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18(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18(含答案),共9页。
有泥土,有花草树木,就有自然,就有庄稼,就有庄稼依偎的村庄。[A]土地是村庄的子宫,村庄是城市的祖先。
村庄总有一两棵大树,它们可以是槐树,可以是柳树,也可以是松树、榆树、白果树等等,总之,它们成了村庄的旗帜,它们可以是路标,可以是村徽,可以是村民的骄傲,可以是淳朴热情村民的致意。总之,你循着这大树来,看到这大树,你就有归宿感,难免会激动起来。
门前的菜园子里,按照四季变化、阴阳五行种植白菜、黄瓜、紫茄子、红萝卜、青豆角……该什么季节吃什么,顺其自然,天人合一。菜园子前面一般都是池塘或河沟,浇水方便,排水也方便。池塘岸边多柳树,柳树喜水,有水自然幸福成长,无水也不会干枯死亡。水是柳木的灵魂,柳木是柳树的尸体。乡村植物互相依存,千丝万缕。丝瓜和葫芦、茶豆藤蔓可能搅在一起,你不必去考虑谁结了什么果实,它们也不要你论功行赏,你需要你就摘取,瓜豆种类不同,它们的名字对于人类,都叫奉献。
村庄的老人德高望重,也谨言慎行,他们说话往往比领导有用;乡村妇女心直口快,也不掖不藏,语言常常不顾忌性别,她们也许少了粉黛,可打理的田里风景,做出的针线茶饭,都是美不胜收;乡村的孩子活泼爱动,夏天是水中游鱼,冬天是雪中狐狸,无衣不冷,赤脚无处不去,太阳晒不脱皮,水淹不死,虫咬不伤,高处掉下来,揉几下就康复。割草放牛,爬树翻墙头,偷瓜摘桃,四处漫游。如今的孩子,身在童年,不知童年属于谁,童年如今已是遥远的记忆。
走向村庄,必然有几条小路,或许不平坦,或许不笔直,还有蔓草侵道,或有路两边高粱玉米夭折伏在路心,你不要顾及这些,它们不是故意,你一直往里走,看到袅袅升起的炊烟,听到鸡鸣狗叫,这就是你要去的地方,随便问一个老人、一个孩子你要找的人家,他们都会不厌其烦地指点,或者干脆就直接带你去你要去的人家,他会率先喊那家主人,根据他们自己的辈分,喊出对方的称呼——你家来亲戚了。
在村庄里你感受最深的恐怕是热情和宁静。热情是村民,宁静是夜晚,不过,也不一定,风、清香、狗吠、蝉鸣也可以有不尽的热情,村庄也随时可以宁静,窗外滴滴答答的雨声,叽叽喳喳的鸟鸣也会让你除去浮躁,[B]你会像婴儿一样安详睡去,很多不该有的精神负载都在这里卸掉。
一个村庄可以错落散乱南北,也可以一条屋脊贯穿东西,但是,村民们谁也不会走错家门,谁都知道谁家锅大碗小,谁家悲欢离合。吵架的,有人去苦口婆心劝解;红白喜事的,有人去衷心祝贺或如丧考妣地同情。农活时节,搭把手,帮个忙,你有,我有,大家有才是真有,全村家家喝西北风,你一家喝稀饭也不踏实啊。
一个村庄从雏形那天起,经过几千年、几百年的演化,浓厚的家族意识、亲情氛围、村落文化,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形成一个村庄自有其道理,其生生灭灭也是自然存在的。为此,我所能做到的就是用粗陋的文字,记录一点将不再可能出现的景象物件,留作记忆吧。
(有删改)
(1)文章题为“乡村的记忆”,乡村给“我”哪些“记忆”?请分条概括其特点。
(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A]处:土地是村庄的子宫,村庄是城市的祖先。(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2)[B]处:你会像婴儿一样安详睡去,很多不该有的精神负载都在这里卸掉。(为什么“不该有的精神负载”可以在这里卸掉?)
(3)结合文本,说说作者对乡村有怎样的感情。
(4)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酸橙
①金华的亲戚送了我家一麻袋的橙子。橙甜,汁液淌嘴角。吃了橙,手也舍不得马上洗,用舌头舔一遍,把橙汁舔干净。村里没有人种橙。父亲说,这个橙好吃,下次来你带两棵橙苗来。
②第二年,我家后院的空地上种上了橙苗。
③又三年。橙子树高过了瓦屋,开了花。树冠伞形,圆圆的,撑开的伞一样。橙子花白白的,五片花瓣,中间黄色的花芯。满树的花,绿叶白花披在树上。我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便是去看橙子花。花开时节,正是雨季,雨滴滴答答,也不停歇。每下一次暴雨,花落一地,树下白白的一片。雨季结束,花也谢完了。花凋谢了,青色的黄豆大的橙子,结了出来。
④橙子的皮还没发黄,青蓝青蓝,但个头已经塞满一只手掌心了。我便跑去摘橙子吃,用刀切开,掰开肉瓤,黄白色,汁液饱胀。我塞进嘴巴,又马上吐出来,眯起眼睛,浑身哆嗦。母亲笑了起来,是不是很酸啊。我说,牙齿都酸痛了,没见过比它更酸的东西,比醋还酸。母亲说,没熟透的果子都酸不溜秋的,等皮黄熟透了,酸就变成甜了。
⑤皮黄了,和油菜花一样黄得澄明纯粹,可橙子还是酸得牙齿漂浮。我对这棵橙子树再也指望不上了。可父亲不死心,说,还是霜降呢,冬至以后肯定甜蜜蜜,野柿子也是冬至后甜蜜蜜的。过了冬至,剥橙子吃,还是酸。
⑥金华的亲戚又来了,我们这才知道原来是他给错了树苗。我们全家彻底死心了。橙子吊在树上,再也无人问津。
⑦橙子熟了,唯一吃它的,是鸟。鸟啄食的橙子会腐烂,掉下来。没有啄食的橙子,不落地,还吊在枝桠上,第二年又返青。
⑧过了几年,橘子树蓬蓬勃勃,树冠有一个稻草垛那么大。看着满树的花,我大哥不免叹气,说,这棵橘子树,像一个漂亮的女人却生怪胎。我书读不好,母亲以橙子树作例子,教育我:“你看看这棵橙子树,好看,结的橙子却难吃,是没用的。做人也一样,肚子里要有货。”
⑨有一次,我表哥来,他是镇里有名的厨师,看着树上黄澄澄的橙子说:“酸橙?这可是个好东西!烧鱼,用半个橙子,放点盐煮,比什么都鲜,什么佐料也不用放。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做酸汤也好,不用醋不用酸菜,是做酸汤最好的料了。”我母亲说,哪有用酸橙子烧菜的。表哥掌勺,烧了鱼,烧了酸汤。我母亲吃了,说,确是好味道,一个酸橙,烧出两个好菜。
⑩邻居知道了酸橙可烧鲜鱼,烧酸汤,家里做喜事,提一个篮子来,向我母亲要十几个酸橙。提篮里,还拎十几个鸡蛋来。我母亲怎么也不收,说,以前觉得没用,现在可以提鲜,算是没白白种了它。
(11)后来,我父亲患了一种病,就是打嗝,怎么也控制不住。一次,有客人来,见我父亲不停打嗝,说,你这个病是不是好几年了。父亲说,是啊,大小医院看了十几家,没结果。客人是个医生,他说,有一样东西,可以断病根,只是很难找。父亲说,打嗝太难受了,难找也要找。客人说,用酸橙泡水喝,喝三个月,便好了。我父亲把他拉到后院,客人满脸惊喜:“这就是酸橙,熟后不落蒂,四季有鲜果。”
(12)有一年,村里来了一个收木料的人,对我父亲说,这棵树要不要卖呢?我出好价钱。父亲说,收它干啥?收木料的人说,酸橙木打木床,比任何木头都好,蚊子不入屋。我父亲说,钱再多,也会用完,树却年年开花,是钱换不来的。
(1)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___的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
(2)下列对⑨—⑫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哥知道“我”家有酸橙,专程来烧酸鱼汤。
B.母亲现在觉得酸橙有用,舍不得和邻居交换。
C.从医生的话可以看出,酸橙并不是多见之物。
D.父亲为给自己做床,不愿意高价卖掉酸橙树。
(3)种上橙苗后,“我们全家”对橙的情感变化过程是,从_____到_____再到惊喜。
(4)文章写的是酸橙,却从吃甜橙写起,目的是:(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5)文章借酸橙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请写出两点。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捞月亮的母亲
石 兵
(1)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2)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3)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4)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5)“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6)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7)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黝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8)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9)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10)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11)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来源:.Cm】
(12)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13)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14)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15)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16)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17)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18)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19)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巳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20)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21)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有删改)
(1)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
①
②
③“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
④
(2)请简要说说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第(8)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4)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 = 19 \* GB2 \* MERGEFORMAT ⒆段“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
(5)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冬天和春天
老何和那个八岁的小孩子成了一对儿好朋友。
小孩子背个鼓囊囊的大书包,每天下午五点多钟,都要从这里路过,瞅上老何几眼就匆匆走开了。老何觉得这孩子有意思,这天,他站在路边,两手背在身后,问他,嘿,小家伙,你哪村的呀?小男孩停下来,漆黑的眼珠子忽悠转一下,反问老何,先说你是哪村的吧?老何就故意逗他,我问你哩!
你先说,你是大人!
好,我是这村的,你哩?
你说这村的,我怎么没见过?小孩子将一根手指抵住嘴唇,目光盯在老何脸上,盯得很深。老何笑着反问小孩子,说你吧,你哪村的?小孩子说,俺也是这村的!老何又故意沉起脸,说,哦,那你放学为嘛不回家呀,跑这么远?
那孩子嘴角绽出一缕浅笑,踮起脚,伸手朝西一指,说,喏,那是俺家养鸡场。
老何朝西边眺望。目光所及,横几排低矮的屋舍,旁边戳几间红砖房,都隐在齐腰高的玉米地里。如今许多人家就在自家大田里建养殖场,养鸡养鸭,养猪,也有盖家具厂、板材厂的,一家子就吃住在厂里。老何喜欢傍晚来村西遛弯,就因为这里还是大片大片的庄稼地,相对清静一些。
自从和小孩子相识后,老何早上也来村西遛弯了。他对老伴说,村西真是个好地方,对了,还有一个小孩子哩,他每天上学都从那儿过,嘿,像咱小孙子。老伴笑话他是想孙子想疯了,见到小孩子就说像你孙子!老何撇撇嘴,想说什么,又把嘴紧紧抿住了。
一个小孩子怎么对他有这么大吸引力呢?老何似明白,又不明白。
晚上,老何接到了儿子进生的电话。天凉快啦,想接他和老伴去城里住几天。
他和老伴非常高兴,比什么都高兴。
没过几天,老何和老伴就从城里回来了。
一进屋门,老何一甩手,就将那只鼓囊囊的大皮包扔到了沙发上。真不该去!他发狠地说着,一歪屁股坐在另一只沙发上。呸,咱贱——
老伴倚住床沿儿,两手按住胸口张大嘴喘粗气。从村北的公路上走回来,她有些累了。你,你值当发那么大火呀?咱就,就当没这个儿子!又说,都是进生做不了大梅的主儿呗!
纯粹一个窝囊废!老何狠狠地骂,又深深地吐出一口气,鼻头涨红得像酒糟鼻子。
老伴说,也怪你呗。老何问怎么怪我?老伴说,也许人家大梅不是故意的。老何想不到老伴替儿媳开脱,说,怎么不是故意呢?是呀,怎么就不是故意?大梅明知道他每天早晨起来要上厕所,可她偏要抢先儿,而且进去老半天不出来。连着好几天都这样,还不是故意?
看着太阳西沉,老何背着手,又溜溜达达来到村西。
那个孩子又朝他走来。
哈,放学啦!他笑呵呵地朝他招招手。
小孩子问老何,爷爷,城里好不好呀?老何点点头,说好,城里非常好!忽然,孩子仰起头,眨眨眼睛,说爷爷,我要去城里上学呀!
老何一怔,随即就点点头,说,哎呀,好,好哇,城里好。然而,他看到孩子眼里的光又马上熄了,低下头喃喃道,我,我妈和我爸离婚了。我妈要去城里做生意,我们就不回来啦。
老何呆在那儿,怎么回事呀,才十来天。他想问孩子,但又止住了。他不想再往孩子的伤口上撒盐!再说,还用他问呀?村里哪年没有几个离婚的。原因嘛,都大同小异。就扯起脸肌故意笑笑,说,那爷爷再进城的时候,咱们还能见面,是吧?
小孩子一下高兴起来,拉住老何的手,说,爷爷,那我和妈妈一定去看你。又问老何,爷爷,你什么时候去城里?
冬天吧,冬天!老何脱口而出,另一双黑亮的眼睛又开始在他脑海里晃动,像从前小河里的小蝌蚪,又像天上的小星星。他的心又被这双眼睛搅乱了。
爷爷,我问你,为嘛要有冬天和春天呢?小孩子忽然向他提出个问题。
老何没有正面回答,一双大手,将孩子的脑袋几乎整个盖住了,抚摸着说,爷爷先给你打个比方吧。四季就像人,春天就是小孩子,就像你。夏天呢,就是青年人,就像你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秋天就像你爸爸妈妈——
孩子觉得有趣,咧开嘴呵呵地笑起来,又问,爷爷,你还没说呢,冬天是什么?
冬天嘛,冬天就是老年人。就像我!老何伸出一根指头,指指自己肥大的鼻头。
孩子晃着脑袋笑,这次是咯咯的大笑,早忘记老何其实还没回答他的问题,大声嚷道,哎呀,冬天就是老爷爷,老爷爷就是冬天。再往后呢,再往后是什么?
再往后又是春天,又是小孩子!老何伸手在空中画个大圆圈,最后手指落在了孩子的鼻尖上,你就是春天,春天就是你!
哎呀,我明白啦,冬天就是迎接我们小孩子的,是不是呀爷爷?为了这个发现,孩子高兴地拍起小巴掌,鼓囊囊的书包也跟着乱晃。
没错,冬天就是迎接春天的,春天就是小孩子!
回到家,老何凑近老伴,眯起一只眼问,老婆子,我来考你,冬天是什么呀?
老伴没好气地翻他一眼说,冬天就是冬天呗。哼,吃饱撑的,问这个!
老何哈哈地笑了,用手一指老伴,嘿,错了吧?冬天就是你和我,就是咱俩,老头老太太!
老伴倒觉得有趣了,眨巴眨巴眼睛,问他,春天呢,你说春天是什么?
唔,春天就是春天呗。
老伴嗔道,哼,死老头子!春天到底是个什么?
老何两只大手用力一拍,笑得更响了,但没有回答老伴,故意卖关子,说,冬天就是迎接春天的——
哼,你个死老头子!老伴不明白老何为什么这么开心,和上午哪像一个人?也不再关心春天是什么,认为老何逗她玩呢。然而,脑子里却跳出一双眼睛,那眼睛像天上亮晶晶的星星,又似从前小河里游动的小蝌蚪。耳边呢,也响起那个稚嫩的声音,奶奶,奶奶——
她的心就颤动了一下。于是打定主意,冬天还要和老何去城里住几天,不光是为了看小孙子,她要让大梅轻松几天。两口子都上班,平时忙得要命,她帮他们收拾收拾家务,做做饭,当然,还要给儿子多带点西瓜酱。
(取材于康志刚同名小说)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老何的询问,小孩儿的反问表明他对陌生人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
B.小说倒叙老何在城里“一天也待不下去”的情节,交待了儿媳是故意跟老何作对。
C.老何和老伴儿都理解了冬天和春天的含义,就开春进城看望儿子一家达成共识。
D.文中两次提及像“小蝌蚪”“星星”的眼睛,表现了两位老人对孙子的思念和疼爱。
(2)下列对这篇小说语言风格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自然亲切 B.朴素洗练 C.幽默诙谐 D.丰腴冷峻
(3)分析文中画线语段的作用。
(4)作品中小孩提及父母离婚,老何有所触动。这一情节能否删去?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5)根据小说内容,概括老何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6)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小说展示了农村留守老人孤独的生存境况;有人认为小说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两种不同生活观念的冲突……你同意哪种说法或者你有其他的看法吗?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s 0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18(含答案)答案解析
、阅读理解及分析
【参考答案】
(1)①乡村的大树给“我”以归宿感。②乡村的植物顺应自然、相互依存,为人类奉献自我。③村里人的生活有自己的规则,有规律而又自然天成。④村庄的道路各具形态,问路会得到热情的帮助。⑤村庄的热情和宁静可以让人卸下精神负载。⑥整个村庄是一个整体,相互了解而又祸福与共。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和内容的理解,这需要通读全文内容,然后对逐段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文章首段点明村庄的自然属性,接着在2~7段分别叙述乡村给人带来的特别记忆,文末对乡村文化的价值进行总结,条理清晰,只要按照分值写出即可。
(2)(1)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土地孕育出村庄的美好,而村庄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雏形,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解析] 此题考查对句子修辞方法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中要求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进行赏析,作答时,应先回答该句使用到的修辞方法。该句将“土地”比作“子宫”,是比喻的修辞方法,接着分析其表达效果,“子宫”一词表明村庄的自然属性,“祖先”表明城市发展根植于村庄。
(2)“不该有的精神负载”指生活中关于名利的纷争。在淳朴自然的乡村里,这样的纷争变得毫无意义,因而能够摆脱烦扰,享受心灵的宁静。
[解析] 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题干已经给出解题方向——从“不该有”切入,作答时,首先要明确一点,即乡村是自然的。因此“不该有”是指在生活基本要求满足之外的欲望。所以,这里的“卸掉”应该指摆脱欲望纷扰。
(3)①看到乡村,有“归宿感”,充满怀念与热爱。②对于乡村的消亡,执着地记录下“乡村的记忆”,充满惋惜和无奈。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这需要联系上下文内容,然后结合关键词语和句子对作者情感进行把握。回答时联系文本内容“你循着这大树来,看到这大树,你就有归宿感,难免会激动起来”“它们的名字对于人类,都叫奉献”“你会像婴儿一样安详睡去,很多不该有的精神负载都在这里卸掉”“为此,我所能做到的就是用粗陋的文字,记录一点将不再可能出现的景象物件,留作记忆吧”可以提取出热爱、无奈等情感关键词。
(4)①总结全文,点明“为乡村留下记忆”这一中心,升华主题。②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③引起读者思考。
[解析]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分析段落作用题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结构上,此段为文章结尾段,应是对上文的总结。内容上,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答。文章首段点明村庄的来历,结尾写出村庄的“生生灭灭也是自然存在的”,因此结尾段在结构上呼应上文,使文章结构完整。在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文章主题。
答案为:
(1)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树冠圆圆的形态,表达了“我”对橙子树的喜爱;
(2)C;
(3)期待;绝望;
(4)写出了橙子的甜,与后文酸橙的酸形成强烈的反差。
引出下文种橙苗的内容,交代了酸橙的来由。
(5)要点:①有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却有特别珍贵的价值。
②发现一个事物的价值要经历一定的过程。
③要善于从多角度去认识一个事物的价值。④凡物皆有价值,不要轻易否定。
【参考答案】
(1)①“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
②“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
④“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2)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
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下文;
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母亲无钱为儿子医治眼病)的情节作铺垫(伏笔);
与结尾“捞起迷途之心”的内容相呼应(与文末“我”的转变形成对比)。
(3)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
(4)母亲不惜自己的命也要为儿子治好病的那番话震撼了“我”;
母亲辛勤劳动,拼命攒钱为儿子治眼病的行为打动了“我”;
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及对“我”的热情招待感动了“我”;
母亲为儿子捞月亮的举动唤醒了“我”,让“我”懂得要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5)“捞月亮”既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
也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
还指母亲的言行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拯救了“我”的 灵魂。
【参考答案】
(1)D
(2)A
(3)答案要点: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描写了乡村清静的自然环境;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暗示了农村社会生活的变化;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表现了老何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表现老何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为后文埋下伏笔。
(4)答案示例:
不能删。这个情节反映农村中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表现老何对小孩的同情,展现老何的善良;暗示出后文老何的想法会发生转变。
(5)答案要点: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善良、有同情心;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喜爱乡村生活,对城市生活不适应;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急躁、执拗;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有较强的传统观念。
(6)结合作品情节、人物等解说主题,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含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练习18《现代文阅读-记叙文》一(含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11(含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