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城乡空间结构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2.1 城乡空间结构
第2课时
1.运用地图、图片和视频等资料,掌握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模式及其特点。
2.结合实例分析和认识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3.比较分析乡村空间结构的一般特点,认识乡村空间形态的主要类型及其原因。
【教学重点】
1.知道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及主要模式。
2.学会分析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3.掌握乡村空间结构的特点以及空间形态类型。
【教学难点】
1.学会读图分析各类用地租金水平随距离递减的规律及其原因。
2.运用实例分析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
【课程引入】
激趣导入,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城市地域结构(即城市空间结构)》,大致了解城市内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的集聚形成功能区之后,各个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布局与组合,就形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由此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城乡空间结构的兴趣。
【讲授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城乡土地利用类型和特点,各种功能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就形成了功能区,还知道了城市内部常见的功能区和三类主要的功能。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城乡空间结构。你知道城市空间结构是怎么形成的吗?有哪些模式呢?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学习吧!
(板书)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 第一节 城乡空间结构
二、城乡空间结构
1.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典型模式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
1.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2.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会产生积极意义?
3.城市空间结构的典型模式有哪些?
生:(可能的答案)1.形成原因:城市内部各个功能区的布局与组合,就形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2.积极意义:合理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能够使各功能区之间既相互联系,又避免互相干扰,从而保证城市的各项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同时也使生活、生产、生态空间得到合理利用。
3.典型模式:较小的城市多表现为同心圆状、扇状和条带状;较大的城市多表现为多核心状、棋盘格状等。
教师继续展示北京城市空间结构和“兰州市区主要交通线路示意图”“兰州市区”图。
教师讲述:现代北京市的城市道路网类型为棋盘式(或方格式)-环形放射式,其中心城区为棋盘式或方格式主要是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兰州市的城市道路网类型为条带式,主要是地形因素的影响。兰州市位于黄河谷地之中,南北两侧为山地,地形的限制导致兰州市的城市形态东西狭长、南北狭窄。图中显示的是黄河流经兰州市区,沿河两岸的城市景观。
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所学三种典型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进行及时的归纳总结,完成表1. 比较和归纳城市空间结构三类典型模式的特点与成因。
(板书)2.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
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生:(可能的答案)主要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政策等。
城市空间结构在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会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板书)1.自然地理条件(或自然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土地的面积与形状、地形起伏程度与坡度大小、水文和气象条件等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板书)2.经济因素
教师讲述:城市土地空间有限,条件好的地段需求量大,地租水平也高。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类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类经济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只有付出租金最高的经济活动才可以得到这一土地。
教师引导学生读“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学会分析和归纳商业活动、住宅活动和工业活动的地租水平线的变化特点,以及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的分布范围及其原因。
1.读图思考,完成相关任务。
(1)想一想,影响城区地租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就城区来看,不同类型用地的地租变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3)如果城市的土地用途由各类用地使用者的付租能力来决定,那么图中OA、AB、BC 分别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标注在图上,并说明理由。
生:1.(1)影响城区地租的主要因素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
(2)就城区来看,不同类型用地的地租变化的相同点是:都随距离市中心越来越远,地租水平逐渐下降。
不同点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地租水平下降速度是不同的,商业区下降最快,工业区下降最慢。
(3)如果城市的土地用途由各类用地使用者的付租能力来决定,那么图中OA为商业区,AB为住宅区,BC为工业区。
因为在OA段,商业区的付租能力最高;AB段住宅区的付租能力最高;BC段工业区的付租能力最高。
教师播放微课视频《交通通达度对地租的影响》,继续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影响地租高低的另一个因素——交通通达度对地租高低的影响,并进行列表归纳。
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交通便捷程度越高,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便捷程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的存在着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区位 | 通达度 | 地租 | 功能区 |
市中心 | 有多条道路穿过 | 地租最高峰 | 商业区 |
城市环路与公路干线交会处 | 高 | 地租次高峰 | 商业区 |
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 | 较高 | 地租较高处 | 住宅区 |
城市边缘 | 较低 | 地租较低处 | 工业区 |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1:地形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生:(可能的答案)成都属于团块状的城市空间结构,这跟当地的地形有关。成都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功能区的分布不受地形的阻隔,使之可以成片分布。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2:交通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生:(可能的答案)沈阳以组团式的松散布局结构建设,沿三环高速公路向沈山、沈大、沈哈、沈抚、沈丹、沈盘等交通干线放射方向发展。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3:历史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北京作为明清时期的都城,其中心是故宫而不是中心商务区,商业中心表现为多核状布局。
大都市中心区地租水平较高,为集约利用土地,通常高楼大厦林立,而北京市故宫附近的建筑都不高,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北京是一座具有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的古城,如果过分改动故宫周边的环境,会影响它的历史价值,为了保留故宫的文化气息,所以周围都不允许建高层建筑。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4:唐代长安城的功能区布局及其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城市规划的思想。唐代长安城(现西安市)的规划是我国古都规划的一个典范,至今仍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唐代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设东市和西市两大市场。东市靠近宫殿区和贵族高官府邸,多服务于达官贵人;西市是平民市场,也是国际贸易市场。
1.读图找出唐代长安城的行政区(宫殿区)、商业区(市)和居住区(坊)的分布。
2.说明唐代长安城西市比东市繁荣的原因。
3.讨论东市和西市的布局特点,领悟唐代长安城规划的思想。
生:(可能的答案)1.略。
2.西市地处西面,就近接受来自丝绸之路的商品和货物;且人口更多,市场广阔。
3.中轴对称,棋盘式;受古代中庸思想的影响。
【知识拓展】巴西利亚的城市结构。
阅读:巴西利亚的这座巨型“飞机”的“机头”部分为行政区域,包括三权广场、总统府、最高法院和议会等;“机身”部分包括政府其他机构和文教体育区;“机尾”延伸出去的部分区域为工业区,“机翼”主要分布着住宅区,而“机翼”和“机身”的连接处,主要为中心商务区。巴西利亚可以称为当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典范,在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教师继续展示巴西利亚的城市卫星遥感图和城市景观图。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5:巴西利亚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与评价。
有人说,“巴西利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建筑师的城市,而不是一个规划师的城市”。
设想你现在生活和工作在巴西利亚,你是否赞同以上质疑声?请简述理由。
生:(可能的答案)不赞同。理由:用地分工明确,功能清楚,布局合理,绿化面积大,接近自然,有宜人的生活环境。
赞同。理由:过分强调功能分区,居住区与工作地点距离过远,没有很好考虑居民生活的复杂需求,以及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板书)2.城市功能区布局的一般原则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问题:城市功能区布局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配图说明:曼哈顿中央公园是曼哈顿岛上唯一的大公园,也是世界大都市中最美的城市公园,被称为“纽约最大的后花园”。
生:(可能的答案)布局原则:在制定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人居建设、交通路网布局、重点项目建设和园林绿化配置,协调好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等城市功能区的发展关系。
(板书)3.乡村空间结构及其特点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
1.乡村空间结构的一般特点有哪些?
生:(可能的答案)1.乡村空间结构的一般特点如下:
①乡村土地利用方式较为简单。
村镇驻地以居住、工业、商业、交通、行政等用地为主,其外围则以农用地为主。
②聚落空间形态与城市明显不同。
从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来看,主要有密集型、分散型和半聚集型等,受到当地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
③集市流通和地方服务功能相对突出。
村镇多为所在地区的物资集散地,一般建有学校、卫生所、邮局等服务设施。
(问题承上)阅读教材P31“阅读”图文材料,小组讨论并回答:
2.乡村空间形态的典型类型?各有何特点?
生:(可能的答案)2.从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来看,乡村空间结构的典型类型主要有:密集型、分散型和半聚集型等。
特点如下:①密集型:规模较大、房屋高度密集,多分布于人口稠密的旱作农业区。
②分散型:呈点状松散布局,多分布于地形复杂或特殊的生产类型地区。
③半聚集型:规模不大、村民住房排列较为松散。最典型的是山区小村。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31“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成”,获得认知:密集型乡村聚落可分为街道式、团块式和棋盘格式等村落。村落格局大而紧凑,但村民住房排列杂乱无章,村中道路较为弯曲,这类村落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教师展示“团块状聚落”和“条带状聚落”图片资料。条带状聚落的形成一般是受山地地形或河流的影响。
教师继续展示图片资料,呈现分散型山村聚落和半聚集型山村聚落的景观特点。
(板书)4.合理利用城乡空间
观看视频,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问题: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生:(可能的答案)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在于:
①能够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②节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提高这些设施的运行效率;
③促进城镇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减少城镇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④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居民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和丰富的文化空间。
【课堂小结】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城乡空间结构精品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城乡空间结构精品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1页。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第一节 城乡空间结构获奖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第一节 城乡空间结构获奖第1课时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讲授新课,知识拓展,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讲授新课,归纳总结,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