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地理新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全套试卷课时训练
第五章达标检测-2022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湘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五章达标检测-2022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湘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共19页。
本章达标检测(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最适合该图的图名是 ( )A.区域差异性示意图B.自然环境差异性示意图C.区域整体性示意图D.自然环境整体性示意图2.图示地区葡萄特别甜的原因是 ( )①生长期日照时间长 ②气温日较差大③土壤肥沃 ④水源充足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树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的液流变化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下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3.依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液流量最大的时期出现在 ( )A.春季 B.秋季C.夏季 D.冬季4.樟树对干旱环境反应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小,樟树适应干旱环境的表现为 ( )①树干脱皮,抑制水分蒸发②根系枯萎,减少地下水吸收③气孔收缩,减少蒸腾耗水④干旱后期,树木大量落叶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为天山林区季节性冻融期间不同群落类型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动态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5.关于图中土壤“微生物量氮”变化特征,说法正确的有 ( )①土壤冻结期间,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下降最快②土壤融化期间,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增长最快③图示期间,草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均低于灌丛④图示期间,各群落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均先降后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土壤深冻期,各群落类型土壤中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最低的原因是 ( )A.林冠截留雨水,土壤水分条件差B.林冠遮挡作用,土壤光照条件差C.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养分条件差D.地表积雪厚度小,土壤热量条件差 植被是生态环境变化的指示器,分析植被物候的影响因素不仅有助于分析气候变化,而且对于准确评估植被生长趋势、生产力以及全球碳收支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材料完成下面两题。7.影响我国东北森林关键物候期中春季返青期和秋季落叶期的最主要驱动因素是 ( )A.温度 B.降水 C.风力 D.日照8.随着全球变暖,东北森林不同树种的春季物候(芽开放期、展叶期、开花期等)、秋季物候(脱落末期)、生长期产生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春季物候提前 B.生长期缩短C.秋季物候延迟 D.生长期延长9.在开采煤矿时,要大量剥离表土,处理不当往往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这主要说明了 ( )A.自然资源具有分布上的规律性B.自然资源具有时间上的变化性C.自然资源具有联系上的整体性D.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对立性 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0.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11.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 D.洋流 下图示意我国阴山山脉东、中、西三段植被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2.该山脉东、中、西三段的基带自然景观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分 B.热量 C.光照 D.海拔13.与阳坡相比,该山脉阴坡垂直带谱较丰富,主要原因是阴坡 ( )A.纬度高,夏季光照时间长B.是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C.蒸发弱,土壤含水量较大D.相对高度较大,空间广阔 云南中部的哀牢山北段,气候条件复杂多样。该山农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 100米以下,海拔2 100米以上主要为常绿阔叶林带,却不适宜种植亚热带作物。下图示意哀牢山北段某剖面山地农业气候层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4.下列关于该山北段气候条件复杂多样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有 ( )①纬度较低,热量充足②山体相对高度大,垂直差异明显③坡向对盛行风影响大④河流众多,调节作用强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5.该山地同一农业气候层的上限在东西两坡的分布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分 B.光照 C.热量 D.坡度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5分)16.读某岛屿水系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在图中用虚线画出主要分水岭。(2分)(2)比较甲、乙两城市的年降水量差异,并解释其成因。(4分) (3)该岛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6分)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阿拉斯加东南部有一片世界上最大的原始温带雨林(铁杉和云杉),林间河流适宜鲑鱼生长,附近海域鱼类资源云集。棕熊是鲑鱼逆流产卵的天敌,棕熊数量较多且一般会吃鲑鱼高脂肪的部位而不吃身体。1950年以来,阿拉斯加东南部的温带雨林被大规模“清场伐木”(即将砍伐地带内的树木全部砍伐)。未被砍伐的森林里有各种树龄的树木,大树衰老倒下的地方,太阳光可以射进森林内部,小树可以茁壮成长;但在清场砍伐再统一栽种树木一段时间之后,林下无法生长苔藓、灌木,如同荒地;河里的鲑鱼也大量减少。要恢复到砍伐前的状态,至少需要200年。(1)在有鲑鱼经过的河流沿岸,云杉的生长速度要比没有鲑鱼经过的河流沿岸的云杉快3倍,请从土壤肥力的角度分析其原因。(4分) (2)分析温带雨林附近海域鱼类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3)分析清场砍伐再统一栽种树木一段时间之后,林下难以生长苔藓、灌木的原因。(6分)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 500米以上。青藏高原以其巨大的热力及动力效应,对亚洲季风的形成起着巨大作用。如果将青藏高原移除,则主要影响北半球大气层获得的净辐射能量,从而对全球的热量分布产生明显的影响。下图为移除青藏高原后全球各纬度气温变化曲线图。(1)据图描述青藏高原移除后全球气温的变化特点。(3分) (2)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青藏高原移除后30°N附近气温变化的原因。(6分) (3)简述移除青藏高原后北半球气温变化对大气环流的影响。(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图甲为“沿89°30'E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乙为“丙山脉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表格中为甲、乙两盆地相关气候数据资料。丙山脉北坡的牧民们有随季节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的迁徙游牧方式,夏季,牧民们将牛羊赶到山上放牧,冬季又将牛羊赶到山下饲养,这种放牧方式也被称为转场。图Ⅰ图Ⅱ 年均温年降水量甲盆地-4~9℃150~200毫米乙盆地7~14℃25~100毫米(1)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说明甲、乙两盆地在气候上的主要差异及其成因。(8分) (2)分析丙山脉北坡形成转场放牧的原因。(4分) (3)简述丙山脉北坡雪线低于南坡的原因。(4分)
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1—2.C C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地区的核心气候特征为干旱,气候干旱主要和深居内陆有关,而气候干旱导致降水稀少,传统民居多为土质平顶;降水少,则地表水贫乏,所以通过坎儿井引水;气候干旱条件下,风力作用明显,多风成地貌;并且晴天多,植物生长期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适宜葡萄种植。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图体现了区域环境的整体性。3.C 读图分析可知,樟树的液流量晴天大于阴天,阴天大于雨天,说明樟树液流量的变化与温度和光照有关,夏季温度高,光照强,植物的生长速度快,营养输送较快,因此依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液流量最大的时期出现在夏季。据此选C。4.D 为适应干旱环境,树木可以通过气孔收缩,减弱蒸腾作用,减少蒸腾耗水,也可以在干旱后期,通过大量落叶,减弱蒸腾作用,因此③④正确;树干脱皮是树木生长的一种表现,并非适应干旱环境的表现,①错误;耐旱植物为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水,根系都比较发达,②错误。据此选D。5.B 读图分析可知,土壤冻结期间,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下降最快,①正确;土壤融化期间,草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增长最快,②错误;生长季草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高于灌丛,③错误;图示期间,各群落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均先降后升,变化趋势一致,④正确。故选B。6.D 结合图分析可知,不同群落类型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随土壤的冻结程度而变化,而土壤的冻结程度受土壤温度的影响,由此可推断出“微生物量氮”受土壤温度影响。土壤深冻期,各群落中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最低,说明此时林地土壤温度最低。冬季林地土壤温度比草地和灌丛都低的原因最可能是地表积雪厚度小,土壤热量条件差,D正确。其他选项均与土壤温度低无关,A、B、C错误。故选D。7.A 我国东北森林属于落叶阔叶林,秋季气温下降,树木落叶,春季气温回升,树木发芽返青,故影响我国东北森林关键物候期中春季返青期和秋季落叶期的最主要驱动因素是温度。故选A。8.B 随着全球变暖,东北森林不同树种的春季物候会提前,秋季物候会延迟,生长期延长,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9.C 在开采煤矿时,要大量剥离表土,处理不当往往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说明自然资源具有联系上的整体性,反映了自然环境“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一特性,故选C。10.A 图中自然带大致南北更替,东西延伸,主要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故选A。11.D 该区域为亚洲东部地区,结合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60°N附近亚洲东部海域有千岛寒流流经,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所以气温偏低,相应的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也会偏低。故选D。12.A 阴山东部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越向西受夏季风影响越小,降水越少,水分差异使得阴山东、中、西三段的基带由典型草原带过渡到荒漠草原带,再过渡到草原化荒漠带。A正确。13.C 阴山山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降水少;阴坡蒸发弱,土壤含水量比阳坡大,水分条件更好,故与阳坡相比,该山脉阴坡垂直带谱较丰富,C正确。阴坡光照时间较阳坡短,A错误。阴山阴坡为北坡,不是夏季风迎风坡,B错误。阴山阴、阳两坡相对高度相差不大,D错误。故选C。14.A 读图可知,哀牢山北段山地纬度较低,为气候多样奠定了基础,①正确;山体相对高度大,使得气候垂直差异明显,②正确;该地受西南风影响,西南部迎风坡和东北部背风坡自然环境存在差异,坡向及局部地形对气候条件影响明显,所以气候条件复杂多样,③正确。河流地处谷底,水量有限,对山体气候影响不明显,④错误。故选A。15.C 哀牢山东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热量条件优于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的西南坡,而热量条件越优越,农业气候层分布位置会越高,所以同一农业气候层在山脉东北坡的分布上限高于西南坡。C正确。二、非选择题16.答案 (1)绘图必须用虚线,其他线不得分。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绘图如下:(2)乙城市的年降水量大于甲城市。成因:东南信风从海上带来丰富水汽,乙城市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丰富。(甲城市地处东南信风背风坡,降水较少。)(3)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纬度较低),且降水较多,水热条件优越;山地垂直分异显著(海拔高或相对高度大);岛屿东西两侧气候不同,环境多样。解析 (1)河流的源头部分是山岭的最高位置,即分水岭所在位置,将河流源头部分用虚线连接起来即可。(2)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该岛屿为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受东南信风影响,东南信风从海上带来丰富水汽,乙城市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丰富。甲城市地处东南信风背风坡,降水较少。所以乙城市的年降水量大于甲城市。(3)从影响生物多样性的水热条件、环境多样性等方面来分析。读图判断,该岛是马达加斯加岛,纬度较低且降水较多,水热条件优越,利于生物繁衍生存;该岛山地海拔较高,垂直分异显著;并且山脉造成岛屿东西两侧气候不同,环境多样,所以该岛物种多样性典型。17.答案 (1)有鲑鱼经过的河流沿岸,棕熊出没多,棕熊的排泄物多;棕熊吃剩的鲑鱼身体腐烂分解,为森林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肥料。(2)流经阿拉斯加东南部的众多河流,从温带雨林挟带丰富的养分注入大海,这些养分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进而吸引了鱼类聚集。(3)清场砍伐后统一栽种的树木一起均等地接受阳光照射,并以相同的速度生长,繁茂的枝叶阻挡了照射到森林内部的阳光;清场砍伐后水土流失加剧,地表枯枝落叶和泥土流进河流,鲑鱼产下的卵被埋进河底的泥沙中,使得鲑鱼数量大为减少,作为森林肥料的棕熊粪便和鲑鱼残体也大量减少,土壤肥力下降。解析 (1)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来自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及动物的排泄物。有鲑鱼经过的河流沿岸,棕熊出没多,棕熊的排泄物多,为森林植被提供丰富的肥料;棕熊吃剩的鲑鱼身体腐烂分解,为森林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肥料。(2)鱼类资源丰富应与适宜的生长环境、充足的食物等因素有关。众多的河流从温带雨林流经,挟带大量的营养物质注入海洋,这些营养物质为藻类等浮游生物生长提供养料,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使得当地鱼类饵料丰富,因此鱼类被吸引聚集到此。(3)清场砍伐后统一栽种的树木一起均等地接受阳光照射,并以相同的速度生长,繁茂的枝叶阻挡了照射到森林内部的阳光,使得林下苔藓、灌木难以生长。清场砍伐后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河流冲刷作用会加剧,水土流失加重,雨水将地表枯枝落叶和泥土冲进河流中,河流沿岸鲑鱼产下的鱼卵被埋进河底的泥沙中,使得鲑鱼数量大为减少,作为森林肥料的棕熊粪便和鲑鱼残体也大量减少,森林土壤的肥力下降,也使得林下难以生长苔藓灌木。18.答案 (1)30°N附近气温升高最明显;40°N及其以北地区降温明显;北半球热带地区及南半球各纬度的温度变化不显著。(2)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青藏高原移除后,30°N附近地区地势变低,地面温度升高;地势变低,大气密度增大,大气中水汽、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且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因此气温升高。(3)北半球高、低纬度间气温差异增大,加强了三圈环流的强度;季风环流减弱。解析 (1)直接读图得出结论即可。(2)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多少直接影响气温的高低;当青藏高原移除后,30°N附近地区海拔降低,地面温度升高,且大气密度增大,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加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使得气温升高。(3)青藏高原移除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降温明显,高、低纬度间的温差增大,三圈环流增强;材料显示青藏高原对亚洲季风的形成起着巨大作用,则青藏高原移除后季风环流会减弱。19.答案 (1)结合图中经纬度和地形信息判断,甲盆地为准噶尔盆地,丙山脉为天山山脉,乙盆地为塔里木盆地。由表中数据可知,准噶尔盆地的年均温比塔里木盆地低,主要是因为准噶尔盆地的纬度高,所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准噶尔盆地的年降水量比塔里木盆地大,主要是因为准噶尔盆地的西北部地形敞开,有利于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湿润空气进入,并且受山脉的抬升作用,易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塔里木盆地距海远,而且地形闭塞,水汽难以进入,所以降水较少。(2)丙山脉北坡针叶林带上下都有草场分布;夏季,林带之上的高山草甸带牧草肥美,且气温较凉爽,牧民们将牲畜赶到山上放牧;冬季,由于气温降低,山麓气温较高,草类相对茂盛,牧民们又将牲畜赶到山下放牧。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所以必须进行转场放牧。(3)天山北坡为阴坡,气温较低,雪线低于南坡;此外,北坡可以受到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降水差异也使得天山北坡雪线低于南坡。解析 (1)甲盆地的年均温比乙盆地低:因为甲盆地的纬度比乙盆地高,所获得的太阳辐射比乙盆地少。甲盆地的年降水量比乙盆地大:因为甲盆地西北部的山谷地形有利于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湿润空气进入,受山脉的抬升作用,易形成地形雨;乙盆地距海远,而且地形闭塞,水汽难以进入,所以降水较少。(2)天山北坡为迎风坡,随着海拔升高,降水先增多后减少,导致针叶林带上下区域分别形成灌木草甸带和草原带,即天山北坡有两个牧场。夏季,林带之上的高山草甸带牧草肥美,牧民们将牲畜赶到山上放牧;冬季,由于气温降低,牧民们又将牲畜赶到山下放牧。因为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所以必须进行转场放牧。(3)雪线高度主要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读图分析,丙山脉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北坡为阴坡,南坡为阳坡,北坡气温较南坡低,故雪线低于南坡;丙山脉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也使得北坡雪线低于南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