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章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二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教案及反思
展开第二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课程标准 | 核心素养目标 |
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1.结合实例,说明在一定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认知) 2.不同历史时期,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方式和程度是不断变化的。(地理实践力) 3.理解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种类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扩大、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是如何影响自然资源的。(综合思维) 4.辩证看待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人地协调观) |
一、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均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
(1)自然资源的数量影响人类活动的规模。例如,我国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耕地资源,因而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而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短缺,农牧业的发展和城镇建设都受到极大的制约。
(2)自然资源的质量影响人类开发利用程度以及生产活动的规模和经济效益。自然资源的质量一般与其数量共同起作用。
(3)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影响其被开发利用的先后顺序、开发利用成本和利用效率。
(4)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类型和产业结构,自然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不同种类自然资源的组合,就可能发展与这些自然资源有关的产业部门。
2.不同的历史时期,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方式和程度是不断变化的
(1)农业社会时期,人类栽培活动的发展与当地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密切相关。
①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是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因此,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等区域,往往成为农业文明发祥地。
②人们依赖自然界提供的原料和人的体力,进行农、林、牧、渔及采矿等生产活动。
(2)工业社会时期,特别是工业社会初期,煤炭、石油、水力等能源资源,铁矿、铜矿等金属矿产资源,道路、航道、港口等交通状况,是工业和商品贸易的基础。
①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的地区,往往形成重要的工业区。
②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组合状况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条件,一些工业基地往往是在矿产地附近形成的。
③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受自然资源分布的限制不断减弱。
(3)到工业化后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在减弱,而人才、市场和交通等影响显著。
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优越的环境可以提高新技术产品的质量,还可以吸引科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从而形成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
[特别提醒] 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明显地受到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在一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农业文明得以形成和发展,并形成古代城市;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人才、市场和交通的地位则迅速上升。
二、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自然资源利用的种类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扩大,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1)过去排除在资源以外的自然环境要素,一旦有了利用和开采手段,便转化为自然资源。
(2)人们对自然资源利用能力不断增加,利用率越来越高。此外,人们也在将循环利用的思想付诸现实,如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3)人类通过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等方式,解决自然资源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
2.在建设过程中,既有人类活动顺应自然规律,造福社会的一面,节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持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也存在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盲目、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面,不仅造成了自然资源破坏和短缺,还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对地理环境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加剧人地关系的矛盾,制约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特别提醒]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范围、规模、种类和数量,总是随着人类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弱,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和规模越来越大,利用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利用率越来越高。
1.工业社会时期,人类活动作用程度较强的是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 )
2.在农业社会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河流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等区域往往成为农业文明发祥地,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形成。 ( )
3.土地的数量和质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的时期是
( )
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现代文明时期
4.人类历史进程的各个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程度不同,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也不同。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
A.农业社会时期——矿产资源
B.工业社会时期——土地资源
C.工业化后期——气候资源
D.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阶段——矿产资源
5.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开发利用所有的自然资源
C.人口的剧增和人类的错误认识
D.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提示:1.√ 在工业社会时期,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人类活动作用程度较强的是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
2.√ 农业社会时期,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明显地受到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在一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农业文明得以形成和发展,并形成古代城市。
3.B [农业文明时期,土地的数量和质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4.D [农业社会时期,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明显地受到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工业社会时期,矿产资源对人类活动有决定性影响;工业化后期,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人才、市场和交通的地位则迅速上升。因此D正确。]
5.C [人类无节制地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一方面是由于人口的激增,需要更多的资源来维持人类的生存;另一方面和人类的“浅见”有关,存在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认识。]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不同时期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社会时期 | 采猎文明 | 农业文明 | 工业文明 |
生产力水平 | 低 | 中 | 高 |
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 | 强 | 中 | 弱 |
自然资源的 开发利用规模 | 小 | 中 | 大 |
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 | 简单 | 中等 | 多样化 |
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 低 | 中 | 高 |
问题1 (综合思维)表中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方式和效率产生了变化,其根本原因什么?
提示: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问题2 (综合思维)人地矛盾加剧发生在哪个阶段?
提示: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大,人地矛盾较突出。
[归纳提升]__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地域组合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 |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数量 | 自然资源的数量影响人类活动的规模 |
质量 | 自然资源的质量影响人类开发利用程度以及生产活动的规模和经济效益。自然资源的质量一般与其数量共同起作用 |
空间分布 | 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影响其被开发利用的先后顺序、开发利用成本和利用效率 |
地域组合 | 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类型和产业结构,自然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
(2)不同历史时期,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方式和程度是不断变化的
历史 阶段 | 农业社会时期 | 工业社会时期 | 工业化后期 |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 | 强 | 较强 | 减弱 |
起主要作用的资源 | 气候、水文、地形 | 能源资源、金属资源、交通状况是工业和商品贸易的基础 | 人才、市场、交通 |
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 人类栽培植物的活动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密切相关。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得以发展 |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的地区,往往形成重要的工业区,如德国鲁尔区;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组合状况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条件,一些工业基地往往是在矿产地附近形成的 | 工业化后期,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减弱,而人才、市场和交通等的影响显著;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优越的环境可以提高新技术产品的质量,还可以吸引科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从而形成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 |
举例 |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等地区,往往成为农业文明发祥地 | 我国的大庆和阜新等是依托附近的矿产资源发展起来的 | 美国硅谷是大学、研究所集中的地方,这为硅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
阅读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Ⅰ、Ⅱ、Ⅲ三个社会经济发展时期。
第Ⅰ时期________________;第Ⅱ时期______________;第Ⅲ时期______________。
2.农业社会时期,人类生产、生活对________和________的依赖性很__________, 在暖温带和亚热带相对湿润地区,尤其是河流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形成了古代城市。
3.在工业社会时期,影响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的储存状况,以及________的便利程度。
4.工业化后期,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而各种________资源的地位则迅速上升。
[解析] 农业社会时期,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明显地受到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在一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农业文明得以形成和发展,并形成古代城市。在工业社会时期,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工业化后期,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则迅速上升。
[答案] 1.农业社会时期 工业社会时期 工业化后期
2.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 大 冲积平原 三角洲
3.矿产资源 交通运输
4.后天性
地理实践力:“牧童经济”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的破坏。它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当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无计划、无节制地任意开发,并且进行无限度地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导致环境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回答1~2题。
1.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土地沙漠化 B.大气污染
C.破坏性地震 D.温室效应
2.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
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B.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C.围湖造田,开垦荒地 D.发展工业,不管排放
1.C 2.B [第1题,破坏性地震是自然现象,不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第2题,南水北调,发展生产不是掠夺式的开发,不属于“牧童经济”。]
[素养立意] 传统经济模式轻视自然及其资源,无计划、无节制地任意开发,导致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本题组考查了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地理实践力。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应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力争达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享有更好的生存环境的目标。
题组1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古老文明与当时的自然环境,特别是河流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原因有( )
①河流提供水源 ②河流冲积作用形成肥沃土壤 ③河流方便运输 ④河流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C [古老文明诞生时,人们对大自然依赖关系强。河流可为人类的生存提供水源、形成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运输,而水产养殖则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时才出现的。]
2.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工业区相比较,鲁尔区( )
A.煤炭资源丰富,但铁矿石短缺
B.科技力量雄厚
C.水资源丰富
D.水陆运输便利
A [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工业区有丰富的铁矿资源,而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铁矿石短缺,故选A。鲁尔区与五大湖区一样,都具有科技雄厚、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优势。]
地处河南省中西部的宝丰县是我国著名的汝窑陶瓷艺术之乡,也是北宋五大瓷窑之首“汝窑”官窑遗址所在地。该县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与制瓷业有着密切关系的煤、紫砂陶土、耐火黏土、玛瑙、石英、长石、方解石等就地可取。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当地加大力度从事汝窑的研究和汝瓷产品的生产和开发,宝丰县的汝瓷烧制技艺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目前,当地拥有汝瓷生产手工作坊和企业共30多家,开发了传统瓷型、现代瓷型、瓷工艺品、日用瓷器等系列200多个品种的汝瓷产品,但该县陶瓷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较低。据此完成3~4题。
3.(生活中的地理)宝丰县发展制瓷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制瓷生产历史悠久 B.瓷制造工艺先进
C.丰富的瓷土资源 D.气候适宜,水源充足
4.宝丰县制瓷业做强做大的手段有( )
①加强宣传,提高品牌影响力 ②加强市场营销,拓展市场辐射范围 ③改良生产工艺 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C 4.A [第3题,注意题目要求“自然条件”,故排除A、B两项;决定制瓷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是宝丰县丰富的瓷土资源,C项正确,D项错误。第4题,由材料可知,宝丰县制瓷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市场占有率低,虽然汝瓷在中国古代具有非常高的地位,但在现代社会,汝瓷在民众中的知名度并不高。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强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市场营销和推广,拓展市场辐射范围;然后,在市场需求量增加的前提下,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A项正确。]
题组2 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5.自然资源潜力的扩大和提高建立在( )
A.资源的再生性
B.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C.物质运动的循环
D.自然资源数量巨大
B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不断扩大资源的利用领域和范围,改善生产条件,发挥生产潜力,使自然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6.在人类历史早期,西亚两河流域曾经是林木繁茂、经济昌盛的古代文明中心。后来由于森林被大范围破坏,生态环境发生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一事实说明( )
A.自然资源可再生与非可再生的分类是绝对的
B.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森林资源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C.多数非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
D.多数可再生资源,当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为非可再生资源
D [可再生资源虽然可以再生、循环使用,但由于其再生、更新或循环总有一定的周期,若利用不合理也会变成不可再生资源,如土地资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导致土地退化并丧失生产能力。]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公布
2020年1月17日,自然资源部发布《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任务书、时间表,为加快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切实履行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职责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总体方案》分为6个部分,科学设置了自然资源分层分类模型,明确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的目标任务、工作内容、业务体系和组织实施分工等。
根据《总体方案》要求,自然资源部将以依法行使“两统一”职责为总目标,以自然资源科学和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构建自然资源分类为核心的调查监测标准体系和构建以遥感监测为主要手段的技术体系为重点,稳步有序建立起完善的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体系和顺畅有序的工作机制,科学组织实施各类调查监测工作,查清我国各类自然资源家底和变化情况,为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逐步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提供基础支撑,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服务保障。
《总体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即建立自然资源分类标准,构建调查监测系列规范;调查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包括种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等;监测自然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建设调查监测数据库,建成自然资源日常管理所需的“一张底版、一套数据和一个平台”;分析评价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价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治理利用的效率。
《总体方案》围绕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水、湿地、海域海岛等7类自然资源的调查监测进行规划和设计。根据自然资源产生、发育、演化和利用的全过程,以立体空间位置作为组织和联系所有自然资源体的基本纽带,以基础测绘成果为框架,以数字高程模型为基底,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背景,按照三维空间位置, 对各类自然资源要素进行分层分类。
第一层为地表基质层,是地球表层孕育和支撑森林、草原、水、湿地等各类自然资源的基础物质。第二层为地表覆盖层,根据自然资源在地表的实际覆盖情况,将地球表面(含海水覆盖区)划分为耕作地、森林、草原、湿地和水域、建筑等,并根据各类自然资源特有属性及特征指标等进行属性描述。第三层为管理层,是在地表覆盖层上叠加审批管理和资源利用等界线所形成的分层,体现各类自然资源的利用、管理等情况。地表基质层、地表覆盖层、管理层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支撑生产、生活、生态的立体空间,实现对自然资源的立体化、精细化综合管理。另外,地表以下还有地下资源层,主要是地下矿产资源及地下空间资源,通过坐标位置与上述三层建立空间关系。
《总体方案》提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包含调查、监测、数据库建设、分析评价、成果及应用5项工作内容。自然资源部将紧密围绕职责和业务需求,把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重构性,从法规制度、标准、技术以及质量管理4个方面,着力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业务体系建设。按照“总—分—总”方式组织实施,坚持“六统一”,即统一的总体设计和工作规划,统一的制度和机制建设,统一的标准制定和指标设定,统一的组织实施和质量管控,统一的数据成果管理应用,以及统一的信息发布和共享服务。
《总体方案》明确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的时间表。2023年,完成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建设,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法规制度体系、标准体系、技术体系以及质量管理体系。
根据《总体方案》,自然资源部从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经费投入、统筹队伍建设和推动科技创新4个方面给予实施保障。
(来源于《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朱彧,有删改)
教材P20阅读
特点:由南向北,南方地区一年三熟,华北地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影响:热量条件逐渐变差,作物收获的次数逐渐减少,种植的作物也不同。
教材P21读图
矿产资源和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工业部门是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教材P21思考
农业社会时期人类主要利用的自然资源是气候、水文、地形。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强。
教材P22思考
工业社会时期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是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较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受自然资源分布的影响不断减弱。
教材P23活动
中关村附近交通便利,大学、科研院所较多。有利区位条件:交通便利、科技发达。
教材P23思考
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有自然资源的种类、范围、利用效率等。
教材P23~24阅读
干热岩是一种矿产资源。与传统能源相比,干热岩具有能量大、分布广、利用率极高、安全性好、无污染等优点。
教材P24思考
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
教材P25思考
在建设过程中,既有人类活动顺应自然规律,节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面,维持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也存在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盲目、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面,不仅造成了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短缺,还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加剧人地关系的矛盾,制约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材P25活动
1.造成大气、水、土壤污染,工业废渣占用了大量农田。
2.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大力治理矿山环境,推进矿山立法,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教材P26思考
1.水资源的利用技术促进了一些缺水地区农业的发展。
2.节约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教材P28~29作业题
1.(1)沙棘属于生物资源,又属于可再生资源。
具有的特点:耐寒、耐旱、耐瘠薄、可再生、有明显的地域性。
(2)在生态脆弱区种植沙棘,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2.(1)影响: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遵循的原则:自然资源的利用应顺应自然规律,节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持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2)山顶种植生态功能较好的经济林木或恢复自然林,山腰种植橡胶,既推进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治理了水土流失,又确保了胶林、茶园、林地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3.(1)把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跨界整合,让农村养殖户实现收益翻倍。
(2)“渔光互补”光伏发电模式创新地把光伏和渔业这两个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的产业相结合,一举多得,不仅做到了空间上的立体复用,节省了土地,还充分利用了光照资源。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关系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关系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陆地水体类型,陆地水体及其关系,河流补给类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碳减排教案: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碳减排教案,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碳循环与温室效应,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碳减排与国际合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石油资源及战略意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石油资源及战略意义教学设计,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战略性矿产资源,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石油资源的战略意义,石油资源与中国国家安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