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导学案
展开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
【最新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生态文明的意义。
核心素养定位
1.能够运用相关资料,说出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程。(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2.结合实例,说明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综合思维)
知识体系导引
生态文明eq \b\lc\{\rc\ (\a\vs4\al\c1(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知识点一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1.(1)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影响的程度,受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共同影响。
(2)在早期的采集渔猎时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并且发展缓慢,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________,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那时,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________,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2.(1)进入农业社会,________有了很大提高,耕作和________的发展,使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人口开始迅速增长。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2)工业社会时期,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________,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社会文明程度大幅________。与此同时,大量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废弃物排放,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资源、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乃至人类生存与发展已构成现实威胁。
[思维拓展]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知识点二 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__________是生态文明的一种具体体现。这种资源与环境安全观强调:资源、环境安全的本质就是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__________和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平衡;应在地球资源、环境所允许的边界内,避免资源短缺和环境安全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2.要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从根本上讲需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________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以______________建设为目标,变革发展模式。首先,要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要推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名词解析]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来看,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重点一 生态文明
【情景探究】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 十八大报告
材料二 十八大决定在党章中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1)“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说明我国的________已全面恶化,必须走________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体现了人地关系思想演化过程中的________论的观点。
(3)“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这一观点。
(4)科学发展观倡导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追求________效益、________效益和________效益和谐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知能升华】
过去50年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62~1972年的环境问题提出阶段,1972~1992年的可持续发展与三个支柱的阶段,1992~2012年的绿色经济与全球环境治理的阶段。
贯穿过去50年理论和政策演变的中心思想,是强调经济社会发展应该与资源环境消耗脱钩。
依次深化的理论和政策模型可以概括为四个。一是环境与发展的二维模型,强调资源环境可以支撑的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支柱模型,强调发展需要注意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三是绿色经济的四面体模型,强调绿色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治理;四是发展质量的三个层面模型,强调好的发展应该注意四个方面的资本产业利用。
发展模式
中华民族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是一个必然实现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从人类世界历史生态、文化生态和现实生态出发,在生态全球化背景下,以提升人格文明、生态文明、产业文明为发展方向;以发展宪政、优化体制、优化结构、促进公民意识和认知水平;以真诚的民主来反映公民的社会存在,建立社会公众信仰及其相应的伦理精神的法制秩序,让社会各阶层利益公开自由的表达权利以期让社会真理能够真实的公共表达;将人格质量的提升放在国民教育的首位,来提高人在群体公共事物中的智慧能力;将生态文明发展放在战略首位,来提高文明产业化社会的上升能力;将未来优先的战略放在国家建设的首位,来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战略产业能力;将公众人本信念及其相应的伦理精神的法制秩序放在推动联合国改革的首位,让国际社会各阶层利益公开自由的表达权利以期让社会真理能够真实的公共表达,来提高联合国维护和尊重人的能力,走生态文明发展的国家发展道路。
【学以致用】
1.
如图反应的环境问题是( )
A.臭氧层空洞
B.酸雨
C.土地荒漠化
D.全球变暖
读“人类文明进程与人口、资源、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2~3题。
2.在生态文明阶段,资源曲线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的下降 B.环境质量的改善
C.科技的进步 D.资源质量的提高
3.在生态文明阶段,我们应该( )
A.严禁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
B.严禁使用一次性木筷
C.严禁使用楠竹编织袋购物
D.严禁使用垃圾发电
重点二 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安全
【情景探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根据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计划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材料二 我国的能源储量和利用情况表。
(1)为实现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分析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什么问题?
(3)针对我国目前能源的现状,分析我国应采取什么措施?
【知能升华】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生态文明时代,标志着我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也表明了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生态文明时代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必然
文明是人类这一智能生物主体以自然资源环境为对象,在不断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过程中发展和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不仅代表人类社会进步和开化的状态,也代表着人类从认识自然、依从自然的蒙昧状态发展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自主创造状态,进而进步到尊重自然、人和自然平等相处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以致用】
1.下列行为与建设生态文明相违背的是( )
A.购物时使用廉价的塑料袋
B.就餐中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定位置
D.上下班尽量使用公共交通
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符合( )
A.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B.人定胜天的观点
C.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D.生态优先论的观点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表达的涵义理解正确的是( )
A.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
B.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对外开放,拓展能源进口渠道,从源头上改变能源来源
C.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是工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D.生态文明建设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不会制约经济发展
2.下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举措不合理的是( )
A.生态文明建设要重点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
B.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C.要积极谋求生产与消费、经济与社会、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D.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区域资源开发力度,大力推进区域经济水平快速提高
中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峰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7月7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幕。此次论坛年会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题,相信将有助于各方增进共识、深化合作,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不能体现此次论坛年会主题的是( )
A.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B.贵州大力发展重工业
C.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4.“问责生态破坏,追查环境污染”直接体现的是可持续发展内涵中的( )
A.生态可持续发展 B.经济可持续发展
C.社会可持续发展 D.矿产可持续发展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加坡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上成绩斐然。中新两国紧密合作,在盐碱荒地、废弃盐田、污染水面等“生态禁地”上,建设了中新天津生态城。
材料二 图1为中新天津生态城区位示意图,图2为新加坡区位示意图,图3为新加坡某道路旁的雨水收集装置示意图,收集后的雨水进入城市雨水管道,经处理后再利用。
(1)简析新加坡建设此雨水收集装置的主要原因。
(2)中新天津生态城能有效利用当地的两种可再生的新能源为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中新天津生态城选址“生态禁地”的主要目的。
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
第一步 新课学前预习
知识点一
1.(1)技术条件 人地关系思想 (2)微弱 平衡关系
2.(1)生产力水平 灌溉技术 (2)物质财富 提升
知识点二
1.环境安全观 可持续利用
2.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
第二步 互动释疑解惑
重点一
【情景探究】
解析:第(1)题,“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为环境问题,说明我国环境问题恶化,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缓解环境问题。第(2)题,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体现了人地和谐的观点,也叫人地伙伴论。第(3)题,“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第(4)题,可持续发展追求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
答案:(1)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2)人地伙伴 (3)基础 (4)经济 生态 社会
点睛: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三大原则,包含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学以致用】
1.解析:图中漫画显示的是北极熊和企鹅没有立足之地,反映因全球气候变暖而造成两极冰川融化的地理现象。所以选D。
答案:D
2~3.解析:第2题,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深度加大,同时研发出一些替代产品,从而促使资源曲线在生态文明阶段呈上升趋势。故选C。第3题,在生态文明阶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地关系协调的途径,如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利用垃圾发电、使用楠竹编织袋购物及禁用一次性木筷等。故选B。
答案:2.C 3.B
重点二
【情景探究】
解析:第(1)题,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要从人口现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方面来分析。主要包括: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有庞大的人口压力;人均资源不足,资源短缺令人担忧;经济发展快,但面临紧迫的环境危机,故目前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仍十分巨大,我国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2)题,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从能源储量、能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以及单位产值能耗来分析。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能源储量相对不足,且经济相对落后,能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第(3)题,针对目前我国能源储量相对不足、能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的现状,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高能耗企业的盲目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减少能源的消耗;加强管理,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减少传统产业;重视宣传教育,转变消费观念,减少能源的使用。
答案:(1)目前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仍十分巨大。主要包括: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③紧迫的环境危机。
(2)我国能源储量相对不足,且能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3)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高能耗企业的盲目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管理,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重视宣传教育,转变消费观念。
【学以致用】
1.解析:塑料袋难降解不利于环保,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违背;少用一次性餐具,可减少对环境污染;分类投放垃圾,利于垃圾回收,利于环保;使用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利于环保。选A正确。
答案:A
2.解析: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符合可持续发展观,既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又满足后代子孙的生活需求。选C正确。
答案:C
第三步 课堂达标检测
1~2.解析:第1题,图中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所表达的涵义,是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A正确。图示不能体现加强对外开放,拓展能源进口渠道,从源头上改变能源来源,B错误。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仅是工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C错误。生态文明建设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会制约经济发展,D错误。第2题,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举措中,生态文明建设要重点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A合理。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B合理。要积极谋求生产与消费、经济与社会、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C合理。生态文明建设要合理控制区域资源开发力度,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进区域经济水平提高,D不合理。
答案:1.A 2.D
点睛:图中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涵义是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生态文明建设要合理控制区域资源开发力度,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进区域经济水平提高。
3~4.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此次论坛年会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题,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大力发展重工业,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不能体现此次论坛年会主题,B符合题意。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能体现此次论坛年会的主题,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第4题,“问责生态破坏,追查环境污染”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直接体现的是可持续发展内涵中的生态可持续发展,A正确。保护生态环境,不能体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也不能体现社会可持续发展,B、C错误。可持续发展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矿产可持续发展不属于可持续发展内涵,D错误。故选A。
答案:3.B 4.A
点睛:可持续发展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5.解析:第(1)题,新加坡建设图示雨水收集装置的主要原因应从水源与洪涝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新加坡本国国土面积狭小,江河湖泊不足,储存水量不足,人口和产业规模大,需水量大,因此水资源紧张,需要建设图示雨水收集装置收集雨水,缓解该国水资源紧张的状况;图中显示,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属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建设图示雨水收集装置效率高;该国降雨量丰富,降雨强度大,建设图示雨水收集装置,有利于快速排水,防止城市内涝的发生。第(2)题,中新天津生态城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大,光照较强,因此太阳能是当地能有效利用的可再生的新能源之一;中新天津生态城位于海岸线附近,平原地形,全年(特别是冬春季节)风力较大,因此风能是当地能有效利用的可再生的新能源之一;中新天津生态城位于沿海,潮汐引起的潮流明显,因此潮汐等海洋能是当地能有效利用的可再生的新能源之一。第(3)题,中新天津生态城选址“生态禁地”的主要目的应从土地、生态恢复等方面进行分析。天津人口、产业密集,用地紧张,因此中新天津生态城选址“生态禁地”可以少占耕地,节地节水;材料信息表明,在盐碱荒地、废弃盐田、污染水面等“生态禁地”上,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有利于当地盐碱地治理和污水治理,重建良好的生态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做到生态可持续发展;材料信息表明,新加坡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上成绩斐然,因此可以利用新加坡相关技术,实现生态禁地的生态改造,因此中新天津生态城选址“生态禁地”。
答案:(1)该国降雨量丰富,降雨强度大,建设雨水收集装置有利于快速排水,防止城市内涝的发生;该国国土面积狭小,水资源紧张,收集雨水有利于缓解该国水资源紧张的状况。
(2)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任答两项即可)
(3)少占耕地,节地节水;治理盐碱地,重建良好的生态系统;治理污水,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借鉴新加坡相关技术,实现生态禁地的生态改造。(任答三项即可)
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例
我国能源循环利用率占发达国家的比例
我国创造单位GDP能耗为其他国家的倍数
石油
天然气
美国
日本
美国
日本
法国
8.39%
4.19%
26.9%
11.5%
4.3倍
11.5倍
7.7倍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如何完成美丽蜕变——怎么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优质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地理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优质学案及答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新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课时安排,重点难点,预习交流,互动探究,互动探究一,互动探究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学案,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