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语文4年级下册24 黄继光(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75747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部编版语文4年级下册24 黄继光(教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75747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部编版语文4年级下册24 黄继光(教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75747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4* 黄继光教案
展开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导语:同学们,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不胜枚举。你最敬佩哪位英雄人物?能简单介绍一下他的英雄事迹吗?(学生自由回答)他们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为祖国、为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继光就是这些英雄人物中的一位,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为了战斗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2.出示课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直接以人物的姓名为题,点明了本文的主人公。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文章的相关背景知识。
黄继光(1930—1952) 四川中江县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战役中担负爆破任务,在掷完手雷,打垮敌人几个火力点后,在身体负伤的情况下,毅然用胸膛堵住敌地堡的机枪射孔,为保证部队攻克高地而壮烈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特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而进行的一场正义战争。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派兵入侵朝鲜,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10月,中共中央根据朝鲜政府的请求和中国人民的意愿,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全国人民热情地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中。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上甘岭战役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上甘岭粉碎美国侵略军进犯的战役。上甘岭,山名,在朝鲜金化城以北。1952年10月14日,美军以6万多重兵向上甘岭地区发动猖狂进攻,企图攻占该地区的两侧高地。志愿军在朝鲜人民的支援下,对来犯之敌进行了英勇还击。战斗异常残酷、激烈,敌人向仅37万平方千米的阵地,投掷了几千枚重磅炸弹,山头被削低一米多,阵地数次失而复得。经过反复争夺,此次战役于11月25日胜利结束,共打垮了对方数百次冲锋,歼敌25000余人。
2.听音频朗读,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语气。注意标记自己读不懂的地方。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会认的字:战 次 毁 胸
◆识字方法:
“役”可以结合其形近字来理解;“屡、膛”可以结合图片进行理解;“摧”字可以通过查字典来理解。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种,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易错提示:
“屡”是边音,不是鼻音;“摧”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多音字:
yūn 晕倒
晕
yùn 晕船
◆同音字示例:
役(战役) 艺(艺术) 溢(洋溢) 译(翻译)
◆形近字示例:
摧(摧毁) 膛(胸膛)——堂(礼堂)
催(催促) 蹚(蹚水)——瞠(瞠目)
(2)重点词语释义。
[激烈] ①(动作、言论等)剧烈。②(性情、情怀等)激奋刚烈。
[屡次] 一次又一次。
[匍匐] ①爬行。②趴。
[惊天动地] ①形容声音特别响亮。②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4.学生练习书写、识记,教师巡视、纠正。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圈画不懂的地方。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一层的主要内容。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受攻占高地的紧急任务。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
第三部分(第6~11自然段):写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
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战斗取得了胜利。
3.指名学生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为了夺取上甘岭战役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而壮烈牺牲的故事,赞美了黄继光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4.教师出示“自主学习卡”,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5.汇报展示,品读课文。
(1)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第1小题。
找一找:找出文中的几处比喻句,探究其表达效果。
预设:文中的比喻句较多,分布在文章的各个部分,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比喻句的表达效果,也就大致弄清楚了文章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明确:“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这个比喻句说明战斗非常激烈,敌人火力凶猛,我军进攻阻力大。这也正是黄继光请战的原因。
“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这个比喻句写出了子弹的密集,写出了黄继光危险的处境。
“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这个比喻句突出了黄继光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
“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这个比喻句刻画了愤怒的战士们为黄继光报仇的场面。
(2)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第2小题。
说一说:进攻开始了,我军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情况怎样?
预设:引导学生从以下两点理解当时情况的危急:一、我军进攻屡次受挫。引导学生读“突然,敌人的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压了回来。”这里的“突然”说明火力点是原来没有发现的,因而没有被大炮摧毁。“屡次”“都被……压了回来”说明敌人火力很凶猛,我军进攻阻力很大。二、时间紧迫。引导学生看第4自然段开头“东方升起了启明星”,“已经四点多了”,说明此时离黎明不远了。
(3)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第3小题。
理一理:在进攻受阻时,黄继光是怎样做的?
过渡:我军在进攻597.9高地主峰时,受到敌人火力点的疯狂阻击,时间紧迫,必须很快拿下火力点,才能攻下主峰,取得战斗的胜利。情况这么危急,黄继光会怎么做呢?
a.看到这种情况,黄继光是怎样做的?(明确:主动要求营参谋长把拿下火力点的任务交给他去完成)他是怎样说的?(明确:黄继光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b.展开讨论,针对黄继光说的话,想想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明确:当时,黄继光想的是整个战斗的胜利,要巩固战士们浴血奋战的成果,否则这些天的心血都将白费;还会想,自己一定要完成任务,哪怕用生命去交换)
c.这种想法,这种信心和力量来自什么?(明确:这种信心和力量来自对朝鲜人民的爱、对祖国人民的爱和对敌人的恨)
d.那么,黄继光说这句话时的语气应是怎样的?(明确:坚定、充满信心)
(4)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第4小题。
想一想:黄继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预设:可以引导学生从当时的危险环境、黄继光战友的处境、敌方的行为以及黄继光自身的处境来具体分析。
明确:一是“黑夜变成了白天”“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二是“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三是“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他的“肩上腿上都负了伤”。
(5)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第5小题。
探一探: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A.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思考:a.黄继光是在什么情况下站起来的?(明确:黄继光是在一个战友牺牲,一个战友负伤,只剩下他自己一个人,而且又身负重伤时面对敌人的密集子弹站起来的)
b.找出说明黄继光已身负重伤的词句,分析黄继光站起来的困难。(明确:“肩上腿上都负了伤”“用尽全身的力气”“顽强地向前爬”,说明黄继光是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前进的,即使爬得很慢,而且要用尽全身的力量,但是他仍在前进)
c.“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这里的数字和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明确:说明黄继光每前进一步都要用尽全身的力量,他的前进多么不容易)
过渡: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连爬都很困难的黄继光居然站起来了。多么顽强,多么了不起啊!多么令人感动啊!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表达了这种感情。
d.这三个感叹号表示什么意思?(明确:第一个表示惊讶,黄继光能站起来,出人意料;第二个着重讲连爬都很困难的黄继光居然站起来了;第三个是对黄继光英勇形象的赞叹)
B.营参谋长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思考:a.黄继光是在什么情况下又站起来的?(预设:引导学生想象又站起来是多么困难)(明确:黄继光在“晕倒了”“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的情况下又站起来的)
b.这时,黄继光想到什么?唯独没有想到什么?(明确:黄继光想到营参谋长对他的信任,想到战友的安危、祖国人民的嘱托、朝鲜人民的解放,唯独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
c.想到这里,黄继光全身迸发出无穷的力量,他是怎么做的?(明确: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d.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最后英勇献身,这表现了他怎样的一种精神?(明确:表现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
(6)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第6小题。
谈一谈:黄继光在你心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抓住有关语句,仔细体会。
明确:黄继光是个顽强坚毅的战士,如:“他用尽……近了,更近了。”黄继光视死如归,如:“他张开双臂……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四、扩展阅读,赏析名段(篇)
过渡: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人民,为了祖国,战士黄继光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这是何等的悲壮!我们为他大无畏的精神而感动,为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其实,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还有许多这样不怕牺牲的英雄。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为了遵守潜伏纪律而甘愿忍受烈火焚身的战士——邱少云。
1.教师课件出示课外阅读片段,指定学生朗读。
大火烧着了战士邱少云身边的野草,烧着了他身上的棉衣。邱少云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动也不动,直到牺牲。军事机密被保住了,第二天晚上发起总攻后,潜伏部队突然发起冲锋,391高地的敌人还来不及抵抗即被全部歼灭。
391高地收复后,战友们来收殓邱少云的遗体,但怎么也搬不动。仔细用手电一照,战友们大吃一惊,邱少云的双手竟然整个都插进了地里。为了遵守潜伏纪律,保护战友,夺取胜利,邱少云忍受了多么巨大的痛苦哇。战友们含着泪,把我军反攻的炮声当成庄严的礼炮声,在隆隆炮声中安葬了这位英雄。
2.阅读与交流。
(1)结合文段,想一想:邱少云为什么被火烧着了全身还一动不动?(因为邱少云一旦动弹,就会被敌人发现)
(2)文中哪些句子表明邱少云忍受了巨大的痛苦?(仔细用手电一照,战友们大吃一惊,邱少云的双手竟然整个都插进了地里)
(3)邱少云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遵守纪律、意志顽强)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虽然硝烟弥漫的战场已离我们远去,但那一段段英雄的赞歌却至今在我们耳边回响。那些不顾个人的安危,在最紧张的时刻挺身而出的战士就是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最可爱的人。让我们再读读课文,感受黄继光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也去学习做一个像他那样的人。
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具体分析了课文内容,了解了主人公黄继光为夺取上甘岭战役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口而壮烈牺牲的经过,激发了我们的爱国情感。课堂学习中,同学们的表现都可圈可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师为学生分组,引导他们交流学习收获。
3.引导学生摘抄文中优美的词句,并学会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六、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学案反馈手册”,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品读文本,深入感悟人物形象
师:大家讨论得十分激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先看第一题,黄继光与战士是如何冲向敌人的火力点的?
(学生读句子“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
师:“匍匐”是什么意思?
生:“匍匐”就是贴着地面爬行。
师:从“匍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当时炮火十分猛烈。
师:黑夜如同白天,炮火十分猛烈,致使一个战士牺牲,另一个战士负了重伤,重任压在了黄继光一个人的身上。他没有放弃,而是站了起来。谁找到了黄继光第一次站起来的句子?
(学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师:这两句话主要写了黄继光的哪个动作?
生:站。
师:从“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体会到战场环境十分危险,他能站起来十分不易。
(根据感叹号指导朗读)
师: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动作了,可是作者为黄继光的站而感叹,看来他所处的情况不一般啊!他是在什么情况下站起来的?
生:他的肩上腿上都负了伤。
师: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他的什么动作?
生:爬。
师:他是怎样爬的,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生:顽强。
师:你从哪儿能看出他的顽强?
生: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
师:黄继光站起来了,可惜敌人的火力点只被炸掉了半边,战士们还被压在山坡上,黄继光却晕倒了。但是一会儿之后,营参谋长看到黄继光又站起来了,谁来读一下他第二次站起来的句子?
(学生读句子“营参谋长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师:你觉得哪些动词让你感受最深?(生答:猛扑、堵)通过这些词你能感受到黄继光是个什么样的战士?(生答:英勇)
生:“猛扑”说明了他当时并没有想什么,就义无反顾地扑上去了。而“堵”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师: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人民,为了祖国,黄继光毫不犹豫地用胸膛堵住了枪口,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位英雄的伟大壮举吧!(播放电影片段)
师:在战斗的关键时刻,黄继光奋力扑向敌人的地堡,用血肉之躯堵住机枪射口,奏响了一曲惊天动地的革命英雄主义赞歌,他让我们感动,更加激励了战士们,让我们齐读第12自然段。
赏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通过对关键词语“匍匐、站、爬、猛扑、堵”等的把握,逐步引导学生感悟黄继光的英勇形象,深入解读了文本,使课堂在循序渐进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黄继光》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受到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关键是要能深刻理解黄继光那种为祖国、为朝鲜人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的。
第一是介绍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和黄继光的身世,让学生明白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在学习课文时能够领悟到这是黄继光堵枪口的力量源泉。
第二是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完成黄继光英雄形象的再塑造。关于这一点,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通过“敌人发现他们了”等句子的理解,让学生明白,黄继光参加的是一次最激烈的战斗,处境极其险恶,完成任务的困难极大,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
第三是通过英雄本身的行动及心理活动这两个方面,来完成英雄形象的塑造。
第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黄继光的高尚品质,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为主。通过教师的范读、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促使学生更深更好地理解课文,最后通过精讲讨论重点词语、句子,完成了对英雄形象的再塑造。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努力,英雄的行为会使学生幼小纯真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影响学生思想的目的。
这种时代性、情感性强的文章,怎么吸引学生入情入境是教学的难点。在课堂中,有的环节处理得比较粗糙、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调控能力,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让课堂教学更流畅。文本分析
这篇课文写在上甘岭战役中,为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摧毁敌人的火力点,最后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一惊天动地的壮举,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课文渲染了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表现了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同时生动刻画了黄继光在战斗中的言行,他主动请缨时说的话,枪林弹雨中匍匐前进,舍身堵枪口的壮举,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这篇课文将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都叙述得很清楚。此外,课文对战斗环境描写得具体、细致,又运用了比喻手法,增强了语言表现力。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选编这篇课文,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读懂课文内容,感受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学习英雄的崇高品质;一方面通过阅读,进一步提高学生抓住人物描写体会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役、屡、摧、膛”4个生字,正确读写“持续、黎明、惊天动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黄继光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感悟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3.体会语言、动作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借助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视死如归、英勇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
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想象战斗的场面和英雄的行为,复述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自主学习卡
①找一找:找出文中的几处比喻句,探究其表达效果。
②说一说:进攻开始了,我军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情况怎样?
③理一理:在进攻受阻时,黄继光是怎样做的?
④想一想:黄继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⑤探一探: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A.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B.营参谋长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⑥谈一谈:黄继光在你心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抓住有关语句,仔细体会。
小学人教部编版黄继光获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黄继光获奖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渲染,触动情感,检查预习,走进文本,潜心阅读,感悟文本,以情激情,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第七单元24* 黄继光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第七单元24* 黄继光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按要求预习课文,检查自学情况,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24* 黄继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24* 黄继光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初读课文,解决字词,自由朗读,梳理主要内容,找出描写黄继光语言,教师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