他地亩数一样多的索姆家,只收成了17袋稻子。也正因为旺达的自私和懒惰,在大伙的强烈建议下,这才罢免了他,推选了索姆。
⑻索姆刚要跨出门槛,福来又开口了,说爹,我昨天上山了,看到咱家的稻子像是营养不良的黄毛丫头。索姆迟疑了一下,说我心里有数。
⑼索姆刚到山上,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也在稻田边转悠——那是旺达。看着自家稻田被涓涓的溪水滋润着,旺达嘴边咧出一丝笑容。这时,他也发现了索姆,便不冷不热地说道,索姆沟长,若是今年歉收,哼!说罢,没等索姆张嘴,他便转身走了。
⑽索姆愣怔了一下,看到旺达走远了,开始沿着水路巡视。
⑾转眼到了八月,空气中的稻香更浓了,更纯了。寨子的人明白,稻子该收割了。
⑿虽然今年的雨水不多,稻谷的收成并不差,跟去年相比像旺达家,跟去年差不多,收了整整29袋。唯一收成不好的是索姆家,只收了17袋稻谷,跟去年一样。
⒀不只是福来,大家都知道,这是水分滋养的不够。
⒁把“丰收”背到家里(哈尼族人称背“稻谷”为背“丰收”),福来刚要数落父亲几句,忽然看到乡亲们来了,他们的肩上都或多或少背着稻谷,那是他们答谢“沟长”索姆的稻谷。
⒂无论索姆如何拒绝,乡亲们说着感谢的话,把稻谷倒下便嘿嘿呵呵地走了。
⒃当天晚上,又有人悄悄背来了一袋稻谷,那人是旺达。
⒄事后,福来拿布袋量了量,仅乡亲们送的就有15袋。
⒅福来心里一下子敞亮了,想对他老人家说句道歉的话。但是,当他站在老父亲眼前时,说出口的却是,爹,今年的稻子真香!
(选自《小小说》,2018年第10期,有删改)
(1)联系全文,品味题目“稻香”的含义。
(2)文中的索姆是怎样的一个人?试结合相关内容分析。
(3)结合语境,赏析第⑴节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那种味道就越发浓郁,使人不由得想呼吸,再呼吸,好像要拿这种味道把五脏六腑过滤一遍。
(4)分析第⒃小节在全文中的作用。
\s 0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13(含答案)答案解析
、阅读理解及分析
【参考答案】
(1)①刻画农人与“犁”和谐的画面,开篇点题;
②开门见山,表达对“犁”的赞美之情,奠定感情基调;
③统领下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每点1分。
(2)指“一个农人的活计做得是否地道,不仅看他出不出力,重要的是对土地的情感和对农具的热爱”。
(3)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赞扬了犁的“耐苦、执著和坚毅”的独特品性,同时也抒发“一年中大多的时候,它都闲置着被人遗忘”的遗憾之情。
(4)①对土地的热爱,②对农民的赞美,③对丰收的渴望,④对童年的怀念。每点1分,写出三点即可。
(5)①犁积淀着悠悠乡情,是家乡人永远写不尽的童谣与抒情长诗,这是家乡人对土地的珍爱的情结;
②犁热爱土地从不背叛,象征着乡亲们朴实的精神,这是作者对质朴的农民的热爱和赞美的情结;
③犁代表着家乡人对金秋丰收的希冀,这是农民对美好未来的追求的情结;
④童年的乡村的大地,又一次听犁的歌唱,这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的情结。
答案为:
(1)雷阵雨时,妈妈抱着孩子在屋里唱儿歌;几场好雨后,孩子们玩蜗牛时唱儿歌。
(2)对儿歌的喜爱,对充满童趣的幼时生活的怀念,对老北京风俗的留恋。
(3)示例:甲处的语言文白相间,描绘了夏雨忽至时的场景,与孩子们玩耍时活泼轻快的情形相映成趣;乙处连用了两个相关的比喻,表现了雷阵雨中小院的安稳和小屋的摇撼,烘托出妈妈唱儿歌的安详气氛;丙处多用叠词,表现了雨后小院花草的自然清新,富有画面感,使下文蜗牛的形象显得更加可爱。
【参考答案】
(1)托物言志(或象征、以物喻人)、悟花、变花(或学花)
(2)“雄辩”本义指有说服力、强有力的辩论,这里有“有力证明或辩护”之意。作者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朵虽然凋落,依然沉静庄严地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表现了花朵平静的心态和洁净的心灵,从而展现出一种难言之美。
(3)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花喻人,“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深情的最后一瞥”赋予花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对土地的呼唤及对人间深情的依恋,落花有情,即使凋落,也依然美丽。
(4)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巧妙地由上段卖花因缘过渡到下段的爱花因缘,文章衔接自然,浑然一体。
(5)文章托物言志,借花寓意了高远的人生志向;作者珍爱人间的每一朵好花,花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和永恒的智慧,所以作者愿把自己变成一朵花。同时,作者更愿像花那样,即使不被欣赏,依然沉静庄严地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深情地注视人间的美好,用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把花的“芬芳”“香给这个世界看”。(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1)稻子本身的香味;指索姆认真负责、大公无私的高洁德行之美和乡亲们善于感恩的淳朴心灵之美。
(2)①认真负责,如“天还没透亮,索姆怀里揣两个煮熟的土豆、背着头就要出门”;
②大公无私,如“索姆家,只收了17袋稻谷,跟去年一样。不只是福来,大家都知道,这是水分滋养的不够”;
③心地善良,如旺达私心重,导致索姆家的稻田因缺水而减产;但索姆做了“沟长”后没有挟私报复,旺达家的稻田因水分足而丰收。
(3)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稻子的芳香沁人心脾,表达了山民对即将到来的丰收充满着喜悦和期待之情。
(4)①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中乡亲们自发给“沟长”送稻子一事,又引起下文福来“今年的稻子真香”的慨叹;
②内容上,把旺达感动之后给索姆悄悄送稻子一事与上文旺达的自私形成对比,从侧面表现索姆品行的高尚、心地的善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基础考点专题13 现代文阅读:小说(教师版),共5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材料链接题,15米、宽1,05A,有删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二(含答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