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突破 选择题: 实验探究 word版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75840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突破 选择题: 实验探究 word版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75840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突破 选择题: 实验探究 word版含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75840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高三二轮复习考点突破试卷
2022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突破 选择题: 实验探究 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突破 选择题: 实验探究 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同学在室温下进行下图所示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突破 选择题 实验探究 (21海淀期末)1. 某小组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装置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1取下胶塞,放入一小片金属钠,迅速塞上胶塞 钠浮在液面上并来回移动,表面出现有白色固体;白色固体逐渐沉到烧杯底部,液体不沸腾;气球迅速鼓起,15 s时测量气球直径约为3 cm实验2取下胶塞,放入与钠表面积基本相同的镁条,迅速塞上胶塞镁条开始时下沉,很快上浮至液面,片刻后液体呈沸腾状,同时产生大量白雾; 气球迅速鼓起,15 s时测量气球直径约为5 c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实验1获得的白色小颗粒可用焰色反应检验其中的Na元素B. 对比实验1与实验2,不能说明钠比镁的金属活动性强C. 对比实验1与实验2,能说明同温下NaCl的溶解度比MgCl2的小D. 金属钠、镁与盐酸反应的速率与生成物状态等因素有关2. 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Na2CO3溶液的性质。实验实验操作和现象1用pH试纸测定0.1 mol/L Na2CO3溶液的pH,测得pH约为122向0.1 mol/L Na2CO3溶液中加入过量0.2 mol/L 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3向0.1 mol/L 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测得溶液pH约为84向0.1 mol/L Na2CO3溶液中滴加几滴0.05 mol/L HCl,观察不到实验现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0.1 mol/L Na2CO3溶液中存在c(OH-)=c(H+)+2c(H2CO3)+c(HCO)B. 实验2反应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中有c(Ca2+)·c(CO)<Ksp(CaCO3)C. 实验3得到的溶液中有c(HCO)<c(CO)D. 实验4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OH-=H2O3. 苯乙烯与溴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Heck反应:+溴苯用量(mmol)100100100100100100100催化剂用量(mmol)2222222反应温度(℃)100100100100120140160反应时间(h)10121416141414产率(%)81.284.486.686.293.596.689.0根据上表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最佳反应温度为100 ℃ B. 最佳反应时间为16hC. 温度过高时催化剂活性可能降低 D. 反应产物是顺式结构4. 验证氧化性强弱Cl2 > Br2 > I2,设计如下实验。(已知:稀溴水呈黄色;浓溴水呈红棕色;碘水呈棕黄色;忽略氧气的影响)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实验④ 溶液变为浅黄绿色溶液变为黄色溶液变为棕黄色溶液变为蓝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①设计目的为:排除实验②③④水稀释的影响B.实验②发生反应为:2Br− + Cl2 === Br2 + 2Cl− C.实验③的现象可以证明氧化性:Cl2 > I2D.实验④能证明氧化性:Br2 > I2 5.某小组在验证反应“Fe+2Ag+ === Fe2++2Ag”的实验中检测到Fe3+,实验过程如下:向硝酸酸化的0.05 mol/L硝酸银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深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序号取样时间/min现象ⅰ3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ⅱ30产生白色沉淀;较3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min时加深ⅲ120产生白色沉淀;较30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0min时变浅(资料:Ag+与SCN-生成白色沉淀AgSCN)依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上层清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Fe3+B.上层清液中滴加KSCN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Ag+C.Fe3+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酸性溶液中的NO3-具有氧化性D.30 min时“白色沉淀量减少,溶液红色加深”的原因可能是:Fe2+ + Ag+ === Fe3+ + Ag(20西城一模)6.硅酸(H2SiO3)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弱酸,从溶液中析出时常形成凝胶状沉淀。实验室常用 Na2SiO3 溶液制备硅酸。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编号ⅠⅡ 实验 a b c现象a 中产生凝胶状沉淀b 中凝胶状沉淀溶解,c 中无明显变化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Na2SiO3 溶液一定显碱性B.由 Ⅰ 不能说明酸性 H2CO3>H2SiO3 C.由Ⅱ可知,同浓度时 Na2CO3 溶液的碱性强于 NaHCO3 溶液D.向 Na2SiO3 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发生反应:SiO32-+CO2+H2O==CO32-+H2SiO3↓(20东城一模)7.取某品牌加碘食盐(其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下)配成溶液,加入少量淀粉和稀盐酸后分成2份于试管中,分别进行下列实验。配料含碘量(以I 计)食用方法精制盐、碘酸钾、亚铁氰化钾(抗结剂)(35+15)mg/kg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①加入FeCl2溶液,振荡,溶液由无色变蓝色。②加入KI溶液,振荡,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碘酸钾的化学式为KIO4,受热易分解 B.①或②都能说明食盐中含碘酸钾,其还原产物为I2 C.一袋(200 g)食盐中含 I 为5×10-5 mol 时,符合该包装说明 D.食盐中添加碘酸钾与亚铁氰化钾的目的均与反应速率有关 (20海淀一模)8.某同学在室温下进行下图所示实验。(已知:H2C2O4为二元弱酸)试管a、b、c中溶液褪色分别耗时690 s、677 s、600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试管c反应至300 s时,溶液中剩余的c(KMnO4)=0.0025 mol/LC.对比试管a、b,得到的结论是H2C2O4水溶液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D.对比试管c、d,可验证H+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9.钠的燃烧产物中混有黑色物质,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可能有:Na2O2+2H+==2Na++H2O2B.a试管中的现象说明燃烧前钠块中含有铁元素C.c试管的溶液为无色,推测发生的反应为:5H2O2+6H++2MnO4-==2Mn2++5O2↑+8H2OD.根据以上实验可判定:该实验中钠的燃烧产物里含Fe2O3,不含Fe3O410.某小组在Fe2+检验实验中观察到异常现象,为探究“红色褪去”的原因,进行如下实验:编号实验I实验II实验III 实验步骤 将实验I褪色后的溶液分三份分别进行实验 为进一步探究“红色褪去”的原因,又进行以下实验① ②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现象溶液先变红,片刻后红色褪去,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①无明显现象②溶液变红③产生白色沉淀①溶液变红,一段时间后不褪色。②无白色沉淀产生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此实验条件下H2O2氧化Fe2+的速率比氧化SCN-的速率快B.通过实验Ⅱ推出实验Ⅰ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由于SCN-被氧化C.通过实验Ⅰ和实验Ⅲ对比推出红色褪去只与H2O2的氧化性有关D.综上所述,实验Ⅰ中红色褪去的原因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无关11. 探究Na2O2与水的反应,实验如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④实验中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B.①、⑤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存在H2O2 C.③和④不能说明溶解性: BaO2> BaSO4D.⑤中说明H2O2具有还原性(20海淀二模)12.84消毒液的主要成份是NaCl和NaClO。实验小组同学围绕“84消毒液能否与医用酒精发生反应”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实验。序号实验现象①分别取40 mL 84消毒液和医用酒精混合均匀,并测量溶液温度变化溶液温度由20℃升高至23℃,并产生大量气泡,略有刺激性气味,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②分别取40 mL医用酒精和蒸馏水混合均匀,水浴至23℃溶液中无明显现象③分别取40 mL 84消毒液和蒸馏水混合均匀,水浴至23℃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略有刺激性气味④分别取40 mL 84消毒液、40 m医用酒精和少量白醋,混合均匀产生大量气泡,有强烈地刺激性气味,溶液逐渐变为淡黄色 下列推理不合理的是 A.由①②可知,①中产生的大量气泡与酒精挥发无关 B.由①③可知,①中刺激性气味的产生可能与酒精无关 C.由①②③可推断,84消毒液与医用酒精混合后,溶液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D.由①④可推断,酸性条件有利于84消毒液与医用酒精发生反应(20东城二模)13.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进行的分析和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操作现象一段时间后:①中,铁钉裸露在外的附近区域变红;②中…… A.NaCl的琼脂水溶液为离子迁移的通路B.①中变红是因为发生反应2H++2e-=H2↑,促进了水的电离C.②中可观察到铁钉裸露在外的附近区域变蓝,铜丝附近区域变红D.①和②中发生的氧化反应均可表示为M—2e-=M2+(M代表锌或铁)(20东城二模)14.实验小组利用传感器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 实验操作实验数据测量下述实验过程的pH变化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与②的实验数据基本相同,说明②中的OH-未参与该反应B.加入试剂体积相同时,②所得沉淀质量等于③所得沉淀质量C.从起始到a点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a2++2OH-+2HCO3-=CaCO3↓+2H2O+CO32- D.b点对应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c点对应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15.某小组同学用下图装置进行铜与浓硫酸反应时,发现试管中有黑色物质产生。同学猜测,黑色物质中可能含有CuO、Cu2S和CuS,针对产生的黑色物质,该小组同学继续进行实验探究,获得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硫酸浓度/ mol·L﹣1黑色物质出现的温度∕℃黑色物质消失的温度∕℃15约150约23616约140约25018约120不消失 A.硫酸浓度越大,黑色物质越易出现、越难消失B.黑色物质消失过程中有SO2、H2S生成C.硫酸浓度为16 mol·L﹣1时,先升温至250℃以上,再将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可以避免产生黑色物质D.取黑色物质洗涤、干燥后,加稀硫酸充分混合,固体质量不变,说明黑色物质中不含CuO (20朝阳二模)16.研究金属钠的性质,实验如下:实验装置实验方案液体a现象蒸馏水Ⅰ.钠浮在水面,剧烈反应,有少量白雾0.1 mol·L-1盐酸Ⅱ.钠浮在液面,反应比Ⅰ剧烈,有白雾产生浓盐酸Ⅲ.钠浮在液面,反应比Ⅰ缓慢,产生大量白雾,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 + 2H+ === 2Na+ + H2↑ B.对比Ⅰ、Ⅱ、Ⅲ可知,随着c(H+) 增大,反应的剧烈程度增大C.实验Ⅰ、Ⅱ、Ⅲ均有白雾产生,说明Na与水或酸反应均放出大量热D.推测Ⅲ中浓盐酸的c(Cl-)以及生成的NaCl固体对反应剧烈程度有影响17.研究苯酚与FeCl3溶液的显色反应,实验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苯酚的电离方程式是 B.向试管②中滴加硫酸至过量,溶液颜色变为浅黄色C.对比①③中的现象说明,滴加稀硫酸后,c(Fe3+)变小 D.对比①②、①④中的现象,说明紫色物质的生成与溶液中 相关18.探究Na2O2与水的反应,实验如下: (已知:H2O2 H+ + HO2-、HO2- H+ + O22-)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⑤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①、④中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C.②、⑤中KMnO4与MnO2的作用不同,产生气体的量也不同 D.通过③能比较酸性:HCl>H2O2 19.某同学向SO2和Cl2的混合气体中加入品红溶液,振荡,溶液褪色,将此无色溶液分成三份,依次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序号① ② ③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溶液不变红,试纸不变蓝溶液不变红,试纸褪色生成白色沉淀下列实验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①说明Cl2被完全消耗B.②中试纸褪色的原因是:SO2 + I2 + 2H2O ==H2SO4 + 2HI C.③中若将BaCl2溶液换成Ba(NO3)2溶液,也能说明SO2被Cl2氧化为SO42−D.实验条件下,品红溶液和SO2均被氧化 2022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突破 选择题 实验探究 参考答案12345678910BACDCDCCDD111213141516171819 BDBCBBCD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离子平衡 选择题考点突破 word版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25),76),3×10-10,3×103,3℃,与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突破 选择题: 工艺流程 word版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锂电池具有广泛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突破 选择题: 化学平衡 word版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kJ/ml,125 ml/,3%,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