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三节 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和性别相关联教学设计
展开第2章 染色体与遗传
第3节 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本课时为必修2的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3节《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和性别相关联》。本课时主要由 “染色体组型”“性别决定”“伴性遗传”三部分内容构成。本节内容教材安排活动丰富有趣,所举实例与生活息息相关,进一步说明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的联系,是《基因伴随染色体遗传》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也为后面《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中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的故事也有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建立。
【生命观念】能运用遗传与进化观理解伴性遗传的内容。
【科学思维】理解并总结归纳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异同。
【科学探究】制作染色体组型,探究染色体组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社会责任】养成严谨的求知态度和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重点:染色体组型、伴性遗传
难点: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的异同与判断
- 染色体组型的制作
(1)概念
将某种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2)制作步骤
显微摄影(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显微摄影(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测量、比对、剪贴、形成染色体组型的图像
(3)结果分析
①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②思考:X和Y染色体分别属于哪一组?人类只有Y染色体是端着丝粒染色体吗?
(4)意义
①判断物种的亲缘关系
②可用于遗传病的诊断,如唐氏筛查等。
- 性别决定
(1)性别分类
有性别生物和无性别生物(雌雄同体、微生物、病毒等)
(2)性别决定因素
①由性染色体(XY型/ZW型)决定性别
②由染色体数目决定性别
③由温度决定性别
④由年龄决定性别
- 伴性遗传
(1)概念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
(2)分类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色盲;伴Y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等。
(3)与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
(1)判断显性性
“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2)判断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
①看子代
Ⅰ.女儿患病/正常
Ⅱ.亲本有一方无/有致病基因
②看子代雌雄比例是否相同
Ⅰ.不同
位于性染色体
Ⅱ.相同
结合其它信息再判断
注意:这里以豌豆和果蝇的实验来补充说明其子代的不同,以此让学生明白为何可以通过比较子代雌雄的不同来判断遗传方式的不同。
在前面一节学习过摩尔根的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学习伴性遗传的概念难度降低,且染色体组型的制作会给学习增加不少乐趣,因此本节内容学生接受起来相对容易点,但是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又是本节的一个难点,要注意帮助学生分析判断,另外,染色体组型的理解虽然较容易,但是学生往往会与后面的染色体组弄混淆,因此学习时应注意重要概念的强化。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5页。
高中生物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四节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四节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