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展开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本章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①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 ( )
A.崇拜 B.依赖 C.征服 D.友好
2.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大孤山铁矿所在的矿区,距离鞍山十几千米,因丰富的铁矿储量被称为“十里铁山”。经过近百年的开采,大孤山从一座海拔近300米的山变成了海拔-300多米的大深坑。下图为大孤山铁矿坑遥感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 这种“人造天坑”的形成出现在 ( )
A.采集渔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生态文明时期
4. 该地质奇观形成的背后隐藏的环境问题有 ( )
①植被破坏 ②水土流失 ③地面塌陷 ④滑坡与泥石流 ⑤水污染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目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等,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区域性的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下图为区域性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 )
①人类过度索取自然资源
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太低
③自然环境本身演变太快
④人类排放废弃物过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图中a、b、c分别代表 ( )
A.环境污染、清洁生产、文明消费
B.文明消费、环境污染、清洁生产
C.清洁生产、文明消费、环境污染
D.环境污染、文明消费、清洁生产
7.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其供给区域(贡献区)和消费区域(受惠区)存在下图的四种关系模型。与图中甲、乙、丙、丁模型相符合的生态服务是 ( )
A.固碳服务、水源保护、风暴潮防御、自给农业
B.自给农业、固碳服务、水源保护、风暴潮防御
C.自给农业、风暴潮防御、固碳服务、水源保护
D.风暴潮防御、自给农业、水源保护、固碳服务
读下面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8.图中①②③④字母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 )
A.①生态系统 ②社会系统 ③经济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B.①生态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社会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C.①社会系统 ②生态系统 ③经济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D.①社会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生态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9.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指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
②生态持续发展是目的
③社会持续发展是基础
④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读某农业生态园生态链循环模式图,完成下面两题。
10.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效益最优化原则
11.该农业生态园的主要生态效益有 ( )
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②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
③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
④果草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
⑤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下图中模式甲、乙分别为我国某地两种不同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模式甲 “生态家园”模式
模式乙 产业化经营模式
12.比较两种生产模式 ( )
A.甲—产品附加值更高
B.乙—初级农产品种类更多
C.甲—受市场影响更大
D.乙—生产规模更大
13.图中两种生产模式均可 ( )
①实现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
②体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
③带来经济、生态、社会等综合效益
④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阳白村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南部山区,盛产玉米、高粱,素有五台“粮仓”之称。然而,有一段时期,阳白村却陷入了“增产不增收”的怪圈。目前该村通过种田产粮、粮食酿酒、酒糟喂牛、牛粪生虫、粉虫喂鸡、鸡粪种粮的循环农业链条实现了生态发展。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4.过去阳白村“增产不增收”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产品品质低 B.农村劳动力少
C.交通运输不便 D.对市场适应性差
15.该村突破“增产不增收”怪圈的关键环节是 ( )
A.粮食酿酒 B.酒糟喂牛
C.牛粪生虫 D.粉虫喂鸡
16.该村发展循环农业可以 ( )
A.增加可用耕地面积 B.加快城市化进程
C.减少农业污染 D.提高玉米、高粱的产量
近年来,伴随天津滨海新区及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各类海洋及防灾、减灾工程的逐年建设,天津及附近海岸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图1
图2
17.过度开发海岸带会造成 (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海陆水分交换失衡
③河流含沙量增加 ④海洋灾害频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为维护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 ( )
A.定期休渔 B.停止围填造陆
C.增殖放流 D.防治水体污染
下图为某市新生态城水循环利用模式图,图中化工产业区走的是高端化工产品之路。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9.图示水循环利用模式 ( )
A.保障了对大气、水体的零污染
B.实现了“氢气—甲烷—风电”清洁能源生产
C.再生水直接用作补充景观用水
D.是基于“生产—生态—生活”的一体化设计
20.图中化工产业区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
A.原材料 B.能源
C.科技 D.劳动力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
21.下图是 “ 人口增长、生活贫困与生态环境恶化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以我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三个中的某一地区为例,说明该地区人口增长与生活贫困和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关系。(按图中箭头方向逐一说明)(10分)
(2)你认为该地区的环境问题应该如何治理?(2分)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镰刀弯”地区,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在中国版图中呈现由东北向华北—西南—西北镰刀弯状分布(图甲),这些地区普遍种植玉米,是国家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地区。
材料二 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脉东段,全长250千米,中游流经河西走廊,形成武威和永昌等绿洲,下游是民勤绿洲(图乙),民勤人口集中分布在占全县面积9%的绿洲上。玉米是民勤县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之一,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玉米播种面积逐年扩大。该县不断加强对水、土资源的管理,下表为该县部分农户(567户)选择生计措施的情况,调查发现,农户多选择“组合式”策略,例如:“设施农业+节水技术”,“削减种植规模+外出务工”等。
图甲
图乙
该县部分农户(567户)选择生计措施的情况
措施 选择 | 节水 技术 | 改变作 物类型 | 设施农业 (如日光温室) | 削减种 植规模 | 外出 务工 |
农户数 | 479 | 398 | 390 | 262 | 327 |
(1)据材料分析民勤地区最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镰刀弯”中其他地区也存在着生态环境问题,请你列举出其中2个区域及其相应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8分)
(2)民勤大规模的玉米生产,还可能诱发什么生态问题,请分析其成因。(4分)
(3)民勤县政府采取多项举措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请结合材料从举例的两种组合策略任选其一,并说明该组合策略对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4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发展循环经济是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图为某企业木塑复合材料生产流程示意。
(1)根据图示,指出可以为木塑复合材料生产提供原料的工业部门。(4分)
(2)该生产流程中,减少资源浪费的主要措施包括 (填序号,多填、少填、不填均不得分)。(2分)
①废弃物再生利用 ②使用化学添加剂 ③废料处理后循环使用
(3)根据该生产流程的启示,列举两项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普遍参与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行为。(4分)
24.下图为某产业园生产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说出该产业园所在地区主要工业部门的类型和主导工业区位因素。(4分)
(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简述该产业园产业链具有的特征。(6分)
(3)分析该产业园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环境问题。(2分)
答案全解全析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本章达标检测
1.C | 2.B | 3.C | 4.D | 5.D | 6.A | 7.B | 8.C |
9.D | 10.A | 11.B | 12.D | 13.D | 14.D | 15.A | 16.C |
17.D | 18.B | 19.D | 20.C |
|
|
|
|
一、选择题
1.C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①时期,人类大肆开发环境,试图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2.B 图②时期,人类社会受环境的制约,为人类与环境关系发展的第一阶段;图③时期,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为人类与环境关系发展的第三阶段。
3.C 结合材料“经过近百年的开采”分析,大孤山“人造天坑”主要是近代以来开采铁矿形成的,对矿产资源的大量需求产生于工业文明时期。
4.D 铁矿开采会破坏地表,引起地表植被破坏,而地表植被破坏又会导致水土流失;铁矿开采会使地面不稳定,导致地面塌陷;开采铁矿导致山体松动,岩层不稳定,产生滑坡、泥石流;开采的废渣堆积,会造成水污染。
5.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庞大的人口压力,人口增长过快,对自然资源过度索取,造成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同时,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过多,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污染加剧,①④正确。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不大,②错;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自然环境本身演变较慢,③错。故选D。
6.A 乡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故a为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为循环经济和文明消费,故c为文明消费。循环经济体现在发展生态农业和工业清洁生产,故b为清洁生产。故选A。
7.B 甲模型所示区域既是供给区域,又是消费区域,所以应代表自给农业;乙模型贡献区在中央,受惠区在四周,应代表固碳服务;丙模型中,资源或服务由供给区域调入消费区域,应代表水源保护;丁模型中,贡献区位于消费区的一侧,符合风暴潮防御的生态系统服务模式,故选B。
8.C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④为人的管理调控;经济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社会系统为经济系统提供劳力、科技等,因此①为社会系统,③为经济系统,故C项符合题意。
9.D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10.A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持续性、公平性和共同性三方面。该产业链中的废弃物循环利用、资源充分利用等减少了废弃物排放,节约了资源,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11.B 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与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属于经济效益而不是生态效益,①⑤错误。故选B。
12.D 从图中可知,甲生产模式只利用玉米饲养家禽、家畜,利用秸秆、粪便制取沼气,而乙生产模式对玉米进行了深加工,而且利用秸秆生产食用菌等,所以甲生产模式产品附加值比乙生产模式低;甲生产模式的初级农产品有玉米、禽、肉、蛋、奶,而乙生产模式的初级农产品只有玉米、食用菌,所以甲生产模式初级农产品种类更多;乙生产模式中对玉米进行加工后的胚芽乳品、玉米油,以及肥料和食用菌都指向市场,而甲生产模式的产品则是供给农户自用,因此乙生产模式受市场影响更大,生产规模更大。
13.D 图中两种生产模式实现了第一、二产业的有机结合,①说法错误;图中两种生产模式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持续性原则,②说法错误;结合图示可确定甲、乙两种生产模式均可带来经济、生态、社会等综合效益,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③④说法正确。
14.D 阳白村位于我国北部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农产品品质高,A错误;其所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农村劳动力充足且廉价,B错误;交通运输条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外运,但不是使阳白村陷入“增产不增收”怪圈的主要因素,C错误;农产品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大,该村过去一直以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生产为主,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而调整农业发展方向,极易造成“增产不增收”,D正确。
15.A 由材料可知,该村循环农业链条突破“增产不增收”怪圈的关键是对粮食进行深加工和利用,以粮食酿酒环节为切入点,以酒糟喂牛、牛粪生虫、粉虫喂鸡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加了经济效益。因此,粮食酿酒是该村突破“增产不增收”怪圈的关键环节,A正确,B、C、D是次要环节。
16.C 阳白村发展循环农业,并没有增加耕地面积,A错误;该循环农业链条可以促进该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但不会加快城市化进程,B错误;该循环农业经营方式是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没有农药化肥大量施用,可以减少农业污染,C正确;增加科技投入可以提高玉米、高粱的产量,但产量不会因区域发展循环农业而提高,D错误。
17.D 海岸带过度开发,会破坏沿海滩涂湿地资源,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海岸带也是海洋与陆地的缓冲带,过度开发会增加海洋灾害发生频率,导致海陆水分交换失衡。河流含沙量多少与河流流域的自然背景有关,与海岸带无关。故D正确。
18.B 维护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的根本措施是减少对海岸带的过度开发,保护其自然生态功能。由图可知,人类对海岸带的开发主要表现为围填造陆,所以应停止围填造陆,故B正确。
19.D 由图可知,该水循环利用模式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是基于“生产—生态—生活”的一体化设计;再生水经过人工湿地及水生植物净化后才可用作补充景观用水;图中未体现风电的生产;该水循环利用模式并不能保障对大气、水体的零污染。
20.C 图中化工产业区走的是高端化工产品之路,所以其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科学技术。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 (1)以西北地区为例:①人口的过度增长→贫困:人均资源减少,失业人口增多,人均收入减少,基础设施不足。②人口增长过快→土地荒漠化: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垦、林木的过度砍伐、草场的过度放牧,造成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严重。③贫困→荒漠化:过度耕作、过度放牧、毁林和落后的灌溉方式等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形式,使土地荒漠化及盐碱化问题严重。④荒漠化及盐碱化→贫困:耕地、牧场严重退化,农田减产,草场载畜量下降,耕地、草场面积锐减,居民生活贫困。⑤贫困→人口增长:受教育程度低,生产力水平低,需要较多的劳动力。
(2)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种草植树,退耕还林、还牧;等。
解析 第(1)题,结合示意图中箭头方向逐一说明即可,注意人口增长与生活贫困、生活贫困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关系是双向的。第(2)题,人口过快增长是造成贫困与环境问题的根源,故不同区域环境问题的共同治理措施表现在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同时注重对环境问题的治理,种草植树,退耕还林、还牧;等。
22.答案 (1)土地荒漠化。成因: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使土地沙化。
东北冷凉区的湿地退化、黑土退化;北方农牧交错区草场退化;太行山沿线区水土流失;西南石漠化区水土流失。(列举出2个区域即可)
(2)土地盐碱化。成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地势相对低洼,盐分难以外排;人为的不合理的灌溉可能导致地下水位抬升。
(3)“设施农业+节水技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优势,在日光温室内种植蔬菜瓜果,可提高经济收入;应用喷灌滴灌技术,在节水的同时减轻土地盐碱化。(或“削减种植规模+外出务工”:削减种植规模后,可外出务工增加收入,降低对农业的依赖程度;削减种植规模,减少农业用水,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 第 (1)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民勤地区沙漠、戈壁、剥蚀山地和盐碱滩地面积广大,绿洲面积小。近年来玉米播种面积逐年扩大,导致水资源短缺,加剧土地荒漠化,因此判断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东北冷凉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为黑土退化和湿地退化;北方农牧交错区主要表现为草场退化;西北风沙干旱区表现为土地荒漠化;太行山沿线区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西南石漠化区表现为水土流失引起的石漠化现象。第(2)题,大规模种植玉米,需要大量的灌溉水源,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地下水位升高,该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地表析出的盐分多,地势低洼,导致盐分难以随地表径流排出,所以导致土地盐碱化。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任选一个进行作答,但要注意从改善民生(经济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环境效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例如“设施农业+节水技术”模式:设施农业是利用日光温室种植农作物,能够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在日光温室内种植蔬菜瓜果,可提高经济收入;节水农业应用喷灌滴灌技术,减少水资源的使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可以缓解当地的土地盐碱化现象;而“削减种植规模+外出务工”模式:削减种植规模,直接减少农业用水,减轻当地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现象,进而改善生态环境;削减种植规模后,可外出务工增加收入,降低对农业的依赖程度。
23.答案 (1)化学工业、木材加工业(家具制造业、塑料加工制造业等)。
(2)①③
(3)垃圾分类处理、淘米水洗菜等。(合理即可得分)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木塑复合材料的原料是:化学添加剂、废旧塑料、废旧家具、农业秸秆、木材、稻壳,以及建筑材料、包装材料、园林材料、家具的废弃物。因此,可以为木塑复合材料生产提供原料的工业部门有化学工业、木材加工业(家具制造业、塑料加工制造业等)。第(2)题,在该生产流程中,减少资源浪费的主要方式是对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因此,填写序号①③。使用化学添加剂在生产流程中没有减少资源浪费。第(3)题,只要列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环保且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普遍参与的任意两条措施即可。如:垃圾分类处理、淘米水洗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等。
24.答案 (1)该产业园所在地区主要工业部门类型为加工工业。主导工业区位因素是原料。(4分)
(2)经济持续发展: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效率,实现了经济增长。社会持续发展:通过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生态持续发展:通过废弃物的利用,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和扩散。(6分)
(3)森林资源的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污染;等。(2分)
解析 第(1)题,该产业园主要通过对橡胶树进行一系列加工,生产各种工业产品,因此属于加工工业,主导区位因素是原料。第(2)题,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分析。经济方面主要通过延长产业链实现了经济增长;社会方面主要从增加就业、提高收入的角度说明;生态方面则主要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角度说明。第(3)题,因为是对橡胶树进行利用,所以会破坏植被,可能引发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废橡胶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材料中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有关绿色GDP的理解,正确的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