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三节 国际合作复习练习题
展开八国集团领导人发表声明,宣布就温室气体长期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声明称,八国寻求2050年实现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一半的长期目标。但环境保护人士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官员对声明提出批评,认为八国应承担更多责任。据此回答1~2题。
1.八国集团领导人声明要解决的环境问题是( )
A.酸雨问题
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
C.臭氧层被破坏
D.汽车尾气排放过多
2.环境保护人士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官员认为八国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其主要原因是( )
A.消耗的能源少
B.排放的污染物多
C.防治技术先进
D.经济发达
【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八国领导人声明要解决的问题是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第2题,发达国家排放的污染物多,消耗资源多,所以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读全球CO2浓度变化图,完成3~4题。
3.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CO2浓度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人类消耗的化石燃料急剧增加②地震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③森林毁坏,其面积大量减少④人类填海造陆面积过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4.为延缓和减轻由于CO2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气候变化与危害,各国政府应( )
A.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
B.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削减CO2排放量
C.采用固碳技术,增加新能源污染税费
D.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
【答案】3.A 4.B
【解析】第3题,全球CO2浓度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人类消耗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出大量CO2,二是毁林。第4题,为延缓和减轻全球气候变化,各国政府应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削减CO2排放量。
气候变化是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深远的挑战之一。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以共同应对全球变暖趋势。据此回答5~6题。
5.面对人类共同的生存危机,各国心态各异,其原因在于全球变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影响和收益大不相同。对于减排,有的国家或组织持消极的态度,而有的持积极的态度,参与行动意愿高。下列国家或组织对减排持消极态度的是( )
A.欧洲西部国家
B.“岛国联盟”
C.俄罗斯
D.“高山国家”(如尼泊尔)
7.2009年联合国日的口号是“用爱温暖世界,而非二氧化碳”。以下关于全球变暖的相关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
B.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二氧化碳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
D.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答案】5.C 6.B
【解析】第5题,俄罗斯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较寒冷。全球变暖后,俄罗斯气温将会升高,有利于俄罗斯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所以对减排持消极态度的应是俄罗斯,选C.第6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温作用显著,造成全球变暖,故B正确。
下图为典型发达国家人均能耗与人均收入的关系图。读图完成7~8题。
7.在人均GDP收入在5000~20000 美元区间时,人均GDP能耗最低的是( )
A.德国
B.澳大利亚
C.英国
D.意大利
8.发达国家人均收入达到较高水平后,导致人均能耗变化的原因是( )
①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②采取节能措施,能源利用率提高
③工业生产能力下降
④环保意识逐步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7.D 8.B
【解析】第7题,材料中显示人均GDP收入在5000~20 000 美元区间时意大利的人均GDP能耗最低。第8题,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节能、新技术、环保意识等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人均收入达到较高水平后,人均能耗却保持了平稳增长。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并没有下降。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WTO,环境与贸易的关系日趋复杂。据此回答9~10题。
9.世界贸易组织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能是( )
A.环境污染在国际蔓延
B.重污染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C.发展中国家过度开发资源密集型产品
D.引起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
10.加入WTO后,短期内国际环保标准可能不利于我国( )
A.出口更多的产品
B.建立和完善产品的质量认证体系
C.提高环保技术水平
D.提高环保意识
【答案】9.D 10.A
【解析】第9题,世贸组织中许多国家利用该组织的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对与该国有关的国际贸易施加影响,这就是“绿色壁垒”,也正是因为“绿色壁垒”的存在,引起许多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第10题,我国许多产品在环保方面水平较低,达不到一些欧美国家标准或者是国际标准,这些国家又存在“绿色壁垒”,因此在短期内这一点将不利于我国出口更多的产品。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3月29日,由北京大学、暨南大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臭氧污染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办,以“中国大气臭氧污染防治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臭氧污染控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成都对臭氧污染问题关注较早,采取了臭氧污染和PM2.5污染的协同治理等有针对性的措施,因此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尽管受到不利的地理和气象条件限制,臭氧污染浓度仍逐年下降,仅2018年臭氧污染天数就减少了16天。
臭氧分为高空臭氧和近地面臭氧,高空臭氧有益,可吸收紫外线,是地球生物系统的“保护伞”而近地面臭氧浓度过高,则对人体有害,臭氧污染就是指近地面臭氧浓度超标。臭氧污染并不是由污染源直接排放所致,而是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由其中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一氧化碳等在空气中进行光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因此,城市臭氧污染是典型的二次污染。
(1)请依据臭氧污染的形成机制,分析影响成都臭氧污染控制的不利自然条件。
(2)分别从管理层面和个人层面提出减小臭氧污染及影响的有效措施。
【答案】(1)不利条件:(臭氧污染发生在夏季高温晴朗天气的高温时段,极易发生光化学反应)成都处于四川盆地,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成都夏季受副高脊控制时间较长,容易出现高温晴热天气。(答云雾多和逆温不能得分)
(2)措施:管理层面:加快推进光化学(或近地面臭氧)监测网建设,实现实时预报;推进臭氧污染和PM2.5污染的协同治理;对重点企业(或重点路段)开展现场监测与执法。(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个人层面:夏季高温晴朗天气的高温时段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或多待在室内)。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中臭氧污染的形成机制,可以分析臭氧污染主要和污染物多、不易扩散和光化学反应有关。第(2)题,减小臭氧污染的措施中管理层面主要从发展科技入手,分析加强监测和预报,区域协同治理及对重点企业(或重点路段)开展现场监测与执法。个人层面主要是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或多待在室内)。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国际合作精品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国际合作精品课时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三节 国际合作测试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三节 国际合作测试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三节 国际合作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三节 国际合作课后作业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