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七章 热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题
展开1.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
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B.饮料杯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是液化现象
C.冬天教室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凝华现象
D.衣柜中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熔化现象
2.水无常形,于千变万化中孕育自然奇观。如图3-Z-1所示水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图3-Z-1
3.两支内径不同、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会看到( )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4.下表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信息,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铜块放入铁水中不会熔化B.在-255 ℃时氢是固态
C.水银温度计可在-40 ℃时使用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烧断
5.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性运用物理知识,对图3-Z-2中所蕴含物理知识的解释错误的是( )
图3-Z-2
A.自制简易冰箱利用蒸发吸热来保存食物
B.把鱼埋在冰粒中利用了冰温度较低且熔化吸热来保鲜鱼
C.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吸热来保存蔬菜
D.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管引水,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
6.下列与热学知识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腌制鸭蛋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鸭蛋中的
B.擦火柴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C.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D.发烧时用冷毛巾敷额头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 ℃的物体也具有内能B.只要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就一定降低
C.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8.甲种燃料的热值大于乙种燃料的热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种燃料含有的热量多,乙种燃料含有的热量少
B.甲种燃料含有的内能多,乙种燃料含有的内能少
C.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燃料,甲燃料放出的热量多
D.通风条件越好,供氧越充足,两种燃料的热值越大
9.如图3-Z-3所示,对于图中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3-Z-3
A.图甲: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瓶内空气的内能增大
B.图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试管内水蒸气的内能减小
C.图丙: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汽缸内气体的内能增大
D.图丁:小蒸汽轮机是利用机械能转化成内能来工作的
10.两个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热容较大的物质升高的温度较少B.比热容较小的物质升高的温度较少
C.比热容较大的物质升高的温度较多D.升高温度相同,与比热容大小无关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物体温度相同,内能一定相同
B.两物体相比,分子动能越大的物体,其内能越大
C.甲物体传递了热量给乙物体,说明甲物体的内能大
D.扩散现象中,分子可以从低温物体运动到高温物体
12.关于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总量会增加
B.核电站发电时产生的电能是由核能转化来的
C.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核能、风能、水能、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D.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是守恒的,因此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用节约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8分)
13.进入8月,北京多地出现高温天气。如图3-Z-4所示是人们在烫脚的地面上用锅煎鸡蛋的情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图3-Z-4
A.地面烫脚是因为含有的热量多
B.煎鸡蛋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了鸡蛋内能的
C.能闻到煎鸡蛋的香味属于扩散现象
D.蛋液粘在锅壁上是分子间引力作用的结果
14.如图3-Z-5甲所示是探究“某种固态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该物质的沸点为127.9 ℃)。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3-Z-5
A.该物质的熔点是80 ℃B.该物质是非晶体
C.该物质在第5 min处于固态D.继续加热,该物质会沸腾
三、实验解答题(共26分)
15.(6分)如图3-Z-6甲所示是小明探究“固体熔化过程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图3-Z-6
(1)实验中通过烧杯中的水对试管加热,目的是 。
(2)每隔1 min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状态,作出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比较图乙中的AB段与CD段可知,物质AB段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D段的比热容。
16.(8分)用如图3-Z-7甲所示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如图甲所示,烧瓶中水的温度为 ℃。
(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沸腾一段时间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停止沸腾,这时一组同学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如图乙所示,结果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 ;另一组同学在烧瓶口上放置一乒乓球,继续加热,发现乒乓球被顶起,在此过程中水蒸气的
能转化为乒乓球的机械能。
图3-Z-7 图3-Z-8
17.(12分)如图3-Z-8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装置,小华用两个相同的容器(用虚线框表示)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用相同的装置加热。
(1)从实验效果考虑,本实验选择 (选填“烧杯”或“易拉罐”)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较好,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 。
(2)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 (选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比较。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 吸收的热量较多;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 升温较多。(均选填“A”或“B”)
(4)冬天,小华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只能从A或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则应选择 (选填“A”或“B”)。
四、科普阅读题(8分)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爆米花制作原理
爆米花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食品,它通常是由玉米加工而成的。那么玉米粒是如何变成爆米花的呢?
传统的爆米花机实际上是一个带有密封盖的铁罐子,加工爆米花时,用煤炉给装有玉米粒的爆米花机加热,密封在罐里的玉米粒温度不断升高,其中的水分逐渐变成水蒸气,玉米粒内部压强不断增大,部分水蒸气从玉米粒中跑出,进入铁罐内,而铁罐内气体的温度也在不断升高,压强越来越大。玉米粒像一个个吹足气的小气球,但由于受到罐内气压的约束,它们不能爆开。当加热到一定程度时,打开爆米花机的密封盖,罐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高温高压的玉米粒突然进入气压较低的环境中,便迅速爆开,变成了爆米花。
(1)加工爆米花的过程中,通过 的方式使玉米粒的内能增加。
(2)加热过程中,玉米粒中的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3)如果加工一次爆米花需要消耗0.5 kg的无烟煤,若这些无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J。(无烟煤的热值为3.4×107 J/kg)
(4)如图3-Z-9所示的图像中,能反映整个加工过程中罐内气体压强p随温度t变化情况的是 。
图3-Z-9
五、计算题(共22分)
19.(10分)太阳能具有环保、可再生等优点,某品牌太阳能热水器在一天的有效照射时间内,将热水器中质量为50 kg、初温为15 ℃的水升高到55 ℃。求:[水的比热容c水=4.2×103 J/(kg·℃)]
(1)热水器中水吸收的热量。
(2)若改用焦炭来加热这些水,需要完全燃烧多少千克焦炭。(焦炭的热值q=3×107 J/kg,假设焦炭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
20.(12分)“运-20”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运输机,它的发动机是一种热机,通过航空煤油在气室中燃烧,从喷口向后高速喷出气体,使发动机获得向前的推力。若“运-20”在高空中飞行时,在恒定的水平推力1.5×105 N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匀速航行了360 km,用时0.5 h,需要燃烧航空煤油2250 kg,已知航空煤油的热值为q=4.0×107 J/kg。在此次航行中,求:
(1)运输机航行的速度。
(2)运输机的功率。
(3)运输机发动机的热机效率。
答案
1.C
2.A
3.D [解析] 同一杯热水说明最后温度计示数相同。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说明水银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即增大的体积是相同的,内径的不同影响的是水银柱升高的高度。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
4.D
5.C [解析] 自制简易冰箱是通过水的蒸发吸热来保持食物处于低温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
把鱼埋在冰粒中,一是利用了冰温度较低的特点,二是冰熔化会吸热,从而保持鱼新鲜,故B不符合题意;
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时放出热量来保存蔬菜的,故C符合题意;
坎儿井是新疆地区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在地下,井内的水温比外界低,通过降低水的温度、减少水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减慢水面空气的流速,从而减少水的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
6.A
7.A [解析]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故A正确;
物体放出热量的同时如果外界对物体做功,那么物体温度不一定降低,故B错误;
热量是过程量,只能在热传递过程中体现,不能表述成含有热量,只能表述成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故C错误;
热传递的方向是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故D错误。
8.C
9.B [解析] 在图甲中,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瓶内的空气对塞子做功,自身内能减小,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在图乙中,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试管内的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小,故选项B符合题意;在图丙中,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即做功冲程),汽缸内的气体对活塞做功,自身内能减小,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在图丁中,小蒸汽轮机是利用内能转化成机械能来工作的,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10.A [解析] 根据Q=cmΔt,当Q、m相等时,c和Δt成反比,所以两个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物质升高的温度较少。
11.D [解析] 物体的内能大小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质量、状态等有关,故A错误;物体的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故B错误;物体传递热量总是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故C错误;扩散现象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所以可以从温度低的物体运动到温度高的物体。
12.B
13.BCD
14.AC [解析] 分析图乙可知,物质的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的熔化图像,图像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80 ℃就是该物质的熔点,故A正确、B错误;物质的熔点为80 ℃,AB段表示固态物质吸热升温的过程,故C正确;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达到100 ℃,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试管中的物质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温度不能升高到127.9 ℃,所以不会沸腾,故D错误。
15.(1)使物质受热均匀
(2)晶体
(3)小于
16.(1)84
(2)不变
(3)水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内
17.(1)易拉罐 使液体受热均匀
(2)加热时间
(3)A B
(4)A
[解析] (1)因为金属的导热性能好,故从实验效果考虑,本实验选择易拉罐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较好;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2)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加热时间进行比较,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3)分析图像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A加热时间较长,故A吸收的热量较多;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即加热时间相同时,B升温较多。(4)分析图像可知:在加热相同时间时,B升温快,则A的比热容大于B的比热容,故自制暖手袋应选用比热容较大的A物质作为供热物质,在变化相同温度时,A物质放出的热量较多。
18.(1)热传递 (2)汽化
(3)1.7×107 (4)B
19.(1)热水器中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水(t-t0)=4.2×103 J/(kg·℃)×50 kg×(55 ℃-15 ℃)=8.4×106 J。
(2)由题意知,Q放=Q吸=8.4×106 J,
又因为Q放=mq,可得需要完全燃烧焦炭的质量:m=Q放q=8.4×106 J3×107 J/kg=0.28 kg。
20.(1)运输机航行的速度:
v=st=360km0.5h=720 km/h。
(2)运输机水平推力做的功:W=Fs=1.5×105 N×360×103 m=5.4×1010 J,
运输机的功率:
P=Wt=5.4×1010 J0.5×3600s=3×107 W。
(3)完全燃烧2250 kg的航空煤油放出的热量:
Q放=mq=2250 kg×4.0×107 J/kg=9×1010 J,
运输机发动机的热机效率:
η=WQ放×100%=5.4×1010 J9×1010 J×100%=60%。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钨
固态氢
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3410
-259
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七章 热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七章 热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解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七章 热现象综合与测试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七章 热现象综合与测试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解答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功和能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功和能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实验解答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