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 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第三节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导学案
展开一、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
1.太阳辐射
(1)原因: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分布不均匀。
(2)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是造成各地气候差异的根本原因。
[轻巧记忆] 图示法记忆太阳辐射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2.大气环流
(1)作用:促进了高低纬度地区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
(2)不同的大气环流形成不同的气候。
3.下垫面因素
(1)海陆差异
(2)洋流
①作用:在高低纬度间调节着热量和水分,对所经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有显著影响。
②寒流和暖流的作用
暖流:暖流经过的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高,水汽含量多。
寒流:寒流经过的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低,且寒流对大气底层有冷却作用,不利于空气对流,降水偏少。
[易误点拨]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只是洋流流经的沿岸地区,对大陆内部影响一般不大。
(3)地形
①温度
坡向:阳坡和阴坡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温度不同。
海拔:海拔高的地区比海拔低的地区气温低。
②降水
迎风坡:上升的湿润气流带来降水。
背风坡:下沉气流形成干燥的天气。
[图表点拨] (1)教材P74图3-3-2,该图展示出:
迎风坡湿润空气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凝云致雨;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升高,降水稀少,以晴朗天气为主。
(2)教材P74图3-3-3,该图展示出:
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拔每增加100米,气温平均下降0.6 ℃。
(4)其他因素:如地表物质组成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也不同,造成热量差异。
4.人类活动
(1)释放废热eq \(――→,\s\up16(影响))大气温度
(2)改变大气成分→大气的热力性质和气候发生变化
(3)改变下垫面性质→局部地区气候变化→影响整个气候
[轻巧记忆]
1.图示法记忆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2.图示影响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大气环流是造成各地气候差异最根本的因素。 ( )
2.受海陆位置影响,内陆地区降水都非常少,甚至无降水。( )
3.我国长江流域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同纬度的西亚地中海沿岸地区则为地中海气候,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下垫面状况不同。( )
4.大气环流是形成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最主要的因素。( )
[提示] 1.× 太阳辐射是造成各地气候差异最根本的因素。
2.× 内陆迎风坡地区也能形成丰富降水,如我国天山西侧和北坡降水较丰富。
3.× 我国长江流域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同纬度的西亚地中海沿岸地区则为地中海气候,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不同。
4.× 海陆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最主要的因素。
二、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自然地理景观
(1)概念:是一个地方所呈现的自然风景或景色,包括植物和动物 、地表形态、土壤类型、河湖特征等方面。
(2)形成因素: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2.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自然地理景观的形态和内在结构。
(2)自然地理景观的差异。
(3)自然地理景观的分布规律。
(4)自然地理景观的变化。
[轻巧记忆] 气候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热量:赤道→两极→热量减少
↓
植被: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
↓
水分:沿海→内陆→水分减少
↓
植被:森林→草原→荒漠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自然地理景观就是指植被。( )
2.土壤是自然地理景观最直观的表现。( )
3.骆驼刺发达的根系是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 )
4.光照是影响植物针叶形态的气候要素。( )
[提示] 1.× 自然地理景观包括植物和动物、地表形态、土壤类型、河湖特征等。
2.× 植被是自然地理景观最直观的表现。
3.√ 骆驼刺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发达的根系能够更好地帮助自身吸收更多的水分。
4.× 热量是影响植物针叶形态的气候要素。
中国古诗中蕴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白居易《大理寺桃花》中的诗句,又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
问题1 (综合思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提示] 地形(海拔)。
问题2 (区域认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哪种地理现象?受其影响玉门关内外降水有什么差异?
[提示] “春风”指东南季风。受东南季风影响,玉门关内降水多,玉门关外降水少。
1.太阳辐射对气候的影响
2.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的状态直接决定着各地的天气过程,也就决定着各地气候的形成,因此它是形成气候的直接因素。大气环流形势不同,气候类型不同。
3.下垫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2)海陆位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
(3)地形地势。山地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下降约0.6℃。
(4)洋流。暖流对流经地区有增温作用,寒流有降温作用。
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1)大气环流。不同的气压带、风带的影响,降水不同,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降水较多,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等。
(2)海陆位置。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
1.来自鄂霍次克海的冷湿空气,在日语中称作“山背风”。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沿岸地区受其影响,水稻减产;而图中山脉以西地区受其影响,水稻丰产,当地人称此风为“宝风”。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受“山背风”影响状况。据此完成(1)~(3)题。
(1)在日本“山背风”盛行的月份,推测我国容易发生的天气现象为 ( )
A.春旱 B.梅雨 C.伏旱 D.寒潮
(2)甲地水稻减产的直接原因有( )
①气温下降 ②光照减弱 ③降水减少 ④风力减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与乙地“宝风”形成关系最为密切大气效应是( )
A.雨影效应 B.焚风效应
C.狭管效应 D.温室效应
(1)B (2)A (3)B [第(1)题,分析材料可知,“山背风”盛行的时节为水稻生长的季节,主要为5、6月份,我国容易发生的天气现象是梅雨,B正确。春季发生春旱,7~8月份发生伏旱,冬半年发生寒潮,A、C、D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山背风”为东北风,由材料可知,“山背风”为来自鄂霍次克海的冷湿空气。因此甲地位于“山背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受降雨影响,当地夏季气温偏低、日照不足,导致水稻减产,①②正确。第(3)题,读图可知,“山背风”为东北风,乙地位于山的西侧,处于背风坡。空气顺山坡下沉形成干热的风被称为焚风效应,焚风效应使气温升高,从而有利于水稻生产。]
下图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
甲 大漠胡杨 乙 兴安林海
丙 海南椰树 丁 黄山迎客松
问题1 (区域认知)形成四地林木景观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 气候。
问题2 (区域认知)甲地植被有什么共性特征?
[提示] 根系发达,耐旱。
问题3 (区域认知)甲地土壤有什么特点?
[提示] 甲地为荒漠土,土壤贫瘠。
1.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要素的影响
2.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2.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也就是高山林线。下图为全球部分山脉、山地林线海拔高度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全球山地林线的分布( )
A.从30°N的副热带向南北两极递减
B.林线海拔最大值出现在赤道上
C.天山林线低于横断山脉是因其远离海洋、水汽少
D.50°N~70°N之间纬度每升高1°,林线海拔约升高130 m
(2)控制林线海拔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 )
①温度 ②湿度 ③坡度 ④坡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C (2)A [第(1)题,由图可知,天山的林线大致在海拔3 000米以下,而横断山的林线大致在海拔3 800米以上,天山林线低于横断山脉,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天山位于内陆地区,远离海洋,降水少,而横断山脉离海洋近,夏季风从海洋带来丰沛的降水,C正确。玉山和安第斯山脉(北端)相比,玉山更靠近30°N,但玉山的林线比安第斯山脉(北端)还低,排除A项。30°N附近的喜马拉雅山脉林线海拔最高,排除B项。50°N~70°N之间随纬度升高,林线海拔降低,D错误。第(2)题, 赤道以南,随纬度的升高(温度降低),林线海拔明显降低,说明温度是控制林线海拔高低的因素;阿尔卑斯山比天山的纬度高,但阿尔卑斯山和天山的林线上限几乎一样高(3 000米),只能说是阿尔卑斯山的降水比天山多导致的,所以降水(湿度)是控制林线海拔高低的因素。]
区域认知——生活在赤道地区的企鹅
科隆群岛位于南美大陆以西1 000公里的太平洋洋面上,面积7 500多平方公里,群岛的多样性气候和火山地貌的特殊自然环境,使不同生活习性的动物和植物同时生长繁衍在这块土地上 ,被称为“生物进化活博物馆”。 科隆群岛最北端生活着体型最小的企鹅。
科隆群岛地理位置 科隆群岛的企鹅
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2题。
1.科隆群岛的气候特征为( )
A.气温年较差小,全年高温,降水丰富
B.气温年较差小,气候凉爽,干燥少雨
C.气温年较差大,夏季高温,干燥少雨
D.气温年较差小,气候凉爽,降水丰富
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本题组以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为背景,考查科隆群岛的气候特征及气候对动物的影响,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认知。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纬度低,但受寒流影响,该地既有耐寒的企鹅,也有喜暖的鬣蜥。
1.B 2.C [第1题,科隆群岛位于赤道附近,受周围海洋影响,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小,气候凉爽,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干燥少雨。第2题,科隆群岛受秘鲁寒流影响,虽位于赤道附近,但气候凉爽干燥,草木茂盛,这里海洋生物异常丰富,喜寒、喜暖动物均可生存,故C正确;地处赤道附近,加之周围海洋调节,气温日较差小,A错误;企鹅和鬣蜥把科隆群岛当作家园,不属于迁徙动物,B错误;群岛最高峰海拔为1 689 m,气候的垂直差异较显著,但“耐寒”的企鹅并不生存在高海拔地区,可见这不是其原因, D错误。]
题组1 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
1.造成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地面状况 D.人类活动
B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受季风影响,形成了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大陆西岸受西风带的控制,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据此完成2~4题。
2.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3.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4.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2.B 3.B 4.A [第2题,自南向北樱花初放日期由早到晚,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高纬度地区获得热量较少,故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第3题,M地和N地在同一纬度,而且都沿海,N地附近有日本暖流经过,起增温增湿的作用,所以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洋流。第4题M、N地位于海岸线附近,海拔低。P地地势较高,热量相对不足,所以P地樱花初放日期较晚。]
题组2 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某一地区同时出现某一物候现象的各点的连线简称为等物候线。读我国东部刺槐年平均始花期图(图中数字代表开花日期),完成5~6题。
5.(生活中的地理)下列关于我国东部刺槐平均始花期分布规律及其主导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南向北推移——气温
B.东部早于西部——降水
C.由南向北推移——光照
D.西部早于东部——湿度
6.(生活中的地理)成都、重庆等地较同纬度沿海地区平均始花期提前半个月左右,原因是( )
A.地处大陆内部,气温的年较差大
B.地处四川盆地,积温多,气温高
C.地处四川盆地,空气湿度大
D.地处大陆内部,气温的日较差大
5.A 6.B [第5题,据图分析等物候线可知,我国东部刺槐平均始花期由南向北推移说明受气温的影响。第6题,成都、重庆等地较同纬度沿海地区平均始花期提前半个月左右,原因是地处四川盆地,积温多,气温高。]
教材P72探索
撒哈拉沙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影响,降水少,蒸发量大,气候干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降水较多,气候温暖湿润。主要受气候影响。
教材P73思考
海陆分布、洋流、地形(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地表物质组成等。
教材P74思考
略
教材P78思考
中国野象大跨度的南迁说明了历史上气候的变冷。
教材P78~79作业题
1.(1)略。
(2)森林出现下限的原因可能有:一是逆温的原因。在一些有雪山和冰川的地区,来自雪山和冰川上的冷空气下沉,汇聚到河谷和盆地的底部,造成了一种山上的气温比山下高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逆温现象;二是降水的原因。在干旱地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海拔上升,降水量递增,在一些高山的半山腰出现了所谓的最大降雨带。森林的出现受制于这条降水带,因此也就出现“林带缠山腰”的现象;三是地下水和冻土的原因。低处的河谷和盆地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有冻土层存在,因此森林无法延伸至此。东北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有些地区,森林生长在山坡上,河谷和盆地是湿地,没有森林。在荒漠地区情况相反,森林出现在沿河两岸、湖边和盆地。如塔里木河、和田河、克里雅河、黑河等沿岸的胡杨林;四是焚风的原因。在横断山区,一些河谷是干旱河谷,森林只出现在山顶,这应该是焚风所致。迎风坡把季风带来的降雨都留下了,越过山顶下沉的风又干又热,因此森林无法向下延伸。 森林的限制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土壤的原因。森林出现在轻质的土壤上,比如沙土、沙壤土、砾石土,不出现在黏土、黏壤土上;而在因干旱、排水不畅形成的盐碱地,森林也不会出现。
2.(1)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北美洲的古巴、牙买加、墨西哥,非洲的科特迪瓦、埃塞俄比亚,亚洲的印度、印度尼西亚、也门,南美洲的巴西、哥伦比亚等。
(2)咖啡树最理想的种植温度条件介于15 ℃~25 ℃之间。
(3)随着气候的变暖,南北纬25°两侧的地区可能成为新的适宜生长咖啡豆的地方。
3.由图中自然带热带森林带—亚热带森林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的变化可知,该变化主要是由热量条件的变化引起的;由自然带热带森林带—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半荒漠草原及荒漠带的变化可知,该变化主要是由水分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风化壳厚度与温度、降水、植物生长量呈正相关。风化作用是指暴露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因此,风化壳的发育厚度与温度、降水、植物生长量有关。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结合实例,掌握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掌握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综合思维)
1.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气候对自然地理环境景观形成的影响有哪些?
气温
一般同纬度地区,陆地上比海洋上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大
降水
海洋上空气湿度及降水量一般比陆地大,而且海洋上降水量的全年分配也比较均匀
气候
形成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
环流
形成大规模的季风环流和地方性的局部环流
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
影响
原因
由低纬向高纬形成热带、温带、寒带
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同一地区气候的季节交替
同一地区太阳辐射随季节变化
气候类型
气压带或风带
受单一
气压带
或风带
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
信风带或副热
带高气压带
冰原气候
极地高气压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西风带
受气压
带、风带
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受季风
影响
温带、亚热带
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
的季节移动
下垫面因素
差异
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差异
热力性质
陆地比海洋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水分条件
海洋上空气湿度及降水量大于陆地
洋流
暖流
增温增湿,暖流经过的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高,降水多
寒流
降温减湿,寒流经过的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低,降水少,易形成雾
地形
海拔不同
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于海拔低的地区
坡向不同
阳坡、阴坡气温不同;迎风坡、背风坡降水量不同
其他因素
地表物质
组成不同
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影响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进而导致地区间热量状况的差异
途径
人类活动
对气候的影响
直接
影响
释放
废热
消耗能源,变化学能为热能,释放废热;使用电气设施,释放废热
直接影响大气的温度
间接
影响
改变大气成分
向大气中释放各种废气(二氧化碳、氟氯烃、氮氧化物)、尘埃
削弱太阳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改变了大气的热力性质,引起气候的变化
改变下垫面性质
城市建设、耕作、伐木、造林、灌溉、修筑水库、开采矿山等
改变下垫面性质,造成局部地区的气候变化
气候对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的影响
要素
具体影响
实例
生物
一定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着相应的植物和动物
赤道地区为热带植物,亚寒带地区为耐寒的植物
水文
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水文特征
我国北方河流多有结冰期,是因为北方冬季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因为流域降水均匀
地貌
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地貌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是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土壤
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
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江南丘陵地区,由于气候湿热,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快,形成贫瘠的红壤
影响
具体分析
实例
自然地理景观
的形态和内在
结构
动植物为了适应当地气候特征,会逐渐形成相应的外部形态和内在结构
骆驼刺为适应干旱环境,形成株冠、根系发达等特征
自然地理景
观的差异
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形成不同的自然地理景观。不同的气候区内水热状况不同,形成的景观不同
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热带雨林景观,植被高大茂密;极地地区气候全年寒冷干燥,水热条件差,形成冰原或苔原景观,没有植被或植被稀疏
自然地理景
观的分布规律
自然地理景观分布规律与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一致
非洲大陆气候类型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其自然地理景观也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
自然地理景
观的变化
气候的变化会影响自然地理景观的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植被也会变化,导致自然地理景观的变化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速 记
1.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等。其中下垫面因素包括海陆差异、洋流、地形和其他因素。
2.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包括:(1)自然地理景观的形态和内在结构;(2)自然地理景观的差异;(3)自然地理景观的分布规律;(4)自然地理景观的变化。
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章第4节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学案: 这是一份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章第4节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 ❶,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气候对自然景观形成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1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1课时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三章 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第三节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章 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第三节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学案及答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