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教案设计
展开4.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高中地理必修2是高中地理课程的人文地理基础,包括人口城市、工农业城市、交通线路等内容。其中教材第四章在前面几章学习了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中工农业区位因素选择、人口和环境关系原理、城市聚落和城市化原理等后,总结性的提出我国的几个重要的国土开发的项目。主要有第一节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第二节的《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第三节的《南海诸岛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和第四节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的内容,结合之前所学的人文地理的相关原理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案例当中。提高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
区域认知:通过学习不同地区的相关的国土开发的情况,了解其不同区域的相关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人地协调观:通过认识不同地区相关的国土开发的情况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社会和经济等的相关关系,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利用必修二所学,并结合工业、农业和城市人口等相关内容,探究不同地区国土开发的影响因素,解析不同地区国土开发的不同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运用资料收集,图文筛查等,让学生寻找相关地区国土开发的集料,并让学生做出相应的报告,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整理和分析能力,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1.重点:熟悉国家相关的重大发展战略,并收集相应的专题地图。
2.难点:能够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举措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多媒体、自制教具
【导入新课】
探究:北京对外联系的通道
思考:北京市对外联系的国道有多少条?呈现什么形状?这些国道都通过河北省,这显示出北京与河北在地域上有什么联系?其中102至105国道还通过天津市,这又反映了地域上的什么联系?
【板书】1、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启发提问】什么是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相互启发补充。
【教师讲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之一。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被确定为京津囊协同发展要率先取得突破的重点领域。
【启发提问】京津冀地区的地理位置是?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相互启发补充。
【教师小结】
京津冀地区位于北纬36°05′—42°40′,东经113°27′—119°50′之间。该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就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河北省下辖石家庄、保定,廊坊、唐山、张家口、承德、秦皇岛、沧州、衡水、邢台和邯郸11个地级市。
【启发提问】京津冀地区的人口经济状况是?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相互启发补充。
【教师小结】京津冀地区土地面积约21.9万平方千米,约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3%;2016年年末人口约为1.12亿,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8.1%;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约为7.56万亿元,约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2%。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政治、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所在地。
【启发提问】京津冀地区的地形是?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京津冀地区,西侧是太行山脉,北侧是燕山山脉,东临渤海,南接河南省和山东省。京津冀地区西部、北部地势较高,东部、南部地势较低,总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特点。
【启发提问】京津冀地区的气候是?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京津冀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大约在400~800毫米之间。从降水的时空分布来看,降水多集中于夏季,特别是7、8月份。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
【启发提问】京津冀地区的河湖情况是?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京津冀绝大部分地区位于海河流域,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和北运河为该区域的核心水系。湖泊主要有白洋淀。白洋淀由100多个湖泊组成。
【启发提问】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情况是?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京津冀地区主要供水源是地下水。调查显示,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每年可开采资源量188亿立方米。其中,平原地区地下水每年开采资源量为14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开采164亿立方米。为满足城市发展和工农业生产快速增长的需求,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并诱发了严重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等。截至2015年,京津翼平原地区地下水每年超采量约为18亿立方米,超采区面积约6万平方千米,占平原地区面积的67%。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平均每年向京津翼豫调水95亿立方米,其中向京津冀地区调水量为57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状况,大大减轻了京津重地区地下水超采的情况。京津冀地区地下水位已开始回升。
【启发提问】京津冀地区的交通海运情况是?
学生根据投影片讨论、总结。
【教师总结】在京津冀地区近700千米的海岸线上,坐落着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唐港区、曹妃甸港区)、黄骅港等天然不冻海港。海运条件便利,岸线资源丰富。
【启发提问】京津冀地区的人口经济情况是?
学生根据投影片讨论、总结。
【教师总结】京津冀地区的人口和产业分布不均衡。北京和天津人口稠密,产业分布相对密集,而河北省人口密度相对小,产业分布相对稀疏。京津冀地区许多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有效协调。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相比,京津冀地区的城市、人口和产业分布不均衡,地区间缺乏紧密的产业关联,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京津冀地区迫切需要国家层面予以统筹规划,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其协同发展。
【板书】2、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
【启发提问】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和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三省市各有侧重。
【启发提问】什么是京津冀地区的交通一体化?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2014一2020年)》,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内快速铁路覆盖所有地级市,高速公路覆盖所有县级市。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1.5小时通达。建成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5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换乘时间不超过10分钟。推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客运联程联运,主要城市之间实现交通“一卡通”。
【启发提问】什么是京津冀地区的产业一体化?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有效地进行产业整合,在区域范围内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把北京市和天津市市区内部以及周边的产业进行转移、扩散和优化升级。
具体来说,
北京地区首先要加快自身产业的扩散和升级;
天津要加快老城区产业的转移扩散与转型;
河北地区要完成对京津转移产业的承接,并结合自身特色进行提升,挖掘京津转移产业的潜力。
除此之外,针对新兴的产业带,如天津的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的新兴产业带、京津城际高新产业带,要加快产业的集聚与整合,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
【启发提问】什么是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保一体化?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及水资源短缺。三地要协同发展,必须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等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淡水资源、耕地资源、林业资源、矿产资源等应优先共享,统一规划、利用及保护。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升京津冀生态系统承载力。
【全课小结】
【布置作业】完成填充图册相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一、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教案: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启发提问,全课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四章 国土开发与保护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四章 国土开发与保护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教案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概况,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教案: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启发提问,教师讲解,教师小结,教师总结,全课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