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2018)9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2018)9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共5页。
教学目标
会写 15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的哪些事。
抓住描写李大钊动作、外貌和语言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
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1. 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英雄气概。2. 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正义之美、生命之美。
教学课时
弄清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2 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会写“稚、避”等 15 个字,会写“埋头、幼稚”等 20 个词语。(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重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诗歌导入。
教师口述:“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同学 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这首诗的作者是著名爱国人士李大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关于李大钊的回忆录。谁能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题目为什么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二
介绍作者
李星华 (1911—1979),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是李大钊的女儿,作家。1920 年夏, 随全家到北京定居。父亲牺牲后,辍学在家照顾母亲和妹妹。她的主要作品有《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等。
三
初读课文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初读: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检查初读情况,完成《课前预习单》第一步到第二步。
(1)会读生字。
练
张作霖(lín)阎振三(yán)娱乐(yú)暂时(zàn)
4444
宪兵(xiàn)侦探(zhēn )押解(yā)李大钊(zhā)
4444
(2)会写生字,并组词。
(3)词语积累,并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练 稚(稚嫩)
避(避免)
峻(严峻)
啪(啪啪)
瞪(瞪眼)
僻(僻静)
瞅(瞅着)
靴(靴子)
魔(魔鬼)
刑(刑罚)
哼(哼哼)
绑(绑匪)
啃(啃噬)
袍(袍子)
执(执行)
练
埋头幼稚含糊
4 4
避免局势严峻轻易
4 4
尖锐僻静
4 4
魔鬼苦刑冷笑残暴匪徒
法庭 安定 占据 会意 执行 过度含糊:你说话这么含糊,我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做。严峻:他的脸上浮现出严峻的神情。
僻静:奶奶居住在十分僻静的山村。
四
初读感知
自由读课文,思考 :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
教师点拨: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四件事。第一件事是李大钊在局势十分危急的时刻,仍然坚持留在北京进行革命工作;第二件事是李大钊被捕的经过;第三件事是李大钊在法庭上所表现出的坚定与沉着;第四件事是全家得知李大钊被害的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如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读完全文后你体会到了什么 ?
教师点拨:读完这篇课文,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标上记号,待合作探究时解决。
五
课后作业
自学生字,抄写文中词语。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抓住描写李大钊动作、外貌和语言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重点)
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导入
投影出示上节课归纳的疑难问题。
二
品读释疑
指导品读“被捕前”部分(第 2~7 自然段)
①“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为什么会这么说?
教师点拨: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同孩子详细解释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的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的认真严肃。
②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是常对你说吗 ?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
教师点拨:品读这句话时,应抓住词语“坚决”“常”“轻易”“什么时候”,这些词语
都体现了父亲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反问句的运用增强了表达效果。
指导品读“被捕时”部分(第 8~18 自然段)
①“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这句话中把“不慌不忙”换成“匆匆忙忙”行不行 ? 为什么? 教师点拨:“不慌不忙”体现了父亲面对敌人时的从容不迫,突显了父亲的高大形象,换成“匆匆忙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②面对凶恶的敌人,“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惯有”“严峻”两个词去掉行不行 ?教师点拨:“惯有”“严峻”体现了父亲平时对待革命工作的态度。与敌人粗暴、蛮横的态度形成对比,父亲保持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同敌人讲任何道理, 表现出他临危不惧、视
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学生自学“在法庭上”部分(第 19~30 自然段)和“被害后”部分(第 31~33 自然段)
教师可让学生按以上的方法,自学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学生会很快找出直接描写李大钊语言和神态的语句,找出描写敌人和家人神态和语言的语句,通过讨论、分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最后可让学生分角色上台表演,深化理解。
三
拓展延伸
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找出文中的对比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一是父亲与他自己的对比,作者把“被捕前”父亲烧文件时“我”提出问题时的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度作比较,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和他对亲人的慈爱。二 是父亲与亲友的对比,“被捕前”亲友劝说父亲离开北京,而父亲却坚定地拒绝,面对越来越 危急的形势,亲友与父亲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对待工作高度负责的革命精神。三是父亲与敌人的对比,被捕时,在反动派凶恶粗暴的言行下,父亲始终保持沉稳严峻的态度; 法官怒气冲冲,父亲却安定沉着,在正反人物形象的对比中,我们能感受到李大钊并没有被敌 人的嚣张气焰吓倒,显示了他革命者的浩然正气。
前后照应写法及其作用: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地方,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1)1927 年 4 月 28 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与之相照应的句子 :
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 :“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低声对母亲说 :“妈,昨天是 4 月 28 日。”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3)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作用:这些句子前后照应,使人读了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情感的表达也更加强烈。
四
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情形的回忆,展现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时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五
课后作业
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写一篇写人的短文,要求通过一个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查阅资料完成课后第 5 题。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本课重难点是抓住描写李大钊动作、外貌和语言的语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和课文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通过这两个课时的教学,学生可以很好地把握这两方面的内容。
不足之处:教师应当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要利用好课本提供的插图,更加充分地创设学习情境,自由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书
被捕前:烧文件和书籍
父亲:处变不惊
被捕时: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敌人:心虚粗暴
精神伟大品质崇高
法庭上:安定沉着
被害后:全家悲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9* 论教养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2018)9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怒气冲冲,一拥而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第三单元9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